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获得今年戛纳电影节大奖的“戛纳邪典”真是让我难以接受!虽然有一些影评人引经据典地解读其奇幻、混杂、隐喻等优点,我直观的感受是从理念到视觉上,都“脏”到了几次让人看不下去!创造者有其自由表达的权利,而评委会,特别是评委会主席斯派克.李怎么会同意给它大奖?让人叹息啊。 |
|
戛纳邪典 |
|
令人兴奋的独特性在于将类型元素和从其它电影中汲取而来的创作灵感,进行了大胆且挑衅的杂糅拼贴,并注入非常当下的视角(酷儿精神的极致展现、身体和性别政治的探讨以及对toxic masculinity的审视),与此同时擅长的影像冲击力被无限放大,这使得迪库诺成功找到独属于自己的位置|不是本届主竞赛最好的电影,但却是最大胆且令人敬佩的金棕榈选择。 |
|
驾驶我的车 |
|
看完之后缓了两天,倒不是因为视觉上很肉疼,而是因为它在解读的层面上太复杂了,不论是社会议题,还是类型混搭,都需要认真的思考一下。它就像新时代的《欲望号快车》,你很难不联想到柯南伯格,导演把钛金属揉进了女主角的骨子里,借这样一个新物种去完成个人表达,女导演镜头里的女性身体仿佛带着生理上的触感,视听的情绪和节奏都很酷飒,配乐的节拍时刻跟女主角的内心蠢蠢欲动。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能给金棕榈颁给这样一部电影,太让人敬佩了! |
|
Grave导演的第二部作品,很失望啊。这些年最无聊的金棕榈吧。摄影演员都不错,但是基本的故事却完全没讲好,漏洞百出的剧情,被极度渴望吸引眼球的画面推着走,本该兴奋却很催眠。女主的角色写的相当差,动机模糊,前后矛盾,强忍着差点睡着啊。如果导演不是女性,估计不会拿奖吧,可能还会被骂,今年最父权的电影等等之类。与此同时,Paul的Benedetta一个安慰奖也没有…“很血腥”(其实还好,类型片的影迷应该会非常失望),“女导演”(其实相当父权),“trans”(其实哪跟哪呀!),一众前卫大胆的符号包裹着不变的内核,是戛纳越来越保守吗,还是这个世界本就虚伪 |
|
很奇怪的,看完感觉片子很厌女,却确实是个女导演拍的。她是很聪明的,了解观众G点,把许多讨论度高的东西塞到一个怪里怪气的故事里(这点就跟生吃一样),通过一些视觉冲击的东西淡化了其实很功利的本质吧。但是竟然大获成功,斯派克李你确定自己不该多看点日本电影吗,瞧这玩意把你给吓得 |
|
全程高能尤其是前半小时,属于是在影院里看才能爽到的那种,估计资源出来会两极(参见加斯帕.诺)。女主角为艺术大献身,而文森特林顿真.老戏骨,感觉靠这片也能拿影帝。一边肉疼一边遮眼还一边忍不住笑了出来请问这是什么体验,以后出门我打算也带根金属筷子防身。 |
|
三星半。Alexia就像魔鬼的宿主,所到之处尽是屠戮。但她又极其孤独,大脑被钛保护,无惧烈焰,身心却没有依靠,直到那个消防员男人的出现。导演朱利亚·迪库诺用迷幻血腥的视听语言,表达着脆弱的个体情感,情节设置上充满了惊悚和争议,挑战着大众的道德底线。女主角Agathe Rousselle和男主角文森特·林顿对表演的付出程度,令人咋舌。 |
|
与《安妮特》类似,令观众难以直接将其归入任何一种既定类型范式的影像,就像片中主人公的身份特质一样时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ta可以以女人的身份爱女人,同样可以以男人的身份爱男人,甚至于以儿子的身份爱上父亲、以人的身份爱上非人的硅基物质;Alexia一方面伴随着怀孕的过程而越来越成为一名真正的“女人”(以至于在分娩时终于卸下全部伪装让Vincent直呼其本名),另一方面也伴随着变装而越来越成为男人(Adrien),二者并行不悖,直至其诞下人机混合的新人(耶稣-圣母之子)。高度寓言化的架构,除却广泛提及的柯南伯格、昆汀,更令人想起祖拉斯基的《着魔》、阿莫多瓦的《吾栖之肤》、波兰斯基的《罗斯玛丽的婴儿》,甚至于阿伦诺夫斯基的《母亲!》。 |
