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日常本就是浪漫而美丽的,一点微小的结构术就能让这些碎片绽放光彩,而松散或轻盈的姿态在当下非常可贵。 |
|
4.5 很多疫情电影都掉进了“太把疫情/隔离当回事”的陷阱中,但戈麦斯和联合导演用一种轻盈的纪录/虚构语调去呈现和探索疫情下这些人物和自然环境的神秘魅力,诱人且可爱至极。 |
|
自由,适意,胶片质感也好,但组织未免太过散漫:几无叙事,倒叙的结构也蹦不出巧思。“后疫情电影”要拍疫情对人精神的深层次影响,但我在《月八日记》里没有看到,疫情只作为电影的一个点缀元素,不过至少会欣赏创作者把病毒视若平常的态度。现阶段印象最深的“疫情电影”,还是《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吧。#IFFMH2021# |
|
不是Gomes最好的那幾片(畢竟這鬆散結構啊,說來都可以理直氣壯,但看著又著實有點內心捉急〔尤其前段〕——看三次,兩次screener,第三次大銀幕),不過仍是一個讓人對電影還懷抱希望的作品,也洋溢著玩耍愉悅之情。Frankie Valli & The Four Seasons - The Night。袒露出創作與生活的拉鋸、彼此挹注的痕跡,真「電影正發生」,不是角色,是真正的人(在鏡頭內與外)。 |
|
胶片质感确实很好,但是这种lockdown日常琐事日记真的没有什么必要。 #SGIFF |
|
(豆瓣真空期补标9月末-12月)缺乏感情的支撑,影像只能变作飘来荡去的幽魂。 |
|
就是自由的结构、慵懒的节奏、肆意的叙述,没有击中我的时刻或瞬间,些许遗憾。 |
|
疫情,自然,猫狗,腐烂,虫鸣。
伪记录,元电影,无花果,三人行。
真正的倒叙。是时间的魔法,也是因果的回转。每个今天都为昨天埋下伏笔,而且没有明天存在,颇为有趣。人物逆向行走,从隔离综合征晚期走向早期,也从拍摄综合征轻微走向严重。于是,如同一次逆向推理,两者对于人的影响便越发明晰。
那段刻意重复的对话放在片中显得极其突兀…… |
|
75/100 #TIFF2021# 对于戈麦斯来说这部显然不需要太用心拍,也略显得保守,八月夏日和胶片celluloid light当然非常好看,甚至有些太好看了,当我们“预先”看到一桌子的酒瓶就会被赐予一场party的结尾对吗。重复出现的腐烂水果和结尾字幕的虫鸣声其实就已经抓到quarantine's time-loop了,谁说《科西嘉的夏天》不能也是一部疫情电影呢?Day 1那段刚开始穿防护服的人交待防控信息时,镜头移动后录音设备出现了,所有关于疫情的一切其实都是虚构的对吗?(how we wish... |
|
< - - - - - - - - - - - > |
|
3.3分 |
|
3.5;另一种视角的疫情电影,更日常,也更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和可用资源范围内拍出了实体化的时间感——倒数的天数,以腐烂程度折射的流逝光阴,以及首尾的闭合;论打光的重要性。 |
|
A / 当沉醉于开头霓虹、树叶与蝶翅舒展时,我们未曾预料这方寸中的生命景观只是被黏附着“建造”;当看到花房的骨架如景框般被搭建起来,我们不知晓这个“摄影棚”只是临时的赘余物;当空荡荡的树林与厅堂慢慢注入人影,我们仍不明白这是一个被封锁的绝境。直到集体讨论把创作与限制的关系委婉道出,才发现为何构筑、占据空间应当是一种抵抗:既扰乱关于纯粹感知或生活的神话,也驱散压倒性的封锁阴云。此时前面抽丝剥茧的分层悄然消失,于是可以在被升格的拖拉机与打开大门后窜出的动物之间释出速度/力的差异,让纷繁的光屑与人流重新涌入——而作为刻度的石榴,它是混沌的中介而非任何意义上的本真之物,因而它刚被摘下与朽烂的每个时分都被光照彻。 |
|
7.1 仿若之前看《金银岛》,兴致勃勃地来看,极度无聊地看完。看了几部戈麦斯,总有这种感觉,一方面玩花样,一方面拍得很纪录片。 |
|
葡萄牙版《你的鸟儿会唱歌》拍摄现场。音乐不错,Frankie Valli的The Night和Norberto Lobo的Legionella都是很好的音乐。Miguel Gomes法语挺好的,没少跑法国的场子,怎么这么多年还没混进戛纳官方入围?人家Cristian Mungiu可是拿了金棕榈之后才学会的法语。另外我记得谁跟我说过他女朋友是法国人,这个戏里他老婆说葡萄牙语,片尾字幕说他老婆是法语台词翻译,原来这么牛的? |
