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流浪女 Sans toit ni loi (1985)

    最近更新: 2024-08-14 HD中字
    • 主演:桑德里娜·博内尔
    • 导演: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
    • 编剧: (Agnès Varda)
    • 分类:剧情片
    • 地区:法国 
    • 年份:1985 
    • 更新:08.14
    • TAG:法国 / 阿涅斯·瓦尔达 / 新浪潮 / 女性 / 法国电影 / 1985 / 流浪 / AgnèsVarda / 剧情
    • 别名:无法无家,流浪女,没有屋顶的法律,Without Roof or Law,Vagabond
    • 片长/单集:105分钟
    • 豆瓣评分 8.3 (5595票)
    • IMDB评分 7.7 (12,933票)
    • 烂番茄新鲜度 烂番茄: 100%
    • TMDB评分 7.29 (热度:8.25)
    • 简介:看片狂人(www.kpkuang.com)为您奉上法国电影《流浪女》的免费在线观看,《流浪女》是对白语言为 法语/阿拉伯语 ,属于剧情类型,目前在豆瓣的评分为8.3分,有5595名网友参与打分,最后祝您观影愉快,本页面也会及时添加或更新本片(剧)的最新播放源。以下是剧情简介:   一天清晨某村庄的沟壕里出现了一具僵死的女尸。在警察的调查下,死者莫娜(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 饰)的流浪岁月由此被揭开。她身背大包四处露营,与落魄的流浪汉同居在一处房子里,一起抽烟睡觉。一个老妇人的女仆尤兰德满心羡慕莫娜和流浪汉的自在状态,不满男友保罗的简单粗暴。某夜保罗入室行窃打昏流浪汉,莫娜随即不辞而别。接下来她遇到了一对放牧的夫妇,他们给了她土地和住所,期望她能努力过上平静踏实的日子。莫娜不以为然重新上路,在路上搭...... 完整简介请见下方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6.3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6.1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7.3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6.1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640x360 时长:106.26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7.03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196x720 时长:106.1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20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8-14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7.32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11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07.2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11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1080P

      天涯沦落女[中文字幕].Sans.toit.ni.loi.AKA.Vagabond.1985.BluRay.1080p.LPCM.1.0.x265.10bit-Xiaomi 详情
      天涯沦落女[中文字幕].Sans.toit.ni.loi.AKA.Vagabond.1985.BluRay.1080p.LPCM.1.0.x265.10bit-Xiaomi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domp4]天y沦l女.1985.BD1080p.中文字幕.mp4 详情
      [domp4]天y沦l女.1985.BD1080p.中文字幕.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天涯沦落女[简繁英字幕].Vagabond.1985.BluRay.1080p.DTS-HD.MA1.0.x265.10bit-ALT 详情
      天涯沦落女[简繁英字幕].Vagabond.1985.BluRay.1080p.DTS-HD.MA1.0.x265.10bit-AL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详情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gabond.1985.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详情
      Vagabond.1985.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字幕1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1.65 G] 详情
      Vagabond.1985.FRENCH.1080p.BluRay.x265-VXT[1.65 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天涯沦落女[中文字幕].Sans.toit.ni.loi.AKA.Vagabond.1985.BluRay.1080p.LPCM.1.0.x265.10bit-DreamHD 详情
      天涯沦落女[中文字幕].Sans.toit.ni.loi.AKA.Vagabond.1985.BluRay.1080p.LPCM.1.0.x265.10bit-Dream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Vagabond.1985.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Vagabond.1985.FRENCH.72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其他

      Vagabond.1985.FRENCH.BRRip.XviD.MP3-VXT 详情
      Vagabond.1985.FRENCH.BRRip.XviD.MP3-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Vagabond.1985.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详情
      Vagabond.1985.iNTERNAL.BDRip.x264-MANiC[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一天清晨某村庄的沟壕里出现了一具僵死的女尸。在警察的调查下,死者莫娜(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 饰)的流浪岁月由此被揭开。她身背大包四处露营,与落魄的流浪汉同居在一处房子里,一起抽烟睡觉。一个老妇人的女仆尤兰德满心羡慕莫娜和流浪...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8.7 IMDB 8.1 高清
      Viskningar och rop
      1972
      爱情片
      俄罗斯