|
车震受孕--新女性/酷儿电影奇观! 这令人震精的想象力!(妈呀看这意思要拿金棕榈了? |
|
开头就像一堆零件没组合好的车,开起来叮铃锒铛的。生吃的女主角在这里的角色依然叫Justine,让我想起萨德侯爵的Justine ou les malheurs de la vertu,这次她的确是个无辜纯洁的象征,因美德遭遇了不幸。 |
|
钛绝了钛妙了这才是应该在戛纳看到的那种电影啊!就是要这种打破所有想象、重新定义类型、元素、风格和题材的作品!这个时代能有这样的女性作者真的是我们的幸运!Again,身体永远是自我/他者之间焦虑的永恒战场。在不远的将来,本片绝对将会是女性主义电影评论家论文中的新圣经,关于酷儿主义的理解真的是切中肯綮,我心中的金棕榈先奶上了! |
|
金棕榈给她!影帝影后也给她! |
|
金棕榈的到手意味着当下对女性主义的社会讨论和艺术展现已经触碰到了男权社会压制的最后防线。“非二元性别”的钛制人,在尽全力消除女性生理特征的过程中,顿失电影前半段暴力刺入肉体猎杀的力量,全数交予迷失于雄性荷尔蒙的消防员父亲形象手中。女性主义在男性压制防线前死于异化亦或是重获新生,看你的信念了。 |
|
Après Grave!!! Julia is queen of female gaze!视听也太强了, 粉粉紫紫!节奏踩在我心上!太喜欢女士在消防队员前跳舞那一段了!(没想到法国国庆日当天八点多的场接近满座,又是一部与法国老爷爷老奶奶一起笑的电影 |
|
性别是流动的,类型是暧昧的,只有疼痛是确定的,得以让人类确认自身存在。 |
|
老套的俄狄浦斯情结,令人震惊的影像呈现。 |
|
my car drives me |
|
女性观众:怀孕对女性身体/大脑的伤害。Trans/queer:非二元身体与gender transition。Film scholars: "The re-shaping of human bodies through modern technologies." Literary critics: 俄狄浦斯情结与trauma。Gay: 那群消防员的肉体实在钛钛钛美好了🤤🤤 |
|
唐娜·哈拉维在《赛博格宣言》里说应以亲近性替代结盟,金属亲金属,钛壳亲乳钉,钛驱亲汽车。在人类和机器的深度嵌合中,物种界限被模糊。随着文森特·林顿的突兀出现,这个杂交体重新被置于“男性/女性”的二元判断中。(杂交人需要伪装成人吗?钛子宫害怕警察的子弹吗?)最后更是被框定在“母亲”一职当中,失血过多而死???这一步步的画地为牢令人猝不及防,或许影片倒过来拍才对。 |
|
钛失望了,为毛生出来的不是变形金刚?不懂女性导演干嘛也要用生孩子承载表达,女的除了生孩子没别的用了?还是除了生孩子想不出女的还能怎么表达自我?什么酷儿精神什么女性主义说实话没看出来,这片更像是在呈现导演对父权的疯狂迷恋,一个钛合金老妹儿,只对金属机械产生性欲,把全世界的男女老幼都当对手,杀起亲爹妈都毫不手软,遇到个“父爱”爆棚的老男人竟然莫名其妙就沦陷了,开始就算拿棍都想解决掉“麻烦”,遇到老男人之后突然跟自我和解,母爱随之大爆发?哦,还有失孤之痛是两个人的吧?为啥老男人的老婆就得强忍悲痛还得情深义重地叮嘱来历不明的怀孕老妹儿照顾好老男人?一股子后宫姐妹的味道,简直有病。有多喜欢前半段,就有多恶心后半段,这玩意儿也能扫奖就离谱,不过从把《寄生虫》碰捧上神坛开始,欧洲文化圈就已经没救了。 |