|
水片,还给你们,你们的五星,你们的装逼又灵了!(鲁大海正义脸 |
|
LFF2021。无法理解。这些片段既没有意义,也无法感受到任何电影感。表达“nothing-ness”有太多更好的影像,这个相比起来就是自我放弃。至于covid,更是牵强。 |
|
月八的盼期 |
|
应该是我家猫的年度最佳了 |
|
就像每一个无所事事又独一无二的夏天。 |
|
at Moma. 3.5 sure后面变得有趣起来还挺幽默的。但前面也的确挺难熬的,尤其各种各样的彩灯光给我一种人为营造的cheap塑料感。对于时间回溯的gimmick,同pandemic的reveal以及影像自反之间的连接感觉并不那么紧密或有明晰的主题表达,过于随意了。 |
|
以前见过顺序的慢电影,这次给你整了一个倒着来的,拍的很轻松,剪的也很随意,想法照样还是会发光。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剧组拍摄,给剧组成员放了一个悠闲的长假,过了一段走进自然的乡村夏日生活。夏日电影最容易打动人了,想去跟他们一起打蚊子。 |
|
+。恣意,放松,自然,接触生活,总结生活。 |
|
比起戈麦斯此前另一部以“八月”为名的作品差了一截。作为一部“后疫情时代电影”,这部其实并没有太着重于疫情对环境与人们心理的改变,而是将这种影响潜移默化地转嫁到电影创作上,透过前后反复出现的场景暗示了剧中导演为迁就演员的健康状况而做出的剧本改动,相当隐秘而有趣。不过,倒叙的叙事策略并没有带来太多惊喜,反而使原本松散的结构变得更加随意,几乎消磨掉所有的戏剧冲突,只剩下葡萄牙夏日的悠闲氛围,有点难以支撑起这场叙事实验。 |
|
#tiff# 4.5 如果要划分后疫情时代隔离电影,这部几乎就是满分最佳了。一场狂欢的结束和开始,黑暗与孤独作斗争,一场胶片的实验让许多模糊视界不再有界限区分~ |
|
3.5,《疫情时期的剧组》日常 |
|
隔离期间的剧组日记,撸狗上班太开心了吧 |
|
8.3/10 #TIFF 初始乍看有几分布哈克的影子,但显然地景的不完全与人物结构的模糊将其推离布哈克。当生活被疫情从有序推向无序,电影也通过倒叙的方式进行“拆解”,仿照这种有序到无序的过程,人物与剧情对话的增加呈现一种“熵增”,在自我诠释中(用导演和演员的对话/白板的拍摄表来解释结构)同时将“疫情”从胶片上显影: 直至最后才出现全身防护服的人。但演绎(重复的关于Party和Shy的对话)和生活(搭凉房,或许)的交界过度模糊,缺乏必要的明晰。角色抵抗被观看,甚至抵抗这部“电影” (一些小争吵),阻碍进入。时间被反向度量(水果的腐烂),文本的联结在后段逐渐疲软。在这个相对被架空的空间中,一种理想化的和随意的田园诗被咕哝,伴随着偶发的激情和疲惫。 |
|
【葡萄牙】疫情命题下,轻松而又带着乐观精神的创作,从三人共舞,再到最终的大派对;穿插其中的压力、幽默、浪漫和无所事事…以及开始作为戏中戏的设计。灿烂的色彩和种种园艺也同样赏心悦目,无不提供一扇轻松的窗口,让人好打开喘口气。【The Night-Frankie Valli & The Four Seasons】 |
|
16mm拍摄的倒叙结构的元电影,影片从颓败的花园和派对后的疲惫开始逐层打开,我们看到划水的导演和剧组,甜瓜从腐败到完整,蝴蝶变回成蛹,人物关系不断被干扰和演绎,电影人对疫情的一次俏皮回应 |
|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导演双周。疫情期间的剧组生活,全倒叙结构虽然高概念但是相当有效,从看似莫名其妙的三人宅生活,像精神分析般地走到剧组还在正常运转的时候。因果倒转之后产生一种迷人的效果(花房,腐烂的水果等等)。16mm影调很舒服。用了各种色光,以及颇为阿巴斯式的元电影-画外空间调度方法。这20多天剪得真是干脆,留白相当耐人寻味(也是越想越好那种),当然是真有点琐碎……我猜导演是想说,如果一切能够回到开始该多好。这正是电影的魔力。 |
|
