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信用卡被盗刷,Tinder诈骗王里的受害者至今还在还几十万美金的卡债,而本片中纽约富婆跟银行CEO好姐妹打个招呼,将被Anna盗刷的40万刀给拿回来了…果然普通人和上层人哪怕同样被诈骗,结果也是大大不同的。 |
|
第一集女记者老公跟她说: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建议她可以休个产假养个娃再换工作。在产检时连声fuck,告诉老公你要是觉得生个孩子能弥补我职业生涯终结的痛苦我一定会晚上一枕头闷死你。纽约,上海,全世界,都一样。 看到最后:网飞和amex是战略合作吗哈哈哈 |
|
但凡有一点背景,这小姑娘就真的成功了。 |
|
get your VIP !!! 有一点挺有意思,就是那个摄影师说安娜的品位是完美的,但是那个有钱老太太说她的品位很差!看完了其实有点难过,如果安娜这么拼这么能想办法都成功不了,那美国梦其实就是假的呗。当然可能有人会说慢慢挣钱啊,干嘛非要一下子就申请两千万美元贷款,就不能白手起家一点一点赚吗?酒店那个女的就是自己攒钱拍电影,她说她开始拍了,又说要辞职,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呢?另外安娜真的很会PUA其他人,先是给甜头,然后时不时说一些刻薄伤人的话,再扮可怜脆弱,再凶狠……反正和她在一块就是过山车一样的刺激,她的朋友、律师,还有记者都有点被她PUA,里面也会讨论是不是被安娜owned ,黑客军团里也会讨论这个。这种拥有不只是被钱收买,而是灵魂精神层面被降服了,心里放不下安娜,受不了看她受苦…… |
|
按头看!!有《名利场》那味儿。剧本扎实,摄影流畅,我是熬夜追的,人是第二天没的。PS:绝对比《亢奋2》给劲!|驳短评第一,只有安娜价值观立不起来,记者一方面人设很有看头(东山再起和孕育生命,立在现实上的女权故事),另一方面直接表现安娜的操控术,为什么律师和她这么关心安娜,你没感受到吗? |
|
这个题材拍成爽剧就差不多了,想要深度还是不太成功。本身女主就是骗子,用第一视角拍她如何实施各种骗术会更有看点,第三视觉展示了太多不必要和令人催眠的戏份,也拖慢了节奏。另外不清楚真实事件的主人公性格如何,但剧中女主的人设有些割裂,一方面她既然能把这么多上层人士骗得团团转,按理来说应该非常聪明,并且心理素质超强,剧里却总表现她无能狂怒的样子,实在让人觉得说服力不大。 |
|
安娜的演技看起来和美国郑爽一样,一直期待有反转,结果就是一个fraud,nothing happened totally a bullshit🥲 |
|
我没看出女主deserve it的气质,不知道是剧本还是表演的原因,呈现出来的只是一个虚荣低级的诈骗犯,导致后面记者和律师对她的情感没有说服力 |
|
记者戏太多! |
|
完全不想了解这个女记者的故事,水时长不是你这么水的,冲着看骗子嗯题材来的,你给我挂羊头卖狗肉
节奏是真的拉夸,这么好的题材随便第一人称讲怎么骗术的都ok,竟然能拍成这样也是没想到的
这个编剧是觉得人类都是傻的吗,都说了社交名媛作假,这个记者却不知道从网络媒体找,苦恼怎么联系人?第一次见面安娜提醒了媒体采访快八十遍,她愣是不懂安娜想要什么,非要绕一大圈幡然醒悟原来要媒体采访,把观众当傻子吗? |
|
如果拍成电影更合适,长了就臭了 |
|
难得一遇的低开高走的一部剧。第一集铺垫有点冗长,女记者戏份过多差点弃剧,但坚持到三集以后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编剧借女记者调查事件为由,从不同相关人士口中渐渐把“安娜”这个人物给观众拼凑出来:她漂亮聪明,挥金如土,口才了得,品味高雅;心理素质极佳,gaslighting功力深厚,装疯卖傻手到擒来,深谙丛林法则,惯会利益交换……再结合原型的故事,感叹世界的物种多样性如此丰富。如果把女主当作人性放大镜,在money naver sleeps的花花世界,谁比谁高贵,谁能全身而退,又有谁苦苦沉沦呢? |
