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没有说颂扬,没有任何这个意思。但是你一定要问我,斯诺登支持不支持,我们不支持他?他现在维护自由,我们怎么不支持自由? |
|
原来斯诺登在身份没有公开之前就一直和本片导演劳拉·波特拉斯以及卫报的记者匿名联系,所以片子从第一封邮件,到第一篇新闻,再到公开身份,他为了更多的声音,其实做了一个天大的决定,没有人知道明天甚至下一个小时会怎样,电影却举重若轻地,似乎只是展示他几天的日常生活。太勇敢了。 |
|
#NYFF#全球首映/棒!片后半小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可见斯诺登在美国人民心中口碑不错。我也觉得他是个英雄~ |
|
斯诺登在最初出场的时候还是很放松的状态,随着日子一天天地推移,他变得越来越紧张,在最后一幕,眼窝深陷,黑眼圈沉重,他真是一个时代的英雄 |
|
在香港酒店房间里的几天他们一起震惊了全世界。斯诺登也有恐惧,也有对亲人的不舍。他不是英雄,更不是叛徒。他和你我一样,都在追求一个更好的世界。作为记者,一生能遇到一件这样的新闻,应该也是万分荣幸吧。 |
|
基本上就是棱镜门事件的始末,导演带着摄影机纪录了爱德华·斯诺登在香港那段时间的经历,就是和历史在同步的发生,时刻在见证一切,对于这种的事件还在现场的感觉很难得。由美国国安局的监控丑闻入手,展现的是一个群像,各方人士都牵扯在其中,最后你终于明白我朝为什么会墙掉某些网站了。★★★★ |
|
The mere fact that I was able to watch this on a big screen says a lot. Everyone should watch this, for this is a powerful restatement of one's intellectual freedom. When privacy is breached, so is individual liberty. Watch it critically, and sit tight with respect. |
|
伦敦电影节直播看的。太好看了!虽然香港宾馆采访的片段显得很rough,但是好珍贵。他是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subject。参与这个project的人都勇气非凡。片尾致谢里看到Tom Tykwer。 |
|
整个影片就像一个带有科幻色彩的政治惊悚片,只不过比后者更加真实惊悚。 |
|
斯诺登长这么帅,谁还在乎片子再讲什么。实话。★★★☆ |
|
冷静克制让我触动太深,实在是太棒了,要不是在一个只有五个人看的小艺术电影院看的话会站起来鼓掌个半个小时。很多镜头让我忘记了这是一部纪录片。看过了太多斯诺登的报道和采访,这部片细节上对他的描绘看到了人们不曾知道的一面。 |
|
5 看得一个人毛骨悚然,越发感觉这个世界也许真是一个阴谋论。感觉西方政府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得十分共产主义啊哈哈。Snowden很勇敢,记者们也是包括导演。 |
|
Citizenfour让人看到whistleblower很人性的一面。他也会紧张害怕,努力乔装但拙劣的方式连自己都觉得I am gonna make it worse. Laura把英雄拉下神坛,然后你明白他作为一个个体的牺牲。当Snowden父母上台时,全场鼓掌致敬。一个发生在最自由国家里关于最不自由的故事。Coproducer是Kirsten... #NYFF |
|
纪录片成为了参与者 |
|
几段斯诺登采访视频和相关人物视频拼一起完事,毫无手法可言,乏味如新闻节目,根本称不上纪录片,光有说教味,没有人情味 |
|
苏的我整个人都在抖(。冷咧又精致,近景多的不像话,麻痹好莱坞的颜值竟然靠一个程序员在撑。虽然术语的部分完全看不懂……………………【为什么总有人觉得他是自愿选择俄罗斯的?难道有一百个总统跪在地下任他挑吗 |
|
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面临的恐惧也会最大。当剧组成员以及斯诺登父母登台时全场起立长时间鼓掌致敬。人民英雄斯诺登。#52NYFF |
|
不知道是谁说过这电影噱头大于内容,这个评价太正确了。这个女导演有点招人烦,在她的镜头下,我开始相信整个斯诺登事件说不准是一场炒作。我没有被一丝一毫的感动或产生共鸣,只是一种对平庸本能的厌恶感 |
|
仍处于进行时的纪录片 窃听监控什么的对我们来说见怪不怪了 我只是来看脸的/还有白衬衫/还有黑西装(目测是优衣库的) |
|
斯诺登在镜头前的冷静简直金光闪闪。非常震撼的纪录片,紧张到窒息,足见一个个体对抗国家机器的坚韧和无力。反观现实,看似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阳光底下,每天把勇气、责任、道义挂在嘴边,却少有人有胆量身体力行去抵抗。当自由已成奢望,我们都成了温水里的青蛙,舒服地躺倒在即将葬送我们的铁锅里。 |
|
让我激动的是,在里面看到了白发阿桑奇打电话帮助斯诺登,这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如此真实,这真的是一部正在发生的纪录片。 |
|
与其说是“反美片”,不如说是反乌托邦片,即,美国都这样了,世界上还有乌托邦么。 |
|