      呼喊与细语

      Viskningar och rop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美学登峰造极,内容令人崩溃
      • 1.几种阐释路径:宗教寓言、女权主义、疾病隐喻、精神分析。2.红色的封闭空间——三姐妹诞自同一子宫。3.四具女体构成两组对立:缺乏母爱的消瘦/宛若圣母的丰腴、袒胸色诱的纵欲/自残下体的禁欲。
      • 九十九分以痛苦否定希望,最后一分钟以希望否定痛苦。
      • 一部描述冷漠的电影却流露出对温情的渴望,这是它成为悲剧的原因。如针尖般纤细的焦虑在封闭的红色容器内密密繁殖,隔绝彼此,死亡也不能令其动摇
      • 怎么可以,将生命拍得这样复杂,绝望,细密,挣扎与丰富。
      •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纯粹通过内在情感而维系亲密关系,有血缘、契约、财产、性交,才有爱。
      • 呼喊:病痛中的艾格尼斯的狂暴而痛苦的呻吟,玛丽亚的轻声呼唤与厉声尖叫,卡琳的歇斯底里,婴儿的啼哭。细语:艾格尼斯与安娜的贴身呢喃,玛丽亚与大卫医生的暧昧相诉,卡琳的冷冷的念白与虚妄的喘息。|“安娜慢慢地、轻轻地推秋千,我所有的痛苦都消散了,世界上我最爱的人都和我在一起。”
      • 1.一部倾泻着痛苦、绝望、疏离、圣洁等极端情感并拥有毁灭性力量的电影。2.触目的红:转场,墙纸,窗帘,地毯,白衣女性的四重奏。3.最擅长拍脸的伯格曼:以特写长镜袒露角色的灵魂,同质于[假面]。4.安娜裸身怀抱还魂的阿格尼斯,致敬圣母怜子像。5.晨雾庄园与短暂美好的结尾,钟表滴滴同[野草莓]。(9.5/10)
      • 观影感受: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呼喊与细语,概莫如此。
      • 那个时代的女人,根本不是人,无论她们看起来多么美丽,优雅,富有,本质上仍然是豢养在华丽动物园中的兽类,无法独立,无处可逃。但内心的渴望是关不住的,捂住嘴巴,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捂住眼睛,就会从紧紧握住的双拳中挣扎出来,直到最后整个人都变成一团烈火,烧伤每一个遇到的人,也烧死烧尽了自己。伯格曼一定见过很多这样的女人,他听见了她们的呼喊和细语,他想替她们说,没有一个生命应该这样活着。
      • #重看#“我想留住这一刻,我想,不论会发生什么,这就是幸福,不会再有比这更美好的了”与《秋日奏鸣曲》在色彩和人物上都有类似之处;每个场景结束以半隐的特写淡出,“幕间”感;绝望的呼喊听来不寒而栗,这种刻骨的冷漠吞噬亲情和拥抱,让每个人都面目可憎,人人都在孤岛上或呼喊或细语。
      • 天空是油彩般模糊的蓝,呐喊彷徨是疼痛蔓延的红,冷漠恐惧是包裹身体的黑,承受一切的爱是大提琴谱写的白。我们该如何面对丧失和死亡,遗弃与残忍,欲望裙角下的罪过和谎言?谁看到我们的悲伤,也将拥有我们的爱。感激这生命中最遥远的拥抱,最绝望的孤独,最深刻的完美,
      • 1.呼喊是恐惧还是虚伪的揭露,细语是亲昵亦是隐藏的伪善;2.呼喊是真心真性情的流露,细语是刻意是温馨的表达;3.隔阂太深太长久,即便红色的血停止流动亦是无法消除;4.温馨时刻的画面出现在死人的日记里,甚是庸人句读之...
      • 扮演三姐妹的女人,伴随了伯格曼戏里戏外多少年!在这个冷得瘆人的空间里,大片大片的红反像血盆大口,或者血,追捕,又淹没了每个尚未窒息的喉咙。再浓艳,都是腥冷,姐妹间那种和美假象,一旦崩塌,彼此都迫不及待撕下面具张牙舞爪。一个阶级的冷,又更显另一阶级的亲善,且安娜的宗教意味甚浓。
      • 和好的愿望太过遥远,她们想摆脱生活的阴影,重新拉近彼此的心,却发现隔膜似乎不可打破
      • 看前半段覺得結構十分奇怪 全部讀完之後算是明白了 真真把“貴族”婦女的冷漠和空虛刻畫的深入骨髓 勞動人民安娜/瑪利亞神馬的...不是 你說吧 有些老頭子這一輩子把女人研究這麼透干什麽玩意...有點想打遊戲跟補大河劇了...
      • 三姐妹,室内剧,红色的意义。伯格曼式特写下的细节:痛苦,撕心裂肺,隔阂与祈祷,回忆。终极问题的回答。可惜年华逝水,旧日时光不可重来。
      • 把心慢慢撕开的声音么?
      • 歇斯底里的呼喊,人生或深或浅太多苦痛;低如蚊呐的细语,生活或明或暗太多秘密。每年家庭聚会,此刻最孤独,成为最可有可无的孩子,想呼喊却呜咽无声;每次情人幽会,此时最焦灼,成为最卑微如土的存在,想细语却痛哭失声。我们出自于同一具子宫,却彼此疏离冷漠。如何让人笃信,这世上还有亲密关系。
      • 不说那么多,我只想说两点:1). 这片子基本上就是在写我 2).我要重新做人了
    • 豆瓣 8.5 IMDB 8 高清
      Angst essen Seele auf
      1974
      爱情片
      德国

