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裔导演们很会讲Asian的故事。虽有些标准好莱坞模式,有些角色模版化,故事却不乏真情,诸多细节更能引发东亚人的共鸣。染发那一幕美好而理想,黑发终会洗回金色,灵魂却无法洗“白”。结尾的”I choose you”更是超越了社会意义,直指每个人心中的家。种族间的隔阂与张力撑起了电影,但包容与爱让其深入人心,不止步于空泛的政治正确。像导演开幕致辞说的那样:我想拍关于人们彼此间爱的故事,我想他做到了。映后他与起立鼓掌的我对视许久,或许是因为彼此从电影中领悟到了同样的东西。 |
|
口罩里塞满了鼻涕。哪个人生不如戏啊,这比《无依之地》差吗? |
|
小学的时候和刘敏在花园踢球,被小区的几个讲白话的本地佬拿足球砸了。他们说不会讲白话就不要在桂庙花园住。刘敏一个人跟他们直接干起来,差点把花园里的祠堂砸了。从那以后,我一直跟在刘敏后面混,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刘敏说自己是朝鲜族人,在东北老家是足球校队的。三年级有一天,刘敏叫我下来踢球。说自己要跟爸妈回国了,这是最后一次一起踢球。他说把普通话说好,现在大家都说普通话,不用怕本地佬。我问他回哪里,他说韩国。最后他跟我说,他不叫刘敏,叫李永敏。读快了,就变成了刘敏。 |
|
自编自导自演,非常会讲故事,能够把移民的共鸣感把握到极致,通过亚裔群体在北美的族群孤独感鞭辟入里的呈现出冰冷的美国社会体制下的国家归属和身份认同的矛盾,美中不足的是结尾刻意煽情流于俗套 |
|
有点用力过猛了,剧情过于戏剧化。但这样绝望的情景,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真实的人生。所有移民都会心有戚戚焉。 |
|
我想说我喜欢不起来这个电影。但我却哭的根本停不下来,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哭得那么大声,非常狼狈,最后一幕从头哭到尾,哭到口罩都湿光哭到鼻涕都出来哭到喘不过气来哭到看完第一个冲出场坐到车里还得冷静一会儿的那种…不能更狼狈了… |
|
不负责任的移民社会就像不负责任的父母,始乱终弃最终的受害者只能是无辜又无力的子民/幼童。无论是美国社会、白人养母还是韩国生母,都欠安东尼奥一句解释:“你为什么带我到这儿来”。他的悲剧在于他们让他接连失去了家乡、失去了家人、失去了身份。他是没有庇护的孤儿,一直在被这世界抛弃。生母在水面拉起幼小的他的那只手和临别时拥抱的体温,也许是他孤注一掷赖以行走在这世上最后的烛照。那张同为亚裔的越南女子的脸,那个濒死的同样流离失所的灵魂,也许是他卸除隔阂后唯一愿意袒露新伤旧疤的精神家园。而妻子义无反顾的追随和继女机场分别时那句声嘶力竭的哭喊“我选择你”,似乎把这一切深渊和沟壑、尖锐和伤害熨平了。有人批评它过于戏剧化和煽情,恭喜,因为他根本没有经历过比这更真实而撕裂的人生。 |
|
有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唾手可得,却要一些人要付出十倍百倍的代价,为之奋斗终生。//口罩全用来擦眼泪和鼻涕了…… |
|
前无去路,后无归途,左手是死亡,右手是新生。描述完全边缘的移民人群,以及表现美国司法的不堪,毫无人情。在一个土地生活了十几二十年,突然被告知,不承认是美国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混乱的社会体制。一边高喊着拥护“人权”,一边却在剥夺。电影的画面、配乐都太棒了,情绪也是逐渐递进,富有冲击力,很棒的作品。 |
|
3.5星。移民问题。个人归为《小萝莉与怪蜀黍》系列。 |
|
Roger Suen的配乐绝了。从摩托车上的昏迷到医院里的妊娠,到水下的拥抱,再到最后被拉扯开来的手… |
|
25.09.2021 | @ Regal Rockville | 很好的题材、很好的演员,却很遗憾没有讲好这个故事。看片的过程中常常出戏,大概所有内地台湾和韩剧里的老套桥段全都被用了一遍,两个警察的部分也并不genuine。中间一段突然就王家卫了,还挺奇妙的,但也不了了之。可惜了! |
|
