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让你们抢救的 |
|
爸爸劳改,妈妈跑了。
每次出急诊遇到已经死了的患者
医生总是毫不避讳地大声说出哎呀没救了啦这种话
当然还是要“装装样子”抢救一下
以前觉得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看起来,如果我也是医生,我可能也会脱口而出这句话。明明知道没有必要的事还要去做,可能这就是为了他做最后一场表演吧。
|
|
1前生做错事,今生做护士。
2 死亡的夜晚,护士说,夜色真漂亮。
3你有三个老公,谁在身边呢?
4我要做新一代的南丁格尔,不结婚。
5我绝对不娶护士,我娶的是护师。
6你死的时候,一群医生围在身边。 |
|
周浩确实厉害。急诊室、派出所(《差馆》)、出租屋(《厚街》)、种棉花的(《棉花》)、吸毒的(《龙哥》)、高考的(《高三》)、当官的(《书记》《大同》)全都拍了遍,拍摄地还全都不一样。从纪录片里偶然出现的画外音来判断,周浩也不像是沟通能力很强的人,好奇他是怎样跟这些拍摄对象建立联系的。 |
|
影评里有人说的好:这个题材,能拍出来就已是成功。节奏紧凑,结构设计精心。结尾相当赞。有人类学民族志的感觉。但透过急诊来呈现人间百态的方式,也让每个话题都欲说还休点到即止。导演真是蛮聪明(精)的。还有真想知道导演是如何处理拍摄伦理的?! |
|
越拍越好是一回事,越拍越油滑是另一回事。这片子的伦理问题也很严重。 |
|
拍的素材还算是有趣,但是主题先行,主题又与素材并不是十分贴切(一个装发作的癫痫患者骗药,一个家庭背景复杂的吸毒女自杀),没实现想法。 |
|
在一个公共的场所讲述私人的事情,将医护职业去神圣化,回归一种日常,即便选取的角度场景都比较片段化,但是背后蕴含的社会议题其实是很深很广的,而且也做到了某种字面意义上的强情节性,实属难得。相比如今已经泛滥的医护题材纪录片,这一部不仅可能是时间最早的,观念也是走得比较前的。 |
|
其实想拍急诊室众生像,但规避了很多问题,哎,可惜了这个好题材 |
|
生死在医生看来犹如家常便饭,见的死人多了,人情味儿也就少了。 |
|
医院,名副其实的生死场,悲欢离合的聚集地。让镜头跟随急诊,注定要直面残忍,直面人生百态。优缺点跟《差馆》一样,没有主线故事和焦点人物,影像一定程度上丧失了深入的可能,仅仅触目惊心是不够的,纪录片与新闻不同的地方大概就在于此。揭示主旨的说明字幕非常没有必要,估计是受制于播出平台吧。 |
|
生命在這輛車上淪為金錢與責任,與《差官》一樣,導演繼續把這些職業去神聖化。不過,有紀錄片道德問題。 |
|
周浩导演在把纪录片剧情化的路上已经走的很远了。 |
|
想说点什么
又不知道能说什么 |
|
周浩(于《一席》演讲):…《急诊》这个片子说的是什么?就是我在广东省的一所医院里面,急诊室里面,我大概在那儿待了10个月的时间,就拍了一个中国医患关系的这么的一个片子,……,片子拍出来以后,当然医生和护士挺高兴的,说我们从来没见过有人这么拍过我们,但是那个护士长就不高兴,就是这个急诊科的护士长,她就在那个片子里面,她就私下跟我说,她说,怎么能拍片子的时候里面那几个小护士在那儿私下聊天呢?她们怎么能干这样的事情呢?她的衣着好像又不整洁了。幸亏这个医院的院长还是一个比较开明的人,院长最后没说什么,护士长最后也没说什么。……,「严于律人,宽于待己」,我们对别人的要求都是特别严格的,但是对我们自己也许我们会,会蛮放松的。… → 急诊(84分钟):https://v.qq.com/x/cover/160lco2pxqoxb8t/j0026ex5b1z.html |
|
最真实的才让人最动容。 |
|
医护人员的生死疲劳,芸芸众生,周浩更像是个用摄影机书写当代“史记”的人。 |
|
现实版的Code Blue,围绕急诊室的一桩桩突发急救案例。上部主要是关注一名癫痫患者的两次入院,疑是故意到医院骗打麻醉针。下部更多无奈的案例,开快车出车祸撞死的货车司机,喝酒把自己喝死的男人,怀孕后丈夫跑了想服毒自杀的女人,太多人不尊重自己生命不懂得自爱的人了。 |
|
皮开肉绽,死去活来。 |
|
有血有肉的医护人员,有苦有痛的平凡大众。 |
|
作为医者必须支持 |
|
这部音乐加了很多,但依旧很好,拍到的,剪出来的,都是又自然又有力量的。 |
|
有很多感触。有些人不想生病但被砸中了,有些是意外,有些是工伤,还有些是自甘堕落去医院骗安定打。生死一刹那,人生真的难料。喝酒的人不会想到怎么喝着喝着就死了,平时都没事啊明明;回家路上飙车的司机也不会找到,会来不及刹车撞上前面的车而意外死掉。这个世界有太多没想到,而我们能做的只有珍惜此刻。人生得意须尽欢。 |
