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海骁喝的白酒是“烟台古酿”,55元一瓶,34°,专门厂家直销韩国的。 |
|
终于明白为什么不是金敏喜主演,他当然不忍心让她演这个角色 |
|
可否有人注意到离开小巷时她指缝间滑落的香烟? |
|
真的是平淡了,大概只有洪式招牌猥琐男遭遇突降死神的时刻算有点火花。发现洪常秀以女性为绝对主体的电影,水平大多一般。另外洪大师应该还没有到真正适合表达死亡命题的阶段。 |
|
在《北村方向》上映十年后的今年年初,女主角金甫京在和病魔进行了长期的对抗后去世了,在《北村方向》里她饰演一个叫做“小说”的酒吧的老板,她总是不在店里,但总是会回来。
而在《在你面前》里,“小说”的老板不再回来了,因为她真的走了。
围绕全片的关于回忆的幻梦,关于对当下的珍惜,关于可预见的死亡,几乎都是洪尚秀对金甫京的吊唁。
而梦中梦的结构,在一贯的对知识分子的讽刺之外,还有一层通过梦境的连续翻转来探讨爱与死亡的真实与虚假的意思。 |
|
男人一认真,女人就发笑。看完又拉回来看了看开头的俯拍镜头,太可以了。 |
|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戛纳首映。成色其实比[引见]好多了。这部洪常秀初看挺无聊,但是后半段真是平地起高楼,咖啡馆里那场戏更是洪常秀近年来少有的精彩。难得见他拍得这么沉重/沉痛,处理了面对衰老和死亡的命题——这个角色当然不能是金珉禧演,二十年后的金珉禧差不多吧。李慧英太合适了,甚至想因此去看看她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电影了。结尾翻的也真是精彩。 |
|
3.5;较前几部有明显回升,除了擅长的首尾嵌套梦境以实现时空的流转,在调度上更趋无痕,几个长镜看得相当舒服,结尾雨巷中的烟、远景中的背影,几乎可梦回中期巅峰,也几可呼应《北村方向》。与亲人并不熟悉的认知,在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面前却能坦露心迹,重新认识世界、拥抱他人、说出不敢说的那句话,一种全新的、“衰颓”的目光,即使只是在梦境里,一切都是可行的。 |
|
我做了一个梦,一个很好的梦,中午之后才能告诉你。 |
|
依然是关于生与死的探讨,烧酒、小菜、香烟与下雨天亦是标配,但感觉确实与之前的不同;这一部散发着洒脱、轻盈的味道,梦境与现实嵌套着,前半段略乏味,后面在咖啡馆喝酒的桥段很好,它补完了一个清澈、敏感、压抑、疲惫、勇敢、独立的女性角色的塑造;感性,但绝不煽情。
“昨日的约定,是无法履行的承诺。感谢您昨天向我敞开心扉,我衷心祝您未来的日子能够幸福。”生活中,不常常都是这样子吗......洪常秀的视角,还是一如既往的真实而刻薄。不过,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打倒。结尾,姐姐依然不知道妹妹的梦境,而她剩余不多的生命又少了一天;12个钟头,真是奢侈的时间啊。然而,窗外似乎风停雨止。此刻,时光尚好。文艺片配烧酒,不用想必了、真真是极好的珠联璧合。 |
|
