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大厦漫游,用失重和颠倒的镜头扫过旋转的家宅,穿行走廊像是穿过一节节太空舱,城市林立的楼宇化身星辰市郊,而穿过黑夜的摩斯密码则如茫茫太空两颗遥远恒星互放的光亮……人类一面安家,一面向往宇宙。 |
|
B / 选择了过于陡峭的视点。一方面,美妙之处正在于通过摄影机的中介,将主角的目光与意志转向外部:既勾连历史影像,也对当下的非空间进行“太空化”。这种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张力最终达到了极点:被抛弃于废墟中的xx人口被爆破再度清除的那一刻,恰恰是他超越重力遁入宇宙的一刻。然而另一方面,问题也在于,这种视点实在太过悬浮:易于比喻、抒情,却难以预先探入废墟和其他人物的内部。于是中段只能看到剧作意志如何驱赶一个个配角,如何贸然构造出新奇却又移植感浓郁的科幻空间——然而凿穿墙壁之前的空间难道不同样重要吗?试图用一根创造的丝线坚决牵引、上升,却忘了这样的故事多么需要对变迁的“材料”进行绘制与综合。实在有点可惜了。 |
|
今年戛纳不停办能拿大奖的水平。以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命名的即将被拆迁的大楼,当所有住户都被迫搬走后,一位留守男孩把房间改造成飞船,准备在大楼爆破时飞向太空!从未想过一个巴黎钉子户的故事能拍得如此魔幻现实主义,残酷中带着小清新。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着太多毁灭和破坏,只有少数人能在废墟中仰望星空。男主就是加加林。 |
|
作为填充物的情感与想象背后是社会人类学基础。《加加林》是巴拉德的反面。城市内部被边缘化的群体与住宅团地中的某种宇宙主义,在住户的消失后记忆结晶为一艘宇宙飞船,导演篡夺了库布里克式的太空旅行科幻,在摄影机的旋转与漂浮中形成失重感,漂浮意味着被排除在城市话语之外。正如科幻电影中的结构关系:飞船-大楼的内外异质,城市的开发与重建批量生产“波将金村庄”与围墙背后的ghetto。加加林来自于法共建造的住宅项目,与苏联宇航员同名,并在影片中与纪录影像并置,因此不难理解影片隐约传达出的Nostalgia与威社色彩,正是在这种俄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同“未来的”现实主义)气质之下,“美好的过去”被美化,与加加林同名的Yuri也无法将自身配置为一个幽灵——如同《巴克劳》或拉吉·利——出没于拆除与爆破之中。 |
|
#3rd HIIFF# 展映-天涯海角。入围Cannes 2020片单。感觉可以在一种关注混个小奖或者拼一下金摄影机……完全没想到能在一部法国片里看到“东愁”(一查发现加加林城是法国GCD政府修的……怪不得所有表征几乎相同),匹配剪辑做得实在是太有想象力和太浪漫了(以改造公寓匹配空间站,以点火爆炸匹配失重,其实这结构就是个《大保镖》嘛),以边缘写边缘(罗姆人少女与黑人和阿拉伯人小哥都边缘,加加林城也是巴黎光辉下的“恒星边缘”),前面需要再连上[流浪的迪潘]和[悲惨世界],影片用浪漫和想象力来表达抵抗,套路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了。 |
|
3rdHIFF#色彩的泡沫,城市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平静地覆灭)。图景早已化作坟场:无可奈何地消耗着能量——用追逐来对抗,吸收于空气中的氧气。“运动”是属于远离地表的执念,所以得以扭转 得以延续空间里黏稠的质地。“他”迷恋星空,就此感受失重,黑夜给你和我附上两束绚烂的光影:予死寂的现实,予相拥的星体。透过空隙或许可以无视时间,忍受眩晕上升到这无人深空,厌恶这沉重的肉身,唯有流放,才能与灵魂共舞。 |
|
3.5 就算那些稚嫩的小聪明,和有些跳脱的段落,最终也被吸入到影片内核(由真实影像构建起的强大能量)和呓语(镜头运动和主观视角)之中。叙事本身已无需明确,留下情绪足矣。 |
|
另一个《佛罗里达乐园》,剪辑、音乐、摄影加分,但仅限于此了。 |
|
