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完全服了Woody Allen,这个样的片子他都能想得出来,特效太他妈牛逼了,完全以假乱真啊。而且真喜欢他的喜剧,那么有程度有思想水平。 |
|
《变色龙》也许不是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但无疑是他最具艺术野心同时也是最被主流观众所冷落的一部佳作。 |
|
伍式喜剧巅峰之作,伪纪录风格以假乱真,奥妙之处只可意会,观影体验如读博尔赫斯小说。 |
|
伍迪·艾伦最佳之一。1.伪传记纪录片形式,做旧胶片、历史影像资料、访谈、搬演及煞有介事的画外音穿插混融,共同呈现出20世纪20-30年代的浮华与危机。2.节奏酣畅淋漓,笑料段子层出不穷,反讽针砭力道狠辣,70多分钟时间仿佛无所不包。3.Zelig的变色龙/changing man异能恰是对现当代社会人人饰演多角、在高速、高压和虚荣心的作用下失去真我的象喻,群众的猎奇、看客与道德审判心理以及媒体的包装与逐利亦在片中彰显得淋漓尽致。4.以病人来诊断时代的顽疾,无所适从、变化无常的人心一如上下颠倒式的飞行逃生。5.桑塔格与贝娄亦参与访谈,历史影像与虚构搬演通过剪辑与特效无缝结合,后启阿甘。6.这回,伍迪竟在高扬的结局中肯定了真爱的力量。7.为两对分裂人格连体婴治疗-可收8人治疗费;高级自慰课-若我不在那儿,他们自己就会开始的。(9.5/10) |
|
1.改变他的不是公众对他的认可,而是因为一个女人的爱。人,往往是这样,难道不是?2.伪纪录片的形式显得惟妙惟肖,有趣。3.让自己的处境变得安全和不会犯错误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跟其他人一样,但是这也让自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自己。4.剧情一波6折,很给力啊。 |
|
伍迪·艾伦用他对那个时代的熟悉与热爱和对这个世界的洞悉和解剖成就了这部奇妙的伪纪录片。 |
|
四星半,包含诸如默片、征兵广告的解说员语气、黑胶唱片似的音乐等各种元素的神奇传奇;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更有意思:在美国某个人一心想变的与周围人一样,被看成是严重的病,一溜医生想方设法治愈你,窝们呢?和旁人不一样倒被当成“病人”了,千方百计奉劝你一定要一样噢,是为了你好噢 |
|
很精巧的反类型纪录片。要说这是精心假造的人物传记,不如说是美国社会当时需求的斑驳倒影。泽力格把与环境融为一体看得太重,太害怕与众不同,把自身弄成了变色龙。你爱我像谁,扮演什么角色我都会。如他所说“如果你是精神病,你将无所不能。”但最后他终于在爱中找回了人格独立、实实在在的本我。 |
|
伍迪艾伦44部达成。应该是老头“最重要”的片儿?伪纪录片,很好玩。倒是从里头看出许多后来发酵成为[午夜巴黎]的小点子(比如嵌入历史的方式)。其实这个虚构的人物介入的30年代美国,大约也是某种“黄金年代”。不过看到苏珊·桑塔格和索尔贝娄还是吓了一跳…… |
|
运用二三十年代的电影素材和表现方式,Woody将他擅长的伪纪实手法运用到了极致。过量的电影技巧使得短短的影片成了一个电影杂技的表演场。 |
|
天才之作,无处不透露黑色讽刺的喜剧效果,大有马克吐温小说在电影上放映的感觉。实在惊叹伍迪的才华,这样的荒诞的伪纪录片风格,好玩好玩~~8.5 |
|
天才之作,看过的伍迪老头最棒的作品。极力推荐。“嘿,那就是20年代的美国。可是美国人什么时候变过呢?” |
|
简直不知道伍迪艾伦脑子都装的什么!一个现代性人格的寓言,形式也很敢。索尔贝娄和苏珊桑塔格都是真人么震惊到了。。。 |