|
1、前面消费靠刷男人投资款 后面消费要诈骗偷窃 票子获取成本低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2、护照那出和瑞秋撕逼那出 处理得挺瞎的 随便吼几句 我信了 一是男友也是半斤八两是不做实事忽悠投资款主要是用于自我包装的虚荣鬼;二瑞秋是贪慕虚荣的beta婊 骗子有观众就有空间
3、普通老百姓螺丝钉迷醉于她"她有我无“的勇敢无畏 扭曲力场
4、真实人物长相普通 父亲卡车司机 俄罗斯人融入德国被孤立 用时尚垒起城堡 魔法打败魔法
到纽约 给自己输入一段心智 德国信托6000w继承人 先洗到自己都相信 怀揣艺术基金会梦想
5、金融核心看的验证的就是6000w信托的真实性 前面随你怎么表演 没有6000w那就直接拆舞台
时尚圈名利场本来就很多空心萝卜 别说名流也被骗啊 是本来很多也是虚荣空心管
6、有钱被撸基本不伸张 因为谁也不想承认自己是傻逼 当浇花 |
|
最后一集,女记者的价值观是啥啊????还为她惋惜呢,救命,有任何人知道安娜就是个女骗子吗?? |
|
Ep1节奏缓慢,但是回看以后还是觉得开了个好头,剧里不厌其烦地对比了普通探监和媒体探监的不同,就是为了烘托Anna自始至终最想要的:权力和名声,金钱只能算第三位,VIP从来不需要等待。Ep3开始越来越好看,每集通过不同的当事人了解Anna的一个侧面。看过采访后能发现Anna和硅谷滴血成金的ceo本质是同一类人,自认天之骄子并有超强的信念认为自己在成就“伟大”的事业,她们都不觉得自己在骗人,因为所有的谎言都只不过是还未兑现的诺言。茱莉亚加纳越看越美! |
|
说实话女主演技不行,基本上还是 Ozark 里乡下大姐头的套路,连俄语口音都学不好 |
|
连看tinder男骗子和纽约女骗子的感想:二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罪于奢侈品买的都是正品吧🌹 |
|
女记者的烂演技已经是我看本片的最大障碍,第三集开始都拖过她的戏份,又油腻又浮夸又无聊!
麻烦回到第一人称叙事好吗??? |
|
这个剧真的看得我压力很大,女主和她周围的人脑子都很有病,女主是narcissistic psychopath,周围的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本剧我最喜欢的几个人物:Vivian的老公,Nef的男朋友,Todd的老婆,Rachel的男朋友。 |
|
我们的安娜是心理强大无比的表演系和心理系优秀毕业生——安娜一直标榜有个富爸爸,笑谈钱不是问题,然而她一路上就没付过钱,都是蛊惑利用别人(高级杀猪盘?);安娜也戳中了有钱人的G点,她故意用挑剔的刻薄的自大的语气和态度去与有钱人交流,谁想到有钱人没见过敢这么对自己的,还觉得安娜这妹子特立独行与众不同,反而很吃这套,笑死。 |
|
很多时候get不到安娜的魅力,说她聪明吧,又次次都把自己逼入绝境,耍一些不必要的小聪明,情绪化,自大,傲慢,自私……很多时候都是她自己把自己作死的。另外律师和作家在最后两集的情绪变化我也不是很能理解,似乎是想营造把大家都耍得团团转的安娜,但又似乎差了那么一点火候,有时真感觉这些人怎么动不动就歇斯底里,莫名其妙。 |
|
从一开始觉得编辑部的线太无聊多余只想看纸醉金迷的纽约city,到后来最喜欢的就是被发配边疆的几个老头老太太。实话实说现在美剧的导向真的好迷啊,这是什么值得称赞的改变阶级和命运劫富济贫的励志故事吗?这完全就是为了虚荣和物质满嘴谎言的PUA女王啊,把她的失败完全和阶级以及男女划等号我真的感到不适。 |
|
太以私人角度描述这件事了,一直在表现anna刷不出卡的embarrassed,一直刷不出卡别人怎么相信她的呢,她进入这个圈子开始那段故事好像还是虚构的,并没有描述凭几件衣服和看起来的好品味就能进入圈子的理由,后面却一直想要歌颂她的伟大的事业心、努力和成就 |
