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的时候,我一直想着,这电影好怪啊,演员的打扮、配乐、节奏、表演,都是四、五时年代好莱坞的感觉,如一开始的审讯场面,克鲁斯一群中计的戏(哪有这么失败的特工?)、结尾时列车员夸张的晕倒镜头······刚上网一查,原来是帕尔玛导演的,这才知道难怪如此······现在的好莱坞都是粗暴直露,但细节上极端追求写实,不会让观众刚到是看电影,而这部影片显然有太多毛边,你说不出来究竟不对在哪里,但有种味道在那·······帕尔玛继承经典传统还真是形神兼备,不过现代观众的口味不太能全然接受了吧?他的影片传达了上个时代的遗响 |
|
哇,原来那时候的阿汤哥那么傻的 |
|
1996年的汤姆克鲁斯真是年轻美貌 |
|
我才注意到是 碟中谍 而不是 谍中谍。 |
|
7.3/10 中规中矩的,细节处理也不尽善尽美,不过Tom Cruise不愧是我小时候的性幻想对象呀! |
|
音乐好听到爆炸 疯狂节奏一会张一会弛 搞得人欲罢不能 但是!最迷人的是!阿汤的颜 啊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啊啊 |
|
女主角的设定绝了,特工+上司的女人+老头的娇妻+新丧的寡妇+反派,还有什么能比这更性感!! |
|
A / 不同的人物丝线和文本层次被交错重叠的叙事牢牢攥紧又时而弥散开来,像是一颗不断超强度舒张收缩的机械心脏。影像的巧局从摄影机外的屏幕挪移到摄影机中,又以边界模糊的形式通过摄影机被嵌入人物脑海,终而在列车高速行驶于幽深隧道时被截获。盛宴至此,帕尔马轻巧完成的仿佛只是《双子杀手》开头威尔史密斯那一枪,但“子弹”擦过的路径却无比华美而繁复曲折。(盗数据那场戏真的惊掉下巴!!!这难道不是太空科幻片吗!!!)(从水族馆餐厅、盗数据和火车三场爆炸戏来看,或许也是一部关于空间收缩和内部逃逸的作品。) |
|
如果你要抓一个叛徒,那你只需要随意指某个人为叛徒,为了证明他不是叛徒,他会找出真正的叛徒。音乐美死了!偷资料和火车打斗也美死了!真的很经典啊!96年,中情局特工也只能用3.5英寸盘复制资料弱爆了…雷诺大叔这次太肉脚了您不是职业的么您不能这样啊… |
|
1996,多辉煌的年代,那时电影的成色都那么厚实,胶片拍摄,色彩比起80年代,又已经开始艳丽起来,阿汤哥的青春容颜实在迷人。这样的经典,在今天第一次看,也是很迷人的。故事老套,但是系列却经久不衰,很多独有的特色桥段定式,以及每部都有一些出乎意料惊艳的巧妙设计,而且,在影院看到后面几部比如4和6,特别是6,都是越战越勇,更升级更高级。谍影重重没有几部,主角即被榨干,成龙也没办法一直拍警察故事,007更不止一个主角,但是只有阿汤哥做到了,系列片的不老神话,不愧是我最爱的电影NO.1香草天空的主角 |
|
配乐经典无比,斗志和高科技比动作戏占据了更大的篇幅,为数不多动作的场面也做得不浮夸而有新意,悬念设置上稍微差了点,但德·帕尔马即便投身商业也不忘影迷本色,那种老派谍战片的味道棒极了;当然瓦妮莎·雷德格雷夫和琼·沃伊特这样的老戏精也是我所喜欢的。 |
|
8.1;一部特工电影竟然搞那么多主观镜头 |
|
重看才感受到年轻时的阿汤哥有多特么的帅~那段经典配乐其实比电影还!提!神! |
|
剧情是精彩的,音乐是无敌的,汤姆克鲁斯超帅的。 |
|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谍战动作片经典。节奏把控上佳,剧情偶有小漏洞但无碍大局,这回不玩长镜头了。布拉格之夜雾中的杀机,浓浓英伦复古味。阿汤哥大秀魔术表演耍弄雷诺大叔与悬吊秘密潜入(刀坠落的慢镜)段落极佳。隧道里的高速列车和直升机也被疯狂借鉴。开启变脸与激情配乐的系列传统。(8.5/10) |
|
