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八十年过去了,才想起来改编这个真实事件,说明什么?说明要么这件事才被大众知道,要么这件事没啥好改编的,我觉得后者的可能性较大。男主作为奥斯维辛少数的幸存者,战后还开了拳击学校,肯定不会没人知道。看完电影就知道,这事真没太大的改编意义。这完全就是一个幸运儿的故事,他既没有帮忙到其他人(虽然努力帮助过),也没有让纳粹付出一定的代价(后面已经全面服从了)。他只是作为纳粹闲暇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得以勉强偷生度日,甚至得到了优待,吃得好穿得暖。虽然战胜德国冠军那场戏还挺燃的,但轻量级拳击手打赢重量级冠军本来就是一件极其偶像的事情,只能说男主运气太好。为了自己活命而卑微努力的故事太多,这位侥幸活下来的拳击手是奥斯维辛神话般的传奇,但也确实没办法产生更多的共情。而且,电影中的拳击场面拍得没啥看点。 |
|
真实事件改编,又从一个侧面来反映纳粹集中营。主角既是有着强烈求生欲望的奥斯威辛犹太囚犯,也是一个前华沙拳击冠军。他以这门技能活了下来,熬到了战争结束。影片切口很小,故事也简单不复杂,未赋予更多的意义,反而讲述得颇有吸引力。其实这种简单叙述也挺能表现人性及其复杂性,如死去孩子的纳粹军官,沉默寡言,却耐人捉摸。 |
|
从《波斯语》到这部《冠军》,可以说都算励志片,就是说一个人总要有些特别的本事,这样即使是在集中营这种残酷环境下,也有可能生存下来,并最终逃离困境。当然《波斯语》更有意思一些,故事更神奇,这部《冠军》就比较写实,基本都在观众可以预知的范围之内。 |
|
真实事件改编,少有的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着离开的人。 |
|
很多人忘记了二战的残酷,又重新走上老路 |
|
曾经风光得意的拳王上阵拳击,不仅是为己而战,更是为集中营内万千战俘的尊严和生存而战!他的拳击比赛,一边是纳粹军官茶余饭后的消遣娱乐,一边是战俘们振作人心的精神支柱,罕见地让纳粹和战俘同时对之肃然起敬,同时为其比赛而疯狂。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灭绝人性的杀戮,残忍不堪,令人发指!场上杀人成性,场下有妻有室,强忍丧子之痛的纳粹高官,竟也能萌生一丝恻隐之心和人性。故事情节属意料之中,感染力尚可,男主如同《波斯语课》的波兰版纳老师。转动的探照灯强光照射人物瞬间,画面发生短暂的黑白失色曝光,那一刻仿佛魔法施展。华贵宽敞床榻上的公子紧接肮脏拥挤木床上的战俘,蒙太奇下的对比那般残酷无情。配乐编排酷似《星际穿越》,谢幕音乐震心撼腑。一堆波兰人演德国人,奇怪当年波兰人的德语居然这么好。[5.26看的] |
|
【3.5+】和《波斯语课》同样是小人物反抗命运的故事,却是略有不同的视角呈现,用平稳克制的情绪侧写再忆触目惊心的人间炼狱,生成了惩罚的烈火,死成了灰烬的天堂,绞刑架下钢琴奏曲,水晶球里碎骨交织,擂场胜利的喝彩迎来的是生命逝去的悲鸣,圣诞树底埋藏的的是同胞尸骸的栖所,身为蝼蚁的命运却不愿成为陈列的玩物,哀嚎不断的冷夜上演各种草菅人命的游戏,千疮百孔的肉身早已麻木悲痛的侵蚀,尸骨堆积的坟坑听见了上帝最后的悼念,用拳头凿出的明天只有独行的幽深隧道,我除了自己谁也拯救不了,只要地球存留一日,那段过去就永远不能遗忘…… |
|
这两年越来越多这种小切口展现大战争的片子。 |
|
波兰还真是电影强国,探照灯转向镜头的强烈灯光使得画面发生短暂黑白曝光效应,这种对可怖氛围的塑造十分新奇且有效。反纳粹应当是一如既往的。动作戏也拍得很好。 |
|
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
|
