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达里奥·阿基多代表作。与其说是铅黄恐怖片,不如说是带有希区柯克风格的悬疑片。配乐有点喧宾夺主,反而削弱了惊悚感,这点在《阴风阵阵》里得到完美解决。多变的机位与运动长镜头增强了形式感。结尾三分钟和几种死法都要加分。| 钢琴就像女人的身体,我在咯吱她;我在敲打我父亲的牙齿。(8.3/10) |
|
看过的Argento电影中最惊艳、骇人的一部。花样多而精巧的技术面与吊诡剧情兼备。David Hemmings凭这部和放大里的角色能永远驻留在观众梦魇里。PS:刀刃划过皮肉,牙撞家具,热水烫伤,Argento真的好明白人究竟哪儿痛... |
|
修复版足本2+小时,视听享受啊,这音乐配得真是匪夷所思(甚至制造了很多笑点),但同时完完全全是70年代才能弄出来的。虽然说这种电影谁还管剧情啊,但镜子上写字那个梗真是看到呆掉,金庸么…… |
|
死得都够惨 房子都够嗲 打公用电话的地方都够怪 主题是女人不该放弃事业哈哈哈! 大师就是能把任何素材拍牛逼 |
|
鬼片届的文艺片。怎么会有一部电影在展示恐怖的时候,还能讲述mirror的多重含义同时还调侃男性沙文主义和阶级同时还带精神分析啊!#电影资料馆 |
|
凶手是超人,无所不知!无处不在!哥布林的配乐真是达里奥·阿基多的强助攻~~~ |
|
其实不很恐怖,更像一个推理片,音乐和画面非常形式感,很好看。得看第二遍,才能看到很多细节设计 |
|
我认为在各方面都是一部完美的恐怖片(除了前30分钟太长了,美国版缩减到98分钟有道理)。水蒸气里的名字、镜中被当成画的人脸,都是天才的编剧手法。凶手杀人前的氛围营造、镜头调度也是满分,美术设计也是美轮美奂。配乐特别像《月光光心慌慌》,估计卡朋特受到很深影响。 |
|
终于发现了,Dario Argento的片子细节部分不是用来推敲的,是用来增加悬疑色彩的,全片始终都笼罩在欲罢不能的悬疑气氛中。看完后再倒回去看最开始经过遗失的画那个镜头,只能说声我靠。再8g一下,女主角是导演的爱人(他们没结婚但是生了孩子,哈) |
|
我完全不能理解你的配乐,是为了消释掉惊悚的气氛么? |
|
亮点多到不可尽数,舍不得看完(结果就是拖到半夜后自己发寒~)。镜头动得特别有活力(想起安东尼奥尼),转场利落。后来发现导演是一枚Virgo。处女座导演在镜头设计上都好不省力。角色里喜欢那女记者。 |
|
此片当然应看完整版(断头割喉残虐等细节尽在不言中,当然血浆很亮红很假)。有幽闭症的钢琴家在意大利追寻凶手的故事,其实结局不残酷,长得有些像人妖的女主没死,男主也发现自己一开始看见的是镜子并且看到凶手的脸:可惜凶手部分很kuso,同性恋卡罗和他的母亲(当然卡罗是为了保护母亲)——如此路人甲式的凶手设置实在是让人跌破眼镜(我一直以为是女主的)。惊悚悬疑片技法方面,此片可说是经典。 |
|
想了想还是要给五星哇 因为想清楚了阿基多老师的剧情可以退而暂时不用管 美术设计中绿植果然多了起来 视角变换已经炉火纯青 David Hemmings傻里傻气的形象和blow up没什么差别 Jazz pianist设定也很好!就能和神经兮兮的配乐呼应 配乐鼓点带感到卡朋特级别 重复童谣阴魂不散 我也不知道影院环境放大的是恐惧还是喜剧 反正到最后项链一幕红色收尾我是笑出来的…… |
|