在拍摄那场经典的中情局总部垂盗戏时,导演与男一爆发了冲突。德帕尔玛当时拍了十五组镜头,准备打完收工。可靓汤意犹未尽,还想拍更多。帕尔玛说我已尽获所需不必再拍,而靓汤坚称还要,于是他听到了一声怒吼,“我他妈才是导演!”据说,亏了制片人赶紧上前调节双方才没有动了拳头,最后汤阵营稍作妥协,只多拍了五组就收了。后来影片推广,从没见导演的身影。 ……但最有趣的不是这则幕后花絮,而是即使如此,谍1仍然被认为是系列最佳!再次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电影从业过程中,你或许无法避免虚荣原罪驱使,但要尽量让它发生在专业高标之上!(垂吊施偷对比纵横四海: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347456964/) |
|
特工题材经典之作,音乐印象深刻~~ |
|
过了那么多年再看,还是觉得第一部经典~ |
|
音乐经典啊,第49分钟让雷诺出现了。 |
|
90年代的谍战片拍得这么老派,复古吗 |
|
20080826加过前天重看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看懂这片。节奏紧凑,故事有意思,人物各有特色,几场重要的戏都可圈可点很有看头想象力爆棚,调度复杂,演员们真的是在演戏而不只是拼凑特技镜头和耍酷扮傻。充斥着黑色元素,没有人可以相信。干净利落,每个镜头的推动力都很强。阿汤的盛年真是辉煌,帅死了 |
|
音乐好经典 |
|
尽管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漏洞,但凭着跌荡起伏的剧情、紧张刺激的气氛和悬念、精彩的配乐、出色的节奏控制与粉嫩的阿汤哥,仍值得一看。★★★☆ |
|
看过第六部才来补前几部。第一部的阿汤哥真是又帅又瘦又年轻,眼睛很迷人。那时候的伊森还有一点活泼和青涩,在电话亭的那一段剧情看起来脸特别像夜访吸血鬼,已经帅到我不想在意剧情了。雷诺出场的时候有点惊喜,拍得还是很惊险,最后剧情反转也在意料之外,很不错,准备一部一部补下去。 |
|
那时,大家都好年轻.... |
|
那个黑哥是不是《低俗小说》里的那个 |
|
【A】果真可以永远相信帕尔玛。。系列最佳。万万没想到这系列的首作居然是部实打实的帕尔玛电影而非行活,没有任何妥协的一应俱全。也只有帕尔玛才拍的如此对味,完全呈现一种复古的小片质感,精致至上,拒绝远景,甚至连结尾的最大场面也要限制在隧道中。所以其实这个系列拍的越大则反而越失神,首作已然不可逾越。不过别说本系列了,其实从没想过商业大片能拍的如此之小却实则更加诱人与挑逗,帕尔玛可谓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写法,叹为观止。 |
|
看完碟中谍4再回头来看1,依旧认为1是最经典的一部。最后上飞机前和电脑高手一起喝啤酒的时候,以为挣脱束缚,背景隐隐传来王菲的《挣脱》。细节处理得令人叫绝! |
|
德·帕尔玛真怀旧啊,都快千禧年了还迷恋于蛇蝎美人式的老派黑色电影,拒绝狂轰乱炸的大场面,专注于小空间内的惊悚氛围营造,通风管道、电梯井、火车隧道,怎么憋屈怎么来,堪称密室恐惧爱好者的福音。除此之外他还特别爱拍影像媒介,各种电视电脑屏幕、监控、眼镜摄像机,能用影像媒介传递的信息绝不靠嘴说。对比后来几部,第一部没有太多科技与狠活,套个面具吊个钢丝就已经了不起了,而这也正是牛逼的所在,不过度依靠科技奇观,打造最纯粹的高智商情报战(大姐刚死了老公就抱着阿汤哥小手一顿暴舔傻子都知道不对劲儿),当然隧道里面开直升机多少还是有点科幻了。过早的让琼·沃特现身,悬疑未能贯穿始终,导致只能以惊险场面收尾。小时候伙伴们因为这个译名不敢租盘来看,道听途说该片每一张盘里都放了加密病毒,会破坏VCD,现在想来也是挺逗的。 |
|
第一次看到《碟中谍》是在中央六套,我惊叹于电影中眼花缭乱的高科技产品,也被跌宕起伏的剧情与紧张刺激的气氛所感染,那时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生怕错过一丁点细节。