每年能有一部这样的影片真的太幸福。是太空片!第一人的痕迹,太空生活的温室,比邻星的倒数,飞向太空的起点。没想到一个名叫加加林的电影,寄托着对故土家园最深情的眷恋,她与水瓶座一样,应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镜头摆脱了地心引力,它的失重自旋和轨道运动在地表成功塑造的太空影像,使得楼宇呈现空间站式的秩序。那段星星间的对话太棒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投射给你我那最后的光芒,我们知道自己都是寂寞的星星(跑偏)。最后的时刻就是桑德拉踏上陆地,皮特重回地球。年度十佳。 |
|
虽然用“钉子户登月第一人”这样的评价显得很轻浮……但是…… |
|
脚印踏上楼顶仿佛初次登月,塔吊变幻灯光好像点火助推。我把公寓当成太空舱种植蔬菜,公寓替我收纳全部宇宙记忆。我打通整层墙体替加加林发布求救信号,城市高空变幻所有灯光回应我摩斯密码。被城市驱逐的人就像星球的边缘物质,尽管光芒微弱,恒星依旧需要它。当我经常提及一栋建筑,它便获得了生命。 |
|
“我们与月亮为邻。”「加加林」成为抵抗的堡垒,成为逃逸的飞船。 |
|
最底层民众的拆迁遭遇,到了法国这里,仍旧能够生发出意想不到的新希望。 |
|
#37. FFT# 妈妈 雪落在我的空间站 w/ Leon |
|
窗户上的宇宙星图,楼道里的太空飞船,高楼间的摩斯电码,见证着男孩流浪、寻觅和求救,即使身在阴沟也要仰望星空,楼体爆破化作火箭点火,男孩灵魂飞升,轻轻地说:妈妈,告诉他们,我乘太空船飞走了。 |
|
非常惊喜的观影经历!现实与幻想交织下的太空生活浪漫到极致,让人屏息欣赏。 |
|
以为是一出《喜帖街》式的挽歌,在尘归尘土归土的现代化进程中嘤嘤呜呜属于彼此的旧时光,然而太空梦的普照,框出一个奥德赛的光斑,巴掌一样大的,也被少年Youri舍命追着,毕竟那是他在这泥落人间里唯一拥有的财富。可璀璨的太空漫游,一旦摘除浩瀚壮阔的眩晕,不过剩了广漠的孤寂,空悠悠的讯号在星尘间撞击,偶发的回应,是终将加倍苦涩的甜蜜。真害怕又是一场殉葬,然而暖热的声光之下,给浪漫立了碑,但给少年留了日月星辰。(扮演Diana的小演员挺像黄小蕾) |
|
四星半。加加林是Yuri向往的太空英雄,加加林也是Yuri无法割舍的居住社区。社区内外见证的是底层移民生活的无助,Yuri的心灵内外则是对梦想的执着写照。当待拆社区成为Yuri的理想空间站,痛苦和喜悦都变得如梦似幻。导演范妮·莉娅塔徳和杰里米·特鲁伊,把同名短片延展为处女作长片,保留了故事的基底同时,又延展出丰富的作者性表述,非常有前途的两位导演。 |
|
承载着人类梦想的《加加林》大厦就要拆除了,然而,埋藏着私人记忆的《加加林》大厦却越建越高。这个被多数人宣判死刑的《升空号》已经送走了一代又一代人,现在善变的政府准备将这座迟早会被取代的政体彻底摧毁。为此,这部在理想与现实叙事框架下走向未来的长片处女作探讨的是新世代何去何从的命题。想要知道去哪里就要知道我是谁,从哪来——事实上,夏娜莱克的《我离家了,但》刚给我们打过预防针:那种严重脱离现实轨迹,由政治话语构建的想象共同体注定会因承受不住现实的压力而「爆破」解体,幸与不幸,它荒废化、碎片化和加密化的遗产依然会吸引想为人类共同体发光发热的梦想者将其聚集在一起。两位政治学背景的创作者一定对法国现行的社会制度不满意,艺术家另有上帝:天体运动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神秘而迷人的地球自有一套诗意又浪漫的秩序。 |
|
加加林社区里养狗都叫莱卡,男主角在落雪的屋顶踏出了他那艰难的一步。少年宇航员的太空梦技术宅起来还是挺浪漫的,导演也很温柔的用镜头设计完成了这种浪漫。 |
|
法国“郊区电影”的一个新颖变种,将老旧贫民住宅破拆与少年钉子户的太空梦相结合,最后直接超现实化了。与加加林的功勋及他流星般倏忽逝去的命运相契合,同名主人公虽倚仗科学却过于浪漫的探索与执守也注定只能在瞬间闪耀后沉毁淹没于爆炸后的大厦废墟之下。镜头语言很有活力,也确实部分完成了现实与想象空间的跃迁转换,但主人公几无人物弧光,平板单薄,无法透露出现实的厚重底色,浮飘过头后就显得虚浮。全片也过于主题先行,一切都一望而知。换句话说,仰望星辰并没有错,但得先以脚踏实地为基础,在柔化或抗击现实前,必须先直面它,洞穿它,而非回避遁逃。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导演处女作,本片已然相当惊艳。(7.0/10) |