1. 1940年建成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总计屠杀110万人,有「灭绝营」之称。2. 该营第一批囚犯中,编号「77」曾是波兰拳王塔德乌斯,又名「泰迪」。3. 被关押的3年中,他赢了40多场拳赛。4. 导演原是律师、大学讲师,也是集中营幸存者后代。5. 剧本改编自集中营档案记录和「77号」囚犯的回忆录。6. 剧组获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纪念馆拍摄;此前拒绝出借给斯皮尔伯格拍摄《辛德勒的名单》。7. 男主演经历一年魔鬼训练,并在「泰迪」曾被关押的监狱、获胜的地方住了数天后才展开拍摄。 |
|
四星半,上座率很低,于是就一个人包场看了。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集中营电影(想起《波斯语课》),虽然不及《钢琴师》《辛德勒的名单》那么经典,却也很优秀了。事实上这个故事至今仍有启示意义,相对于强大的敌人,任何人都可以不示弱并且成为反抗暴政压迫的先驱,凭一身超群技艺胆识绝境逢生。泰迪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不仅在二次负伤的情况下击败了德国拳王,用铁拳向不可一世的纳粹狂魔勇敢示威,更点亮了其它地狱囚徒的希望之光。ps,距今不过百年的法西斯制度见证了人性的极恶一面,假如我们忘记历史那么悲剧还可能重演。还有一部相同故事的漫画《奥斯维辛的拳击手》(后浪2019出品),感兴趣的可以读读。 |
|
壮哉我波兰 |
|
波兰每年都要有几部集中营电影,如果不是自己给自己限定的观影任务,都已经不太敢看集中营电影了,都是走苦大仇深路线。当然历史确实残忍,翻来覆去毫无新意地拍,看多了也很腻且负能量。该片从落脚点上还算有些东西,但故事讲述依然很套路很模式化。 |
|
服化道中规中矩,运动场面也算是简单直接,格局要比波斯语课小了一点。他既没能对纳粹统治进行反抗,也没能激起人民同仇敌忾的斗志,有的只是小人物在乱世中苟活的意识以及面对周遭世事无从改变的无力感。这番孤勇却为他赢得了尊严,但这样的幸运儿,又能有几个呢。 |
|
氛围压得很好,主人公刻画也还可以。但这个故事就是个三星故事。 |
|
波兰主旋律 |
|
3+,低配版《波斯语课》吧,但在表达的力度上确实不如《波斯语课》。 |
|
作为一名拳击爱好者,我还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首先,题材非常新颖,拳击+集中营,确实很少有同题材作品。其次,人物形象塑造很鲜明,主角,小男孩,德国军官等,善与恶,胜与败,很好诠释了反战题材。再次,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很有真实性和说服力。最后,个人认为该片稍逊于《冒牌上尉》和《波斯语课》,在表现方式上略有欠缺,但我觉得《冠军》还是有可能被提名的。影片有些镜头还是很好的,比如焚尸坑的镜头,张力十足,让人影响十分深刻,有力展现了纳粹的残暴。
在受非人对待的环境下,没有放弃,保全自己,赢得尊严,同时还能帮助他人,这种精神是伟大的,是让人钦佩的。 |
|
拳法精湛轻量级冠军,可是普通人哪能逃脱走进毒气室的命运 |
|
本片有一幕画面设计得寓意深刻——德军在绞刑架下开高雅音乐会,品味的红酒犹如犹太人的血液,纳粹的血腥与高雅的艺术形成强烈反差,充满了对纳粹的讽刺与控诉。 |
|
整体比较平庸吧,有些套路化,缺乏亮点,集中营方面的故事性不如同类型小语种片「波斯语课」,而关于动作也就是拳击场面的刻画也是中规中矩,比较无聊乏味,整部片子从各个方面并没有深入刻画,包括人物性格,还有战争的残酷等,而最后主角被送走后就戛然而止确实是有些敷衍了。整体来说,完全可以做的更好的,有些可惜了。 |
|
绞刑架下弹钢琴,圣诞树下处理同伴遗体,军官儿子倒下前房间里的龟背竹,纳粹人骨水晶球,这几个镜头印象深刻,令人倒吸凉气的反差构图。 |
|
7/10 |
|
