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感情关系的15个场景却远远比不上形式完全相同的处女作《九个场景》,布鲁格曼终于告别三部《犯罪现场》系列之后的电影回归之作反而成了目前我最不喜欢的作品,毕竟之前可是给了四部五星的。 |
|
几处后景处理甚至有点塔蒂味,导演那套方法弄荒诞戏剧比《苦路十四站》强多了,至少那些“你看我的设计厉害吧”的花式调度和出其不意的类型桥段设计、长镜头时空变幻、心理外化都在喜剧的调性下显得没那么自鸣得意了。 |
|
(解噤补标记)挺逗的诶!比前面的《公理》好看!可惜只看了一半,絮叨话唠的B超医生和手术台上开着膛聊天抽烟的病人,就急着赶去评剧院了。第十届德国电影节(从去年因YQ延至现在的2023德国电影展)特别展映。就就是百老汇moma和apm都没有的片子。2023-3-25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人比上一场开幕的《公理》少了点。放映阶梯上后排的两种绿色小凳儿比以前更紧凑了都没有空隙。展映手册随便拿一大堆。百老汇那边还得票根换。 |
|
年度十佳预定!分段叙事结构下的固定机位或长镜头的拍摄手法和效果过于优秀,这个架构也暗含着导演的叙事方向。很难用一个主题去概括本片,并非简单的探讨婚姻、爱情、生育,其中还有代际矛盾、成长中的压抑导致的人格缺陷、新欢与旧爱、社会责任与个人自由等等,浓浓的德国冷静的哲学内核+荒诞的叙事,一个解读角度是,在不断的冷幽默下,男主从最初的想要主动离开,历经参加婚礼、旅行、接触女方家庭(行为艺术暗含阶级成分)、对胎儿的恐惧、亏大产后抑郁、手术台上受教诲、厨房里想要做出改变、女主发现自我、父亲临终前的争吵、葬礼上哥哥的发泄、育儿矛盾等等一切事后,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转变,女主焕发新生,而男主却没有想象中变得越发强大,而是放任着自己不专心的内耗,最终从女方世界出局,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开始他没有坚定说no |
|
@德国影展 还是有有趣的地方,结构+长镜头实验,超现实段落,婚姻生活的角色扮演。 |
|
太有意思,每个章节都是一个长镜头 |
|
(22🐴奇幻影展《非戀人絮語》) |
|
章节体,长镜头,无厘头,还是差一点意思。 |
|
开始还以为是倒序,就是把枯燥乏味的婚姻生活掐取时间点浓缩给你看,一部不婚不育的劝导片。拍的有点像《寒枝雀静》。但这个有主线。 |
|
#2022金馬奇幻影展# 《非戀人絮語》。不太懂為什麼會說像《世界上最爛的人》?不是章節多又在講男女之間就是吧!超現實片段剛開始算有趣,後來看得真的好累,好了好了,我知道婚姻是場硬仗,不過片名倒翻譯得很好,對話之間有如羅蘭巴特《戀人絮語》的章回論證味道,只是真的太囉嗦了。 |
|
单场单镜话痨长镜头,略奇幻荒诞的恐婚恐育恐关系,不恐爱。 |
|
#2022德国电影展# 7分,讨论爱情存亡又带一丝荒诞的喜剧电影。常言道婚姻和爱情并不是一样的东西,而这部电影则告诉我们爱情与激情同样并非一物。 |
|
好啊太好了,一部独属于这个世代的数据库论文式的电影 |
|
You put a fantasy next to the reality. 喜欢一些看人默默发疯的电影. 婴儿的鬼脸 船上的糖果罐 病人的腹部脂肪 牙医化身尖叫鸡…喜剧意义上的神来之笔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
今年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 |
|
延續Dietrich Brüggemann的長單鏡、一場一鏡調度手法,置放在說不出「不」的文化背景,有一些劇場式玩法(攝影機作為在場觀看者)或超現實場面(醫院變戰場、媽媽的派對在行為藝術化下變成某種集中營),也有一些確實很荒誕卻又意向顯著得單調,如瘋狂牙醫段落。 |
|
关于婚姻和养娃,拍的挺不错的,又是一场一镜。 |
|
服务者是不是人?最先质疑「人权」这个概念,最先提出「分手/脱钩/退群」这个倡议、和「一年后」最先颁布这个「游戏」规则和「八个月后」最先投「赞成」票的人是有「逃避现实主义」倾向和近乎没有「约炮」能力的「德国」人。在全球近80亿人陷入「能源」危机,以及「欧洲」经济濒临崩溃之际,相对于听命于「顾客/上帝」指令的「服务/侍从」人员而言,习惯于躺在、站在和坐在「供应/消费」链上扮演「教师爷」角色的资产阶级无疑觉得眼下「钱途」一片狼籍——他们的未来似乎更加黑暗;因决定不了未来去向而有「怀旧」情怀和「啃老」倾向的小资产阶级似乎只能接受这样「可耻但有用」的「消费降级」模式。显然,这部在幻想世界里,以线性时间划分历史时期,对德国「未来」进行创造性改革的讽刺喜剧对于没有政治远见的前任「劳工/财政」部长极不满意。 |
|
3.5歌德学院)还算轻快的一部 片段式展开这对“夫妻”的一段生活经历 固定镜头较多 加之有意设计的时间错位感和角色台词呈现轻松喜剧感 二人关系中的小感觉到位亦轻盈 (不极端化处理男女主人公 真的太舒适了 |
|
2023德国电影展,798歌德学院,满场,观影氛围佳。德国人也是可以很幽默的,被人观察的恋爱论断也是最近的思考。 |
|
很喜欢! |
|
