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欧容还有苏菲玛索一起看了一部电影 |
|
拍得很稳的糖水片,沉重的安乐死题材用角色的毒舌幽默调剂,显得举重若轻,苏菲玛索最后那张悲喜交加的脸庞是父亲给予的生命原本的模样。 |
|
会拍的导演太让人羡慕了,轻轻松松就可以搞定节奏和调度,毫不费力的感觉。这种不用力还出活的松弛感,从上次的坟头跳舞就觉得欧容自由了,抛开了文学和形式,最后的情感力度反而更强了。 |
|
4.5 笑泪齐飞。欧容就是有这种超能力,可以把如此复杂庞大的伦理问题处理得举重若轻。痛也是淡淡的,笑也是淡淡的,但看完之后的心情却一直沉下去。是那种看完了想让你给爸妈打一个电话的电影,也绝对会是今年的话题之作。 |
|
是的,穷人只能等死:) |
|
这片子拿金棕榈我没意见,但是不可能。眼泪只打转没流下来,给自己竖个大拇指~ |
|
#2021 VIFF Online# 前入围2021戛纳主竞赛。7分 。感觉跟欧容自己拍过的[时光驻留]比都差点意思,不过[时光驻留]还是一个年轻人面对死亡的感觉,十几年过去,这部已经是中年人的心态,对衰老的”物质身体“以及整个过程的展示是有意义的,父亲的”有点动摇“或”从未动摇“之间微妙的摇摆其实形成了很不错的叙事张力。基友那条线写得太抓马了(但也是蛮有新意的桥段)。汉娜·许古拉真是自带圣光……以及,苏菲玛索准确是有的,但还是跟那几个顶级法国女演员差一点点东西。看得出来这部戏欧容和苏菲玛索都挺下功夫,无奈还是温吞了…… |
|
# 74 Cannes # 欧容的每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不同是最令人期待的地方,深度探讨了个人选择与亲情困境,更是把他一贯不能缺的LGBT元素以画龙点睛的方式贯穿全程,也是苏菲玛索女神近年褪去女神光环的成功作品 |
|
曾几何时总在想,欧容放弃奇技淫巧后会是什么样?本片或许就是最好的回答。可能因为年过半百,可能在某一刻顿悟了太多,现在的欧容对于情感有了完全不同深度的理解。可以是松散的,不慎严谨的,轻松写意的,却饱含对生命的深情款款。他终于找到了平实无力与灵动轻盈之间的钥匙,变得更为纯粹。安德烈·杜索里埃、苏菲·玛索的表演,都有着人生洗练后的动人。 |
|
欧容都开始一本正经的讨论生死了,让人有些不习惯,还是那个专注奇情和尺度的欧容更让人期待。 |
|
#金马2021,克制的欧容,把安乐死里悲伤的情绪转化为乐观的情绪,一个字就是:稳 |
|
《一切顺利》稳重克制的表象下又依稀可见欧容之前的风格影响,安乐死的即将到来将影片推向了一种正在减少的时间,但欧容希望与哈内克式的衰亡时间区分开来,而是尝试以一种巴洛克式的时间意识模拟终末仪式之下的日常之流,这种终结诉诸电影的时间本体,在影片中伦理没有终结Emmanuel作为女性主体在情感,生活上的合法性,却又确保了死亡在摄影机面前的潜在与不可观看,只能被抽象,或者被突然密集的戏剧冲突不断分割为时间的余数。
另一方面,无论是苏菲·玛索,杜瓦利埃还是许古拉,总是能在《一》中发现那些属于过去的欧洲电影的名字,安德烈是电影的提喻,当他的面孔出现在手机狭窄的屏幕,并说”我不想这样活“的时候,是欧洲电影在新媒介面前的尼采式告别,瑞士之旅也是升向影像万神殿的奥德赛。 |
|
这次的欧容好温柔奥,我都差点不认识他了。 |
|