1.一家三口相处时,部分手持场景,刻意做出家庭dv感,以表现家庭的温暖。但这些温暖都将成为伤感的回忆。2.太过戏剧性的情节会削弱人物的典型性和故事的真实感,配上情绪汹涌的音乐,煽情的意图更是被暴露得彻彻底底。克制与内敛才是东方文化背景的导演应该带去的东西。3.不过都这么用力让人哭了,破防终究在所难免。Jessie的那句Don't go,I choose you,我是挡不住。 |
|
《韩国佬》对议题的情绪捕捉,《紫色女郎》关于亲情的身份审视;将两部前作的特质糅合,试图在这个故事中找到平衡,配搭明显有升级的阵容与推广,算得上“集大成”之作品。已是不惑年,对于“浪迹”圣丹斯、导演并不完全算主业还要保持电视剧出演进行曝光的创作者来说;能进入三大视野,都算上限与好结局。依然出色的是那些记忆中的“坠落”与风格化的情绪召唤,Alicia也意外给力,提供不错的辅助;但过度的戏剧化与情节盗用争议有下头,破坏了前半部分精心建构的火花。对于Justin,其实已不敢有更多展望;只希望他还能延续这样的身份探索,去抓住每个值得被倾听的故事,也就足够。 |
|
一部可以做阅读理解的电影。很喜欢这个故事,就算生活非常的不如意,但电影并没有让观众沉浸在悲伤中,而是一直诉说着爱,男女主两个人也都很坚强很理智,直到最后机场分离那那一刻才爆发。 |
|
結尾升華了... 女主和小演員都很養眼。小女孩很有天賦 |
|
配乐和摄影都好棒。虽然剧情有点drama但是每个人都没有非常脸谱化,当年Twilight的小孩们都好有出息。 |
|
立意挺好的,但是看了没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坎妹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演得不好,是因为她太美太精致,完全让人联想不到她所诠释这类人。 |
|
不敢相信可以在一种关注单元看到这么出色的电影。导演自编自导自演,电影根据真实历史改写,上世纪美国白人在全球各地领养的小孩长大成人后根据新政策被遣返回出生国。绝佳的题材。镜头语言放大了本就强大的剧本的情绪冲击,结合主角、配角们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观影体验前所未有地沉浸。 |
|
继《米纳里》后又看到一部关于韩裔美国人的家庭生活电影。影片拍得挺有真实感,不过故事情节还是偏戏剧化些,拥有蛮多冲突矛盾的剧情还挺吸引我的。特别提及,Antonio在开庭前被殴打的段落,起初感觉编排得有些刻意生硬,后续解释了原由倒觉得还算合理,证明了对部分情节的理解时常要联系前后内容乃至整部电影再做判断。最后,比起父女俩的哭泣拥抱,还是之前Kathy带女儿赶到机场的画面更触动了我的泪腺。 |
|
再次从东南亚的家庭气氛里获取一种觉醒的巫术。(导演影人页面的头像这跟男主角真的是一个人? |
|
巴里·詹金斯、肖恩·贝克不常有。反派扁平卡通正派情感泛滥,战斗力和感染力都不行。 |
|
美国养母选择留在暴力的房屋,越南男人选择分开两艘船逃难。若拥有不想关联的姓氏,想要摆脱的梦境,就懂得我们是生在水中的鸢尾,虽然看不见但依然有根。风能吹走头顶的假发,雨洗不掉文在手腕的根系。面对机场的拥抱,女儿倒退了一步。染了相同的发色,却再次被抛弃。茫然四顾,哪里有我的蓝色海湾。 |
|
虽然刻意营造的戏剧冲突很多,但我还是在影院哭的很惨。电影的配乐以及screenwriting在我看来非常厉害,特别是越南裔女人的线索部分,对于自己过去的映照,是非常巧妙的互文。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让对方问自己从越南逃到美国的父亲,当初是否后悔和妻儿分开坐上两条船,那位父亲说never。关于移民与异乡永远的diaspora,瞬间把我击中了。 |
|
今年最强群像演技,所有人从选角到演技都很完美,Justin Chon执导能力和演技都提升很多,Alicia Vikander好几年没看到她演戏了,演的还是那么好。 //// 16毫米胶片拍的美极了,选景和美术也十分用心,低成本制作范例。 //// 几个主要情节点缺了点合理动机,但因为诚意在所以也没那么在乎。 |
|
用力过猛 |
|
起先会觉得氛围做得很好,状态也都不错。不过整体还是太戏剧性,太刻意了一些,反而削弱了本身的力量。 |
|
移民的故事要移民来拍才会有感染力,色彩的运用见心思,刨除时不时怼脸拍让我个人有点受不了之外,情节上的铺排也有些问题,但对于美国移民法律问题的针砭,为亚裔发声的确是具有力度的。 |