阿金图对氛围营造的理解上可能有偏差,往往该安静的时候他咣咣给你塞配乐,气氛刚一起来,刚有点内味儿,噔噔滴滴嗡哇嗡哇前卫霹雳迷幻电子乐就把恐怖和悬疑等关键词全部抹掉,也是没谁了,而且这部的音乐品味明显不如《阴风阵阵》。除了旋律抓耳但并不融洽的听觉表达以外,阿金图在视觉上的表达也很变态,各种近距离特写,几乎是逮啥拍啥,从洋娃娃到玻璃球,再到刺喉烫脸断颈各种局部放大,可能放几十年前确实有效,说是童年阴影也没毛病,不过现在看来这种局部放大所带来的心理冲击还是弱了些,等于是用凶手视角代替了观众视角,是暴力呈现而非恐惧本身,所以整体上更像是披着血腥外衣的侦探片。不过镜中藏凶,死亡童谣,古宅壁画等元素设计的还是比较有趣的,可惜只不过在大量的电子乐和男主神经兮兮的表演面前,这些元素都和那座古宅一样被荒废了。 |
|
镜头、剪辑、配乐全都花里胡哨,叙事又漫不经心,但是就是能让你看的下去。 |
|
三星半;摄影机之眼的推拉很能营造出偷窥感,增强惊悚气氛;配乐结合诡异玩偶,初时觉得不似传统恐怖片选择,有点荒诞的嬉闹不经,仔细听更觉吊诡,非常别出心裁;情节一路紧张,倒置的悬念在细节上设置得不错,但缺乏动机说明,结尾乏力。 |
|
万圣夜大银幕太带劲了。(抛掉前半程那段男女之间有点拖的戏)几乎每次镜头的运动或剪接,每次音乐的起停或切换,身体都像过电一样,不是惊吓式的,是被视听手法揉捏得极爽而感受到的舒适,绝佳的氛围营造,甚至点缀的喜剧桥段也不干扰,无愧大师之名。内容虽谈不上深度(所以少了点社会学层面的恐怖),也有关于性别反抗的表达(女性+同性恋的母子组;女记者车里坏掉的副驾驶座椅)。//第一部阿金图 |
|
达里奥·阿金图最经典的一部悬疑惊悚片,无论是阿金图标志性的谋杀表现手法还是悬念的设置都很成熟,形式感极强。其实在第19分钟凶手已然露了脸,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还是挺清楚的。男主角戴维·海明斯就是《放大》的主演,在本片中他的表演其实和《放大》中的状态很相似。 |
|
7.0/10。如歌剧一般的华丽,摄影、配乐、气氛牛逼大发了!!!!!随处可见的意式幽默舒缓了紧张情绪,影子、主观镜头及希式快切运用最厉。闷场太多离经典还有差距,开热水就能显字那幕也巨假(老婆婆是终极凶手)。 |
|
三星半,情节和表演都平平无奇,但场面调度颇见大师功力,各种别具一格的死法是最大看点 |
|
万圣夜观影,2K修复版@小西天。错过《阴风阵阵》,终于大银幕看成一场铅黄。凶手的第一人称主观镜头、限知而又隐含关键线索的大特写、窥视主角或受害者时多景别多角度的穿插交错,运镜调度的修辞力拉满。空间置景也很讲究,爱德华·霍普式的街角咖啡、爵士乐时代装饰风艺术的书房和哥特调凶宅,搭建出诡谲多变的杀人舞台。恐怖之余也不乏幽默,希胖电影里常出现的公共电话亭,在片中成了永远被噪声包围,无法顺畅沟通的喜剧场所。Goblin的主题音乐用充满金属感的电子乐倾泻出杀戮的狂躁、刀锋的冰冷,但其他段落的配乐放在今天看反而冲淡了恐怖气氛。 |
|
可惜了现在能找到的版本都是后来意大利配音的版本,其实2/3的角色都是说英语的。
是我喜欢的那种侦探题材电影。 |
|
阶级与艺术之关系的探讨,男女性别的争论,以及那一对男权话语的戏谑的调侃,影片在镜头、悬疑与氛围等方面有不俗的表现之外,剧本的对白,那些小幽默,那些富有一些哲理性的对白都不免使人眼前一亮,整体出色,但作为犯罪悬疑片,在凶手的动机上并未给予过多的描述,配乐虽然氛围感十足,但多少也有些过于喧宾夺主,另外本片在结构上其实还是有不少早期作品《摧花手》的影子的。 |
|
迟到、上厕所回来找不到座位到处乱窜的各位崽,感谢你们突然闪现的惊吓为此片加分 |
|
坐我旁边的男的又来迟又臭又玩半部手机你怎么好意思鼓掌。。。。 |
|