2021聖路易斯電影節(St. Louis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SLIFF)看的第一部電影。模仿肉眼視覺觀感的“真實電影”攝影,室外甚至用過度曝光和銳化來模擬這種感覺。但這部電影本質卻是反電影的。你以為拍電影是對生命的延續,對死亡的反抗,一份你曾經的美麗年華不再後還能記錄你最後的音容笑貌的承諾,但結尾告訴你電影什麼都不是,你就這麼死去。電影不記錄真實,電影不延續時光,甚至電影膽怯和拒絕記錄生命。 |
|
非常精彩。《在你面前》和《引见》我们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谁在梦中?谁的视角?何时入睡?何时醒来?前段镜头由小及大由低到高,缓慢衬出人物身处的环境和关系;后段由远及近由大至小,二人的对话悲怆带着惋惜。最秒之处是影片中间点是全片唯一一个主观镜头。开始与结尾,究竟是谁在“你”面前?“你”又是谁?也许根本不存在姐妹关系,我们看到的姐姐和妹妹都只是同一人而已。那有着一位儿子的导演是什么身份已经不言而明。想让人拍手叫好的作品。两个点:手表的时间和手机的颜色。 |
|
梦,“小说”,一部计划要拍却最终未拍的影片。这三者交织在一起,构成这部电影。其实已经很难也无需区分它们之间的界限。
因为它们全都“在你面前”。
让我觉得特别悲凉的一点反倒是导演的怯懦,如果仅仅是洪尚秀又一次对于猥琐中年男的讽刺,那倒还好,可他是个导演啊,怎么能在心心念念且时日无多的女主角面前放弃拍摄呢。这分明是电影的失败,也在说,死就是死了,哪有什么永恒的光帮人类延长三倍的寿命。这分明是痴心妄想。
好狠心的一部“戳穿电影谎言”的电影。 |
|
比《引见》好,偶有闪光点~ |
|
这是洪导演纪念金甫京的影片,那个酒吧还在,老板娘却再也不会出现。//看了一大半,已经直面过死亡,以为导演这次会手下留情,在纪念的气场里感动到底,不会再亮出他撕皮的三板斧,结果到了最后还是把斧子掏出来利索地咔咔咔。//为了致敬导演毫不留情揭穿皇帝的新衣精神,想对热评之一“终于明白为什么不是金敏喜主演,他当然不忍心让她演这个角色”发表点不同看法:怎么可能是导演不忍心让金敏喜演呢,比这悲惨,比这受蹂躏的角色,洪导演给她安排得多了去了,重点在于,金敏喜演得了这片里这角色吗,我想,洪导演还没昏聩到这个地步——他很清楚,金敏喜演不了。 |
|
…… |
|
要到很后面才会平地起惊雷,然后一路走高,直到最后一秒,再想前面就有了另外的意味。当你以为已经看透这世界,不过一场梦的时间又发现这巨大的荒诞就在你面前,直面的是梦境还是真实,是死亡还是当下,再往前看,观众所参与的空间原来如此变换,最后一刻忍不住一起发问。抛开生死大事,后面那个男导演联系这年头在豆瓣上发生的那些个八卦,可笑死我了。 |
|
在日常中拍出神性,巧妙地触及衰老、疾病和死亡,几乎让人相信了灵魂的力量,然后又在一瞬间消解一切。但是电影之外,似乎又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一切都不是梦,选用了李慧英而不是金敏喜,明显与电影内的承诺呼应。洪常秀真的是越来越厉害了。 |
|
延续《江边旅馆》的改变 这两部大概会是洪常秀下一阶段创作的开篇 金敏喜继续退隐转至幕后 Salle Debussy 世界首映 导演未至 T. Frémaux开场 #Cannes2021 |
|
用玄学来看,好电影一定有个平衡,比如视听要极致那故事要质朴,又或者类似话痨电影,视听若没花样,那就一定要讲出独到的认识,或者隐含富于变化的阅历。这部电影面子太普通,里子一般人都能理解。 |
|
