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极其令人动容的女性叙事,故事在湖北小城寥寥数年中完成了一场不动声色的循环。从数多年前得知怀孕缺席逃避的男性,到被女性单独抚养⻓大的弟弟,面对同样境况时选择勇敢承担之后,命运的循环圈就此断裂,而如此的断裂也使得女主⻆勇于承担自己当年试图杀掉男性的罪行,自首之后,发觉男性依旧“存活于世”,而”男性“以一种“缺席”的姿态影响了女性的一生。电影中的男性⻆色“赌博”、“欺骗”、“虚伪情谊”,面对事情时不断“逃避”,继而迈向新的失败。影片勾勒出“有毒男性气质”在现代社会的式微,而在对比之下,女性彼此互助、勇于面对的姿态也恰如一江春水般温和奔涌。 |
|
这导演得挺大年纪了吧,刻板印象里的不上进小孩还停留在去游戏厅的阶段。 |
|
前80分钟是一个洗脚妹细水长流的生活记录,看时会想,现在商业院线已经看不到这样鲜活的底层小人物日常生活了。到这还是个三星片,结尾20分钟卧槽,一下转到东北去了,才暗示出女主弟弟原来是儿子,前面的相处方式也就解释得通了,有点东西。两代人的未婚早孕,底层女性的悲剧群像,一部看完还可以回味的电影 |
|
可能是剧组穷去不了全国各地取景,导致影片有个奇怪的点,就是设定与取景地不符,人物设定应该是武汉,但取景地是十堰,最后回家的地方应该是东北,但取景地是神农架,但这不重要,因为开场武汉话出来我就沉浸进去了。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还是对女性生存状态的描摹,田阿姨照顾瘫痪的儿子活得不人不鬼,蓉姐被两个男人的谎言欺骗,静看似主动却也不得不选择逃离,女性要么被困在此地,要么逃往别处,无论哪种方式她们都没有办法活出自我。结尾的反转看似突兀但其实早有铺垫,相差十几岁的姐弟,不爱吃的东北饺子,以金花的名义存钱,都暗示了蓉姐的身份,她曾经是静,后来又活成了田阿姨,其实结尾还有一个被困在家乡十九年的姐姐。通过这些不同女性的命运,影片道出了一个无比悲哀残酷的现实:不论女性如何选择都殊途同归,因为社会不需要她们活出自我。 |
|
#15th FIRST# 竞赛入围-最佳演员。7分。方言很到位,女主表演很不错,场景落在十堰(片中有台词提及“汽车厂”),以足疗店为中心展开了社会图景的分析(藏情节颇有些云块流的意思,比如片尾“姐姐”的东北口音带出的历史感)。女主角虽然半部片子是个被动角色,但少见地很有尊严,人物弧光完成的也不错(背叛三连击这种苦情戏的梗顺手还cue回《一江春水向东流》,好评)。构图花了挺大心思。不过,弟弟从人物到整条故事线都不太能说服我(更何况最后的底是个《十诫七》我滴妈呀);再加上(可能是为了过审而做的)结尾直接cos了一场安藤樱在《小偷家族》的名场面,就,有点露怯了…… |
|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在于角色的刻画特别是各位女性角色的刻画,富有生活气息的同时又极有魅力,这才是真正该有的女主电影。
不过觉得自首的戏不该那么拍,还是有点点让人出戏。虽然最后还是撕了一个五分吧嘻嘻。
西宁挖宝成功✓ |
|
最后的反转,让整个电影从现实主义变成某种寓言故事。顺了一下倒也说得通。最终,指代的也从个体女性变成群体了,并试图做了女性群像。 |
|
一个虚无的十字架背负了19年…故事还算完整…细节呈现也不错…但我真的建议男导演就别瞎凑女性题材了,大部分男性导演对女性的困境的想象都太肤浅了,太流于形式了… |
|
必须得说这片结尾的超级大反转设计是相当有想法的,这是剧作构想的最大发力点。这个反转的非比寻常在于,它不是通常国产片事关解谜之类的常规叙事反转套路。最有意思、最潜在的一个意图,应是要颠覆女主的形象,颠覆之前的叙事认知,因为最后的反转部分影像已经彻底分裂成了另一种质地的影像。这个思路做好了的话,确实相当生猛,有强烈超现实主义的意味。只是实际效果没有达到很理想的状态,前面的部分做得有点过分实,情节单调,导致的核心表达有点趋向于简单的告知隐匿的女性苦难。 |
