|
和碧莲约片。没看过都觉得看过了,大学上哪门课的时候老师就放了很多这种视频,在bilibili或者哪里也见过,没多大意思。旁白已经很努力了,努力告诉我们镜头里发生了啥,镜头外发生了啥,制造金句,甚至念起诗来。 |
|
极糟糕的旁白 |
|
我们回想起了一个可怖的事实:拍摄和射击系出同源。热像仪和枪炮被绑定了,zoom in和close up从未如此令人惴惴不安,它对准星空与山峦、河流与道路,对准车辆运行的轨迹,对准人与牛羊的热量聚集而成的斑点,唤起一种原始的、摄人心魂的侵犯冲动——“一旦开始shooting,我们就没法停下来”——这侵犯一切风景的冲动是靡菲斯特的诅咒,从此我们不再有夜晚。 |
|
摄影机带着观者“作恶”,看似只是剑走偏锋,只是一部形式极端的类【节选修订】,但导演显然不是一个投机者,电影的素材选取和编排逻辑异常严密,它让本该十分单调的夜视镜头在旁白的拷问下呈现出内在节奏与思维层次,也最终让我们不得不承认真实总在夜里生发。【2021十佳No.9】 |
|
#2022TIDF |
|
【4】我们的眼睛不再是眼睛,生命被处理为可视的数据,那么面对图像是否还能唤起具体的情感?可以肯定的是,在每个瞬间,危险都一触即发,就如战争。 |
|
Fresh image for filmmaking;相比之下《天空之眼》就像一块大肥肉;《战争与电影》的图像说明之一。 |
|
【C+】抛开场外的判断,影像的组织形式几乎混淆纪实与虚构,形成单调的FPS游戏般的画面。而与此同时,真实取材的夜晚热像也通过模糊感知,混淆杀戮存在本身之于飞行员的真实与虚假。此刻旁白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仅是提醒两个层面上的现实的存在,但削减飞行员的言语而增加对旁白的依赖,显得并不明智。 |
|
4.5 |
|
有些哈伦·法罗基的调调,而且越看越发细思极恐。COD4空袭关卡里头那句印象深刻的对白“Good Kill, Very Good Kill”就可以佐证本片的主题。大量的空袭画面都是间接生成的图像(其中素材包括了臭名昭著的Collateral Murder),士兵在这种图像下歼敌其实也是一种安心地身处高空,变为审判者,趋向麻木的异化。但最后画风一变,成为了温馨感人的场面还真是有些毛骨悚然。这刚好和Collateral Murder形成了极强的讽刺。差不多尾声的部分加入了很多非空袭视觉的内容,同样也是摄影机和其生成的图像如何剥夺了我们肉眼能看到的真实。 |
|
太精妙了,很多层的嵌套。the camera is the shot,镜头在此刻真实地和枪口合为一体,士兵在窥探和观察也在等待按下武器。热成像仪抽象了一切地面上真实发生的,变成如游戏画面一样的没有生命感的画面,这种“游戏化”的画面看不到血,也听不到声音,所有都被抽象化成一个个马赛克组成的移动小人,连我都有种“看不到死亡”的冷漠感。士兵会因为过度紧盯运动中的车辆而忘记它的行迹,人的眼睛像监控摄像头一样只是在看而没有办法使用脑子去记忆。zoom in的镜头会迅速zoom out提醒你观察全局,镜头并不完全由人控制。飞机上的人失去自主性,某种程度被异化了;而地面上的人也被热成像仪抽象异化了,战争里没有人性也没有了人的存在。 |
|
TIDF沒看到,成功在MUBI看回來,不過在電腦上看實在太難專注,分了好幾次才看完,大部分時間真的會融入軍人的心態,就是一些無感的畫面,每當火炮擊中細小的人們心才會突然跳動發現好像不得了,但不得了後又能怎麼樣?畢竟這離我太遠了,這樣的心情反覆出現,配上最後詩意的反思,儘管觀影是不享受但那個思考好像真的會長留在心中。 |
|
以直升机杀戮的失准对战争的正义性解构,再以人们向直升机的祝酒解构批判态度。旁白有时说的太多,把作者意图硬生生地插入了象征着战争伦理的机械-执行者图像里,主题从暧昧混杂变为摇摆不定。直升机监控影像这一意象在更高层面上也指涉了互联网时代影像档案的矛盾:它们太多,多到消除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于是它们又总是不够,不足以形成连续统一的叙事。面对这些数字时代档案材料的滞胀,我们又该如何从中整理和建立我们的记忆?影片直白地说,未来,那是一个有权者视夜如昼,而众人在黑暗中手持灯光坚韧爬行的世界。一个真的,黑夜的世界。尽管他们看到一切记忆,但不要害怕,正因如此他们再也无法编造出任何不自相矛盾的故事。我们只要坚持用手电筒,找到他们故事的伪装、裂隙和矛盾。 |
|
Enhanced Reality, Enhanced Anxiety. |
|
赛博朋克2077:超梦 |
|
7.0
死神天降() |
|
3.5 |
|
咪咕的版权库里看的,纪录片还挺多的。片子的形式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于虚无的诠释可以无缝接入押金守的那部片子。法语可以磨耳朵二刷。 |
|
生命都成为黑白影像,残酷又可怕。 |
|
军用夜视图像既是射击手的私密视角(却又作为footage被使用/公开),也有点像电子游戏般的视角,是最赤裸的这个时代的战争图像,不再是一对一的杀戮,而是没有「亲密感」的杀戮。这样的镜头望向天空(星空)或孩童时,竟有一种意外的荒诞的美。热感应的黑白图像也有点像默片,枪手的上司正是作为观众来裁定其合法性的。 |
|