      恐惧吞噬灵魂

      Angst essen Seele auf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我和别的女人睡觉了。   这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艾米说。   我不想找别的女人,只是感到非常不安。   你是一个自由的人。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对彼此好一些,否则生活就没什么可留恋了。   我很爱你。   我也爱你,我们在一起,就什么都不怕了。
      • 绝望中,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反抗。萨特说,人的主体性和人际关系的交互性是一对矛盾,对交互主体性的探讨越是深入,人们越是陷入困境,越是感到受压抑的痛苦。所以法斯宾德借阿里之口说,想的越多,泪水越多。还有二战后的德国仍然有种族主义,仍然认为别的民族是肮脏下等的,即使大家同样被生活吞噬
      • 只有当被排斥的时候,他们选择紧紧相拥。人本质上是孤独,都是与此作战,战友不同。
      • 估计阿基·考里斯马基受其影响很深,主题先行是简约主义的天敌,所谓张力因人而异。男主是导演的男友,男主的女友是导演的女友,导演是双性恋,他在片中扮演女主的女婿,这个八卦比电影更有意思。
      • 在我看来,法斯宾德1973年的电影《恐惧吞噬灵魂》里的 Emmi 比绝大多数人都要通透,开阔和浪漫。她60多岁了,大半生从事清洁工作,清贫而居。身处的环境并没有让她失去自我的开放性和反抗能力。 偶然遇到Ali 后,迅速陷入了这场饱受亲邻排斥的恋情,坚持用自己的风格处理跟外部世界的关系。 在旁人冷嘲热讽的热恋中,她脱口而出“我们可以买下一小块天堂”,这个灵魂是诗性的。即使遭遇变故,她也绝不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你是个自由的人,我老了。你可以做任何你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对彼此好一些,否则生活就没什么可留恋了。我很爱你。
      • 男主角是法斯宾德情人。。后来我忽然想到,其实老女人艾米就是法斯宾德自己,其实是一样的。
      • “我们好有钱啊,阿里,我们应该去买一小块天堂。”
      • Arte大概大前年还是前年播的这片子,有两处镜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其一是在杂货店买东西时,摩洛哥人说的德语他们故意装作听不懂,后来艾米生气下来理论:“就是因为他是外国人才故意说不懂,而要是德国人他们就懂了”这样的种族歧视;其二是最后摩洛哥人病而如死,片子在无奈中结束.别的忘了
      • 法斯宾德是先知者,他在四十年前如此敏锐地捕捉到种族偏见,民族疏离。情节剧以小见大,折射出今日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社会顽疾。
      • 相比《深锁》《远离天堂》的细腻,这部更多的是孤独,两个本就是边缘的人,走在一起必然遭到更多的抵触。而这种抵触往往是没有来由的,它来得莫名,去得更莫名,因为这本来就只是因为人们对周遭生活有太多的恐惧。法斯宾德本人竟然还客串了,我没忍住给笑场了。。。
