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肆意汪洋的色彩,暗蓝如春光乍泄,猩红似瓜纳华托,耄耋之年不输蓬勃激情,在艺术中永生,在诗歌中驰骋。 |
|
自传体第二部。马戏团/侏儒/小丑/丰乳肥臀的女人,多次验证,佐杜体内确实藏有一个费里尼的灵魂。红发丰腴女人与母亲均为同一人扮演=俄狄浦斯情结。年轻的佐杜与红发女人做爱,交叉剪辑至父亲与母亲做爱。片末与父亲的和解确实升华了整个影片的基调。//你将学会如何快乐的面对死亡。 |
|
有人四十便迟暮,有人八十青春期却刚刚开始。佐杜洛夫斯基恰好是令人艳羡的后者,他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魔幻舞台,有那么多澎湃的幻想,和鲜艳的色彩。拉美超现实主义的最后捍卫者,与过去的自己达成和解,让诗歌与电影跳一支激烈的舞然后死去。 |
|
老佐继续带领着自己的儿孙逆时而上,扫清家族墓碑上的心之尘魂之憾,最终乘上船,驶向了我们的时代。想继续听其讲述在巴黎的成长心路,因为,老头儿没有给人一丝的过时之感,这种能够与时间洪流近乎完美的融为一体的创作能力,恰恰就是他在强调与追求的所谓看透死亡,便是永生。 |
|
虽然被结尾感动了,我还是给S分析了半小时这电影为什么不好。一个创作者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自我感动的状态。一定要自我克制啊。有时候灵感是最容易的,赋予形式是难的。说到想象力,倒是有很多费里尼,伯格曼和Roy Andersson的影子。一个通过艺术自我治愈的例子,也治愈了那些类似经历的人。 |
|
用无比花哨张扬的方式强调了“我是诗人”,仿佛无比浅显常见的家庭关系也可以无需计较。许多画面具有浓烈的美感,可能是今年HKIFF混剪短片里用上最多画面的一部吧。 |
|
自传第二部。希望大神永远健康,把这个系列完成。Q&A环节,大神完全气功师气场,说什么场内都排山倒海,借机索签名成功。 |
|
癫狂且童稚的佐老玩了一把自己的“午夜系列”和“魔幻现实”。Not every one can divide the people can be called a poet。only love and hate can make it。the else just making a fuss。只有爱和恨能成就一位诗人,其他的都只是无病呻吟。 |
|
3.5 导演年轻时的自传电影,其实各种行为、活法挺儍挫文青的感觉,不过这反倒更逼近真实,儍挫的生活才如电影所说的毫无意义,没有意义的生活才企盼没有尽头的诗意。 |
|
道理与疯话是两种情感,有情与无情是两套言语。 |
|
1.以天马行空的方式探讨成长、离别及与过去和解,告别前互换人偶与码头佐杜引导过去的自己原谅父亲两场戏至为动人。2.丰乳肥臀,马戏小丑与狂欢孤独疑似费费附体,奈何在影像诗意性上终究与[阿玛柯德]棋差一着。3.燃烧的蝴蝶,砸毁钢琴的音乐家,纸片人与面具人,递道具黑衣人,直行穿城的任性。(8.5/10) |
|
一场旁若无人的歌剧,如同雨水般坠落的星星。蝴蝶燃烧,白骨狂欢。挥笔在痛苦缝隙间蘸取遗忘的笔墨,写就渐行渐远黯淡的步伐:你逃不开的故乡,你破碎的梦。你是天使亦是小丑,自由是你的灯塔,影子是你的仆从。 |
|
1. 导演非常自恋,但谁让人家才华横溢呢?他应该不满意他死后别人来给他立传,索性自己搞一个。2. 这种导演心细如发,而且关心细节到事必躬亲的地步,一切都在他的指挥、掌控中。3. 好久没有看到这种感觉的电影了,似乎回到了60年代,只不过是彩色的。4. 建筑、室内细节、配色,摆放的空间感可学习。 |
|
要有色彩的影子
要有缤纷的眼眸
要有光的笑容和树下的少女
要开一场神的盛宴
要放一首无名之歌
把我所有都送你
以及我自己
诗歌
我的蝴蝶之舞
我的天鹅之歌 |
|
很神,玩的飞起来了,第一部佐杜洛夫斯基作品,甚是喜欢,以后慢慢补他的! |
|
要说缺点就是还不够飞。 |
|