|
穷人就不要生孩子了,只会更穷。 |
|
同样是书写在美韩裔的身份焦虑,让人想起了《米纳里》,有水芹菜对标鸢尾花的指射,也都奉献了精彩的表演,本片在前半段铺垫得还不错,从前夫出现就开始有设计的痕迹,到机场离别简直把让你哭写在脸上,比较喜欢两个片段,坎妹唱blue bayou,小女孩和男主翘课的一天。还有些细节设定,无国籍男主职业是纹身师,标记并证明存在感,前夫名叫Ace,和移民遣送局ICE发音类似,前者也间接导致男主的结局。 |
|
看电影了没 |
|
#Cannes74一种关注(1.5)实在有些太刻意了,没那么好,剧本打磨上想必是尽可能地把所有冲突都往里边塞满。值得好评的是电影的质感和异域风情。 |
|
对亚裔的系统性打压和剥削,不论你生在这、长在这、移民来这里为社会发光发热,这里永远不是你的国家。如永远摆脱不了的发炎智齿,只要吃喝就要感受它的存在,永远无法畅快,而亚裔身份的枷锁,只要还需要在美国社会讨口饭生存,就要承受。想起了另一个美籍韩裔拍的《米纳里》,觉得那部里面冲突的表现手法还更高级点,这部冲突的制造有些刻意卖惨煽情。但导演很会拍自己,镜头美感不错,可以说把自己外形的特点和优点在这部电影里都挖掘放大出来了。现在亚裔在美国影视圈的形象,基本还在标榜自己老实优等公民但被白人社会剥削、边缘化而自恨、卖惨,或者自我作贱形象、自我工具化、顺应种族歧视刻板印象、恶俗搞怪、吸引眼球之间反复横跳。很可惜正视亚裔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差异的高自尊亚裔电影形象,美国主流社会还是不会买账 |
|
2.8分 |
|
好看!👍🏻 |
|
用力过猛,苦情到夸张,节奏也有点问题。不过像上一代香港电影和阮清越的部分都非常喜欢。 |
|
摄影很美,全片除了坎妹的表演真的不错,其他包括导演在内的表演都太大袈裟了,一直动不动大吼大叫,显得尤为浮夸。目的性太强带来的感触就很少了。 |
|
2022-02-02
还好,虽然也挡不住有部分内容稍落俗套,但主线还可以。和养女的情感戏蛮有爱。节奏时而墨迹,最后机场告别,一下走一下留,一下冷漠一下Dady don't go的。投水那里感觉也有点蓄力太久,情感疲劳。剧情和节奏都略与瑕疵。另外坎妹为了让自己显得憔悴披头散发的也是蛮拼了。 |
|
推动剧情的一系列因素都是刻意构造以满足特定条件。这种剧作方式是很没水平的。 |
|
命运在现实面前。 |
|
真挚的学生作文 |
|
Moved. |
|
一篇美利坚高考满分作文,几乎不带换气的慷慨陈词,字字斟酌、层层递进,结束后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
|
韩式套路满满,可能是我自己问题,排斥这种刻意营造的东西,我不否认片中情绪很强,但实在难说好看,底层移民的苦难不需要靠煽情来营造啊 |
|
恕我无法理解在机场的那个滑跪 |
|
有点令人忧心的故事,可以直接看得到的平凡移民家庭生活故事和俗气的回忆场景与日常情绪,然后是各类社会现实困境与情感堆积。一切都是明确和可预见的,又不太忍心批评。 |
|
骨子里居然还是韩国味儿,惨得没有一点好事。 |
|
这电影简直让人着急,男主废柴一个,他们也太不上进了,而且就非常的stupid,又太拖沓,各种drama 还没完没了的套路。啊啊啊真的很无语很烂啊 |
|
冲击奥斯卡颁奖季的热门片似乎可归纳出类似的一套模式:题材越火越好,移民、警察暴力、歧视亚裔等等共冶一炉;情节要配备众多戏剧化的冲突转折,瞄准的是观众的泪腺;演员的表演也是要粗放张扬,让观众一眼能看穿正反派角色是最低要求,然后最好还能让人提前知晓某个角色的性格、身世、命运,那就是绝配了,这样才能为故事铺排出流畅动人的起承转合。这部影片基本上都符合以上的条件,祝影片能成功冲击今年奥斯卡! |
|
【6】很多时候电影的质量包括电影的思维创作都在线。但我很不喜欢电影的剧情拐点,他只是用揪心的方式诠释美国法律漏洞下的不公和愤慨,一直好奇电影到底要讲什么,亲情还是亚裔移民收养认同,结果片尾出来完全就是沦为韩国电影的抨击套路了。而没有了“独立电影”的思维。剧情的拐点很让我不适,是为了巧合而意外,为了意外而有意图拍成的电影。本质还是一套韩国电影,远不如《米纳里》来的聪明。全知泰自编自导也算成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