      • 与你相拥,心就不再孤独,简洁的叙事与布景,衬托着百无聊赖的生活,大量景深镜头凸显人性的狭隘与冷漠。法斯宾德的这部电影关注的不仅仅是受到种族偏见影响的人群,而是整个带着深深恐惧感的社会~
      • 歧视、偏见与冷酷最终让位于利益,被排挤的受害者翻身后又来迫害新的弱者。写实的镜头语言和简洁通俗的剧情,深刻而精彩。法斯宾德的机位构图极佳,不少以门墙窗棂等障碍物包围主角的远景固定长镜头渲染了冷漠疏离的气氛。片头酒吧的纵深感、踢电视机前的慢摇特写镜头和楼道八卦场景绝赞。(8.8/10)
      • 一个人能否完全的不畏世俗的眼光做他想做的事?一个人能否为了自身利益完全遮掩自己的厌恶?人的本质是孤独的,而偏见和傲慢也是不由人的,好在我们相爱的此刻可以跳一支舞。哪怕你不爱我,哪怕你爱我但不接受我的世界和食物……时间会治愈这一切,哪怕最后我们的爱看起来不那么美好,但也不那么难堪。
      • 开始以为是爱情故事,后来发现是移民问题,再后来变成了种族歧视,最后竟然回归到人性丑恶,甚至反过头来开始质疑爱情本身……阿里被迫展示肌肉之后,艾玛轻描淡写说了句“他有情绪,这是他们外国人自己的心理”,此一句真是永远的伤痛。最后的胃穿孔更像是对艾玛的惩罚,或者说是对爱情的。
      • 有些时候,法斯宾德刻意用矫饰的视觉形象来表达某个观点。他经常用交替的长镜头把艾米和阿里跟社会上其他人分开:首先他们离得很远,然后那些看着他们的人也很远。他让两人挤在双人镜头里促狭的房间中,在摄影机前利用摩洛哥人天生的拘谨,来描绘两个在冷漠世界里互相关心的人。
      • 8.5,开场不能更好了,如此的简单如此的酷,只有法斯宾德能拍出来的电影,叙事当中对种族讨论的意识形态并没有成形得过分并一直延续至结尾而沦为三流的类好莱坞种族歧视谴责议论片,最后,法斯宾德的机械感实在太迷人了
      • 法斯宾德有那么好懂的东西真的让我太震惊了,简直不像他。这部电影的核心是孤独,两个人共享一份孤独时,它甜蜜又厚重,但是外界再次向你示好,你抛弃了它关系也就不复存在。所以,叶子唱的好,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就是个人的局限性,它本质上就是剥削的
      • 延续《卡策马赫尔》的排外主题,冷漠社会里,偏见和刻薄才是吞噬灵魂的元凶。布景的撞色令视觉鲜活,却温暖不了两个孤独的边缘人。外部压力内部矛盾络绎不绝,纵然法斯宾德难得温情地用开放式结局来避免主角境遇的进一步恶化,他们之间跨越年龄、种族和阶级的爱情自始至终都弥漫着窒息的无望感。
      • 4.5。第一部法斯宾德。乐观得现实,通俗得高级。探讨了诸多当代电影习惯性回避的隐蔽/延展面,首当其冲即立场的正确决定不了实现轨迹的“正确”。真正引发隔离的不是种族或身份差异,而是即便偏见缓解也不能及时改变的社会语境;当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理由是爱而非呼唤欲,方知幸福和快乐并不总相随。
      • 温情的出乎意料,这是法斯宾德吗?
    • 豆瓣 8.0 IMDB 7.5 蓝光
      Il deserto rosso
      1964
      剧情片
      法国