如今家里的电视基本没再开过,看《碟中谍》时所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往昔。帕尔玛竟然用如此复古的手法拍摄了一部新潮的谍战片,无论是配乐、摄影(仰拍人像制造阴影、夜色中的影与雾)还是演员表演都十分贴近五十年代的好莱坞电影,虽然与影片题材并不切合,但效果很好。大量的主观视角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盗取名单那段更是将写实做到了极致,观众看着伊森一点点下去,没有多余的剪辑也没有任何配乐(甚至没有声音),直到他离开时才能够松一口气。 |
|
系列最佳,非一莫属。经典重温,精彩依旧。 |
|
一直沒看。原來是Palma導演,難怪把mi拍得如此hitchcock,在hitchcock生日當天看也真是有緣。那些燈光佈景及鏡頭運用(pov,傾斜視角),緩慢又有味道,真好看。結尾的火車大戰用現在的角度看反而不外如是了,所以能經歷時間檢驗的永遠不會是單純的視覺奇觀 |
|
节奏太慢……剧情不够扣人心弦……感觉比4差多了,年轻时的阿汤哥倒是确实帅 |
|
VCD时代就看过,昨天和陪老婆重温了一遍DVD。现在看,节奏稍微慢了点,有些地方稍微有拖沓的感觉。剧情一般,硬伤也有不少,CIA总部那么好混进去啊,三个消防队员进去了半天也没有动静都没有个人过来打听一下。而且著名的一滴汗……从阿汤哥当时的姿势来看,断然是不可能伸手去接汗的。 |
|
靓汤那时比我还小,超乎那个年纪的谋算与苦痛沉沉压下来,就真有一丝楞头的犹疑,泄在试图云淡风轻的面相之下。未来还有那么多大风大浪等待跨过啊,可这一瞬的脆弱,大概再无法复制了,如同过分现实的一次分水。虽然没有预想中好看,可是真太经典,顶空悬吊几乎成了特工片乃至动作片的标记,惹人无限回望的。就是被陈思诚荼毒后,看这系列的第一幕会想到,《消失的她》照搬了这……三星半。 |
|
整个系列里最为精典的一部,开山之作,让我记住了伊森特工,也记住了那首特别的主题曲。 |
|
人生艰难,好不容易做个间谍还被自己上司暗算。这部片的中文译名不知道谁起得这么有才。阿汤哥也没有多帅气嘛~可能是他的敬业精神打动人心吧,潜入中情局里那场可见平衡术确实了得,说他特意在鞋子里放了很多硬币哈哈哈不知道是否真的管用。我反倒注意到《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男主让·雷诺,想知道他是怎么弄死那只老鼠的,又没有拍扁的迹象。。在火车上要用螺旋桨割阿汤哥的头那段确实够惊险刺激,最后螺旋桨叶子离阿汤哥喉咙只差十几厘米的地方停下这种巧合的主角永不死的桥段也真是有点夸张了,如果是直接扫过去血溅现场会显得更真实、更残酷、更过瘾了。当然那样也就没有后来的234567了。不过虽然现在有我也选择只看第一部,因为冰糖说只有第一部最值得看。 |
|
汤姆·克鲁斯主演,布莱恩·德·帕尔玛导演,改编自六七十年代的同名电视连续剧。影片从一开始就进入一个人物身份全是谜的间谍世界,观众还来不及琢磨,一个又一个高潮接踵而至。在当时这种高科技特工片算不错的了,主角潜回中央情报局偷文件的情节已成为经典,主题曲更不用说。 |
|
中文译名太赞,完美阐释剧情。BGM带感,人设俱佳,男N号都性格鲜明。竟然是一部没有什么动作场面的谍战戏,当然这才是间谍该做的事情,靠智商和技巧取胜。只有一点奇怪,老鼠怎么昏过去了? |
|
同伴克星只是假象。好像到55分钟的时候才出现标志性的那段旋律。直升飞机隧道穿梭记。 |
|
古典老派的帕尔玛与当代动作冒险题材发酵混响的产物,商业领域的前沿弄潮儿。据说悬吊盗窃的桥段创想源于达辛的《土京盗宝记》,回头看看祖师爷是怎么拍的。 |
|