|
她哭着说:“我差一点就成功了!”此刻她代表这时代中的我们所有人。 |
|
人人都爱女骗子 如果没有记者的角色会好看很多 或许现实里的Anna更迷人 /还有一些可以延展的空间 作为记者到底在以什么态度看待Anna 对她越来越了解的同时 在心态上又有什么变化 这些很可惜没能看到 |
|
真的不太行,那么多角度展开非要选一个记者这个那么无聊的角度,导致最应该抓住观众的第一集节奏慢到令人发指又无聊。全剧都是从记者角度通过采访人来回忆关于Anna的一切,这样其实有风险,只有好的剧本才不会让叙事变得支离破碎,可是编剧们水平并没有那么高。还有所有演员的演技都好差啊,记者的女演员演技浮夸、瞪眼皱眉到夸张,每次出场讲话都是张牙舞爪。Anna这个演员也不行,口音让人出戏就算了,可能真人讲话就这样,但是演技也不行,关键时刻只会黑脸大吼、根本撑不起来。总之,就是根本配不上现实里那么精彩故事的一部剧。 |
|
配合tinder swindler食用效果更佳,同样是骗子,一个以色列男的骗走了一群女性的辛苦钱屁事没有坐了五个月的劳又出去买豪车;一个小女孩骗了大银行就要坐好几年牢。然后我感觉如果她真的拿到贷款了甚至都不能算真的骗钱因为她的business plan成功的话是真的可以generate revenue的,然后你tinder swindler里面那男的根本完全不事生产。🙃 |
|
这个绝佳的影视化材料随便改改就好看,因为里面有诈欺、有社交乱象、有流行文化对于真实罪案从不歇息的痴迷与窥淫还有那些抵死不承认被骗的“上流”们;但如果只做到这里,它就是一档有话题性的纪录类节目。Shondaland上手更进一步,拒绝只成为一个从开头就能看到结局的诈欺故事,而是竭尽所能地为其“加料”- -过往手下熟脸交叉大客串、以Vivian为主视角所代入的追逐热点的病态甚至是重回《丑闻》时期招牌式的丧病剧情、高跟鞋疾步走(大叫排比句),充斥着快要溢出来的罪恶快感;对于好这口的观众,这滋味甚是想念,也就是更上一层楼的效果。Julia Garner的口音成了唯一阻碍入戏的地方,但表演能够盖过;这之外是默默许愿Anna Chlumsky,能快点握住她早该拿下的那座艾美。 |
|
9集每集将近1h的内容 但是里面水分太多了!独角戏非要变群戏 记者线律师线真的可以引线的方式带过 不知道花那么多笔墨干嘛 |
|
冒牌传奇继承人把纽约上层社交圈和华尔街巨鳄们骗得团团转,却在真名媛那里吃瘪,马脚就是她的头发。看得我爆笑叫绝,话mean理更明,头发油就是人油,头发塌就是人塌,发质差就是生活差,好人生每一根头发丝都比别人活得滋润。于是趁三八我决定斥巨资来伺候我这头乖戾的杂草了。 |
|
我讲不清Anna/Vivian哪个人物塑造谁更让人厌烦,应该是后者。 |
|
前面八集看得算是精彩叠出,除了安娜的惊慌失措戏和哭戏太差之外,最后一集看得我???每个人都是为了一己私利才做采访,做辩护,最后都变成圣母了??你们不顾家庭obsessed在安娜身上是不是有点大病?说实话还是安娜看的清楚,都是一笔交易,没有利可图就不会驱动人们干事。安娜可能作为骗子是很牛逼,但我永远也不会支持和喜欢这样的人。还是那句话,没有利可图,你就永远也不会受骗。 |
|
全剧围绕“who is this fxxking girl”抽丝剥茧般讲述了整个故事,穿插记者同期生活状态,非常老练的带领观众刷到最后。并且过程中,呈现了相关涉事人员的转变和复杂心态。最后,她身边的每个人都得益了,还蛮有思辨意味的。不错的真人真事改编,刻画人物的片子。 |
|
Anna就是一个PUA高手,每一个人她身边的人都有被她manipulate而不自知,用她妈妈的话来说就是She’s good at making people care about her。我觉得她还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比较精彩的是这部剧不仅是从女性新闻从业者展开了视角,还是一个怀孕的女性,所以你看尽管怀孕确实辛苦,但女性依旧可以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女性和男性一样,也可以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利落地选择工作,而不是选择生完这个娃再重新找个工作。 |