会在现场哈哈大笑的电影 |
|
戰場、一支煙、wal機、牙醫的機車…內心os「借景」好精彩#11104金馬奇幻 |
|
细节出色,但结构单薄 |
|
生活是表演给谁看的? |
|
婚姻就是爱情的坟墓?呵呵 |
|
3.5 |
|
看了警探约瑟芬之后觉得男二很帅找了看的,其实故事一般般啦 |
|
2022/08/15 長春國賓
你的、我的、他的、這一任、前一任 、下一任的愛情故事 |
|
形式蛮好的 但说实话也看不出两人之间关系的流变和挣扎 只是日子这样凑合着过去了 从一开始也没有很爱 尚需时光倒回到九年前才能让人轻轻震一下 中间关于亲子关系 行为艺术 旧爱现任的探讨就很北欧 或者说很白人世界吃饱了闲着的那种zzzq吧 |
|
夸克 |
|
谈话场景构建的还挺有趣,只是一些段落冗长了些,表意性太强 |
|
如果只拍90分钟,我会更喜欢一点 |
|
如此丰富的情感,是因为人太复杂。最看不得你努力去爱我的样子。 |
|
有些调度还挺美丽的 |
|
略带奇幻色彩的婚姻关系片,没什么观赏价值。 |
|
碎片故事。 |
|
2023🇩🇪电影展#特殊放映 |
|
我就喜欢长对话的片子,女主角生完孩子后的惊慌和焦虑以离奇又分裂的方式展现,仿佛哪里都不安全,医院在她眼中是会伤害她孩子的战场。一旁身为医生的丈夫却对她的反常毫无察觉,在这场“战争”中丈夫的轻松穿过和惶恐躲藏的妻子之间的对比,无比残忍。男性个体因为无法通过肉身和新生命产生切身联系,在产检室里多次被孩子吓到的丈夫对于幼儿降生没有做好准备并且寄希望于女性本身,“一身兼多职”既是孩子妈还是丈夫妈(可笑)男主不如自己的哥哥勇敢,直到父亲死都不敢反抗父权威严,甚至在死后还怀念,典型的所谓和解派。这俩人一个敢于厌恶反抗以及顺从和解,注定不可能在一起 |
|
两个小时太长,以及看到最后也不明白两人矛盾的症结在哪里。也许我还不懂婚姻,,还是导演拍的就是成年婚姻的普遍状态? |
|
48。因为不像短章回体有充足的时长给缓冲,多章回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每一章都不能泄气,必须马上抓观众、最直观给出本章存在的意义,本片在这方面无疑做到了。几乎全固定机位也注定了它成败牵系于台词,输出的同时它以一种很高级的幽默感化解了台词的冗长程度,辅助那些具像化的内心战、外界的停格(居然不用画面技术处理,真够难为定住的演员的)、或那些萦绕在对话者之外的、环境里的心机(诸如随船漂移的罐子),技巧上也能让人会心一笑。议题本身在讨论关系是如何走向消亡,但其实片中的角色性格设置已经相对模范了,我会更倾向于觉得,关系在理论性层面只能是注定消亡,前因后果的事无非是故事性了。 |
|
恐婚恐育 |
|
接連看了兩部關於歐洲發達資本主義社會Z世代的電影,很能relate. 雖然我們生活的具體型態一定有所不同,但對她們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反而覺得比自身環境裡的人要更有共鳴。這一代人是不用為生計發愁,沒有底層生存焦慮的一代人,儘管當然也有自我實現和對事業有成的追求,但都不是出於溫飽的必要,生存是無憂的。片中人展現心理變化的片段,在有生存焦慮的人看來,簡直是細枝末節,或乾脆是節外生枝,然而這就是他們最真實的煩惱。出於本心和對自我、人生認知的差異,兩個人雖然從在一起到分開,都有一方是違心的,但終究,這種不溫不火的感情還是走到了盡頭。這很符合我的愛情觀:平淡很多時候並不等於相濡以沫,只是半推半就的湊合,就看誰率先戳破這個幸福幻覺的泡泡,願意面對真實的痛苦。 |
|
生活or表演?爱情or婚姻?自我追求or他人期待?
细节表现和文本语言有可圈点的地方,但结构和主题表达有些散乱。 |
|
4.4/5
真好啊喜欢这种冷静发癫的气质。(但看完扎心了两天) |
|
我们问对方:要结婚吗
我们问自己:是此生至爱吗
我们在别人的期待下亦步亦趋
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反复磨一把刀
不曾提及自己想要什么
更不敢想自己不要什么
当旁人的目光终于在嘈杂的BGM中定格
当那一句“不要”在琐碎之中崩裂
那把刀是否已然锋利
刀锋上是否鲜血汩汩
我不想知道
我只问你
可否记得我们无尽相拥时构筑的那个无他的世界 |
|
豆瓣标签喜剧,没看出来喜在何处。劝导“不婚不育”的节奏,平平淡淡,不就是很多家庭的写照嘛。德国应该不存在户口制度,不婚也能正常养娃。 |
|
还是值得9分 |
|
依然是被混剪视频中男主女主在火车上接吻的画面及手术室中时间突然冻结 医生给躺着的患者点燃了一根烟吸引来看 德国电影也太懂浪漫和文艺的表达了 目前看的北影节的电影都没有像这几部这样深深的打动 |
|
挺逗的诶!比前面的《公理》好看!可惜只看了一半,絮叨话唠的B超医生和手术台上开着膛聊天抽烟的病人,就急着赶去评剧院了。第十届德国电影节(从去年因YQ延至现在的2023德国电影展)特别展映。就就是百老汇moma和apm都没有的片子。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人比上一场开幕的《公理》少了点。放映阶梯上后排的两种绿色小凳儿比以前更紧凑了都没有空隙。展映手册随便拿一大堆。百老汇那边还得票根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