|
一部反潮流的影片:一方面摒弃跟随式的、代入感的长镜头,用全程固定镜头凝视一个女性的种种遭遇,尽量保持留白、省略与不透明性,另一方面故意去展现某种越界的“姐弟”关系,最后回归母性之爱,达成对女性多重社会身份的反思,实际上是近些年来最深刻的女性主义作品之一。 |
|
因为结尾的急转,开始觉得想要二刷,就好像你走到人生的某处转折,此前所有的过去都获得了另一种视角,都想用新的眼光再看一遍。很高兴国内的导演开始以非常中国的视角去拍电影了,一江春水,这是很中国的意象,映照着很中国的生命质地,静水流深。导演映后谈说,他本来是安排女主去自杀的,因为她什么都没有了。我却觉得前面大半部分点点滴滴你导演亲自呈现的都是她拥有的人和生活呀。现在的结尾是更好的,中国人无论过得如何,总是悲欣交集,春水东流到海,这一路怎么会空无一物呢。 |
|
剧情堆砌是实力体现,也是文本能力不足的表现,或许做减法太难,取舍太难,是有趣的叙事,多一星给女主 |
|
很聪明的一部片子。点到即止,看破不说破。 |
|
女性角色都很立得住,不论是表演还是故事流。更认同这样的创作策略,先充分展示生活的样貌,再抽拔出力量来。 |
|
很朴素,没有什么文艺腔。女主演的很棒 |
|
谢谢导演,厌男情绪高涨,通篇坏男人和蠢女人😅
这就是男导演拍女性题材吗?冲动愚蠢隐忍拜金…雀石看得人血往脑壳上涌,(还好影院没砖头) |
|
本以为只是一个姐姐抚养弟弟的故事,结局放一点类型设置,就把我对故事的解读全部推翻了,表面平静,暗流汹涌。好剧本,也立住了一份2021年度最动人的表演。 |
|
影片以4:3画幅和清新平稳的糖衣滤镜讲述关于“关系”“责任”与“隐藏”的沉重故事。某些女主角的独角戏和宋方的《平静》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表现女主的工作与生活、亲情与情感状态之余,也通过配角线索表达了老、中、青三代女性面对与家人相处的问题和情感的困境时各自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解决办法。除主角“姐弟”外,洗脚城姐妹等配角演得也很好,足够自然洒脱。结尾几分钟的滔天反转一举将前面所有的女主角角色关系、家乡背景甚至方言等人设一股脑推倒重建。揭开了女主角的秘密和伤疤,粉碎了一切岁月静好,也呼应了之前的一副口罩和一个巴掌。蛮好。但也就是在坦白的那场戏里,女主演员露出了台词表演痕迹。三星半 |
|
看的过程厌男情绪高涨,为了其实是儿子的“弟弟”,为了只想利用女人的强哥,为了给瘫痪儿子找对象的阿姨。妈妈咪呀,无力承受。这片土地上,有多少女人就是这样过完了一生。 |
|
55/100 一个遭遇接着一个遭遇,揭秘又揭秘之后…关于生活大道理的台词就可以直接抛出来了是吧,你们是不是对“自然的生活流”有什么大误会?女性苦难史的关怀不要去过度臆想。 |
|
從前半部分大量平實甚至有堆砌感的敘事上來看有點摸不清頭腦,無法判斷影片的走向和成色,但弟弟的女友說出“我懷孕了”四個字後,影片開始顯示出應有的後勁,結尾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如果是劇本創作,值得肯定,但現在影片這樣的結構和處理,就顯露出男性導演對女性角色的把握依然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另外,4:3的畫幅除了個別段落和構圖,對影片幫助並不大。 |
|
人物状态和情感抓得太好太实。
但剧情属实狗血得无甚必要。
即便明白是想在片中的女性间构建一种轮回,蓉姐的遭遇和静一般无二,她又将回到老家继承自家姐姐的命运。
只是这种轮回早已被蓉姐付出的努力打破:通过对儿子的培养,她让这世界少了一个渣男,也改变了静的未来。又何必在结尾再去强化这点呢?