佐杜洛夫斯基的内心剖白,生活的羁绊与理想的召唤永远是一场厮杀,有的人停滞不前了,有的人去义无反顾的去了远方。看完了觉得自己被吊打,唉。[B] |
|
无论喜欢或不喜欢,都需要Alejandro Jodorowsky 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诗篇是梦,也是电影,永无尽头。 |
|
帕梅拉·弗洛雷斯一人分饰两角满分!!传记片很容易拍得太实在,这部可以说是充满想象力了。说话像唱歌的母亲,少年舌吻特写,红发巨乳女诗人,走路永远直线的基友,姨妈满腿的侏儒情人,这些都让人难忘,但夸张的舞台剧形式背后又是一个很实在的主题,就是人不断挥别过去走进新生活。 |
|
如果说“寒枝雀静”还是一幅静态油画,“诗无尽头”完全就是流光溢彩的WTF。很多很多佐杜洛夫斯基,很少很少诗情(然而还不断说自己是诗人)。瑰丽的画面和浅陋的故事恰成正比,导演皑皑白发亲身上阵都不能挽救这皇帝的新衣。年度装逼,做无尽头。 |
|
1973年《圣山》→1989年《圣血》→1970年《鼹鼠》→1968年《凡多和莉丝》→1957年《被分离的头颅》→2013年《现实之舞》→2016年《诗无尽头》:在并不了解/未被剧透的情况下,决定按上映时间先后观看《现实之舞》《诗无尽头》真是明智的选择,没想到这两部电影刚好是导演奇特的自传式电影,前者讲述他的少年,后者叙述他的青年。虽然各种“亚历桑德罗·佐杜洛夫斯基”式的Cult元素收敛了一些,但依然可以看到导演奇特另类的风格,以及感受到导演对拍摄剃头发的情有独钟,……“…-你或许会问:我将会得到什么?-你将学会 如何快乐地面对死亡。-我害怕死亡。-你害怕活着。-我害怕他人失望。-为自己而活 这没有错,为他人而活,那才是天大的错误。-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生啊,大脑负责提出问题,心则给出答案。人生本无意义,但我们必须要活着!….” |
|
已经是一部比较克制的佐杜了。但我还是那句话:我爱佐杜和他全家,我爱他们一万年。@London ICA preview |
|
#戛纳2016#会让所有艺术系学生看到嗨的电影!导演马戏团般神乎其神的叙事语言和场景设计与享受生命享受艺术的主题结合的天衣无缝,让整部影片变成了一场嘉年华。放映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高喊“Bravo”,大概也是因为戛纳的迷影观众很容易与这个故事产生共鸣。 |
|
87岁的高龄居然拍出如此有激情的人生回忆影像日记,令人赞叹~ |
|
3.5 有趣的是和同一单元的智利电影《追捕聂鲁达》同样的题材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结局却完全相反的风格,但文学性却远远没有前者来得深入,被荒诞的调子消解掉不少,导演亲自出现的段落更是让电影变的浅显。不过怎么样说,再做一次自己童年和青年时期的梦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
|
只看到最后半小时 但是太好了 太好了 热泪 |
|
#BIFF# 自传三部曲之二,比「现实之舞」更自由:戏剧、剧场、马戏、木偶戏、音乐剧等元素加上超现实主义,呼应诗人的养成。阿多尼斯出镜,恩里克·林、尼卡诺·帕拉等诗人及其他先锋艺术家的影响清晰可见。很多台词赞:『闭嘴,诗人不要解释。』『我把魔鬼交给了灵魂。』 |
|
诗也有很多种啊。这样高度个人化的lexicon表达出来的才最是诗。伴随开头音乐响起道具组的一众同仁开始狂欢熟悉的佐杜罗夫斯基悄然登场。好像久违的重聚。一直看到片尾字幕出现我自己的名字。年度观影感动。 |
|
【台北金马影展展映】佐杜洛夫斯基魔幻现实主义自传题材电影。众筹拍摄,全家上阵,四儿子演自己,二儿子演父亲。杜可风摄影。荒诞疯癫,装逼自恋。从头到尾如马戏团嘉年华一般疯狂。一些酒吧、马戏团场景设计还比较有风格,剧情只觉得WTF!一次次反复强调自己是诗人,这真是最无病呻吟的做法。两星半 |