极必要地维持了单调的影像形式,随着观看的深入,纪实影像逐渐被抽象,观感虚无,对参与者道德观的弱化做出了直接解释。 |
|
4.1 |
|
shooting and shooting, another notion of film that makes you think |
|
用鸟类视角、非人类媒介、热感影像展示战争残酷 |
|
偶然地在一年中夜晚最短的一天观看此片,已然颇具象征意味。看后则彻夜难眠。 |
|
看到最后整个人快碎掉了。我不是人而是一支枪。我不是人而是一道目光。我不是人而是一声爆炸。我杀死无数人但我没有见过死亡。我跑着跑着在巨响中被震碎,但我永远不知道为何被杀。 |
|
-
因视角和话语的"游离",使呈现的影像似幽灵一般在上空徘徊 |
|
用反战语法书写的献给技术暴力的情书 |
|
无亲密感 |
|
其实没有旁白更好,虽然说传达了信息 |
|
【4.0】 |
|
TIDF2022 #1 第一部看的 步調很和緩地推進一個在影像中的世界 一直在訴說的的是各種場景底下用攝影機高位所拍攝下的小人物的故事 有即將被炸死的人也有在踢球的孩子 一切被模糊的距離和熱感二維化愈加的幻滅了 |
|
不再有夜晚(对外),也不再有祖国,不再有民主(对内)。《战争与电影》的可视化说明书。 |
|
半梦半醒 |
|
美军和法军直升机瞄准镜头的节选,展现了在空中的士兵是如何在清晰度有限、近乎音效隔绝的情况下根据有限的指令在与地面人员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选择开火或不开火,误伤平民是多么容易乃至是这种不对称战争的必然结果。看着的确挺恐怖的:地上人的生死就取决于这些模糊的影响,太不对等了。片中把直升机的瞄准镜头拍下的纪录用电影镜头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这个点抓得很好。但怎么说呢,我就总还是觉得,影像归影像,战争就是战争,要么就用影像的方法分析影像,要么就专心严肃地用政治历史国际法来批判战争。总感觉这部片子在两者之间,略尴尬。 @2021-06-20 06:54:40 |
|
或许最迷人的是电影的名字,把关于战争的残酷用一种诗意的语言描述了出来,但是令人难过的是,诗一般的语言拥有的不再是诗意而是现实的残酷 |
|
如果我们曾妄想…妄想影像有改变现实的力量,这傲慢的观念游戏,你制造出的呓语是路人的痰沫,甩在妄想的石碑上,让它又崇高,又可鄙。 |
|
论文电影,材质是直升机执行巡逻或斩首等行动时拍摄下来的档案影像,摄像机、武器与人合而为一,超高清热成像仪极大地提升了可见度,夜晚不再存在,然而看得越清却也是什么都看不到,镜头之下所有人都是一团模糊的光影,距离成为了一个无意义的概念。电影论及了战争伦理(如何判断所杀之人是不是恐怖分子、这种判断机制是否合理、任务后基于这种“档案影像”的所做的正当性评估和解释等),处于监视之下的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必须长时间观看/射击的飞行员心理问题论题。 |
|
还可以。用法国和美国驻军的武装直升机的夜视录像(我本来好奇这些videos是哪儿来的,结果结尾字幕显示主要来自油管...)来讲摄影机对人的感知的异化。1. 不再有夜晚,摄影机取消了夜晚 2. 你在地上能看到比天上更多的星星,盯着一辆移动的车久了,你会眩晕,会觉得你在做梦 3. 没有远近之分,但这种注视永远是单向的 |
|
8/10 不再有夜晚,不配有夜晚。 |
|
看出生理反应了….. |
|
旁白亟需摒弃多余的修辞。看阿富汗村子里孩子们打闹的部分,令人想起克莱尔·西蒙的《课间休息》,当然本片的视线本身是被高度编码的。其实还有很多话想说,但看到直升机热成像镜头对准飞行员自己家人玩耍的时候,就已经哭到想不起来要说什么,就这样吧。 |
|
战争伴随的人性反思...4星 |
|
非常暴力又“刺激”的战争大片,几乎像是游戏画面,而我们又不断被提醒那是真实存在的伤亡。展现战争语境下如此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其实也算是一种现代drone fright的反映。影像作为权力的工具,如果军方拥有影像,他们会有一套解释,那么如果这些影像通过网络能够被民主化呢?叙述作为引发异议的元素出现,质疑被建立在人类变身为杀人利器的霸权凝视上。 |
|
人就這麼被毀掉,一地碎片。永遠記得那個高傲的人在戰火中的從容,准星變成了取景框對準嬉戲中的孩童和那個拄杖駝背老人,她緩慢地,悲傷。 |
|
配合维利里奥一起看 |
|
被瞄准监测剥离亲密性与隐私性的异度侵入。日光与灯火消失,相机与武器兼容,取景器锚定目标的中心十字:对焦/刑具(绞架)。裁定者与旁观者的一致性:共以图像记录为据(调用查验阐证)左右感知与评判;热像仪内人类与星星的一致性:模糊闪烁移动的白色光点,在地面成百增长。主体切割与重建(心理创伤),视觉接触的丧失——对观测物路线、地形、曲线的失实,助长身与心凌驾于生命之上的强权凝视与审判的「正义性」聊以慰藉。轰炸同默许的印章一并落下,可直观判别的剪影迷失在烟尘里。未收殓的残体仍在大地上曝露,飞旋的、谜一般的死神已与日月星辰无异,人们举酒注目,孩童仰首为新奇扬手雀跃,而一道渺小坚定的柱状光束或许是无尽寂寥的暗夜里最为真切的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