      红色沙漠

      Il deserto ross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天是紫色的,街是蓝色的,海是黑色的,烟是黄色的,在一片白雾中,走出一个红衣女人,心是灰色的
      • 本片大量运用表现性色彩,被誉为第一部真正的彩色电影,获威尼斯金狮奖。1.灰暗阴冷,关涉工业化图景,生态破坏,精神危机,冷漠孤独;2.噪音与失焦晕眩色团;3.首尾绿衣少妇携棕衣儿子游荡于灰蒙工厂之景,醒目至极;4.浓雾中的静止群像,妙不可言;5.五彩管道,橘红里间与天蓝外墙;6.海景乌托邦。(9.5/10)
      • 是的,乏味至极。
      • 8.0 安东逝世十周年。第一部彩色片,并不喜欢主角精神真存在问题的设定。或许有隐喻,但意图其实很明显。现代文明其实并没有压迫人的精神世界,只不过是将其自身的荒芜暴露出来。无法进入安宁的孤岛,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绕过浓烟飞行。
    • 豆瓣 8.7 IMDB 7.9 正片
      Alice in den Städten
      1974
      剧情片
      西德

      爱丽丝城市漫游记

      Alice in den Städte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片蕴含了太多神秘魔力:只有最简单的图片一样的静态构图,摄影机摆在一旁像个沉默的隐形随行者。但是整体焕发的魅力是表象的几十倍,俨然是在不同运动方式之间流动转换的情感满载体,不知是怎么做到的。文德斯所有电影里的最佳,远超他八十年代以后那些表达的有些筋疲力竭的作品
      • 离mk2 beaubourg不远的好处是,吃完晚饭偶尔去刷一两场电影,午夜时分走回家,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睡到自然醒去自习。晚安,巴黎。
      • 谁还要去看那扇情的中央车站
      • 四星半,比《德州巴黎》好得多. 全片建立在两个基本的悖论之上:摄影机常常直接摆放在交通工具中,并非本身刻意地产生"镜头运动",而是搭乘载体做着被动的"不是运动的运动";相机的矛盾则是其拍摄的同时便提示着现实与成像的距离,照片所记下的是拍摄的发生,却非存在的证明――换言之,拍照的动作恰恰意味着彼时彼地我们没有真正在看.因此主人公回到欧洲放下相机后,才获得了感知的能力;而他无意中再次拿起相机之时,也就是这旅途行将结束之际.真实的东西无需为自己寻找外在的证据,在没有照相术的世界里,人只活一次.
      • 永远在路上的文德斯,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真是太恰好了,任何方面都觉得程度刚刚好,很完美。“爱丽丝”真是一个让导演钟爱的名字
      • 四星半。电影圈最闷的片子在欧洲,欧洲最闷的片子在德国,德国的闷片佼佼者当属德国四杰,四杰中最爱拍闷片的是文德斯……对于观影忍耐力特别好的我来说,搞定本片,不在话下~~ 小萝莉很萌,中性打扮萌,脱光光时也萌……
      • 宝丽来照片的成像永远都要慢一拍,在男主角的相片里于是看不见现在。他于这场以此时此地为基础的旅行只看到一些失掉了灵魂的风景,因为这些画面只有在记忆中才会存在才会获得意义。最后终于获得了具体目的地的他问他年轻的导师:在慕尼黑要干些什么呢?这是失掉历史的人向着未来的诘问。答案在路上。
      • 这部电影最特别的是声音,声音真的做的非常之好,尤其是环境噪音特别好听。我最喜欢那个小男孩骑车追车的画面。爱丽丝的城市记忆就如本雅明的一样,模糊如梦境,模糊的回忆总是冲出来插话,然后我们就忘了真实的声音。结尾很美,男主极其像导演本人,整个看下来很舒服。
      • 太,好,看,了!纯粹的关系主题,让人无比动容。全世界的遗弃与一丝无法割舍的温柔。文德斯的儿童趣味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小津(德州巴黎),而在这一部里不仅有家庭和血缘性的疏离,更有异国他乡的困窘。最搞笑的是给爱丽丝讲了一段公路故事,人家睡着了(高妙的自嘲!)。照片反复出现(记录与回忆)