好几处哭得稀里哗啦。感受很多:一是法国人和我们中国人很像,或者说中年城市人面对处境做事方式很像,苏菲姐俩vs我妈和姨妈、我俩姑姑,完全能代入,只是我家老人没有这老头这么浑;二是话说回来,有强烈个人意志或者说自私任性的人,往往又很多是有魅力和才华的,所以苏菲和她爸才彼此欣赏,当然这里需要苏菲的包容;三是里面每个人待人接物应对情况都有自己的方式,传话时说什么怎么说,电话放不放公放,应对警察盘问前的危机处理等等,我能有共鸣,大概因为我欣赏或理解他们所有人,也把自己带入了姐妹俩。这是一部关于家庭成员关系尤其是亲子之情的片子。每个人都很饱满,就连不被偏爱的外孙女两笔带过也看得出是什么样的女孩。不要小看这部片。我觉得很棒! |
|
《感谢上帝》之后的欧荣变得克制起来,情感的藏与露都更加成熟,其实期待这部能拿个奖啥的。 |
|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细节和节奏很真实,真情流露又点到为止。欧容拍人物情感真是一绝。 |
|
欧容新作,温和内敛又暗潮涌动的一部安乐死题材电影。除了对瑞士安乐死流程及其与法国法律的冲突的精炼描摹外,影片重心更多放在父女与姐妹的情感关系上,比如老父亲的任性、自私与固执,由此导致了父女间的矛盾、姐妹间的龃龉与爱人间的嫌隙,但怨怼与不解也遮没不掉那份浓厚的爱意与包容。苏菲·玛索演得相当到位,几位老戏骨对角色的把握更是无可挑剔。本片始终持守着欲言又止、不吝留白的克制姿态,甚至连安乐死的实施也一并略去,只留片名这句话。同妻问题亦半隐半露其间。几处超现实梦境或短暂童年闪回也都恰如其分。艺术之家(作家女主、音乐家姐姐、美术藏家父亲、雕塑家母亲、影评人女婿)的设定也契合于那句悲凉的“穷人只能等死”。几处迷影梗(布努埃尔&跳切至女主观看血腥虐杀片[边域之城])很幽默。| 灰色也蕴含了许多色彩。(8.5/10) |
|
看欧荣从前充满灵气的影片,会给人一种大巧不工的感觉。毕竟偶有穿帮,大多镜头语言并不十分考究,即使如此依然挡不住从中四溢的灵巧气息。而今的欧荣已然变得愈加细腻且温情,渐渐地“工”了起来,传递情感多用细节进行呈现,可如此一来,反倒不见从前耀眼的灵气。整体虽然不错,但于欧荣而言依然是丧失自我风格的一次束手束脚的表达。 |
|
2.5 / 差不多是欧容最差。半小时之后就没东西可拍了。 |
|
自然到毫无针脚批注痕迹。超越流畅甚是静止的流淌。片头隙碎感难进入,中段理解是一种有意酝酿。极少台词般台词,很口语。唯有母亲回应和结尾处的一切顺利有些写意。节奏全在生死的切换中达成,父女关系、父母的秘密、父亲难琢磨的脾气以及生死愿望…情感的远近,亮与暗,怀疑否定和容纳支持。片中老人两次录遗言,一次是借女儿手机翻录,镜头隔着屏幕隔着老人的脸,说的话坦然。第二次直接以手机屏画幅比为电影本体形式说出。不假借他人口。二镜老人口中说到自己无法再做到的种种才是他决心死亡的真相。安乐死并非对生绝望,而是因对生更美的希望。是一部生本能极强的电影。苏菲把缺口三明治扔了又拾、送父亲走前夜看到血腥恐怖片把情绪通过偏角释放。导演是具童心和女性主义的导演,创作生命如此鲜亮完全不受年龄限制。死亡诠释得通透谦虚,还有幽默。 |
|
没抱太大期望结果还是观感很佳,流畅的叙事加上完全令人信服的表演让这个很小的故事散发出一种欧容的魅力。且完全不玩弄情感只用故事本身说话,思考全教给戏外的观众自己体会。什么时候法国才能安乐死合法化啊,这电影仿佛瞬间也有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
|
去戏剧张力是这片子的优点,高级的不煽情的临终告别。 |
|
欧容作品里的中上。虽然欧容发挥总是不稳定,但还是会讲故事的。丧事喜拍的角度很好。 |
|
3.5 好看但一点也不欧容 |
|