8.5/10 分。重看第三遍,重制版蓝光。非常经典的特工动作片,开创了一个系列。空中悬挂偷盗的创意,明显是抄袭1977年吴宇森导演编剧的《发钱寒》,只是做得更加精致点、规范点,吴宇森后来成了 《碟中谍2》的导演,肯定是因为这个关系。。。整体来说,比起早两年的《真实的谎言》,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另外,因为过去的摄影技术问题,导致演员的妆比较浓,特别是男演员那红艳艳的嘴唇,感觉有点搞笑,现在的片子就明显好多了。汤姆·克鲁斯那时候好青春娇嫩,难怪好莱坞一直怀疑他是GAY。。。艾曼纽·贝阿,难以忘怀的法国气质美女。。。 |
|
他和外国间谍组织的接头人麦克斯取得联系后,答应帮麦克斯偷出中情局的间谍名单以交换中情局内鬼的名字 |
|
“Claire was never convinced her charms would work on you, but I was supremely confident having tasted the goods”看到这句台词我笑死了,美国人什么时候这么含蓄过了,一般都是直接一句,I fucked your gf and she's good.
Btw, Emmanuelle Béart is hotter in French |
|
【经典重看】以前是当作动作片来看,现在多加留意帕尔玛的作者标签风格。开场和《凶线》相似,模糊媒介的手法其实为突出其电视剧的本源。高科技盗窃的经典段落里有一个垂直拍摄的画面,提前预告了《火星任务》里的旋转太空舱镜头。第一幕的处理堪称又一次向其偶像希区柯克致敬,悬疑气氛刚刚好。影片古典的质感和节奏未必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不过汤姆·克鲁斯的演绎和点子又不断给其注入新鲜时代感,尤其最后一幕的火车/直升机情节,令人难以置信这是一部帕尔玛执导的作品。作者风格与类型片元素的激烈碰撞与融合,互相取长补短的精湛把控不仅令影片登上当年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还使这个系列片足足延续了25年之久! |
|
补标。那时候年轻的阿汤哥肌肉还没有完全达到巅峰,动作戏依然表现的让人叹为观止,火车的那段简直是经典中的经典。从这部电影开始,此系列的BGM就成了我的动感源泉,BGM一响起,做啥都有动力。 |
|
这个系列的前三部我居然没有标记,正好补一下。第一部的记忆点主要有2个,一个是让雷诺也出演了,一个是用绳子从空中吊下来偷东西,由于非常经典以至于疯狂的石头也模仿致敬了。应该算是阿汤哥最有名的系列了吧,我是从第四部在电影院里看的时候被震撼到的。 |
|
电视重温。小时候不懂德帕玛的厉害:借助眼镜摄像头构成分屏多机位啦、宴会外雾蒙蒙的Noir风街道啦,运动镜头流畅,经典一幕动作戏经得起时代考验,高铁那段电脑特效现在看就比较糟了。配角阵容大咖,女boss凡妮莎^-^ |
|
此系列只有第一部能说的上靠谱。动作设计非常合理,最主要的是与后面的几部相比,剧情的逻辑也很耐人寻味,从商业角度上看,此系列非常成功。8.1 |
|
《碟中谍》表现出一种谍战片的现代性倾向:在这一新谍战类型片中主角往往深陷谜团,受人陷害,身边的战友及组织等都变得不再安全,主角主要目的是找出真凶,维护自身清白(这一类型的发展在《谍影重重》等片中达到高峰)而非传统谍战类型(如《007》等)黑白分明,双方对垒,主角身负确定使命。这一类型基本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冷战结束后该类型创作主要问题由意识形态对抗转为更加个人的身份焦虑(可作为一种类型自反)。在这一新类型的早期,布莱恩.德.帕尔玛仍然采用传统谍战类型的影像风格与节奏进行叙述(列车直升机一节颇有希区柯克的设计感)同时融入现代性的新部分,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平衡,令人眼前一亮,从而做到商业上的大成功。(这种类型片的女主角怎么都很漂亮而不能好好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