在纪录片花里胡哨蒙太奇的时代,这种稳妥追踪记录已经少见:并没有塑造人物,并没有揭露八卦,仅仅陈述事态,反而愈显张力:电话、警铃、报社高层压力、机场扣留……扫走纸屑,后继有人 |
|
論斯诺登顏值之高 |
|
Citizenfour是那种绝无仅有的忠实地实时记录下了一起改变世界的政治事件的纪录片,无论是影片中被记录的主要人物,还是记录者本身,都有着巨大的勇气,都是在这个日益右倾化的世界中难得的能够挺身而出真正捍卫民主与自由的人。 |
|
震撼。或许技法上不是完美,但看完后能让你久久不平息,思考很多关于公权和隐私的问题,还有很多道德灰色区域和政治因素。不管怎样,能允许把这种电影公映也是一种自由。在大天朝真是想都不敢想。求得今年奥斯卡。 |
|
那种恐惧真实存在 |
|
能把這麽精彩的事件拍得沉悶到只能關注斯諾登顏值有多高,也是不容易的。。。 |
|
作为一个间谍,长这么帅合适吗 |
|
托法国“电影之春”的福,终于在大银幕上看了。比电脑屏幕更大的视觉冲击把俺感动坏了。片尾出字幕的时候,几乎满座的放映厅里,法国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
事件的重要性大於紀錄的技術性。香港專訪的一部分可以說是「映像的生還」。這也是我最為欣賞導演的一個點。至於什麼斯諾登的顏值夠高、一群活在墻裡的sb突然高呼「保護自己的網絡隱私」、什麼中俄暗中保護與澳門保護戰大可忽略。因為這些人能看到的就只是傳聞和表象。紀錄片宣揚的普世價值,他們並不懂 |
|
29岁。斯诺登美如画~ |
|
记者和斯诺登所展现的个人牺牲看了是很让人受触动的。A journalist must-watch! |
|
作为“纪录”满分,作为“片”太不讲究了。
影片以新闻记者的角度,如实记录了棱镜门事件的全过程,再现了爆料人与媒体人之间的一次舍命合作。
好在事实本身的震撼力足够掩盖叙述上的冗长乏味。
还是不禁感慨……算了,不感慨了。 |
|
斯诺登不是无脑的理想主义者,所以更显可贵。作为纪录片本身可圈可点之处并不多,背后所代表的自由主义旗帜才更让人同情吧 |
|
極其聰明冷靜隨時都明確知道自己的追求清楚自己的處境卻無法掌控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的不安感太糟糕了,那種無力感被輕描淡寫地拍出來更顯恐怖。特別喜歡前面法庭那一小段大法官們散發出的“你們他媽的傻逼政府是不把大爺我放眼裡嗎”氣場,一種法律人的驕傲尊嚴職責擔當都受到挑衅的隨時炸毛狀態。 |
|
在米国,只要法院授权就可以截取某人的个人信息(法院基本没有不同意的),而对外国人和国外的人,则无需同意,直接侵入。臭烘烘的屎、巧克力味的屎,都是屎。 |
|
见证的意义大于影片的意义。其实《卫报》的那个记者写过一本书,记录的内容比纪录片内容要丰富得多。 |
|
还好当初关注了整个事件得始末,有了背景做铺垫,所以虽然字幕屎一坨,但基本上还是知道讲了什么。这是一部有预谋,有野心的纪录片,绝对比当初看的文字报道更直观,更全面,更立体,更震撼的让人了解斯诺登这个人和美国的棱镜门计划,而斯诺登在香港那一段第一次让人感觉到原来纪录片也可以惊心动魄。 |
|
作为「资料」来说弥足珍贵。500年后研究人类历史的学者都得给导演下跪。但以「纪录」片的角度来说,一则「失隐私==失自由」的论点没有深入阐述,不够「利」。二则开头引子部分,是后补的演,加上画外音,显得「假」。三来要谈棱镜门,而回避斯诺登的背景,不智。最后材料组织上,缺力。 |
|
片子纪录事件并推动事件,subject of Citizenfour snowden could not be here for some treason奥斯卡上最赞的就是这个段子了。桑奇哥出镜好惊喜,重点是软绵雪哥的颜真的好赞 |
|
尽管拍摄手法单一,但who care 呢,该片最大的价值就是记录了历史丫。另外,推荐大家去看看那本《一九八四》,老大哥在看着你。 |
|
🌟在拍摄Snowden的素材这么有限的情况下,剪出这么一部片子,非常不简单,最喜欢旁白配上黑底白字的对话和邮件信息。片子并不局限于Snowden个人,还描绘了记者、律师和其他whistleblower的群像,探讨国家安全和公民权利的问题,不缺乏冲突感——隐私、言论出版自由与国家安全、外交关系等等。 |
|
#IFC#Snowden好帅(重点错了。。。)真的是个非常值得看的纪录片,Lauren全程记录了Glenn帮助Snowden当whistleblower的过程。他说不是self-sacrifice而是Intellectual freedom对他来说更重要,自己也愿意去做这件事并承担后果。NSA不断打脸。而技术的发展最后用来制约人类的自由也是很有趣的议题。 |
|
这样历史性的时刻竟然能亲眼目睹...实在是感到荣幸。说是电影都不为过,snowden镜头感太好了,这颜值真是对得起1080p啊..... |
|
2013年6月想起5年前看过的一篇短篇小说 敏感字都被屏蔽 人们生活在沉默的世界中。思想的禁锢 对隐私的保护 |
|
我的点太怪了,听到新闻里说像le Carré小说现实版,突然开始鼻酸。我才没有觉得在隔岸观火,我觉得我就坐在冰山之角下,被泄出的一丝寒气冻进骨髓。六月寒夏,后知后觉,难以改变世界。17.10.12 @中国电影资料馆 |
|
虽然是粗糙的一手材料,但请坚持看到最后半小时!!!那紧张的秘密谈话揭露了奥巴马是终级的指使者,让120万要人被监控。Nixon 算个毛!! |
|
这世界上只有没自由和假自由两种选择 |
|
个人对抗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