倒不至于糖水片,其实是一个讲述死亡权如何在伦理及现实的阻拦下,始终被尊重维护的故事。因此即便有着一个残酷的外壳和结果,电影正像苏菲玛索经历洗练的面容,依然闪烁着一种沉重的,发自人性的光辉。其间折射的则是一种与我们截然不同,却同样不无遗憾的生命观:个体的意志会被最大程度地尊重,而冲突和失落带来的伤痕将被他们叫做“生活”从中疗愈。最大的问题当然还是欧容对影像的自觉力实在太低,四平八稳的情境原本可以更加五味杂陈。 |
|
关于安乐死,一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作为当事人,做出主动迈向死亡的决定,内心经过什么思索。作为当事人的子女、伴侣,又将如何对待、处理,内心又是经过什么挣扎。这部影片并没有直白探讨,只是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呈现这件事的样貌。观影过程,被剧情无聊死,一切顺利。 |
|
老头是率性活过的人,自我任性,和妻女关系矛盾,反而导致了纠结难舍的父女情。欧容用一些细节和短暂闪回来暗示这个海面下的冰山,观看时略不满足,但事后想想,这也是他的最佳选择了。欧容的怪招——给老头注入的喜剧性元素(当然可以解释为他是因热爱生,所以才选择安乐死),在偏戏剧化的结尾产生了一个不舒适的匆匆跳跃,这似乎是欧容为避免感伤而故意设置的“手忙脚乱”,来一个反高潮的点题:一切顺利。 |
|
非常喜欢,安乐死这么一个沉重的话题,被欧容拍得云淡风轻,夹杂了很多诙谐的小细节,笑中带泪,伤感中充满着爱意,平静克制中显得尤为动人。很喜欢两个场景,一是在救护车上告别得场景,二是最后那通电话,看着Emmanuèle悲伤中带着一丝欣慰地说Je veux que tu m'aide à en finir(Everything went fine),眼泪不禁流下来,不禁想要问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女儿,我会怎么面对,希望未来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可以成熟而从容。 |
|
欧容的技法调度和处理沉重题材这种举重若轻的态度和本领真是毋庸置疑,然而这也真是糖水片,富人阶级处理生老病死都这么fancy,到了这个阶层才好探讨法律规避啦对医疗体系的影响啦这类高大上的问题,寻常人家照顾父母病患的疲累坎坷面对的痛苦问题在这部戏中九成都不存在,相信有过照顾老人经历的观众看本片都会五味杂陈吧。演员们都演得非常好。 |
|
很稳的一部欧容,把生死这样张力巨大的议题淡淡地化开,像是冲一杯糖水,但是品尝下去难免苦涩。 |
|
一场漫长的道别。临终之事比起意外与突然确实幸福和幸运的多。 |
|
两年前的安乐死公投,我投了赞成票;一年后“生命终结选择法案”正式生效。所以我并不需要一部电影来强化我当初的选择。我一直认为活着本身就包括了被赋予尊严,不然和等死无异。以及,戛纳欠欧容一个酷儿棕榈奖。 |
|
2022-04-26
能决定自己如何离开的人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这样的权力,如果自己的生命都不能由自己做决定,那还有什么是自己真正拥有的呢。 |
|
伏尔泰餐厅预订 最佳男主角预定 |
|
非常优雅从容又冷静细腻 |
|
简洁 干净 |
|
。 |