|
. |
|
无法定义,无从分类,当下时代还不能用现有概念囊括影片中火焰与原油般燃烧模糊的爱欲面貌,先锋性质和女性主义的表达受到两极分化的评价毫不意外,未来数年或许都将占据影评人与学者案头的一席之地。但金棕榈眷顾标志的世俗成功和臣服父权的内核矛盾无可否认扼杀了杀戮天使的锋芒。钛是Ta的骨,机器新神赐予的重生必要以魔鬼圣婴撕裂母体的祭祀唤来天国降临,女性身体、酷儿精神、性别政治和雄性气质探讨安放守旧的家庭寓言碰撞对立下,对男权社会的复仇被言语规训的母性唤醒抹除,移植大脑的金属刀痕缝合一死一生轮回达成父神的诋毁与跪拜。爱是地狱之犬,自比上帝的父亲面临爱无能与阳刚失守的天堂堕落,强行将神圣受胎的圣母套入天选之子耶稣的阳刚范式,犹大的嫉妒,自我存在的质询,都在定格造物主拥抱继承者的一瞬达成神话拂晓,温情堪比恐怖。 |
|
好痛啊,我们的影像表达需要疼痛至此吗?有生理性的痛,也有社会性的痛,如果说过往的电影作品追求“触动”观众,本片就是要“痛殴”每一个人,一种审美层面的电击疗法,在影像制作如此轻易而庸常的当今,创造新的视听霸权。 |
|
将金属、汽车之物象比作男权,钛进入女主身体,使其成为强权化身,而后杀人,以暴制天下。对性别意识模糊化处理,无处栖身的女主,疑似跨性别者的男主,都在为适应男权法则而压抑自己,包括她在公车上不能为女人打抱不平,包括他用药物维持自己的阳刚之气。金属婴儿的降生,象征了强权的催生与轮回,它即你我,它无关性别。一部艺术精神大于社会精神的作品,高级的镜头语言,华丽的色彩叙事,都比《生吃》成熟很多,戛纳给予的肯定也有道理,应该为先锋艺术鼓掌。 |
|
并未试图去掀起又一轮新法国极端主义,在属于柯南伯格和卡朋特的第一幕后(开场还难得的见到了波尼洛的演出),随着文森特·林顿的登场,迪库诺真正想呈现的才徐徐展开,同样也是真正令人好奇的部分。女主角被植入的“钛”成为启动新的生命形式的一场受孕(冢本晋也的作品中也曾以此符号方法而闻名),电影本身便在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般的缝合下,以流动的类型、美学与议题(性别、性向和存在)而成就酷儿身份甚至将其重新审视定义。但超现实的段落与纯粹类型的部分所构成的醒目的“怪胎”元素从头至尾横冲直撞为过于悬浮的“体征”,承载现实的“父子”戏份则被牵引着以错乱的寓言体来迎合“现象”,于是这场痛苦的光影“妊娠”诞下的反倒更多是致畸的形式,表达的“生理”逻辑被切割。迪库诺的短板一直来自奔逸的想象和贫乏的实在间的失衡所致的虚妄感。 |
|
毛骨悚然。视听效果在大屏幕上表现绝佳,从开头起就像被掐住了咽喉。影片整体是一个机械时代的sarcasme,移植的钛又像新神的肋骨,埋伏下某种宗教寓意。赞叹Ducournau打破常规的胆识与奇思,不知是如何做到将恐怖、暴力、邪典、幽默、温情这样巧妙地融合到一起,让我在指缝间大笑。本届戛纳目前看到的最高水准,是我心中的金棕榈了(影帝影后也值得),钛酷了。 |
|
生异形吗,你们哥几…哥俩。 |
|
今年戛纳第一部退场的 实在看不了这种 生理疼痛 |
|
跟汽车做爱就给我惊了,还怀了个铁孕,但后面再也没惊过。她的杀人动机从何而来?结果后面转到了对酷儿的象征去了。但这无非也是一个被迫的社会意义上的酷儿身份,基本算是伪酷儿,不涉及生理和心理,因为我看不到女主对自己性别有何挣扎,她只是为了逃脱通缉而已。后面又有了新的问题,她怎么与消防队长产生的情感链接?影片有着先锋性的文本主题,也许想用一种新颖的角度去诠释身份与社会,但整体的结构和情绪却无法融会贯通。《生吃》的时候还能用更生猛更直接的影像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到了这作却感觉有些大而不当,格局上来了,但内核还是小的。对于我来说,化简为繁了,灵气和质感反而不如更生涩稚嫩一些的《生吃》。 |