      • 重看。结尾最高,不可思议的机缘如同一张好照片,可遇而不可求。迷失、重逢与分离,自言自语的隔绝感在沉默随行的镜头下化作沿途慢慢渗透进胸腔的温度。文德斯的记号都能一一看到——公路,屏幕,孩童,火车,陌生人的际会,“工匠”的迷恋。
      • #文德斯影展#wenders公路三部曲第一部,导演电影生涯第四部电影,却是他本人心中认可的真正意义上第一部电影,因为这是他下了大赌注的一部电影,对wenders意义非常,成功则电影生涯延续,失败则放弃导演之路,但老天显然是眷顾wenders的,这是完成度较高的一部“文式”公路片,平淡中透着温馨,说是一次寻亲之旅,不如说是一场欧美融合的心路历程,战后人们心灵的创伤,需要一场治愈之旅来抚慰,而愚蠢的商业社会只会让人更伤心。这也是“公路三部曲”里个人最喜欢的一部。ps九岁小女孩“演”的也忒好了,绝对影后级别,如果她是在演的话。
      • @ HKFA | 不在影院看不下去系列。这种带天降小孩公路旅行的片很难不让我觉得烦躁。小孩的麻烦在我这不是小孩的可爱能盖过的东西
      • 很轻又很重的电影,摄影有种不经意的讨巧浑然天成,城市中的每条马路都游荡着各种失去方向的灵魂。生活若是真的找不到目标又何妨让他失去目标,游荡也是一种生活继续的方式;生活若是真的没有人懂又为什么一定要让人懂,行走就是一种存在;生活若是一定要抛弃我们,那就抛弃吧我们都在被抛弃的路上。
      • 1.文德斯式公路片的起点,亦是他自己最爱的一部作品,自我的迷失与茫然、人与城市间的疏离关系、对美国文化的复杂感情等母题此后便萦回不去。2.对影像的追思:宝丽来、电视机、望远镜对现实的抓捕与定格——照片与现实的割裂:“照片永远赶不上现实”,纵使找到照片中爱丽丝祖母的老屋也无法阻挡世事的更易。3.在美国便迷失于影像而写不出故事的菲利普,砸了放广告的电视机,骂了商业化的狂潮,却终究与文德斯一度沉溺在摇滚乐之中(点唱机旁客串)。4.影片恰似英国的爱丽丝童话与德国古老的漫游母题的现代变奏,而在菲利普与爱丽丝的面庞叠影及讲故事&写作能力的重生中,成长发展小说的余音犹然入耳。5.爱丽丝被用安全带绑在椅子上看恐怖片的噩梦,太过于真实。6.远观飞机的左下摇移长镜起首(终于大海),航拍火车渐次拉远的右上摇移长镜作结。(8.5/10)
      • 「自言自语更像是倾听而非倾诉。」我本来只有照片,遇到你以后我才有了故事。旅行的最佳状态是漫无目的,电影的最佳观感是代入生活。奇妙的漫游漂泊令人无限憧憬,想要一台拍立得,一次无计划的旅行,还有转瞬即逝无法还原的眼前风景。
      • 1.21 七十年代的纽约、阿姆斯特丹、乌珀塔尔、鲁尔区。出租车、飞机、轻轨、火车、轮船。地图、报纸、记事本、警察局。公路、音乐、对话、一路所见。借主角之口“倾听”的影像与现实。一切都是文德斯式的,旋转的,找寻的,怀旧的诗意。(p.s. 阿姆餐馆里的背景音乐竟是首中文流行歌
      • 和德州巴黎有很多呼应,包括在路上慢慢形成的父子关系、完全放弃成人的威权以及对angst的angst。文德斯在这部中展现出新浪潮的气质,比如跟拍路边骑车的男孩,还有私人影像的粗糙与迷人,行路常忘了追寻什么,却是认识世界和自我的方式,就像音乐一样。“当男孩来到海边,他才想起了妈妈”。
      • CC修复,纽约帝国大厦的云,阿姆斯特丹不见的母亲,伍珀塔尔倒挂的火车,陌生的城市破旧的旅馆,城市漫游,慢慢恢复记忆,孩童大人悄悄地大小无猜。
      • 与文德斯的图文集《一次》可呈互文,照片无法留驻的情感与记忆,一定要亲身经历才具有永恒的温度,异乡的惶惑在无尽延伸的铁轨中诠释「远方」的意义,在路上遭遇的人和事都会慢慢编织进你的生活,成为你的一部分,终将相遇终将分离;外界声响凸显空间的空旷寂寥。
      • 第二次看注意到好多以前没注意的细节!(第一回就跟没看一样!!)拖稿的人在面对死线真是做什么都愿意……
    • 豆瓣 8.6 IMDB 8.0 HD中字
      Viridiana
      1961
      剧情片
      西班牙