|
AMAZING SHOW!当年是在简中互联网看到的(知名垃圾场),并没太多细节,这次看了剧和外网的新闻报道,得以详细了解事件始末,不由得发自内心佩服Anna的手段和胆识,so many wealthy well educated people,没有人怀疑,事后也出于reputation考虑,并不追究,Anna正是深知这点,才能如此光明正大行骗。令人讽刺的是,富人被盗刷信用卡的钱,和身为联邦信贷CEO的闺蜜打个招呼钱就回来了,而普通人Rachel被公司、银行逼到到处躲藏,最后美国运通为了避免成为新闻热点主动清除了这笔债务。🤔 Julia Garner太绝了!完美诠释了Anna这个角色 🥰 以及看到Peter Kurth饰演Anna父亲,忍不住暂停大笑 😂 果然德国也没几个演员 |
|
题材本来很感兴趣,con artist的故事总是很能吸引人。但是看过之后觉得剧情太过空洞,故事不够饱满,没有什么峰回路转的情节。导演/编剧一直在很用力地想要给这个故事赋予更深一层的含义,无论是假大空的美国梦还是对上流社会的嘲讽,这些问题根本就是not that deep。不是报复社会也不是什么高智商犯罪,仅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贪婪成性的骗子凭着一些小聪明和运气在招摇撞骗罢了。用力过度的剧情显得尴尬,好像一直想在给骗子找借口但又找不到的便秘感。anna chlumsky还是演着那个情绪紧绷只有工作没有生活的角色,像是是veep里的amy换了工作去当记者。julia garner的演技应该是被剧本拉胯了,可能是因为角色塑造不够丰满,加上那个不德不俄的口音,演员也无法施展,演技生硬了点。 |
|
安娜最开始带着她那臆想的有钱老爸和虚构的基金会计划挤入艺术品市场的圈子,但很快因为厚脸皮和不付钱坏了名声,并没有剧集里那么顺利。网飞想推出一部当代盖茨比,野心勃勃想要讨论新时代美国梦。可惜当事人只是一个耍弄小把戏的网红,利用信用体系今朝有酒今朝醉,连骗术都不值一提,导致很多主旨升华来的莫名其妙。即使剧集里给了她很多商业buff,夸大了她的美貌、魅力和才智,甚至虚构出女商业家为她的社交升级背书,还是缺乏说服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安娜想要声望,旁人想要钱和物质享受,女记者和律师想要打翻身仗。一个虚构的安娜折射出纽约客的万千野心。既然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不要比较谁更恶了。 |
|
中间有几集还不错,但剧整体太过平庸,感觉真正有意思的角度都没有拍。(Julia太adorable了🐰🌟💖( ;∀;) |
|
一晚上看完了,已被爽飞。一是喜欢记者扒资料、找采访,看杂志记者工作日常,二是喜欢看工作生活边际模糊,工作动了情,每个人被搞得乱七八糟,三是anna这个人物的有趣,灰色的,实在是怪罪不起来。一朵恶之花,旁边开满了乱七八糟的植物,这种感觉也只有在NYC才可以成立了吧。 |
|
无非是个比常人脸皮更厚、钻了透支信用制度空子的非常没有魅力的人。
应该原本是想拍赝品轻易击碎所谓假大空的上流社会,没拍出来。(女性主义视角也有点隔靴搔痒 |
|
太失望了, anna delvey的故事本来这么有意思的, ep 1 都在讲那个女记者的故事 like who gives a fxxk. 完全可以拍documentary,拍成超无聊的肥皂剧(bridgeton的编剧)某些无脑观众说anna是modern day robin hood 还girl boss。Netflix给anna Sorokin 巨款,帮她还清债务,还有结余。拍成这样是想推广怎样的narrative |