|
9/10。虚拟艺术的真实感,使用老新闻电影素材、做旧的黑白照片和真实名人采访,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不断交织,将严肃可信的资料与虚构夸张的奇人奇事混为一谈,喜剧效果呼之欲出;影片极力批叛了政治、娱乐谈资、社会团体从个体身上捞取名利的贪婪,从众效应的舆论暴力进一步剥夺了人的安全感和独立性。 |
|
这当然是伍迪艾伦最牛逼的作品,用惊人的创意对电影类型进行大胆改造,精妙的讽刺从自己开始嘲弄群体和时代。伍迪艾伦作品的台词(剧作)太抢眼了,但其实他对摄影、音乐非常严格,哪怕是《西力传》天马行空到眼花缭乱的创意之下,摄影精准复古的同时还保持超高水准。 |
|
目前所看伍迪片中最佳!极尽嘲讽之能事,入骨三分,鞭挞入里,最难的在狠狠耍了番“现代变形记”后又来一个温情无比的结尾:能让他不再变形的不是获得公众认可,而是一个女人的爱;伪纪录片形式煞费苦心,爵士年代场景还原逼真,几个惊天酱油,剪辑合成真不错;你永远无法想象他脑袋里在琢磨些什么。 |
|
7.0/10 分。2024.06.11,初看,蓝光。感觉就好像是阿甘正传的前辈,西力歪传。。。超级粗糙的画面,超级多的对话,看得头晕。。。看在年代的份上,给个4星。。。 |
|
博尔赫斯的《恶棍列传》、波拉尼奥的《美洲纳粹文学》和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如果都这样拍,应该也是妙极。啊还有更典型如斯特恩的《项狄传》。伍迪·艾伦最精巧的一部。 |
|
我总觉得...形式这种东西不能玩得太过... |
|
完了,有点“连伍迪·艾伦的电影都有太晚看的了”的感觉。应该比这样更喜欢才对。从任意一秒钟开始都能入戏。 |
|
太让人喜欢了,《浮士德》、《公民凯恩》以及一切关于人生的文本都由此牵扯而出,它玩的如此漂亮如此有趣如此调侃又如此有文化。我决定暂将其列入个人十大。 |
|
煞有介事的伪纪录片形式(80年代成功仿制了30年代)、不苟言笑的幽默、越是一本正值开出的玩笑越显示出背后的智慧,总之非常独特的一部电影。变色龙西力从全能人,变成加缪所说的局外人,再在超我、本我、自我间找自己的人生方向。[要付600学希伯来语才可以弄懂的人生真谛/ 遗憾的是还没读《白鲸》] |
|
以假乱真,哈哈,有一些好的电影是充满入口可以进入的,比如这部~ |
|
不需要你笑出声,心领神会嘴角微扬即可。这是才华、智商、技术和喜剧融合的范本。通篇洋溢乐观的态度、神经兮兮的疯闹,以及小中见大的魔力! |
|
虽然开头看到时间点就大约猜到了最终想表达的东西,但最后从《逃避自由》触碰到了《疯癫与文明》的前几章还是很惊喜啊!除了有些台词写得过分粗浅以外几乎畅快到飞起!想知道苏珊桑塔格还有索尔贝娄那几段都是什么鬼哈哈哈哈哈!但悲观点看《西力传》在现代社会提供的恐怕还是一个自由选择的幻觉?_? |
|
11.19 永远合适,永远得体,永远配合,永远不拒绝,永远在乎他人感受,然后永远失去自我。解决方案?真的看缘份。熟练使用面具,是社畜的必修课,对谁摘下面具,已变为现代世界永恒的难题。 |
|
那段呼唤伪装身份的心理治疗片段,说伍迪艾伦只是为了爱开玩笑是不够的。 |
|
这种罕见的变色龙疾病,其实我们都有可能患得。渴望被爱被喜欢的低自尊的自卑者,觉得自己孤独于世不被团体接受的局外人,削足适履害怕自己的特殊而被排挤的恐慌者,走不出童年阴影和家庭问题的可怜人,只有被人肯定才能找到自己价值心智尚未成年的巨婴,顺带讽刺了新闻舆论 群众的愚蠢 纳粹 宗教和美国梦。在补了十几部无敌的电影之后,看前面五十分钟觉得挺新鲜的,结尾用爱治愈疾病,啊果然还是老头的味道!跟80年代的作品相比,新千年之后老头的作品简直是降维操作了! |
|