|
急诊室真是个集权场域,不管是性别配置,还是因“知识”区别病人-医生的权力关系,更或是生者与失语的人(昏迷、死亡)所分配的话语权利关系,都在这封闭的白盒子里达到极致。同时摄影机作为尖刀,将场域中“上位者”的权力分配给观众,让后者能从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中取笑、贬斥所谓的不道德行为。 |
|
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工作状态 |
|
场景:广州。广州第二人民医院。作为独立第三方进行拍摄,更多的是记录和展示芸芸众生像,有小心眼、抱怨、烦躁、八卦,特别像生活中的人,去过的医院;相较之下国内其他的医疗纪录片就像是宣传片似的。 |
|
深夜,急救车上的护士感叹外面夜色真美。而有些人已经没法欣赏它了。 |
|
周浩是了解怀斯曼的 |
|
很多人讨论拍摄伦理,我素质低,觉得这些无病呻吟都是扯淡。有些东西,记录下来是第一位的,纠结伦理这种屁用没有的东西有什么意义。摄像机只是记录了事实,并没有改变任何事实。 |
|
没有旁白,看的一知半解 |
|
在拍过了火车站派出所这种极具中国特色和绝佳的观察场所之后,纪录片专业户周浩又将镜头对准了另一个二十四小时上演人间百态的场所——医院的急诊室。在这里同样面临着形形色色的人,大部分仍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并且是大多是无法享受低保的人。《急诊》中充斥着以各样的原因来到医院的人,并且最重要的是,这里在不停上演着生死离别的戏码。导演周浩再一次作为采访者出现在影片中,并且这一次用大量的文字旁白直言不讳地阐述者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他的纪录片中一种主动选择的印记。 |
|
http://i.youku.com/u/UNTY3NDYxNzA0 片子拍得跟现实一样毫无结构,内容忽略惨不忍睹的小清新公知文字和莫名配乐,就当小毛病去医院排队挂号看医生,闲着也是闲着就看看热闹…下部比上部热闹… |
|
人间百态都在医院了,算的上纪录片版的code blue,太多的事情其实在“医疗”之外。 |
|
前生做错事,今生做护士。周浩想拍的东西很多,可惜没有百分百表达出来。 |
|
散而不乱,仁者不易。 |
|
实在给不了更高分,不太受得了音乐,也确实有伦理问题。医护可能还好说,关键是病人,一处是第一个癫痫病人醒来跑出医院,看见镜头赶紧跑开,还有一处是有"三个老公"的女人醒来后那段近距离跟拍,还问"你是怀孕了吗",看到这儿心里咯噔一下,很难受。这样的片子我真没法拍。 |
|
在“行宣纪录片“标杆的道路上愈行愈远...... |
|
一间急诊,看过人生百态。其实这部片子叫《救护车上》也不为过 |
|
同样的街道,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普通日子里,不同的人有着不一样的视觉和不一样的体验。一个人所看到的东西是那么有限,在此处就是在陌生处,与此同时,我们以为的那些没有任何变化的人和事,其实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流动。 |
|
三星半,贵在题材好,很真实,可是话说这也算不尊重患者的隐私吧 |
|
跟踪广州的省二医院急诊队出车,现场纪实感强烈,比《差馆》的纪实更加有迫切的涌动感。。。其中城中村吸毒者跳楼那单,有120和110的协作,结果interesting... |
|
人间实苦 |
|
文本上有医护和病患两个维度,医护层面并不算太新鲜,无非就是对待死亡的态度,医护生存的艰辛种种老生常谈。病患层面反倒更值得一说,因为急诊科的特殊性质,他们所面临的往往多是社会的最底层,通过他们的救助,至少可以洞见十年前中国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城中村、瘾君子、东北妓女、血汗工厂等等。 |
|
我一直觉得“评分”功能太抬举我了。我只需要推荐或者不好意思推荐两个选项就够了。 |
|
要注意保护隐私啊! |
|
怎样的荒唐事都有 |
|
医院就是人间疾苦的集合 |
|
这部纪录片在周浩的纪录片履历表中比较一般,也没什么意思。 |
|
凌乱但真实 |
|
活生生的视角面对赤裸裸的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