回溯时间,返还日常,在这逆时中发现,虚构与现实,都存在着某种因果,刻意重塑已违背了自然规则,只好以创作意识主导下的碎片化的随性应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本质上还是在荒诞而滑稽的争夺主导权的执念——暂时的心灵宽慰,可贵的是,在一次次转瞬即逝中逐渐形成了对生活的再次适应。 |
|
好舒服的一部电影,最后又很释放 |
|
片碎忆记的月八 |
|
时间逆流的魔法,让腐化的水果逐渐变得饱满而新鲜,镜头转向摄影机背后,人物的身份从演员剥离,逃离疫情所框限的既定剧本的设定,让自己沉浸于自然,回归自我的真实状态。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过过无所事事的夏天了。泳池里澄明泛光的水体,冰到浮着雾气的冷水杯,水珠沿着杯壁滴落,有一件每天都会做但总也做不完的事,夜晚里霓虹辉映星光流彩,密林深处是沉睡的树,悬挂的蝴蝶,和你的脸。 |
|
疫情片场日记,有一些拍摄时焦虑的片段,但基本都是隔离期间田园生活的平静自然惬意(符合我对疫情期间的感受),就是配乐没把我烦死 |
|
很有趣的叙事手法,虽然采用了倒叙的结构,但首尾相连。后疫情时期的一个个夏日慢慢延展开来,风声在肆意骚动、年轻人慵懒地跳舞打趣、蝴蝶自在飞舞、猫和狗自在散步、温室里的植物尽情生长、阳光洒在屋顶上,树影斑驳间苹果在霉变、屋舍俨然,树木寂寂,所有人都困在病毒繁殖的方向里,所有人都开始退守原先正常的生活秩序。胶片的质感很迷人,灯光很迷幻,再次证明电影是光影的艺术。【CBON/7.0GB】 |
|
正如并非在开头,也不是结尾,而是在电影的行进当中找到了最佳时刻,电影还未结束,已经通过脚本查看到了它的全貌。因此影片绝非仅是顺序的倒转,而是成片的逆流与摄制的顺流间的相遇。衰腐的时刻、破茧的时刻、等待云层移走阳光复现的时刻,在一系列的不同速率的时刻变化中,借由升格的放缓,加速的追及,寻得了一处最佳的时间位置。时间幻化为身体的形态被摄影机收取,声音则被鹦鹉偷走转制成记忆,电影形成了。 |
|
有几个“走神”的镜头特别好。 |
|
充满轻巧、趣味的精致创作,只可惜倒叙不能重来。我们也没有办法回到那个想象中比较美好的“之前”。 |
|
TIFF#树林轰然倒塌。房屋早已向园林深处扩张,甚至往天空延伸;借助某种回溯:室内的小型舞会,光线从窗口柔和地照射进来/他们通常是渐生情愫的。她真的能记住空白的日期?摄影机所辨认的时间里,这些人的长相可悲地相似。光线被空气过滤后:后院的天空在所有的时间里闪烁着不同的色彩,完全是静止的——我们苦苦等待夜晚到来。 |
|
疫情期间拍摄日志,倒叙,自由的角色和(当然也是不连贯、荒诞、古怪、倦怠甚至因为总是耀眼的阳光反而更显忧郁的)故事。喜欢鹦鹉的历史记忆、台球桌前仿佛进入死循环的对白和慢镜头拖拉机。 |
|
3.5 |
|
一些生活的絮叨,看来很舒服 |
|
party上面大片的色光伴随迷幻的音乐,像一场放肆的梦,倒叙回溯隔离的日子,剧组的一段长假,人们工作、争论到无所事事,理直气壮的懒散安闲起来,胶片质感像是另一场似曾相识的梦,叙事不再重要,大量的留白可以去享受甚至一起发呆,我们开始注视自然,融合或延伸。3.5,个人比较喜欢。 |
|
南美影片的松弛感,其他地区难以望其项背,这种松弛感在我小时候曾有过 |
|
3.8,蛮可爱的片场崩溃记,一切缓缓分解,融入自然。喜欢这片的原因除了有好多狗(狗子爱好者狂喜),还有拍摄采用的format给人感觉非常属于上个世纪,所有不显露/谈论电影拍摄和疫情要素的部分都很复古,很莱斯布兰克(哈哈)。但是讨论拍摄和疫情的部分又因为format产生了很好玩的时空错位感:想象一下莱斯布兰克拍摄穿着防护服宣读条例和注意事项的防疫人员 |
|
倒着来 |
|
一些并列的记忆片段:安静的夏日,发光的夜晚,严肃的劳作者,慵懒的玩乐时间。像数学游戏一样随意地排列组合,有时是想象出一个场景并创造它,有时是寄居在某个场景中静待发生。疫情似乎改变了什么,又在倒叙中被轻盈地抹平,像投入池塘中的石头,既搅动了时间,又很快被时间淹没。 |
|
剪辑的作品 也仅仅是做 meta 内部的非创作型变形 调色打光不错 让我想起了去年看到的哥伦比亚短片 Heliconia 希望能做成专门木工木活已经养花摘果的纪录素材 p.s. 给狗洗澡太幸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