      维莉蒂安娜

      Viridian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标准三幕剧作,布老师用镜很典雅(走位精细,推轨镜头简直典范),比墨西哥时期讲究许多。虽然没有超现实但是狠狠地讽刺了“空想社会主义”。第三幕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韩三篇什么的。亮点是对最后的晚餐的cos。
      • 人穷志短,贫穷乃是万恶的本源~
      • 8.6 最后一场戏黑色幽默荒谬感十足,信仰崩坏的天主教修女跟资产阶级风流公子以及他的农工阶级情妇伴随着流行音乐一起打牌。在意识形态上借无产阶级流氓嘴脸撕破了天主教的伪善外衣,最后一场戏则暗示出了资产阶级与天主教的媾和。
      • 4.5。序列之乱象!①“灰”意味着忏悔和死亡。②梦游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③跳绳:以示吊死树林之实。④所有的猫在夜里都是黑色的,所有的罪在白天都是光明的。⑤又见疯狂餐宴。PS:布努埃尔宗教三部曲之二,似《女仆日记》的另一道走向。
    • 豆瓣 8.5 IMDB 7.8 HD中字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1962
      剧情片
      法国

      随心所欲

      Vivre sa vie: Film en douze tableaux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她说:"我举手,我有责任;我转头,我有责任;我不高兴,我有责任;我抽烟,我有责任;我闭上眼睛,我有责任.即使我忘了我有责任,可我仍有责任.我想告诉你是无处可逃的.凡事都是好的,你需要的仅仅是对某事产生兴趣.毕竟,东西就是它们本身."其间,不经意地舔着嘴唇.
      • 透析生活的娼妓,命运如纸薄,禁不起这么执着的追问。形式感更强,零散碎裂,又精光毕现。
      • 结构很独特,镜语很丰富。戈达尔最美的一部。
      • 疙瘩儿的娼妓:黑短发大眼睛,懂电影会跳舞,聊哲学谈情感,爱抽烟性冷淡,有个性多薄命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5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