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说同志父母非得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更懂得尊重孩子的不同 |
|
人之间的感情其实与血缘并无直接关联,对孩子的爱与尊重,或者说,如何爱一个孩子,如何帮助他长大,懂得的人也不一定就是你的血缘父母。 |
|
虽然平淡了些,毕竟纪录片。相较于耽美网络剧的尴尬,纪录片自然给了观众对于同性家庭真实客观的认知。尽管社会对于同性家庭收养孩子饱有争议,然而最为讽刺的是,这些被遗弃的孩子正是都来自异性家庭,而且多半有疾病。吉拉德也是2013年前的面孔了,troye也是澳洲的,平权路漫漫呀。 |
|
也许几年后我也会为孩子迷上摔跤而头痛,不知道怎么跟他解释上帝,天不亮就送她去参加选拔,陪他适应阅读障碍问题... 我从不怀疑同性恋家长会比很多异性恋家长都做得更好,因为那些理所当然的权利在他们却是付出了千百倍的努力去争取。平常的心,平常的家庭。 |
|
这部纪录片的切入点非常“狠”,讲的是同志家庭里的孩子,然而定语却不存在。这些孩子各有各的烦恼,一个思考着宗教和宇宙,一个热爱摔跤而被家长警告,一个努力以优异的歌唱成绩考入私立学校,一个与读写障碍做斗争。当一切记录结束时,影片不费吹飞之力升华了内核——世界大同 |
|
好爹妈养育好孩子。
这些小孩儿的质量相当高啊,独立自主,思考都很有深度。 |
|
感动到泪目。孩子们都好可爱。同志家庭也和普通家庭一样有着无尽的成长的烦恼。看到格拉厄姆纠结介绍两个爸爸时说另一个是保姆,辛酸。看完好想有baby,有这样温暖的家庭,但是,首先。。。 |
|
出credits時電影院掌聲響起,覺得澳洲離gay marriage不遠了。 |
|
那個要去念新城中學的女孩,一直見她很少笑容,她笑的最開心的一場,是她第一次去念中學的那場戲。同志家庭確實會有很多問題,不然那個孩子一直在思考上帝。可是什麼樣的家庭沒有問題呢?至少同志家庭的媽媽會跟她兒子說,如果你喜歡搽口紅,你就不要擦掉它。 |
|
不知是在镜头前故意为之,还是澳洲本就如此,片中的小孩都很早熟 |
|
“来一发还是去游泳?”这对couple太可爱了。 |
|
这些动人闪光的生活细节,怕是再资深的编剧也写不出来吧。同志父母都是内心有愧的家长,正是这些愧疚,让他们更小心爱。 |
|
老天鹅,看来不管是异性还是同性家长带孩子都好难啊!题材好,形式单一,就是四个家庭的跟拍按顺序来回剪接,我更想看看这几个家长们透露一点爱情背景故事,以及养娃心经。另外在拍摄对象方面,还能更全面一些,目前双爸的家庭选的少,只有一个;这四家生活水平大差不差,还想看看更富裕的人家 |
|
I don't really think it actually make me that unique that i have two mom, it just different for every person growing up, the people who raise you and make who you are today are your family——Ebony |
|
并没有刻意宣扬“他们和其他小孩没有不同”,同性家庭出身必然会有一层额外的敏感,主要还是来自外界的看法。但就像其中有脑残摔角儿童,也有早熟的理性思考上帝者,甚至有疾病在身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轨迹都不一样的事实是无可避免的,同性异性只是这些变化因素之一罢了。 |
|
如果同志可以拥有孩子,我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会让ta健康成长! |
|
一个新鲜的议题以真实的方式呈现。孩子们都很好。 |
|
2019.4.30想看。第一次看时,快进了一下开头,后来又倒回来看了几次,还不错!孩子很可爱。看到斐济的老师,再想想自己遇到的老师,那真是。。。(不能因为别人和你不一样,就对别人指指点点)还不错的纪录片,可以一看!孩子们都很优秀 |
|
生育你的人就是你的亲人…无关取向 |
|
第3届豆瓣电影年度榜单 年度LGBT电影:1.《小姐》,2.《寻:电影版》,3.《同志宝贝》,4.《与外婆同行》,5.《被拒人生》,6.《出柜第4格》,7.《当我们17岁》,8.《同船爱歌》,9.《抱紧他》,10.《离别是美丽的》。—— 2017年12月7日,澳大利亚成为全球第27个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 |
|
用的是孩子的视角讲故事,啊特别完美的纪录片叙事结构,几个故事穿插着来,每个故事都是同一议题下不同的境遇,也像里面一个小男孩说的“如果每个人想法都一样那这个世界该多无聊啊”!而且每个主人公都是特别好的人特别感动!结尾出字幕的部分颜色也太可爱了!美丽! |
|
这是我在bilibili上传了的纪录片。内容或许有些片面,但却真实。或许基于幸存者理论,那些敢于组成家庭领养孩子的同性恋者显得那么优秀!但是纪录片真正表达的内容应该是同性恋在照顾孩子,教育孩子这方面做得并不比异性恋差。对于孩子的力量,大家可以放心地向同性恋家庭开放。 |
|
这些孩子都好cool!每个家庭的故事都好感人 |
|
这群孩子真令人骄傲,这些充满勇气的家庭都是英雄!题材选得好(酷儿题材的议题也该讨论育儿问题了),每一个家庭也选得好,焦点集中却没有很刻意的介入感,赞制作。 |
|
暖,看完涌出想拥有一个家庭的冲动 |
|
同性家庭或是异性家庭,无一例外,都在过着平凡普通琐碎无奇的日常生活。P.S.孩子们说出来的话真让人意外又震撼。 |
|
当年Matt和妈妈们争取的同性婚姻合法,如今澳洲已经实现,很感动。Matt这孩子真是完美…虽然他亲妈妈有点讨厌。 |
|
“因为这里是大农村,所以他们不了解有男生也会喜欢涂口红”←好会教育的妈妈!