何况故事讲得太细太完整,就会消解人物背景的神秘,也让她不再有代表性。
人,电影中的人,尤其是女人们,像在一江春水中漂流,是因为她们是人,是因为她们要生活,是因为生活本身就像不知流到哪里的水,而不是因为这些撕裂生活的烂人烂事。
它本可以捕捉到生活,但它选择了戏剧性。 |
|
晕太喜欢了 |
|
好喜欢女演员啊,朴素自然完全真实的流露 |
|
这样的女性叙事是给男人看的吗?另外,有些故事根本没讲明白,最后结局突然跑冬天了,突然来个反转。一个戏剧性很大的故事用极致的真实主义还原生活本真,不太配啊。还不如平淡如水的生活就完了 |
|
#FIRST 把人拍活了,如果有院线我一定会支持! |
|
#15th FIRST# 前面生动地展现了按摩女的底层生活,方言、表演都很真实接地气;最后身份揭示出来,弟弟竟是儿子。一个女性是如何被一个懦弱无耻的男性毁掉了一生。 |
|
私心提前预定first最佳 长评过后补 |
|
前面拍出了姐弟俩相依为命的生活,结果片尾画风一转,才真正揭开蓉姐的过去。细想小东的真实身份,其实很值得思考。女演员的表演很朴实无华。 |
|
本来以为是十八线小城的生活流电影,后20分钟变成了犯罪伦理片。其实剪掉后20分钟,当做底层女性的生存片也是佳作。[B+] |
|
导演有意做减法,也是活得明白的人,对电影有自己的“癖好”(此处用意为褒义)和理解。
人物都立得住,因为很少有浮夸的演技,还有电影叙事。
真正的故事是从茫茫大雪开始的,人物前史在这里得到了延续,口罩和饺子的伏笔由暗转明,浮出水面。
电影里的女性人物各自成一派,各有自己的道路和活法。姐姐出场后,电影中的人都愈发成了环境里的动物,情景交融,合二为一,一切景语皆为人内在语言的外化。
所谓一江春水,私以为,电影里最明显的是片尾女主角眼里溢出的液体。情感流动了,春水活起来。
四星 |
|
2021年度国片一个集中现象就是人物开口,都讲日常生活中的话,也就是戏称的地方方言(“人话”)——或者努力靠近,接近这样的创作审美追求。《一江春水》也是其中一例,这能让人物的存在位置,在泯然同款的小城中,相对突出与准确。结局有些想当然的事先预埋。然而,对比当年《红颜》等一类片子,却可以窥见大环境在十几年来的剧烈变化。 |
|
在院线看这样一部电影实在有点奢侈 没想到男导演能用这么女性化的视角来拍一群受剥削的女性群像 细腻到不敢相信是男导演拍的 破败县城也在摄影机中表现得特别美 剧情上的波澜也很有说服力 看得出剧本和拍摄构想都很成熟 期待以后还能看见这位导演的片子 |
|
评剧里的劳模会上刘巧儿爱上赵振华,评剧外的刘巧儿因为一块砖头背上了历史的债务。说自己紫外线过敏要戴口罩,从不肯吃东北饺子,夜晚必须开着灯睡觉,帮弟弟处理女友怀孕的事情。他活得像足疗店仓库里深藏的艾草,也像老太卧室里不发一言的活死人。已经记不住按过多少脚,却记得这春水将要流向何方。 |
|
#15first#人生就像泡脚一样,一开始觉得很烫jiong,但慢慢适应后,就会觉得蛮舒服。
《一江春水》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讲述一个足疗店女技师蓉姐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她跟足疗店老板暧昧糊涂的关系,她跟姐妹的情谊,最主要的是她跟"弟弟”生活日常…可是影片到最后十分钟却风云突变…原来弟弟不是弟弟,原来蓉姐的生活并不风平浪静。
这部电影全程没有配乐,仿佛就是平静的向观众展示几个普通人的生活…看这部电影我最喜欢的感受是舒服,演员表演的状态是让人舒服的,尤其是蓉姐,她真的像一个善良热情的姐姐…你觉不会想到,她却是一个隐姓埋名19年的逃犯…
最后审讯那段长镜头,确实有模仿安藤樱的嫌疑。不过当蓉姐把口罩扔进火堆,当蓉姐变成王丹,希望她今后能有真的安稳的生活… |
|
电影作为一种热媒介,以其单一的感官延伸而著称。说白了,电影院漆黑密闭的环境,剥夺了观众的感官,从而要求导演对于观众的吸引力作出合适的引导。高导演大胆的使用了零镜头运动,的方式直接无视所有电影前辈积累下来的经验,自己创造了一套独特的美学体系,推拉摇移跟升降七种镜头运动,他一种都没有使用,全程使用静态拍摄。这种方式是本人前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大胆尝试,可见导演本人之自信堪称毕志飞第二。在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男人整天游手好闲打游戏;女人整天勾心斗角当小三。假怀孕,未成年人性行为,小三转正。哦,没事了,全靠演员一张嘴扯出来,压根没演!难怪能拿到龙标,剧情全靠前史、嘴炮、巧合支撑,反转完全没有铺垫,镜头完全没有变化,个人谨慎怀疑,这部电影为了节省经费没有聘请摄影师。(未完持续) |