|
影20182:诗是浪漫,是激情,是行动,是活着的心!每一个诗人都需要缪斯,有一群相似的朋友,才能让日常生活变得永恒和无常!导演87岁作品。 |
|
所有道路都是我的路。 |
|
亚历桑德罗是真朋克,撕碎一切。诗是行动,他的行动就是赤诚之诗。 |
|
本届 HKIFF 看的最嗨的一部片,一部大麻片还很纯瞌完就嗨!诗境与现实交织,连现实都变的不再现实了,好喜欢!所有的外界真相都用最简约的形式投射到了这个并不现实的空间里,走进一家酒吧就能遇到灵魂缪斯,两人一起散着步就能遇到自杀死掉的表哥。融入诗人体内的现实之线。赞! |
|
这要是把电影制作成几十个秒拍,可能个个是杰作。 |
|
嘤嘤嘤 血压又下不来了 |
|
佐夫洛夫斯基继续以佐夫洛夫斯基的方式讲述了佐夫洛夫斯基的故事。这次是第二部,青年时代的亚历桑德罗,与各种前卫艺术家以及诗人的种种生活,直到去巴黎为止。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生命并无意义,但你必须把它过完才知道”。 |
|
看过三天了还没标记,主要是因为太过震撼…… |
|
看得很享受,红发女诗人真的是我最爱的一个影视女性角色。完全是破坏式的女人,风暴一样的女人,席卷而至,纯洁炙热,在平原上怒目而视。这种女人挣脱审美,打破你沾沾自喜的礼貌和价值。完全是冒犯,而且很强壮,这是我能理解的女性解放。轻而易举掠夺一切,轻而易举一无所有 |
|
7/10 |
|
【9】“我学会了存在,我学会了爱,我学会了创造,我学会了活着,每条路都是我的路,打开我的心,我聆听着世界的哀叹...”自传青年篇。还是很喜欢,这一家子实在是该死的迷人。打低分的人怕是不适合看这类片子,况且这部已经很友好了...(对于破站和爱奇艺等正规平台能免费观看本片的这件事,我深表震惊。对于如此夸张的阉割版,我更是极度无语。上流媒体看怕不是疯了,必须看完整版!不然真的别看了) |
|
我学着如何生存
我学着如何创造
我学着如何处世
静心聆听
我听到人人都在哀叹 |
|
结尾在码头和父亲和解那一段太棒了。老年佐杜洛夫斯基站在父亲和青年的自己之间,对父亲说:“我原谅你,杰米。是你给了他力量,令他能够容忍这个 诗已不在的世界。” 就这么短短十几分钟,把前面荒诞的俩个小时都拉了回来,定格成了黑白色,只剩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对岁月与过往的和解。 |
|
如何评价一个人浓墨重彩的幻想式回忆呢?感受即可。
只走直线那一段是我一直想做的事哈哈。 |
|
多年前看完《圣血》那股呛人的厌女气把我恶心坏了,从此告别左杜洛夫斯基,但看完他拍沙丘的纪录片又觉得,虽然依然无法接受他作品表达的内容,但老爷子人还是蛮可爱的。看完这部发现之前完全错怪老爷子了,他这根本不是厌女,而是妥妥物化所有和他有交集的人自我沉醉,形式感上失去了过去的张狂气,虽然老爷子致死是少年,但看来灵魂还是老了啊…… |
|
太老套了,费里尼看要笑掉大牙的,对虚实、超现实等的认识浅薄全暴露了 |
|
cinefan佐爷展 isquare / 久闻大名,果然非常厉害。童年情景的配乐是斯特拉文斯基《火鸟》里的摇篮曲,感觉非常合适。…… |
|
一部颠覆三观的电影,这样的视听强奸每分钟都能让人高潮。 |
|
死也想不到会有人这么拍传记!仍然是典型的佐杜洛夫斯基式表现手法,性格外化做到了极致,关于童年、爱情、友谊、亲情、梦想、历史,所有这些都与诗勾连起来,佐杜洛夫斯基本人作为先知不时出现,让人感慨时间的流逝和阅历的增长。语言充满诗意,结尾意蕴悠长。 |
|
¡Ustedes son nada! |
|
又被结局惊艳到了。论剧情冲突『诗』不如『现实之舞』出彩,但『诗』佐杜真正把显微镜放到了自己身上(上一部大部分是在父亲、母亲身上),结构了自己,消解了父权、母权与家。 不说了,佐杜下部片子我也要去众筹一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