洪尚秀又在思考什么 或许人到中年不由得会思考往后的生活和生命的终点//雨中偶遇竟然好动人 会写会拍会演 掉下的那根烟能连看五遍 |
|
即便忽略转场,不去解读梦境与现实的嵌套勾联,单幕长镜中所暗藏的演员的即兴表演,依然可被视作不可控的幻念,或无须入眠的梦。借遗言袒露内心,换得完美的当下,保质期限却不足一场梦的时长。如收到新的死讯,仰天长笑后,相信恩典仍在面前。没错啊,在意识到当下的那一刻,当下已经逝去了。洪再这样拍下去,是时候为他建一座电影世界的梵蒂冈了。🙏🧎♂️ |
|
洪导演又一次塑造了,在生活投下的阴影面前,不回避而试图寻回自我的女性形象。那些男性角色,或平庸,或丑陋,都只是一些陪衬和无足轻重的笑料罢了。和引见比更喜欢这部,感受更关切了一些,而弱化了精心保持的距离感。 |
|
我們難以批評洪尚秀這樣毫不在意地任由其電影形式日趨簡劣,在隨意的外觀下,他從未如此靠近過死亡這一沈重主題。借畫面明示死亡的《江邊旅館》並非真正的直面,是透過意外或預示建立聯繫,而這部是正視是關於死亡的清醒覺知。酒後談話和樂曲似乎解釋了之前種種言語行為思緒,而這一切的真實性我們不得而知。謊言和真話,演技和真情,夢境和現實,究竟更令人發笑的是哪種可能性?雨中窄巷子裡撐傘點煙的畫面太溫暖,叫人想起雪夜北村向著小說的兩人。1024CGV명동w/GW |
|
6.5/10。我更喜欢同年的《引见》。在女主最后的放声大笑中,观众得以窥见面具下那颗失落破碎的心,如大衣沾上的污渍。她真的不愿意重回银幕吗,在“你”面前,是在观众面前;“你”也可以是“我”,是直面自我的历程。离世前重游故地,平静的交谈与抚摸下是雷霆万钧之力。他不忍心让金敏喜拍这部电影。 |
|
近几年最爱的一部洪常秀,质朴极简与超验神性兼具。在固定与轻缓运动(后拉、跟移或摇动)长镜头、酒桌谈天与日常气息外,更多的是老洪走出舒适区的尝试:对死亡主题的严肃探讨取代了男欢女爱的轻松揶揄,与18年两部同样牵系起死之母题的[江边旅馆](诗人老父亲的自杀之旅)、[草叶集](身边人的自杀所带来的创痛萦回)不同,本片聚焦的是女主对自身之渐趋死灭的感知与体悟,那一次次对世内存在的感恩、关于活在当下与在你面前荫蔽之天堂的欣悦觉知,或让无甚经历的影迷如权海骁饰的导演般懵懂尴尬,或能直接击中对生死有深切思谢的观者。技法上,本片不再把玩繁复微妙的结构(尽管首尾相似场景亦构成框架),梦境成为未曾道出之秘密,现实则在不断退镜中澄明。反讽式结尾:电影以外在方式留住至美圣洁之躯,死亡却是内在本己的衰残经验。(8.8/10) |
|
老去与死亡的遗憾,似乎是解脱了,又似乎没有,但总之是越来越浓稠了,代入其中的除了洪尚秀自己,还有金敏喜,与记忆中的缪斯重逢来自洪的过去,而即将告别的自己同导演的再会来自于金的未来,都是互相给出的设想,可能是沉重的玩笑,却又可能是微笑的沉痛,无论怎样,都再一次描摹出了或许会存在的样貌,还未分清是否是梦就已在躲进的梦中醒来,回想起来明明觉得可笑,却又无法自制的试图证明设想的可能,寻问究竟是否睡着的她,是真的想知晓那个隐秘的梦,金敏喜终于不见,在你面前的,并未能让你坚定不移,目光之所及仍是银幕上敏感而痛苦的,怯懦又果敢的脸与背影,渐渐的电影变成了生活,生活更变成了电影,作别先要相遇,为了不再醒来的告别而继续拍摄下去,随之表演的伪装被逐步剥离,彼此间依然陌生,一种毫无保留的脆弱,一种难以割舍的执着。 |
|