小伍迪可塑性之强的绝佳例证,虽然演什么都像他自己。MIA的扮相怎么这么老... |
|
感觉被「伍迪·艾伦」给骗了!在不剧透的情况下直接观影,一开始还误以为这是他拍的纪录片?可印象里这部豆瓣8.9高分的电影不是纪录片啊?→原来是伪纪录片方式拍的伪传记电影。这个古灵精怪的创意,加上大量的台词解说,还真是符合伍迪艾伦的话唠风格。而看那些年代久远的黑白影像,让我联想到《阿甘正传》里类似的以假乱真设计。—— 被催眠后的西力:我哥哥打我,我姐姐打我哥哥,我爸爸打我姐姐和我哥哥还有我,我妈妈打我爸爸和我姐姐、还有我和我哥哥,邻居们打我们家人,下个街区的人打我们的邻居和我们家人。😂 |
|
一本正经的纪录片最后也有剧情片的高潮哈哈 |
|
即使有一天他忘记了自己,融入了人海,变成了one of xxx,她也能用眼睛让他意识到自己是the one。从此不必战战兢兢地吃、睡、爱一个人。爱意带来的安全感,太浪漫了。 |
|
impossibility。伪纪录片都是虚假的强力(Power of false)!泽里格本质上是一个处于不断生成中的人,生成-黑人,生成-中国人,生成-知识分子,生成-演员,生成-精神病,生成-肥胖,最后走向生成的终极:becoming-imperceptible。泽里格本人的存在变得不存在,a zero ,a inhuman, |
|
“他被人喜爱,后来被人排斥,再后来因为飞机的惊人表演,又成了英雄,美国的二十年代就是这个样子,现在有什么变化吗?” |
|
(8/10)真实纪录片影像和人物的无缝的剪辑+特效+互动,还有对于历史的改写和重塑,在后来的《阿甘正传》里简直如出一辙。人物传记片的外壳,将一个具有变色龙属性的人物面对媒体、群众的包围之下,如何收货爱情并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风格是一如既往的伍迪·艾伦,并且充满了一种后现代主义的特征,颠覆、拼贴、重组、多重影像的加持与建构,对于现代社会具有反讽式的、戏谑化的处理。电影只有七十分钟,但是伍迪·艾伦肯定玩得很嗨。 |
|
伍迪艾伦对变色龙的多重解构带来的是对美国社会的多层次讽刺,又用致敬《公民凯恩》的伪纪录片拍法来呈现,只能说老头子那个时候的创作能力真是生猛。 |
|
电影虽然只有79分钟,但是探讨了很多内容。身份认同、虚伪的人际圈子、娱乐媒体、各个学科专家的“伪科学”以及大众的易操纵属性。导演随时不忘狠狠地讽刺心理咨询师。其中金句频出,真不知道老爷子是如何保持如此高质量的作品的产出的。“你们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的医生或者病人。” |
|
Le procédé technique transcendant employé par Woody Allen fait de ce faux documentaire un chef d’œuvre à part. |
|
此等电影论文能够在艺术表达上成立的唯一条件只有形式与内容达成内在和解,如戈达尔在创作后期视蒙太奇为单纯的论点拼接工具,丧失内生意义而仅服务于已有观点,从而排除影像的视觉纬度对真实的侵入,仅从此意义上电影才是最接近真理的区别于视觉与听觉的绝对语言。伍迪艾伦在拼接论点时同样淡化甚至模糊了蒙太奇的存在以重构影像纬度的现实,大胆采用了记录式文体一反传统叙事结构,并在其迷影情结影响下进一步趋于古典好莱坞式呈现,用最严肃的语调诉说最荒诞的内容,正是看似客观却带有明显主观牵引的蒙太奇成就了本片堪称奇观的"电影书写"。伍迪艾伦的态度一定是拒绝解构反对诠释的,他甚至省掉了观众对变色龙这个角色存在意义的解读,直接在采访与独白中明确告知其社会学隐喻。在不同阶层的视角下变色龙已经成为一种符号,以颠覆意义本身获得意义 |
|
