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猎人 Οι Κυνηγοί (1977)

    最近更新: 2024-08-04 正片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解说视频包含大量剧透,谨慎观看

    【电影】《血源诅咒》,猎人形象设计来源自这部法国电影

    作者:我可真要靖难了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720 时长:95.5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成功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280x528 时长:98.0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6-06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6-06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1976年寒冷的冬天,希腊一个城市的权贵们举行狩猎,他们在白雪覆盖的深山里发现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希腊国内战争期间游击队员的尸体,他们将他抬回了正在举行的节日晚会,然后,围绕着尸体仪式般举行着活动,以每个权贵口述往事来反映希腊1949-1977年的历史,引出了个人对于这段历史的不同见解,影片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虚构和真实在狂欢的气氛里变得如同戏剧场景,片中穿插了大量歌舞的场景来表现大人物对死亡的无动于衷,影片最后以他们将尸体送回雪原结束。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9.0 IMDB 8.0 第02集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1966
      剧情片
      俄罗斯

      安德烈·卢布廖夫

      Андрей Рублёв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B】①还是更喜欢老塔带点幻想色彩的片子,不管怎么说,一直号称本质塔粉的我总算把他片子都看完了②大场面调度骇人③友情提示:看这部电影前最好看看圣经,我没看,我懵逼了。
      • 老塔对受难场面的表现能力太强悍了,这绝对与民族性有关
      • 苦难(难熬)的三小时,高山仰止(没看懂)
      • 战争美学最高者,站在云端看人间厮杀,斜刺里放出两只大白鹅
    • 豆瓣 8.8 IMDB 7.5 正片
      Το μετέωρο βήμα του πελαργού
      1991
      剧情片
      希腊

      鹳鸟踟蹰

      Το μετέωρο βήμα του πελαργού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孤苦的边境与无尽的流亡。1.聚焦难民题材,深揭后冷战时期的少数族群之苦楚,安哲的政治关切一如既往。2.跨不过的边界线,唯有遥望对面的军事禁区,如鹳鸟般兀自独腿站立,生与死之间仅有一线/一步相隔。3.发生于安哲影片典型空间——小酒馆内的男女对视,如此漫长而深邃,却终究无法弥合心灵间的鸿沟。4.在吊车起重臂上缢亡的男子(想及[尤里西斯的凝视]中吊起的列宁雕像头部),恍若承担起了所有历史的重负。5.隔着界河的婚礼,悖谬式的超现实笔触一如库斯图里卡。6.又见标志性的黄雨衣人,连接并修整电话线杆的仪式性收尾。7.失踪的政治家变成了另一个人,但那个风筝的故事依然没有讲完:在撒哈拉沙漠,所有人都抓住风筝线飞向太空,寻找新家园,有的人则带着人类所写的全部诗集。8.“有时候,为了听到雨声背后的音乐,人不得不沉默。”(9.0/10)
      • 国境线和国境河,一个直接的关于后冷战降临的故事。放弃了身份的人,迷失在身份中的人。跨国境的婚礼。电视的介入,电影的自反。让娜·莫罗和马斯特洛亚尼那饱经风霜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EyxpelquvM/isRenhe=1
      • 国境线上的limbo。家/国/人。几个10分钟长镜头都他妈跟行为艺术似的。人间蒸发之男是常写常新的谜团,这个马切罗或许不是夜的马切罗但这个让娜可不就是夜的让娜吗!她那段独白一出就感动到哭,安哲是《夜》的真爱粉。
      • 相似的人文环境与关怀,但安哲的表达深沉凝重,和库斯图里卡形成了黑白分明的反差。
    • 豆瓣 8.7 IMDB 7.7 下集
      Novecento
      1976
      剧情片
      意大利

      一九零零

      Novecent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总觉得德尼罗和德帕迪约这两个角色颠倒了,应该德帕迪约演纨绔子弟,德尼罗演愤怒青年。结果一直看到结尾都在想他们换了角色之后会怎么样。
      • 五个多钟重温以阶级斗争为纲精神,觉得够糟心的。好在Burt Lancster说了句实在话,最大的诅咒莫过于不能做爱,想明白这个道理,鸭就上吊死了,实在很帅。
      • 看的这个揪心啊。。。贝托鲁奇就是懂得怎么不露声色的惨烈
      • 抬头一看是贝爷作品,果断2颗星。5个多小时的阶级斗争屎诗电影尼玛要疯了。
    • 豆瓣 8.8 IMDB 7.9 HD高清
      Il gattopardo
      1963
      剧情片
      意大利