|
钛直白了,虽然《生吃》也很直白,但更有灵气和诗性;我一面反感任何“生怕观众看不懂”的电影,一面又有种怜悯之情,尤其是女性导演的作品。很适合在影院观看,可以听到观众在各种奇怪地方形形色色的反应,甚至为本片增加了过多的喜剧色彩。我个人觉得最好笑的部分莫过于男人以为自己是上帝,“儿子”是圣子,不料自己其实是圣约瑟,“儿子”其实是圣母,而圣母与圣约瑟之间颇具伦理色彩的关系也是莫大的讽刺。当她站在车顶跳舞,Madonna与whore两大形象在性别模糊的外表上合二为一,男性气质的表现们面面相觑,也确实是今年电影院里最有趣、最丰富的瞬间之一。可惜我还是觉得,不好看。 |
|
如果这部电影今后真的会有什么影史意义,那基本也就是文化研究者撑起来的,因为真的太能解读出花儿了。但作为电影导演,迪库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还要敢于反过头来,用更好的手段调理自己信仰的宣言。借用桑塔格在《反对阐释》里的一句话:“最伟大的作品似乎是被分泌出来的,而不是被构造出来的。” |
|
20210723 近期另一部的如坐针毡。缝合怪,触及不等于思考(酷儿,男性属性),形式远大于内容。以激起感官冲动的方式带来一种令人不适的审丑,配合若干次低音轰炸和狂暴光影充数,以至于无论是恐怖和感动都是半吊子。戛纳选出此片,尽显衰落之象,尽显当下政治风潮先于影像成色之评奖取向,令人哀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
|
性学神棍片无疑,心理逐渐变钛的观影体验。有那么一刻我恨不得大银幕裂开... |
|
戛纳用最高荣誉褒奖《钛》,跟把短片金棕榈颁给《天下乌鸦》是一个逻辑:女性导演开始以尖锐甚至猎奇的方式,回应发生在女性身上的种种伤痛。但我要问的是,她们真的打在痛点上了吗?《钛》的痛感全是生理性的,并不能深入到灵魂,流畅的运镜无法拯救凌乱的叙事,导演放任她的主人公无法挽回地走向破碎;在一个诡异的设定之上,人物开启狂躁地杀戮,她与新父亲缔结关系,最后以生命换取异形的诞生。她要给世人降下怎样的启示?我只嗅到金属混杂机油的腥味。 |
|
B级黄暴片加点社会议题,放网飞会被喷死,放戛纳就尬吹。 |
|
我看不懂,也不受震撼。 |
|
从《生吃》的返祖式女性成长,到《钛》中花木兰式的女性困境,是对男权社会、男性凝视下的伪装产物,“钛”化的过程也是女性不断被排挤、被仇视、被异化的过程。导演无比痴迷于身体的呈现,因为女性的身体似乎成为女性反抗的最后武器,将种种被欲望加持的女性身体用极端痛感的观感和变异来对抗这种男性凝视。以及多人眼球的“人车”、黑血、怀孕分娩、钛娃等等,无一不在挑战着男性文化建立起来的社会伦理、道德、文化、政治等意识形态产物。用一种女性视角来看,“钛”是一种宣言式的女权影像,将那些可见的与不可见的男性压迫与女性困境,用大胆而猛烈的影像冲刷至血肉而后缓慢毕现。 |
|
扒开这层花里胡哨,哗众取宠的外包装,底子里也就是一点干巴巴的肤浅概念,剩下的人物、故事和调度,直白、幼稚又简陋。这类后性别或者后人类的景观(理论学家爱咋阐释咋阐释),到头来和其他方式的电影节机会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同。 @望京电影资料馆 |
|