【A+】年代级作品。我们仍能看见洪在维持结构魔法的同时(首尾相接的入梦与梦醒,前后的两段遭遇,“小说”转场的一次模糊虚实的暗示...)内容被逐渐精简和随性,但不再避讳呈现以往被潜藏的表演与情绪,开始借助内心独白形成类似加瑞尔电影中的旁白机理,过往的推拉镜头成为打开情感的阀门(我的母亲),小步舞曲的生涩与静默无言流淌着虚幻的时间,作者(又同莫莱蒂般)借宋的形象附身,既形同陪伴站在角色身边,又将女主的形象符号化,完成与死亡和信仰本身的对话。在以为像往常洪电影中借大雨或其他环境将情感终结于含混中时,却转场至一场空般的“梦醒时分”,“在你面前”的袒露,是现实还是梦境便不再重要,一切化为了致郁的戏谑和无言。 |
|
失去严密结构框架的《葛楚》,结尾又如《词语》一般神秘动人,但又剥离一切宗教魅惑,这是日常的恩典。无话可说。 |
|
历历目前,俱是实相。 |
|
竟然是带着将死的目光…… |
|
「天堂就隐藏在你的面前。」更简洁也更绝望的洪常秀继续探讨死,「小说」是电影的重要空间,也仿佛就是电影本身。电影结尾李慧英收到短信(还听了两遍)后的笑设置得最巧妙。 |
|
从二段式结构到睡梦这一主题,本片都堪称阿彼察邦《记忆》的姐妹篇。一个十分钟的长镜头和沙马兰那片让人加速衰老的沙滩之间,有何区别?李慧英说,恩典就在我们面前,那么“小说”也好,做梦也罢,还是说寻找旧日时光,弹回早已生疏的小巴赫,还是穿越到后来《引见》的几次拥抱,洪常秀拍片越是"随心所欲",那些过曝的绿色之间藏起的秘密便越是浓稠,今年的两部洪,皆是四两拨千斤。 |
|
9.4/10 #NYFF 抛开洪惯用的固定机位/变焦与结构的章节分割/重复等宏观风格(金敏喜的隐身也是其一),显然本作更为线性且多变(更多推镜和与以往不同的双人镜头),但洪证明其不需之前套路也同样迷人。“在你面前”显然不止是这次洪显著的表达欲(最后借女主阐述关于“在你面前”的生死价值观),更是观看/认知通路(路人与导演通过数年前银幕/电视机中的脸而辨认女主),也是人物形象的比对(女主在各人面前展露的不同形象,隐藏或袒露),也是抽象的无实体的“你”的存在,亦天堂亦上帝,在空镜时自白袒露,正是面对那样的“你”。情感/性爱都不复存在,女主的状态时而从对话中抽离,这般无法掩盖的疲惫,是走向凋零的本质,也是“在你面前”所无法遮掩的缝隙,正从这缝隙中,从开头/结尾的两次醒来中(不为被凝视者所知的凝视),现实与梦境被模糊,被重置。 |
|
我或许爱你,你或许爱我,我们之间,或许有血缘,或许有触及灵魂的反应,但这爱仅仅如此。灵魂也仅仅如此,承诺仅仅如此,欲望也仅仅如此,生命仅仅如此。仅仅如此我亦觉得不错,我仍感恩此刻,仍好奇你的梦与假想。 |
|
此片应该连着两次循环播放,第一次带着未知的多种走向的猜测,最后获得的是沉重又轻盈。第二次从第一个镜头开始,每句话每个神情都会更意味深长。每处音乐随风响起,都是她眼前的“天堂”。 |
|
不是只是在开头和结尾加了个梦的套,句句到点的台词不是只是日常琐碎,我要defend一下。结构精简(但不是简单的两段式,中间有twist一下),更多自我指涉,洪尚秀自己都很矛盾,但他选了困难的人少走的那条路,在前几部里找到的好大的解密的乐趣减少,不那么讨巧,但我都appreciate他这一步,一次真誠面對生活中巨大空無的嘗試。 |
|
【5】默然的咒语唤起无形的圣殿,蜷缩着攀附却一再碰壁,在角落吸烟,然后去往下一个角落,可悲伤的梦常在我面前。 |
|
2.5 难怪没放进主竞赛,大段无聊的对话加一层最简单的梦的嵌套,可以和《草叶集》竞争生涯最差,倒是在《江边旅馆》后又一次讨论到死亡。 |
|