      Il gattopardo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鲁迅:“假使我的血肉该喂动物,我情愿喂狮虎鹰隼,却一点也不给癞皮狗吃。养肥了狮虎鹰隼,它们在天空、岩角、大漠、丛莽是伟美的壮观,捕来放在动物园里,打死制成标本,也令人看了神往,消去鄙吝的心。但养一群癞皮狗,只会乱钻、乱叫,可多么讨厌!”
      • 真正的贵族电影——原著作者、电影导演,都是出身贵族的。西西里岛的革命变迁融入到了萨利纳亲王的家庭里,并没有很抓马的故事下都是暗流汹涌的情感。最后一场舞会(还有那幅画)是权贵的谢幕更是交接,只有圆滑投机的人才能想豺狼土狗一样继续生存。伯特兰卡斯特真是器宇轩昂!
      •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事物若想保持永恒必须做出改变” 维斯康蒂出身贵族(文艺复兴时期米兰公爵),拍摄了一部贵族的挽歌,Salina是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与化身,超脱,清醒,孤独,走向衰败与死亡。摄影美如油画,布景和调度都极尽奢华之能事,但实在太枯燥乏味了。(7.5/10)
      • 神作。冯小刚再拍1万年也拍不出。
      • 豺和狗不错了,我们这里都是些蟑螂蚂蝗老鼠蛆。
      • 浮生若梦,华贵如豹,苍凉日落,众生喧嚣。
      • 比茨威格更高贵优雅的是什么——让星辰带领豹与狮去往永恒的国度。
      • 好一曲挽歌,怎么拍得那么好。那时候维斯康蒂老师在失落悲伤中还有很多欢腾。着重看了Piero Tosi老师的成果,倒抽N多口凉气,给他老打一百颗星。(再感慨,Claudia的腰细成什么了。另:那对拙劣黄段子发出的酣畅又监介的笑声绝了,也可以留在影史上)
      • “所有战争和暴力都是对遗忘的渴望,寻欢作乐也是渴望被遗忘。”阿兰德龙让整个画面璀璨生辉,就像一个明珠镶嵌在油画里。
      • #重看#siff@影城;花团锦簇、华美盛大的舞会场景堪称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新旧交替的窒息空间里,历史的力量天平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倾斜;他突然感到一种从前未有的疲倦,垂死的肉身(旧势力)日暮西山唱响挽歌,那两个野心勃勃的俊美人儿势必成为弄潮儿。
      • 被大笑吓醒了。
      •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
      • 一向崇尚高雅的戛纳与维斯康蒂后期的贵族气质惺惺相惜之举。三小时的华丽影像展现了西西里贵族在受时代冲击前最后一点奢华。最后近50分钟的宴会场景可以和《猎鹿人》的开头相比较,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喧嚣纷扰宛如贵族没落前的回光返照,你引诱敌人或许还算是种征服,可一旦娶她那便是真正的投降了。
      • 事无巨细,暗流涌动,一个家庭浓缩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愧是大师之作!
      • 三刷,维斯康蒂最高作。1.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西西里为背景,通过萨利纳亲王的心路历程,反映出身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中,原有权贵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维斯康蒂予《豹》以厚重的史诗质感,即呈现时代兼具的历史意义和虚假“真实”的描绘及歌赞。有如油画般精致奢华的服化布景、场面恢宏的战争与宴会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一曲旧式贵族的大气挽歌,永远紧凑的景框内积淀着25个世纪的智慧和美丽”。2.宗教精神的衰落、歌舞升平后的满地残纱,以及那幅《临死的圣地亚哥》。“我们都曾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和野狗”。伴随黎明的枪声步入黑暗,迎接不可避免的伟大谢幕。3.寻欢作乐为了遗忘,枪林弹雨渴望死亡。懒惰、甘甜的饮汁只因贪餍奢侈的安详。“虔诚的星,何时我才能远离尘世的一切,在永恒不变的世界得到永生”。(9.5/10)
      • 展现大时代背景的史诗杰作,萨利纳亲王的尊严和不得已的妥协,与那些或者高举革命大旗、或者高呼为皇族尽忠,或者声称为地方尽力的豺狼们相比,更表现着风云变幻下的人间百态。
      • 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为背景,通过萨里纳亲王这个中心人物的心路历程,反映出面对风起云涌崭新时代的到来,身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当中,原有权贵和贵族因此而没落这一无奈而必然的命运
      •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时代再华丽也终有落幕的时候。
      • 西西里简史。万物要保持永恒,就要做出改变。引诱她也许是种征服,但娶她则是无条件投降。他被分段送回……一个篮子装着他的无花果。加里波第像大天使一样英俊平和。我们是豹是狮,取代我们的是豺狼土狗,而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很高尚。在本以为结束之时,出现一场长达五十分钟的舞会,一阕漫长的挽歌。
      • 今年北影节最佳观影!为结尾的落寞而痛哭,并不是同情维斯康蒂主观的展示最后的贵族走向黑暗,而是他提出了艳羡年轻面对死亡是今后时刻要改变的永恒命题。每一帧都能作油画观赏,长得像豹的男主是美国人,阿兰德隆是法国人,相比那个时代大师横行的意大利,反观现在电影业更是一种衰落。资料馆4K修复
    • 豆瓣 7.7 IMDB 7.3 HD国语
      Człowiek z żelaza
      1981
      剧情片
      波兰

