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哈哈,大家的底裤都看到了~” |
|
比摇摆少女差太多了… |
|
最后的忧郁之心的lindalindalinda响起的时候,你的汗毛管绝对会竖起来!虽然这只是一部挺典型的日本青春片儿~! |
|
至今为止看得最“正常”的一部山下敦弘,连带他的那些恶趣味和冷幽默都变得温和了很多。而且山下再一次证明了,他的片子没有人物主角,主角是生活流本身,所以那些飘在主题外的游笔格外有趣。 |
|
非常喜欢日本的女学生服,膝盖上面一点的裙子,和膝盖下面一点的袜子。 |
|
想起每一个无所事事的闲逛午后,每一个云朵掠过晴空的夏日,每一首不会结束的歌。青春这样度过——在稚拙的表白声中落荒而逃,与朋友们心有灵犀的沉默是金,一起淋过豪雨,共同走过夜幕垂下的操场,分享过心动,流着泪高歌过;或许某日我们分道扬镳,然而这些默默无闻的日子却是记忆中最璀璨的。 |
|
这就是他妈的青春 最后你记住的不是哪首歌 哪次演出 是你们一起嬉戏的片段 和那些在记忆中越来越模糊并越来越美好的场景 |
|
山下敦弘的镜头设计,尤其是景别非常有意思,几乎完全是中远景。女孩们在画面中的地位始终是均等的,正如她们的友情一样平衡点恰到好处。 |
|
#资料馆留影#胶片版,适合夏天欣赏的老日片,真实自然的青春片段,为了一个心愿废寝忘食地努力付出,即使结果会出差错,即使表白的人没有回音,即使被大雨淋湿也无所谓,只是痴痴傻傻地一路狂奔,而青春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吧?裴斗娜演日片一点也不违和,反而比那些日系美少女多出一些邻家小妹的可爱,而且她在片中唱的那些歌虽然会走调,可是听起来还是蛮舒服的。 |
|
消解了同类型日式青春电影中的励志和热血元素,甚至模糊了人物的行为动机,并将最后的演出高潮刻意延宕。与此同时,电影真正用琐碎的细节拍出了青春的另一种面貌,并将注意力始终聚焦在事件而非人物身上,最后的表演更是无关梦想的实现或自我证明这类常见的主题,它更像是一针对乏味的青春生活的兴奋剂,作用就如同电影中的几场梦,它既是美好的,又是短暂的。 |
|
山下敦弘是我见过日本中生代作者表达欲望最低的导演,但又几乎能在片子每一寸画面上留下自己印记。虽然多有不足,但这绝对是对“校园青春”气质最拿捏住神髓的电影:时而轻快,少数高光,大部分时光都是松散无奈甚至有些孤寂,因此在《琳达!琳达!琳达!》中时空是流动的。它静默得像空房,堆积了些许年轻人迷茫、小心事和努力走向无用的忧郁,然后其余空荡的空气交由观众的记忆充盈填满。/最后一场,大雨虽然为演出增添了些磨难,但也让体育馆积满了躲雨的听众,焉知非福,如此。 |
|
太喜欢了,对山下敦弘印象改观。演员群表演出来的高妙互动与清澈氛围,通过多层次的设计得以显明,非常丰富。里面的每次微笑估摸都是排练后卡出来的,不负责表现自然状态,而是彰显导演从少女日常里提炼发现出纯粹的创造力。冒头的环绕长镜头那些角度正得逼仄的定机位镜头都冒着观赏自身创造物的气韵。 |
|
我不是嫉妒……TMD,小日本又一次让我心里不平衡,懒得想了 |
|
+ “K-On真人版”。但很多时候其实抛却了那些煽动性的 张扬奋进的元素,反之去描绘那些松散、笨拙,模糊游离的腼腆甚至是沉默造成的尴尬。“青春感”未必需要淋过豪雨或放声歌唱,那些如花笑靥和那些被固定镜头所捕捉的一帧帧流过的场景才是最珍贵的记忆,于是看过之后反而少了遗憾,因为早已在平常中找到情感连接的节点 |
|
令和跨元的时候看了很昭和的平成片。 |
|
这片太太太可爱了,山下敦弘怎么这么会调演员呀,每个角色都很可爱!两段日韩语对话拍得都很棒。被男同学表白时,即使对方说的是自己的母语,却还是跟听不懂一样;和好姐妹交心时,就算彼此语言不通,也依然能心有灵犀。 |
|
搞得这首歌我都会唱了~ |
|
王晓俊里面有香椎由宇 |
|
1.青春无价!2.音乐很燃。3.社团万岁。4.梦想不死 5. 裴斗娜非常有王菲的感觉,喜欢。 |
|
sing out! |
|
这就是青春,后半段其实不错。主要是为了看亲爱的汤川潮音~ |
|
歌好听,很青春。没有多少曲折,耍了点小心机把四个乐队女的故事讲了一遍。 |
|
当初咋就没能整支rock band来玩玩捏,后悔ing... |
|
linda linda linda |
|
如果不是它 我可能就忘记The Blue Hearts 了 每首歌都能跟着唱出来的感觉真好 |
|