|
过去与未来,繁华与衰败,前进与历史…天际之于人类,有种妙不可言的浩瀚;而少年与社区,两种释义的“加加林”,同样被串联为更为奇特与诗意的展开。借由一个新闻事件与发起的社会讨论,再成为让人动容与个性的成长宣言;当中的路程如梦似幻,又情真意切。导演做到的,青年演员完成的,都如此之多。 |
|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历史中,加加林连接人类和宇宙,让人类在几十年间寄情于太空,于无垠中探索。youri在社区的维护与遨游,从冒险家到“第一人”,穿梭现实拆迁的无情又放眼于星空,正如同人类突破层层困难的太空探索。与月为邻,从过去的宏大叙事凝视太空,到回归边缘群体仰望星空,虚实影像穿插下,魔幻现实中交合缄默和孤独,因为孤独所以渴望太空,对社区的缝缝补补是对旧亿的留恋,又如同他对偶像的维护,对归属感的恐惧,地面的束缚太重又太轻,精神的归属感无处安置,思绪的凝重阻碍失重的实现,砸碎已被宣告死刑的墙壁,让一方浪漫改造现实,遣散难以言表的压抑,在倒计时中,让理想主义的光芒在加加林中简陋的模型中爆裂,在星辰市郊的眼神中再度鲜活。youri让我想起小时候我面对旧屋拆迁的无助,我们需要让科幻浪漫小品唤醒理想的光辉 |
|
4.5 贾樟柯在《三峡好人》里闪耀的光辉在一部法国导演处女作里重新复现了。 |
|
将拆迁这件事拍成这样一个魔幻超现实主义的故事确实看着挺高级的,所以获得这样高的评分也算能理解吧。尤其是最后一段加上配乐还颇有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有意思。 |
|
7/10,新颖之处在于影片将男主角在废弃小区的生活与加加林的太空旅程并举,一些超自然戏份的拍摄非常美,几首科幻风格音乐的选择也让影片增色不少,缺点是对男主角内心的发掘不够深入,个人生活与太空生活之间的联系也不紧密、有机。 |
|
不难联想到JR《墙纸与胶水》中呈现的那些社群 |
|
像是人物更真空、风格更奇幻的《水瓶座》,有一些超越技巧的诗意段落,但拍到结局,发现导演们更中意的仍然是技巧与议题,有点可惜了,就算是太空行者也还是没能摆脱议题的引力。对于相似诗意的捕捉,包裹类型外壳、摆脱议题束缚,同样起用了德尼·拉旺的《黑夜吞噬世界》比它更轻盈。 |
|
开年第一部。 |
|
天呢太好看了,又美又唏嘘。废弃待拆公寓里的温室、星空、少男少女、舞蹈、音乐、对宇宙的幻想和堂吉诃德式的留守,真正的废土乌托邦。对照现实又有移民问题传统现代对冲问题。但一切都比不过少年人的真诚,哪怕只是瞬间。导演审美太好了,构图、音乐、氛围全部好。 |
|
1.又一部让我喜欢拍摄制作胜过故事剧情的电影;2.片中摄影剪辑挺赞的,18:43 - 20:00 的镜头语言设计挺妙的,空灵的配乐也给影片加了些分;3.貌似去年年末就得知并对这部电影感兴趣,结果拖到今年十月才看到网上有资源,然而却迟迟没盼到中文字幕,直至这周看到《加加林》上了豆瓣电影一周口碑榜第二名才得知已有中字并找来观影。 |
|
前半部wowow 后半部emmmm |
|
下午第一场,果然还是忍不住犯困了……最具诗意的钉子户,但执行得还是不太好,没有书写何以眷恋,去向何方则融不进整体。 |
|
旧社区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民因社会变迁时代进展而飘摇的阶层与生活,对它的维护不但是对集体记忆的维护,也是主角对自身成长的维护,后半段陡然清除现实的旁观视角,将内部空间壁垒打破,把整座旧大厦变成一个太空舱,一方面是外在现实的无限崩塌,另一方面则是内心筑起的理想突破历史与现实、陆地与外太空的界限,营造出梦幻的失重感,那一刻简直无限浪漫。用内心去对抗现世,到最后跌落,绝望与希望从未如此照面一样的对立又融合。个人年度最爱之一。 |
|
切口和思路的先胜。叙事处理上温吞散漫得略显冗长了,或许是更适于改编成短片的体量。部分镜头和场景设计还是足见巧思,尤其最后十分钟戏眼绝美浪漫到无可救药,落地又轻盈的概念想象力,活小但气灵。P.S. OST美哭了。 |
|