同志亦凡人。面对的养孩子的事情都差不多。
这几个12岁的孩子很有想法,家庭协商也很民主,父母很会教育。
PS:最后的Sydney Mardi Gras Parade,太妙了! |
|
眼眶湿润好几次。看到后来越发忘记gay family这回事,只是成长与爱。孩子们和同性家长的情感联结很强,就算是经济不好的家长也在想尽办法为孩子做事情,更重要的是平等交流。很多谈话本身已经超出当代中国异性恋家庭大部分了。只懂养而不知道何为育的家长,同性与否都是祸害。摄像机采访小男孩,说出’本不该有这场辩论‘,以及最后的gay pride,最为感动。thank you for speak for diverse family. |
|
孩子们都很好 爸爸妈妈们也很好 |
|
不要由于别人和你不一样就去批判他,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每个人不一样这个世界才有意思。镜头和故事都很不错的纪录片。小男孩在总理家门口的话触动了我:我很荣幸在这里同时也感到遗憾,因为它本不该发生,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本就不该存在。 |
|
罗马Apollo 11。 |
|
澳洲四个同性家庭平时的生活与学习。小孩子们都又可爱又漂亮,已经透着成熟的思维与孩童的逻辑在理解规则、信仰、爱好上表达自己的意思。即使是同性恋家长,也只是相爱的伴侣与爱着孩子们的父亲与母亲们,同样在为孩子的教育、健康与未来担忧与努力着。温馨又积极的纪录片。 |
|
在台湾国际纪录片因为时间看错错过的片子,外国人做记录片也挺有意思的,诠释了同志家庭对于孩子的照顾不亚于正常的家庭,即使孩子很多问题。整个片子挺深的,探讨了很多家庭的问题,也没有刻意去展现什么,挺舒服的 |
|
里面的正太和萝莉都好可爱,不过片子本身不是我的菜 |
|
感动 |
|
题材和切入点都不错,只是有些地方看起来真的不想纪录片…… |
|
好喜欢马修和读写障碍boy!感觉gay parents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很酷炫独立啊 |
|
哭了好几次。喜欢拳击的小直男,反而给人很多启示;读写障碍的格雷厄姆真是太感人了;成长的烦恼啊…… |
|
孩子都是珍宝。但我估计这几个家庭都是精心挑选,家长们对孩子都非常耐心和平等。 |
|
影片视角从同志家庭内部出发,讲述养育下一代所遇到的麻烦事,整体来说影片讲得东西很琐碎,并没有刻意煽情,其实这也符合纪录片的本质,从根本上说,养育下一代是极其辛苦的事情,性取向并不是关键,关键是养育过程中代际之间的沟通。 |
|
养育孩子对谁来说都是人生中最困难的事,没有谁有优越感,也没有谁有豁免权。 |
|
Just pride. |
|
细腻动人,家庭给予的爱和教育跟性别无关。 |
|
感觉小孩子都好早熟... |
|
同性恋家庭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跟异性恋有区别吗 |
|
轻描淡写,仿佛没有碰撞和摩擦。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在异性夫妻家庭也是比比皆是,不明白到底这个电影,突出了同志宝贝的什么。孩子对同学家长的认同过程没有刻画出来,社会对同性家庭的误解也只是温和的几段采访,剩下的就是澳洲大陆的和蔼民风代入,世界对同志家庭真的那么友好和谐嘛?真如此的话,同志权益者也不至于天天上街了呗。 |
|
里面的小孩特别棒,才十一二岁,每个人已经会独立思考,接纳不一样的父母,学会爱与尊重,有喜欢的东西,有坚持的东西,并为之而努力,真是让很多大人们都自愧不如啊… |
|
游行的镜头真的瞬间泪奔。这几个孩子真的被教育地很好啊。四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烦恼,但是都是因为爱啊。世界大同! |
|
四个家庭的几个孩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