每个人都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看到猎奇和重口味的;看到男性凝视、父权投射和自我身份认同的;看到上帝、耶稣或者玛利亚和弥赛亚的;在安全的房屋里,我们看到了边缘异化群体之间互哺的慰藉和人文关怀的超脱。 |
|
自以为自己在反传统、搞艺术,是个聪明b,实质就是个文化工业流水上流出来的玩意,还是个畸形混种胎;实在是想不明白以斯派克李为首的评委怎么选了个这玩意出来,我现在只求给我一个没有看过这破玩意的脑子。 |
|
想念柯南伯格。 |
|
什么玩意,一个小孩车祸后金属脑袋,之后长大和汽车做爱,怀孕,月经居然是机油?!草泥马的,什么鬼逻辑?之后好基友男朋友朋友圈建一个杀一个,导演,你娘的,你到底是要讲什么?豆瓣评分6.9,怎么评的?来,讲几句不打你! |
|
终于看到好电影,节奏对,富含惊喜的视听与编排,有使命 有信念。可惜我早上起太早,晚上实在是困,要不然我会很激动 |
|
年度WTF电影,算不算最差金棕榈不好说,但肯定不是所谓的“未来电影”,因为很大程度上只是承续了法国新极端主义电影的脉络,再植入柯南伯格的身体恐怖与人机融合(即赛博格或曰后人类)。看得出导演试图呈现一种异质、开放、自由生成的性别与身体景观,但是并没有成功地流动起来,依旧是断裂、生硬和表面化的。尽管可能不如前作[生吃]那般符号化,但内在逻辑的残缺与内心情感的缺席却是致命的。不可否认,影片对身体疼痛的描摹足够令人骇怖,但也仅此而已了。形式与风格上无甚新意也不够先锋,内容上说,[钛]作为荒诞寓言,却没有触碰到真实,作为社会政治题材,又并未进入现实,看与不看都没有什么区别。(6.5/10) |
|
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只是期待偏高,看完有些失望,太迷信影展还是不好,符号意义大于电影本身,适合学术解读;居然让人想起吕克.贝松《超体》里的改造女战士,《杀死比尔》里乌玛·瑟曼头上那块嵌入的金属,也许换一群评审,能不能得奖有点悬。还是那个定律:女导演玩起狠的来,比男导演更直接、剥削、暴躁、疯癫,就像男导演搞起纯爱来,通常比女导演柔情伤感更自恋沉溺。关于后现代的汽车和人、金属和人,大卫.柯南伯格《撞车》、约翰.卡朋特《克里斯汀魅力》、冢本晋也《铁男》……已闻名遐迩,这部就简单看看吧。 |
|
酷儿精神的解放体现在作者从根本上摧毁了由因果支撑的线性逻辑,抹除身份政治语境下被习惯对立的强弱善恶,回归最根本亦最虚无的命题:我为谁而战?敌人究竟是谁?反复的撕裂与愈合,拒绝预设特定的批判对象,先解决自己,再用无坚不摧的不死之躯面对世界。 |
|
#74 Cannes# 有的作品厉害到可以不需要考虑剧本情节逻辑内容演技,单单感官这一方面就够了,比如这部 |
|
身体,从尼采开始,成为个人的决定性基础。//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在一个被重新合成的身体上另外地结构了 角色精神上的孤独身体上的疼痛欺凌了观众的视觉感受//画面尤其充满暴力 而这种暴力不完全来自动作 暴力性的动作在迪库诺的镜头下不堪一击//过程中反复感受到日本新浪潮那批导演 大岛渚 今村昌平 他们那种对人类的生理性厌恶但 不同的文化背景让迪库诺的厌恶又带有某种自恋的意味 可能她不爱她的人类身份却又热爱她的女性身份//以及在这样的电影里 甚至可以清晰看到女性创作的特别之处 对自我身体的观察 对自我存在的思考 对父权的抗拒与依赖 就像人们开始发现摄影机如同人眼又不是人眼 能够通过摆放角度的不同看到与常日习惯看到的视角完全别样的世界 或许这种东西对于适应了单一视角与审美的观众来说会产生某种恐怖谷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