差了许多口气儿,音乐画蛇添足,电影也没什么体育精神,主人公顶多算是幸运,幸运遇见合适的对手,有一个传奇光环加持能幸运躲过后来的zz清洗,这么说电影也还行了,拳击就是精巧躲闪适当出击。 |
|
剧本可以说根本没有完成 |
|
勉强及格。波兰版《叶问》吧算是。集中营混搭拳击题材。奥斯维辛在电影里足够黑死,色调永远阴郁,演员表情麻木刻板,一上来就由党卫军宣布这些人还剩几天到仨月生命,背景里不时出现被狼狗撕咬的人、临睡前听着毒气室的哀嚎,对集中营的刻画是本片最出彩的地方。男主作为轻量级&次轻量级拳手,躲闪动作也算合格,但是它有拳击电影的通病:动作还是比较假,还不如看个扎扎实实的监狱动作片,比如博伊卡什么的。男主的集中营生涯基本是作为拳击手得到优待,在他庇护的少年和小护士死后暴走,最后获胜改命,套路的故事,他跟两个配角的情感联系写得也不丰满(少年和护士的感情线稀薄而勉强,男主对少年除了日常化的庇护也没别的),护士和少年临死前的反抗行为的戏剧化,和集中营随机无声死亡、男主哑忍的内心戏都不太搭,换个处理方式可能会呈现的顺滑些 |
|
部分太拖沓,远东字幕组翻译有错,是拳击不是搏击 |
|
寒冷冬夜,剥去外衣,双手被绑,吊了整夜,嘲笑般的迎上去,两拳KO。燃,给予希望,在那样一个残酷的环境里。 |
|
犹太叶问是吧 |
|
总觉得这些小人物反战片拍着拍着就变成了兴趣特长班招生广告 |
|
平庸之作 |
|
一技之长关键时刻真能防身。 |
|
故事其实不错,不过细节,剧情,人物关系的铺垫照比好莱坞差太多! |
|
在残酷中,活下去 |
|
题材加分很多,拍得并没有那么的好。 |
|
我靠男主角也太涩了 |
|
很不错的电影,又燃又感动 |
|
果然很一般,浪费了这么好的道画服 |
|
不知道历史实情,无法多加判断,但感觉很有美化的成分。但电影的拳击戏份还不错,比同期上映的“big福尔曼”的拳击戏要好看很多。关于集中营的描写,所见甚多,并无过人之处。 |
|
总体缺乏亮点。集中营里的凄惨生活,是老套路内容。拳击的部分,比它燃的电影就更不胜枚举了。人物身上也缺乏一定的抗争性。就是和《波斯语课》比,也有差距。 |
|
原型故事不错,但拍的只能说过于平庸 |
|
搏击场景打得太难看了,首战和最终战完全没有区分度 |
|
经典真实故事改编开局
情节和结尾升华都平庸
总拿偶然当必然 |
|
波兰切实地在为反纳粹,反战做着文化输出,可是这部作品的观感并不佳,不是说不能反映出法西斯对待战俘可怖的行径,只是这个切口太小了,苟延残喘打拳活着的动机太不能打动人了,反击感很无力。 |
|
人,确实是有这么一个;
事,真实情况好像并没有做。
艺术加工成分比较多。
剧情方面来说还不错,奥斯维辛这个巨大的生命焚化炉,每天都有大量犹太人被杀,历史真的让人感叹。 |
|
真实事件改编,和去年大火的《波斯语课》有点像,都是身陷集中营的犹太人,利用一技之长博得纳粹中层管理者的青睐,从而获得了在集中营里超人一等的待遇,区别是波斯语课本身都是假的,而这位曾经的拳王是真的。而拳击比赛本身又非常适合挑动观众的观影情绪,让人血脉贲张,肾上腺素翻滚,应该说题材和角度都相当OK,失手的可能本就不大,只是在细节的描绘和结尾的升华都有些拖沓。作品的完成度也就是马马虎虎,其实可以拍的更好。 |
|
影片大部分充斥着悲凉与无奈,集中营的部分展示就让人如鲠在喉,很难体会当时那里的人是靠什么活下来的,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拳王活了下来,在谁也救不了的时候,那么无助,却因为男孩的物件重燃希望,后退是为了大步的前进,躲避,只为了找寻最好的机会一击必杀,阳光那么刺眼,经历过所有苦难之后仍然无比的意志用力的活着,生活带给我们也许会遍体鳞伤,但是活着就有希望。 |
|
近几年关于二战集中营的影片数量也不少,切入点也越来越多了,但主角能活下来的必须是有一技之长的人。 |
|
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