      铁人

      Człowiek z żelaz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故事接着《大理石人》,其实形式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编导做人物或事件采访,慢慢揭露事件真相。同时由于是采访,则突出在场,会更有真实感。加上好多仿佛记录场景的真实场面。音乐还是很棒
      • 7。大理石人~进化~铁人
      • 还有什么比续集得金棕榈更牛逼的事情吗!虽然拍得不如[大理石人]那么好(主要是过度表达),但是瓦伊达的电影确实有能动摇波兰政权的能力,真无愧波兰国师的称号……
      • 获第34届戛纳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讲述波兰工人运动的影片,政治题材,有些闷。
      • 实在是冗长啰嗦。政治意义大于电影意义。感觉是被政治立场所累失去了表现厚度而变得十分空洞。好奇的是那个年代怎么能让这个片这么大张旗鼓地就拍了,看来尽管也是社会主义但波兰还是温和得多,在中国导演早被绑了突突了。
      • 刚开始觉得有点闷,后半段才觉妙。随着后半段剧情发展,整个影片脉络逐渐清晰,人物越来越丰满,主题相当鲜明。
      • 大理石人的续作
      • 我总是很不喜欢瓦伊达的片子。
      • 片子很棒,无英文官方字幕,翻译让人想骂娘...
      • 分三次看完,看得比预想中更累。瓦伊达自己都曾检讨过罢工戏拍得过于冗长(尽管我不确切记得他在《剩下的世界》里给出如此评价的是《大理石人》还是这部了)。但是这完全可以理解,再不节制都可以理解。波兰的过去也是我们的过去。并不推荐给任何想初试瓦伊达的人,除非你是个政治题材爱好者,对这段波兰历史又感兴趣
      • 王进喜比他不知道高明多少了
      • 当年的金棕榈。社会批判类电影,揭露出当时波兰社会的真实面貌,大量的新闻素材剪接增强了电影的写实色彩
      • 3.5;《大理石人》续作,不仅结构与人设上基本一致,追求自由的主旨也一脉相承;相隔十年,普通民众更具抗争精神,父与子的对比相当明显,但究其内里,仍是专制体制下的蝼蚁;同是深入/参与「真相」者,记者文卡尔形象比上集女导演饱满不少,更能体现“道德焦虑”。
      • 政治政治政治。。。
      • 配乐用得不多,但仅有的几次都让人寒彻入骨。是的,这是君特格拉斯笔下的但泽,褪去文学的外衣后是一片灰暗。
      • 本身就是一个暗访故事,夹杂着新闻画面的剪辑加深了其写实性。
      • 本片获第3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是一部反映政治黑暗的电影.
      • 1981
      •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比熬完两个半钟更可怕的,是发现明天还有一场大概内容和形式是一模一样两个半钟的《大理石人》。
    • 豆瓣 7.9 IMDB 7.4 HD
      Procès de Jeanne d'Arc
      1962
      战争片
      法国