|
两日追完。纽约名利场价值观念:必须是利益交换才显得真实可信,情感倒是让人怀疑背后的动机。这座词语堆积而成的城市,人们用各种话术打动对方,女权、移民、底层、梦想,总会触及反叛的血液。安娜模糊不清,即是情感勒索的好手,也满怀商业野心和人性洞见。瑞秋好像爽剧女主,试图为自己的利益而战,构陷对手,最终被自己的虚荣和愧疚所困。薇薇安采访父母的一段话震撼,孩子come throug而不是come from,教养不一定保证善良。安娜真是self made icon,一种美国梦的捷径?败者为寇? |
|
首先,没觉得女主坏得有多十恶不赦,她不是骗钱骗的最多的,也不是骗钱骗的最狠的。她在剧中说的那句,如果我是个白人男的就不会这么费劲了,这句属实啊,而且那个光头律师被骗了也没有丢掉工作反而升职了,如果是一个女律师被骗,别人就会觉得她不能够胜任,而一个男律师被骗别人会觉得是骗人的人狡猾男的太可怜了。这种垃圾偏见导致的垃圾现象不是一直在现实社会中不断上演吗?除了学习一下如何反操控,大概就是学一下女主的自信吧。以及很认同那个观点,女主的妈妈爸爸也不知道她是什么样的人,生孩子是给对方生命,但没法决定对方的性格和所思所想。这部分的情节很喜欢。 |
|
骗人骗到这种程度可以算有精神疾病了。这种psycho能骗到那么多人必定有个人魅力或者让别人想信服于她的点,但网飞只拍出了个烦人精在骗一堆弱智 |
|
这种诈骗豆瓣上也发生过,路径基本一致,当事人也曾经名嘈一时 |
|
第一次见到这么讨人厌的女记者,也是她,给anna里里外外镀了一层金,本质上就是蹭吃蹭喝蹭睡的年轻老赖,跟上流社会完全不沾边,连tinder诈骗王都不如(杀猪盘无耻,但他可是货真价实的付费刷卡消费),也怪不得网飞再三强调是真实故事,拍出来反而难看到不行。 |
|
精彩在于真实事件本身。25岁的画大饼,让有地位之人认栽而闭口不谈,求捷径之人深陷其中,寻真相者日渐共情,何其讽刺。前有局外人一语中的:People only flash money like that when they’re trying to distract you from something. 对应记者撰文剖析她把握住的纽约灵魂:If you distract people with shiny objects, show them money, they’ll be virtually unable too see anything else. 唯说不清受益人是谁的指控才是NOT guilty,真·游戏赢家。P.S. 主人公原型受访片段可见其自信放光芒之感远高于剧作中所刻画的。 |
|
极佳的艺术品味,掌握数国语言,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不错的执行力,踏实努力工作一定会有不错的成绩,偏偏执念于生活在一个自己深信不疑的幻象里。Anna总说自己so close,但一步之遥实为鸿沟,银行不是吃素的慈善家,没有信托基金的真实存在,尽职调查从无可能通过,她拥有的只能是party上的狂欢,等着她撒钱的酒肉朋友,和无法支付的巨额账单。没想到的是Anna父母均健在,只是彻底放弃,漠不关心,看着她几次走投无路的崩溃,也是可怜。神烦女记者这条线,严重影响整体节奏。 |
|
3.5 胆子够大就能空手套白狼 感觉Anna的个人魅力在于她孤注一掷的脆弱和掌控一切的自信 这让她尽管对身边的人各种欺骗刻薄 patronising manipulating even gaslighting they're still all obsessed with her and could draw power from her 不能不以她为中心 视她为drama queen |
|
非常精彩!真的像一篇非虚构一样充满了各种细节,每一集的双线/视角也都安排得恰到好处,行云流水一样的编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