强烈推荐给建筑师看。这是部讨论人和环境关系的电影。简单的情节,大量空间改造的桥段。一开始以为是悲惨世界一样的贫民窟故事,其实完全不是。电影中所有场景都在展现空间如何塑造人和人关系。专题讨论建筑和人这样母题的电影,以我观影经验只此一部。
只有法国人才会有如此天外飞仙般的想象力,魔幻主义的奇景幻象。塔吊部分拍得比白日焰火美。音效也是美妙无比,适合进影院享受。 |
|
8.7 #DIFF 人探索太空的哲学问题是,我是否孤独?其实,正是因为孤独才会去探索太空,当你homeless的时候,唯有离开,唯有去太空寻找微光 |
|
8.5 #DIFF 无法踏入星尘,那就在楼宇间遨游,孤独少年的太空迷梦,幻想是如此短暂,却又如此浪漫,失重感是有始即终的 |
|
【法国文化中心展映】曾由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参与落成典礼的法国公屋住宅区在50年后面临拆迁,与加加林同名的少年尤里挺身而出试图努力拯救濒死的社区。底层民众和外来移民求生的苦痛与楼房拆迁无可挽回的现实,被少年超现实的太空梦想所疗愈。少年一人之力打造的太空舱设施一应俱全,和幻境中变成漂浮在宇宙的太空船的楼房一样,都太过浪漫美好而超乎真实。但正是这种不可能的美,才能打动人心,安抚那些被现实痛击的心灵。闪烁的摩尔斯电码与高耸的塔吊是少年少女纯真情感的见证,也成为濒死的楼房发出的最后无声而震撼的呼救。各方面都比同题材的柬埔寨电影《白色大厦》出色太多。四星半 |
|
不是男主执意留下,是妈妈不要他,无处可归。 |
|
配乐不错 |
|
「雖然現在已經是太空時代了,人類可以搭乘太空船到達月球,但卻沒辦法真正擁有心靈的宇宙」 |
|
4.5。在危房里造梦,在流浪前奔向星空。 |
|
孤勇的太空少年为承载了眷恋的旧居,奉献了一场盛大的集体幻象。社区的拆解与分离,美好的破碎与逝去,被表现得如此轻盈浪漫,但那句竭力向社会各层发出的sos,在不断警醒着,无人知晓在整体向前飞速行进的人类共同体中,谁会成为那些被边缘与被遗弃的,但类似于大佛中的肚财,要如何在废墟中开出花朵,这不仅仅只是安土重迁的情怀,更是种恒常的生活态度。她的丝巾蒙住你的眼,却让你看到les banlieues célestes无比绚烂的可能。 |
|
内嵌稍大翻中字幕@如果房子能够开口说话,一个只需要情绪投入与放大的片子。人种冲突,异类冲突,家庭冲突,社会冲突,女孩说不得不就此离开,要是去了美国就可以自由吧。无数人伫立在爆破的加加林大厦,期待其成功发射。 |
|
虽不是科幻电影,却很难不为这部处女作的梦幻氛围所感染。导演运用浪漫的美学手段(色彩、音乐、摄影)来叙述一个社区拆迁与年轻钉子户的故事,富有创意地拓展了郊区电影的表现角度,不落窠臼地以一名有着航天梦的黑人青年的视角去展开幻想与现实交融的描绘。 |
|
法国电影展,魔幻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无形碰撞。法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对这个世界特有的思考都在这部电影里得以体现,导演用极简的色彩,出色的摄影与震撼的配乐打造出了一个怀揣着航天梦想的男孩和这个现实世界相抗争的魔幻故事。从未想过一个拆迁,一个太空可以结合的如此贴切,而这个世界上却有着太多的毁灭和破坏,世人对于故土的怀念,宇宙的浩瀚总是抱着一种亲密的疏远,只有少数人可以做到在废墟中仰望星空,那个人就是加加林。 |
|
一开始觉得这片会喜欢结果最后感觉太空梦和拆迁大背景的结合好像有点儿……随意。(不过我承认中间大段走神了)Lyna Kudhri比法兰西特派里边好看,原来是个北非姑娘啊。 |
|
自覺對寫關於「離別」這種題材的片抵抗力很低。(上年是Undine,今年是這部)尤其這片還搭上了好幾個主題。這片的導演效果遠超過於這個故事。有幾場很重要;雖很短但很重要的情感戲,出來的效果超好。(特別是那場吃飯的戲)最後25分鐘有點不知不覺陷了進去。這種舊社區是一世代人的集體回憶,當中包含一種歸宿感,避風港。隔了一個世代的人其實就很難感受到出來。不過現在的社區變化挺大的。 |
|
筑得起,人应该接受,都有日倒下,其实没有一种安稳快乐永远也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