氛围铺陈绝佳,凶手的身形在镜头外若隐若现增强神秘感。每次动手前先播童谣,进行中配以电子摇滚乐,仪式感拉满,好戏开场。
揭破真相时会显得底不太够,然而接下来马上接两段最震撼的死亡过程,用感官刺激足以填补空缺。 |
|
那些勾廊绕梁的回转。对题材片来说,剧情都很难经得起时代冲刷,只有感官和心理构造(视觉、氛围)才能惊人百世,阿导的运镜和用光没话说,对新事物的使用如华丽摇滚幽灵视角神马的也玩得杠杠的,恐怖之余绝对诗情画意,但悬疑的布置和节奏似乎还是弱于希胖子,或者说是欧洲和美国的差别 |
|
这嗖嗖的蒙太奇,旁边俩男的吓得,想好好看电影旁边就不能坐男的。Blue酒吧看上去好像hopper画的《夜鹰》里的酒馆,摇滚配乐是祛恐的吧,不过蛮喜欢的.. |
|
万圣夜观影@小西天。大银幕看恐怖片成就get✓摒弃了旁逸斜出的惊悚恶趣味而选择扎实规整推进谜底,对我这种小白比较友好。因此基本能精准预判出关键镜头及时闭眼。面具真是我的克星。万圣节+恐怖片+“小西天”,中西结合疗效好! |
|
@IFC 取景也太好看了音乐也太好听了,高级死个人 | 看的时候不停好奇这个广场在哪里,因为一看就不是罗马但也没认出来是哪,回家一查噢是都灵的 Piazza C.L.N. | 顺便查到 Art Nouveau 鬼屋是 Villa Scott 在波河对面山坡上 | 还不小心发现藏着那张画的档案馆的达芬奇学校竟然就在两年前暑假在罗马每天早上上学路过的地方 |
|
我之前对70年代欧洲恐怖片很有偏见,但是这部确实不错,首先配乐很带劲,电吉他和贝斯在不同的段落出现,效果绝佳。其次镜头经常大近景但是没有让人不舒服。对于凶手我的猜测竟然从头错到尾,我自以为掌握了一切细节的暗示,比如说眼线、力气比男人大、掌握男主行踪、古怪小女童的映照等等。很高兴最终给了我另一个凶手。我愿意再看一遍。Ps.男主像年轻版的理查德伯顿 |
|
阿基多教你怎么把一个普普通通的类型电影拍出不一样的感觉,这个故事非常类型简单了,处理好了就很好看了,大多数靠了这个电子配乐,对于暴力镜头以及特写的拍摄方式,对于主观镜头的运用。 |
|
horror core? |
|
虽然这一部的风格没有《阴风阵阵》那么极致,但色彩和音乐同样很撩人,几个刀等道具的慢镜头也很精彩。 |
|
够CULT也够啰嗦!HOMO男告白太KUSO了!!!!HOMO男小正太时的小腿肚~~~ |
|
23.10.31 1号厅
阿基多仿佛真的在拍一种很新的恐怖片,复古的杀人方式配上电子摇滚乐真是cult的可以,这是拙劣特效都掩盖不住的惊悚刺激。 |
|
3.5 75年的老戏,悬疑还是做得不错,就是片子实在太长了,接近两个多小时我分了三次看才看完……觉得最后半个小时还是比较有张力。电音配乐放到现在感觉还是先锋啊,就是令我想起动物世界了。另外意大利语配音balabalabala不停我都快听疯了 |
|
恐怖谈不上悬疑片吧,看了两遍发现的结果是,前20分钟认真看了细节的话后面基本上没必要看了,配乐很牛逼欢快又诡异。血腥画面用的是红油漆吧太假了,不过气氛不错,老片子算很好看了。 |
|
前面那么无聊是为了铺垫精彩绝伦的后半部分么? 这片真精致。 |
|
比起母亲三部曲,这部以悬疑为主,表达上不那么形式,色彩也不那样绚丽。一个谋杀案的剧本由阿基多导演有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细节是关键,各种误导式的设计让观众一直陷入迷雾,小女巫杀人?女记者是凶手?神秘势力?一部包罗万象的恐怖片、完美的气氛、好听却违和的配乐、甚至还有喜剧和爱情的片段。 |
|