Woody Allen真的爱二十年代,[午夜巴黎]是带观众梦回绚丽时代的穿越片,而[西力传]则是自我幻化为时代变色龙的黑白伪纪录片。以假乱真的技术固然厉害,小老头想借这件伪奇人异事讲的内容更加辛辣。为了融入周围环境失去个性却成为焦点,治好人格分裂找回自我却背上一身官司,关键时刻能救命的依然是依附性的人格,整个世界对其好奇、追捧、唾弃、遗忘直至造神的态度,别说影片拍摄的八十年代,到了如今的2020年代人们仍没有变。四星半 |
|
呜呜呜,Woody Allen的小品剧也太好了吧。最好的地方倒不是想象力,而是叙事节奏,太流畅了;表达的内容很完整,即便是只有75分钟,也能做到论据充分。所有前文铺下的线索,后文都会与之呼应。在你看得太舒服的时候,再挠你几下。个人觉得特别好笑的两个地方,一是一个牛耳引发的血案,二是妈妈完全不配合记者,说我们很有钱。有时候觉得犹太民族和东方的民族很像,羞耻感是维系社会很重要的一环;什么时候激励动机能从负面转为正面,相信大家会活得幸福不少。“最后拯救他的是一个女人的爱。”所以这个传奇归根到底是一个爱情故事,非常Woody Allen,但也是他作品里感情最浓烈的一部吧。尤其是他们隔着希特勒疯狂招手,又在大西洋上下翻飞的那几个日日夜夜。 |
|
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非常厉害。 |
|
我願稱之為最強偽傳記片,形式是徹底的紀錄片化,攝影配樂都一絲不苟,精準復古,內容將荒誕做到真實,誇張到極致更顯現實,嬉笑怒罵背後的諷刺如此鋒利。Woody Allen是殘酷的,他的諷刺對象與其說是某一類人,不如說是對準了人類本身,觀眾可以是西力,也可以是西力的支持者和反對者,每一條路上都已經鋪滿了嘲諷,於是電影無論是放在當時還是現在,一本正經的戲謔都是如此銳利,不過,Woody Allen又是仁慈的,最終還是讓西力被治愈擁有了一個好結局。PS.當年為什麼會去威尼斯啊,明顯是柏林的菜才對啊! |
|
绝妙的伪纪录+反类型片。披着纪录片的外衣,针砭时弊嬉笑怒骂。非常值得一看!字幕原因扣一星~ |
|
如果Zelig不是伍迪艾伦演的,我可能会以为这真是个纪录片。 |
|
太牛逼了,用伪纪录片和捏造史料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极其荒诞的故事,数数里面被嘲讽的对象:弗洛伊德学派、纳粹党、二十年代美国佬、菲茨杰拉德、《白鲸》,甚至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里斗牛士的故事也被编进剧情开涮。整个一战后二战前美国欧洲的兴衰都被艾伦以极其戏谑的方式编成故事背景,非常好玩。而伍迪本人的角色也自嘲了一把被所有人欺负想方设法融入社会的犹太移民。啊,那时米亚法罗还是女主演啊,这段只能当配角的爱情线甚至也有点动人。没谁能拍出这么高级的荒诞和幽默了。 |
|
看见苏珊·桑塔格登场,震惊了,还真以为是个纪录片了…… |
|
牛!这故事咋想出来的,又喜剧又幽默又讽刺又简单又深刻。另,苏珊·桑塔格声音也太温柔了吧。 |
|
格局宏大又细致入微的伪纪录片,嬉笑怒骂之间精确还原了二十年代整个美国社会的喜怒无常,由是又导出了伍迪艾伦的“变色龙悖论”:不能是变色龙,也不能不是变色龙。80分钟虽短,节奏却超快,让人感觉目不暇接。变色龙之歌太搞! |
|
从安妮霍尔开始,伍迪艾伦与有Prince of darkness的Gordon Willies合作。包括Interior, Manhattan,Summer midnight comedy等。进入21世纪,伍迪的作品黑色影调渐少(特别是欧洲三部曲,近乎刺眼)。 2004年Gordon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