|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从女儿的视角讲述帮助父亲执行安乐死的经历。欧容仍然很稳,把这个改编自真实经历、细节丰富的故事拍得举重若轻、流畅沉稳、温情动人。既不沉溺于哭天抢地的悲伤煽情,带有一些小幽默,又没有太过喜剧化偏离主题,同志元素也恰如其分。我很喜欢影片中一些细节的安排,比如那个吃了一口被放进冰箱冷藏室、冷冻室,最终被扔进垃圾桶的三明治;首尾画面同一场景的呼应;以及影片最后一句应和片名、余韵悠长的台词“她说一切顺利”。影片的成功一半要归功于苏菲·玛索和安德烈·杜索里埃的出色表演,哪怕只有几场戏的夏洛特·兰普林演技也仍然出彩,令人难忘。相比痛苦苟且地活,更愿有尊严地死。可与《困在时间里的父亲》《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关联同看。查资料了解到故事原型作家大女儿和父母三人都已去世,愿他们在天堂团聚。 |
|
内敛的表达方式可以被划到《感谢上帝》那一挂的欧容作品,而且不乏对社会议题和伦理道德的探讨,安乐死的话题虽沉重,难得欧容没把它拍沉了,除了对流程手续的细致展现,更多的还是借家人视角如何消化这类事件,以及在死亡面前父女关系的缓和。可惜从内容上来看不太够撑起这个片长,父亲角色除了性向秘密外没大有亮点,苏菲·玛索还是挺自然的,兰普林的同妻戏份太少。 |
|
那你为什么还眷恋这个世界, |
|
温柔 |
|
残忍而又有点戏谑的标题是亮点,苏菲玛索人到中年后表演也是水到渠成了。65 |
|
值得再看的电影🎦 |
|
老头子真有意思,但没想到在法国死一个都这么难,还有就是瑞士难道不是天主教国家?为什么和法国区别这么大。 |
|
2022.10.26:2004年的《深海长眠》是探讨安乐死存在的意义,2021年的《一切顺利》则是展示安乐死规划的过程。—— -听着,安德烈,想想我们的家人,我们经历了那么多 克服了那么多,你不能这么做,你必须活下去。-我不想只为了呼吸活着。—— “再有一个月我就八十五岁了,我几乎动不了,最简单、最自然的事情我都做不了,也没办法享受我喜欢的事,我也没法和你一起旅行,拉斐尔,我的外孙,我什么都给不了你。如果再年轻十岁,我可能会和命运抗争一下,但现在不行了。我非常确定的是,我不想要这条命 不想这样活着。我对这条命不感兴趣了。就这样吧。我想死。这是我的愿望。” |
|
她说:“一切顺利” |
|
情绪平静得不像欧荣,展现了家人选择安乐死对一个家庭的影响,平淡中还是有些感动的,而且间接表现了安乐死存在的某些伦理问题,因为是真实故事,所以结尾也没有太欧荣的感觉 |
|
By the Grace of God真的算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后导演离影像越来越远,剧作一旦完成,电影也就成型了,话语叠话语,信息加信息,如此基础、过时、随便、理所当然。 |
|
3.5 对死亡、对失去似乎总云淡风轻,对悲伤的描绘也是举重若轻,时不时幽默的让人笑一下,悲喜交加。 |
|
3.5 不知道为什么有种看戈达尔老师最后的时光的感觉,通过什么样的协会、到哪里、如何规避法律风险、花费多少费用,以及最后的最后,要如何自己“举杯”喝下“香槟”;或早或晚,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生命中的特定时刻,家有作天作地的任性的老小孩,或多或少都有体会,弱弱觉得八十多岁还早了点,明明身体日渐恢复,中风后依然思路清晰,还能热衷美食、热爱音乐、喜欢年轻的小帅哥,说荤不拉几的笑话;不能说不好看,只是像欧容老师这样的名将,似乎应该拍得分量更重些、更具厚度的;年龄上去以后的苏菲玛索依然美如画,回眸一笑仍不亚于当年伴我度过最初电影时光的那个法国美少女;也曾大银幕拜过《被遗忘的人们》,在电影博物馆看到“你的电影博物馆怎么样了”这样的台词,一个可爱的小小的小巧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