#CannesPremière# No Yestarday No Tomorrow…Are you dreaming? |
|
total cinema. 为他做出任何评论都是徒劳的,就像人即便自觉在梦中,也不能阻止梦的弥漫。尝试着抓住电影中此处的沉重或彼处的鲜活,即便确实用旁敲侧击和言语解构碰触到了一瞬,那一阵被轻快感充斥的高烧仍然会快速地消退。如今的洪尚秀如果真的要求了我们什么,那便是他不会引我们自足在银幕之中,而只能穿透电影,在他面前,同他遨游在幻觉的涟漪之中。 |
|
一贯的互文,一贯的酒精与香烟,一贯的男人与女人。从明到暗,庄生晓梦。旧日生活、亲人、曾经的观众、故地在一天的翻转里浮光掠影。敏感又痛苦,疏离又倦于表达,在男人虚伪的言语下还是抑制不住吐露了自己的心声,到头来觉得好笑。 |
|
一直以来,我真心实意地欣赏那些拍生活细枝末节的电影,沉溺琢磨细腻琐碎的台词与情绪。但我还是没有获得期许已久的像洪学家们一样看洪常秀的能力。每次看到他们的感动膜拜,我都茫然得像是站在欣赏新衣的人流中的小孩。 |
|
年,代十佳。同Leave no trace. |
|
大巧若拙呗。洪尚秀能窥探我的内心,无用的细节,不成逻辑的思考与担忧。酒和香烟,一觉起来继续靠梦境与想象力存活。 |
|
六星。给洪尚秀倒立磕头,直接取代掉《引见》进我年度十选,没有金敏喜的洪片终于可以不去夸奖敏后的魅力放手去讲述人的生死祸福了,死亡如是衣服上不起眼的油渍,错愕的疏离感弥散在异国归乡后,故地重游不论初遇还是老相识,亲友和路人的记忆构建起生命中几番无足轻重的时光留驻,酒桌前觥筹交错二人微醺,琴弦余音绕梁不绝于耳,转角点烟的空隙,凝重的气氛忽的被暴雨打乱阵脚,女人的祷告、自省在梦醒听完两条语音消息后作罢,男人的虚伪再一次纤毫毕现,到底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呐,男人一失约,女人就发笑。 |
|
看完后放了有段时间了,今天看到李慧英拿到百想艺术大赏影后的新闻才想起来标注,洪老师这两年依然高产,但影响力怎样呢?从戛纳的态度看,个人感觉是在走低。李慧英少有地作为“有故事的人”的身份出场,着力点也主要是围绕她的“秘密”展开,影片整体呈现出一种老之将至,向死处生的慢气质,结尾又跳跃式回归到惯有的揶揄并消解的调性,我依然把握不准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就像多兰在奠定风格之后拍了部《只是世界尽头》,未必感动到别人但自己却可能不胜唏嘘),仅从惯性结尾来理解,感觉洪老师还是略显保守了。 |
|
推拉是进入退出场景/情绪的开关。逃跑的女人离开江边旅馆来到你面前,从引见开始,不断地需要独白,自省,祷告,需要抱抱,需要梦一场,至此生不悔。献给我无法预见的老去的你。 |
|
影片中人物遭遇的逻辑几乎是自说自话式的,例如女主遇见小女孩智英的一幕,刻画很简单,却非常断裂,说对方很漂亮这样的客套话,然后无下文。洪常秀的小说和电影,是一样吗? |
|
故事藏在只言片语之中,语言不可信,表情和声音里的情绪也可能是酒后胡言。女演员的身份跟现实生活有了某种互文,男导演和女演员的故事更是洪尚秀故事的标配,最后的男女关系也是一如既往的洪氏色彩。这个小故事突然丰富起来,他这回拍的竟然是孤独衰老疾病和死亡,还有非梦非醒中就过完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