|
女主角方言表演的时候还不错,自首一把干成戏剧表演专业小考,其他人用力过猛,文本上是成立的,拍摄给搞成了《雾都夜话》,审视女性的方式还有点像章明,所以不喜欢…… |
|
FIRST影展上看到,可喜可贺拿到了龙标,看完想想,大概这种不痛不痒叙述平淡观念“健康”的电影才能过审……感觉电影在很努力地制造一些梗,也在努力贴近生活,但是很遗憾,每一个问题都没有讲透。而且真的,底层女性照顾弟弟还经历了这么多事情,这种有意思的题材拍得这么垃圾,太可惜了 |
|
女主的表演确实还行,老老实实,不整花活儿,朴实有朴实的好。但我不喜欢这个结尾,感觉非常割裂和直给,把前面的铺垫全部推翻的结果就是显得有点头重脚轻,剧作上有点失衡。另外整个片子拍的堆砌感比较重,时间跨度完全没拍出来。看的过程中想把这个弟弟暴打一顿,咱就是说男导演拍女性题材倒也不必把所有男人都写成废物坏蛋是不是。另外,藏匿19年,所以她是13岁就生娃了吗?这个是有可能的吗?(真心发问 |
|
安静,温柔却有力的女性叙事佳作。尤其喜欢片尾字幕的巧思,柴火燃烧的声音代替了旋律,静谧地在黑色时空中说着什么,万千女性不都是这样吗?你看着她无言静思,便轻易略过,殊不知她每时每刻都在炭火中发出光热。而那些永远以声量搏注目的男性,却爱极了“缺席”的在场,作为“沉默的大多数”织就了黑幕。愿春水涌动,将黑色的污泥冲刷履新,柴火依旧旺。 |
|
中年导演创作焦虑,
去洗脚城寻找灵感,
问8号技师的过去,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为什么要干这一行?
哥试试水温怎么样?
哥加个艾草药包吧?
我可以提成十块钱,
小妹在汤里下了料,
浑浊的水变的混沌,
小妹开始讲故事了,
从高中没毕业开始…
老公车祸瘫痪在床…
有一个弟弟要上学…
哥你看我像哪里人…
我望着橘红色床头,
按摩床带着点霉味,
点了三次8号技师,
可她已不记得我了,
我问了她三次过去,
她讲了三个不同故事,
导演打通创作的肾虚,
走出一江春水足浴城~
——beebee |
|
一个莫泊桑《项链》式的故事。4:3的画幅,投到屏上,也没上下撑满屏,就像电影院里开了一个洞。当视角聚焦到姐“弟”之间的时候,再看看那些冰山一角的家庭关系,你才发现它是想说这么个道理:遇到一个好家人是多么幸运。 |
|
拍得真好,最后火塘前的哭泣让人足以动容,一个女人有多少个19年呢?含辛茹苦拉扯弟弟,结果是如此令人唏嘘的结局。喜欢洗脚城的日常,喜欢和姐弟相处的方式,我也想我姐姐了,我们已经形同陌路了。剧本还有提升的空间,但在国产女性题材的电影里已经非常好了。 |
|
三星半,女演员选的真的好,很佛相。 |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女性主义电影,拍得很稳,4:3的画幅像看老电影,虽然剧情推进有些慢,但演员选得很好,能牢牢抓住眼睛,不用任何配乐就表现了人物的内心和情绪,已经不错了。 |
|
喜欢这部片子,主要是因为演员。 |
|
又是真实和日常被滥用 |
|
4:3画幅,固定机位,人物生活白描,没有太多技巧,以女主为主轴衍生各种支线填充故事发展,最重要的、关乎其本人的主线故事放置在最后二十分钟。不喜欢后面几段姐弟相处的模式,最后的反转与前面的基底割裂感严重,缺乏有效的伏笔与人物情绪留白。 |
|
7.0/10
文本确实好,还很有态度。最后十分钟后推翻了前面所有人物关系与行为动机,逼着观众在脑内重组。至于对女性电影的挑衅,肯定是有的,但做得太扎实了,市场应该多鼓励这种例证充实的异见,而不是凭三观定调。 |
|
两星半,过程中感受上几度失焦,影像风格我不理解,努力文艺,但元素的使用不够有机和协调。感觉是有想法但执行不到位,比如火车,比如鹿群,他为什么在那里,是在谁的视角下,大概只是“身外之人”的导演罢了。故事还行,那个金花的演员是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