      圣女贞德的审判

      Procès de Jeanne d'Arc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演贞德的这个女演员的确没选好,“布列松的贞德是优美的机器人。”(桑塔格语)内心的戏剧冲突在她这里显得很苍白。在线: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pPh4rfMPw8/
      • 对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圣女贞德的故事是一个“传奇”,而布列松摈弃了一切让“传奇”的花哨技巧,那么,这部电影对于我们,真是对牛弹琴了
      • 大量冷静的客观镜头中,审判中双方的唇枪舌战所归结的核心问题——「上帝感召/恶魔」在当下已经蜕化成另一种一般意义——在面临社会性迫害时,个人究竟是选择抗争还是负罪。正如王小波所言「当所有人指责你是破鞋时,最重要的不去证明自己不是」,无论在任何时代,以「宗教」(或者其他一切伟光正的借口)来逝世审判与找替罪羊都是一种潮流,一种人性黑暗的明证。
      • 在我学位答辩时 ,当众羞辱我,不公的审判我,多年恐吓我,人面兽心的导师,你记得,你犯下得罪,会有你不纯血统的儿子女儿所遭受天谴。
      • 看不明白,对这种片子没有能力。如果那个组织有解读的能力,我倒是可以考虑加入。
      • 其实说起来我更喜欢德莱叶的版本,当然布列松的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格。整个片子都干净有力,没有一点点多余。
      • C+ / 结尾的脚步镜头太令人震惊了......
      • 他们不敢动穿男装的贞德,仿佛那是一层神圣的盔甲。蔑视规则的女人令他们兴起又害怕。一旦贞德换上女装,他们便觉得有了玷污她的可能,又可以对她为所欲为了。贞德孤身面对审判者,他们比她更恐慌。失去对上帝箴言的解释权、被一个女人抢走“应得的”名誉、圣光不再垂怜自己而偏偏选择她——男性恐惧大全,厌女源远流长。(这个贞德太美了吧!她的眼睛她的唇awsl😂中世纪直筒罩袍让她不得不碎步小跑去刑场,看得很心疼,还有“我只是怕火不想变成灰”那里,基本上是唯一体现19岁少女心态的地方,其他时候都坚如磐石。影片没有前因后果,时长特别短,但审判故事拍得简洁到位,朴实又至纯。
      • (20180801上一刷五星:不知第几次看了,确定要给五星。)加一刷:不仅确定五星,还确定布列松比德莱叶更现代,观念高一筹,技术高一筹。贞德的话语,已经不能用“智慧”来赞美了,必须用,“神圣”。 小狗的出现成为了声音环境转变(transform)的契机,如此隐性(subtle)的技巧,膜拜。
      • 机智的对答和激动人心的庭辩支撑起了整部电影。如果把结尾的意义看成一个宗教仪式的完成,之前的一切都只是盛大的准备工作。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0pPh4rfMPw8/
      • 2019-6-20重看。人类无法进行的审判;群众的画外音令人惊心。
      • 今晚微醺,影评照例是胡言乱语,小酌着看这部电影,镜头都似乎是虚的了。布导的中上水平,一小时的片长略短,纵使我爱简练。德莱叶也拍过同一题材。这次的女主角不够讨人喜欢,题材也难把握,布列松够有大师风范。电影还是朴素些好,我厌恶那些浮华的片子。底下评论特别喜感,建议参考。
      • 重看。反复的审问用机械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极其荒诞无稽,提前定下的罪,答案再完美信仰再坚贞根本不可能左右结果。细微的动作和眼神处理异常精妙,软弱击倒贞德的瞬间和结尾烟雾中的十字架/火刑柱绝了。
      • 就算是在他和gossip girl之间来回跳了几次(负罪感啊),也仍然不能消解其魅力。他摒弃一切暴力和刑法场面,摒弃一切花哨的技巧,同时摒弃了所有使画面“不洁”的东西。他怎么把热烈的信仰和理智结合在一起的呢。他怎么让他的“模特”既没有职业演员的娇柔,也没有非职业演员的拘谨生硬呢
      • 3.5-4, doves.
      • 4.0。1.未见其人、只见其声的周围喊杀声,光脚拖地走向火刑审判的摩擦声,一次又一次重复机械无意义甚至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宗教审判。2.用极端程式化的审判对白来挑战观众的容忍度,这既是贞德的煎熬,同时走向观众传导。
      • 70/100,不仅是极简主义,更是结构主义的,用现代化手段对贞德的再创造与再探索,抹除神圣气质,用不明晰的局部构成完整空间,成就了这般的冷静与不动声色,结尾再于烟雾中的十字达成一种收束。
      • 7.7/10 尽管是宗教题材的,但一点也不闷
      • 1.相比德莱叶版的夸张强调,更爱布列松的冷静凝练。2.演员的机械表情在这一题材下特别和谐,紧的取镜和封闭式构图契合囚禁主题;3.布列松的女主总是很美,这回又被惊艳到,或是影史最美贞德?4.挚爱监狱墙洞里的窥视与结尾浓烟中的大十字场景;5.贞德奔赴刑场由脚步特写跟移镜头展现,大妙。(9.0/10)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