很难得的呈现出一种高中时期的状态,发呆、无聊与松散,并消泯一般校园电影对主体情节线的意义附加,在无所要求中自然而然的抵达,然后绽放出青春本来的面貌。为此大量做了减法,片中绝少用特写,正反打也只在告别一场戏中真正运用,这还是因为站位过远的原因,对话主要在全景长镜中呈现。并不做文学性的台词修饰,也可以说尽心竭力的追求现实性的台词呈现,各种无意的对话,甚至简短的语气词,都与现实无比贴近。人物的表演方式也连带节奏上的缓慢悠闲,裴斗娜本身和角色的设定,都在表达和情绪上有了一个空格,没有以往同类电影的刻意性,反而在这个空格内看到了人物的可爱。在情感处理上,懵懂娇羞的处理也以台词的设置呈现羞涩感。最后一场戏份前,稀疏的观众设置的最好,对照开头无意义的台词。随演唱而聚集的人群,不也是对照我们和他们的梦想吗。 |
|
歌很好听 |
|
羡慕嫉妒 |
|
要说热血么是有的但并不多么澎拜,要说励志么也没有那个意图;想到的是《各有少年时》,当然不是那样的无所事事,但都是我最爱的那类青春片的调调,一段看似什么都没发生的青春时光,各种情感一应俱全,而所有戏剧性的情节都被不动声色的融进了日常,有时只是几个眼神和表情就把意思传达到了,完全不影响自然流淌的节奏,成长就在其间悄然生发,放下、和解、勇敢。特别喜欢天台上两个酷酷的女吉他手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和结尾热血歌声中一组大雨瓢泼的空镜头。穿着制服背着乐器的女高中生太美太酷了。9/10 |
|
青春好短暂。教室好短暂。我要回去读研。 |
|
让我白期待那么久,什么东西呀 |
|
无法用磕磕绊绊的日语说出心意,于是转而使用韩语来表达。而她的回应这样自然,仿佛在那个时刻,虽然彼此都无法听懂对方的话,但是内心越过语言连上了。 |
|
圆满的青春小调。简练的调度穿插在固定镜头之间,形成如鼓点般“静静动”的节奏韵律;个体/群像比重也恰如其分,一个人笨拙,被同伴的臂弯撑起;群聚时黯淡,被独处之光点亮。片段近乎割裂,但共通情感模糊了叙事边界,那些摇摇欲坠又坚不可摧的友情,和莫名悸动又不知所踪的爱情,全化成泡沫将人物包围。山下敦弘相信:不要轻易闯入人物内心,给足充分的时间,待准备就绪之时,他们自然会闪亮登场。 |
|
因为前田亚季看的,从大逃杀开始喜欢她 |
|
懒散的青春 |
|
一身重金属气味的美少女诚然无敌,但可惜过于克制与狭隘。青春就该是外放,无所顾忌的。音乐响起,人人都有一首歌,用来缅怀轻狂年少。 |
|
私にとって青春と言ったら、大げさでロマンチックな熱血よりこれです。にぎやかな青春映画より、ちょっとだらだらして、たいくつな感じで静かなほうが好き。やっぱり青春って最高だな。平凡ながらにキラキラしているのは、制服を着ているからだ。【看到片尾cast list才发觉藏龙卧虎啊 |
|
挺愉快的观影过程 |
|
感觉山下敦宏不适合拍摄青春片!~ |
|
很好哭,情节和镜头像高中生的思绪一样,四处走神。蠢蠢的发型,偶尔发皱的校服,莫名其妙吵架,莫名其妙和解,青春期的古怪细节唤回各种(并不重要的)回忆。青春或许转瞬即逝,但总会有首那时的歌永远唱不完。 |
|
!!!神一样的歌《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桃花期》都有这首 |
|
青春就是要绽放!!P.S.那个男生是松山健一??? |
|
是因为喜欢裴斗娜才看的,看了觉得香椎由宇还真是漂亮,虽然有点像尚雯婕...另外原来这就是文艺青年最爱之山下敦弘阿... |
|
我們唱一首永不結束的歌吧,為這個混帳的世界,為世上所有的loser。無聊電影的收尾該是唱歌無人聽才對嘛有什麽必要讓台下學生哥們都那麼亢奮,膠片上的字幕像是手寫體一樣,都得辨認字跡啊喂。 |
|
没有swing girls搞笑,算是走小清新路线吧。那个韩国妹子不会讲日语还是造出不少笑话。 |
|
山下敦弘首入旬报十佳(2005年第6位+读者票选第3),也是主流化的开始。真是美好的青春片,可能也是内地这许多“唱一首歌解决所有问题”的青春片的祖师爷级的作品?故事时间集中在高中文化祭的这几天里,这许多大场面山下敦弘也hold住了(看着这么多人就头疼,他前三部可几乎只有三五个演员这样)。虽然是个简单的“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成功”的故事,不过体育馆里歌声响起众人欢腾的场面,真是被感动了。片子前面部分是有点拖沓了,但是被煽到泪目是真实的。 |
|
斗娜 你驼着背漫不经心走路的样子 像极了我的高中同桌 每年你的生日我都写email给你 可你从来没有回过(好想你) |
|
前田亚季真赞棒子妹好恶,不过还是blue hearts的原唱赞多了,末尾部分也不知道是太青春了还是其实青春就是这么2!!!!! |
|
iha配樂不錯了 |
|
2星给片中的选曲!!!真是好听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