2023.10.6二刷。没想到传说中的“铅黄电影”如此带感,恐怖惊悚悬疑血腥兼具,风格极强的镜头转换,诡异抓耳的配乐,剧情和画面都很有冲击性,实属精彩的视听盛宴。 |
|
摄影和构图非常精巧,常常隐藏着一抹神秘的红色(阿金图大师似乎很喜欢运用红色),气氛很棒,自动木偶\镜子里的脸和墙壁里的画真的有吓到我- -b 音乐特别出色,尤其是诡异动听的主题曲,似乎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杀戮与杀手内心的错乱。男女主角的关系有西区柯克的味道. |
|
#资料馆留影#修复版画质感人,神神叨叨的剧情就像小时候偷看鬼故事书的feel,尽管男主傻fufu的推理bug好多(一般人谁半夜跑去辣么阴森的古宅啊),有些杀人段落设计还挺惊悚的(国内导演快来学习),对后世恐怖片也有深远影响吧。结尾戛然而止(专门留白给观众猜测),卡洛对马克情深义重,结果却是那样的结局属实让人意难平……又是一个雾霾的北京,万圣节夜晚与大家一起欣赏就真的好满足了。ps,摇滚bgm好特别啊,感觉,如果把《青木瓜之味》的配乐移植到这里会不会更刺激呢…… |
|
没能在我青春年少时观看这部电影,很抱歉,现在看真的又臭又长又无聊,那些被夸赞的小妙招对于如今看了一些恐怖片的我这也不奏效了!看电影终究也讲究一个缘分。 |
|
作为一部经典的恐怖片,实在不会令人失望!情节紧凑,线索扑朔迷离,背景音乐也是相当的出色。果然是大师级的作品! |
|
杀人动机何在? |
|
万圣节看可太应景了,这片子证明了恐怖片吓人有一半得归功于音效,这片配乐太逗乐了以至于完全不恐怖,有点像个逗比侦探探案片,但是很好看~ |
|
万圣夜!非常复古的欧洲恐怖片,十分另类的气质,比现在那些咋咋唬唬的强太多!资料馆安排这部电影真是有心了,建议以后多这样搞!虽是比较老套的故事和情节推陈,但营造出的气氛、那些细节,以及似是活泼可消解恐怖实则更为诡异的音乐,让影片有一种极其独特的气质。层层递进,揭晓真相,让人刚放下的气又提起最后再放下。虽然血很假但镜头血腥暴力!还是挺吓人的!最终未解犯罪的本质原因。可说呢,这种故事只能发生在地广人稀房子高又大的地方,搁中国筒子楼不仅凶手无处遁形,带红箍儿大爷大妈先冲出来问你哪儿来的!男主角总觉得像哪个中国明星…嗯…年轻时赵忠祥??意大利语约127分钟。豆瓣简介又胡写了。修复版。内嵌英字外拍中。with F.我怎老被陌生人搭讪!资料馆1号厅售罄基本满场。映前春春他们组织了恐怖片面具合影真棒! |
|
2023.10.31 中国电影资料馆小西天
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看cult电影,而且是万圣夜,很满意很符合预期。
全程猜凶手,所有出场人物都被我怀疑了一遍,甚至一度认为凶手是女主角,因为她有着和特写很像的黑色下眼线,后来发现每个女性角色貌似都有哈哈哈哈。
学会了意大利语的抱歉:scusa。
整体不算恐怖,但好几个镜头看得我后背发冷,自动的恐怖人偶和最后的电梯绞刑很惊悚。
剧情没有完全看懂,比如卡罗和那栋别墅之间的关系…
ps: 蓝色酒吧外的街景太美了
pps: 开头水池边卡罗和男主互动时我就嗅到了一丝不寻常(后面提到他是bisexual) |
|
Dario Argento的视觉效果总是比叙事好,悬念设置的不错,前面也有伏笔铺垫神马的,不过还是不及红颜料四溢来得爽。Goblin乐队的配乐必须赞一下,很前卫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