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轩、袁文康非常棒,张颂文、倪妮也很可。没想到泪点在李达和王会悟天台唱国际歌时就出现了,更没想到这个情节是演员现场发挥。有些表演和细节确实做得不错。 |
|
令人感动的是历史本身而已。 |
|
很不错!好看 |
|
优点:题材好,排场大。 缺点:口碑不错的演员明星不少,可是效果很差。许多画面,人物显脂粉气。许多场景,透着假惺惺。似乎是想表达很多,但看下来什么也没表达好。感觉现在大制作的影视作品,看起来就很糊弄。这个电影也是,硬件貌似很到位,情节却又很敷衍。 |
|
一般。。。日本间谍那条线感觉讲了个寂寞,国内共产主义组织和共产国际的矛盾也没展开,虽然加入了谍战要素但是完全感受不到悬疑感和紧张感; 还是不知道小女孩的设置有何意义,一开始还以为是新婚夫妇对未来自己孩子的一个投影但好像又不是; 对人物的塑造大多是通过台词而不是通过情节、事件,显得有些命题作文式的机械呆板; 后面叙事节奏直接崩了,收尾过于混乱匆忙 |
|
开头陈坤扔宣传单,还以为是金粉世家片场…加了很多没必要的人物支线,挺影响主线叙述的。不过女演员们的状态都挺好,美! |
|
两星半吧,很多支线和镜头都很多余,太碎了。 |
|
两颗星
一个给里面感动我的几个点
一个给那些为了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伟人
剧情:很失望有点混乱,有种什么都想告诉观众,却没有讲好的感觉。point没抓好 |
|
邓恩铭最后受刑的时候,有触动到 |
|
半分,大型PPT,原来是一个女人保护了13个大男人[doge]
剪辑混乱,或许换一个词能更准确,剪辑稀碎,流量男演员的演技真的是尬,不说多了,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吧[doge] |
|
历史上的先驱们都非常伟大,但这部电影确实无法称之为好片。
首先,情节非常零散,没有清晰的故事线,东拼西凑哪里都想讲一点,如果是一部纪录片可能会让人喜欢,但作为电影就有些枯燥无味;第二,有一些很突兀的角色,删掉不影响剧情,但存在就显得很冗杂;第三,有的演员的演技让人很出戏,有的演员演技很好,最后呈现的效果就像在各演各的。
电影里先驱们英勇就义的画面和教员奔跑的场景很让人感动,这是我最震撼的几段。 |
|
什么都讲了 但又什么都没讲 |
|
故事是讲清楚了,只是不打动我 |
|
这几天看了篇评论说主旋律电影正在走向主流电影,带着这样的疑惑,我来看了点映,但最后一行红字显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有些失望。因为片子并没有燃起心里的那股热流,如果主旋律无法做到这点,它就无法成为主流电影。老演员很多都是龙套角色,但就那么一两个镜头的光彩依然盖过了那些稚嫩却毫无斗志的主角团。演毛泽东的小伙子还不错,但是杨开慧实在有点……那个时代可以这么撒娇么?相比倪妮把握的就比较克制了。还有日本的那条线除了和马林有交集,和主线的关联度弱了很多,砍了说点其他的不是更好么。 |
|
叙事一塌糊涂,人物对话简直就是在背诵高中历史书。人物脂粉气太重,太脱离现实。还有中间那一段车戏是啥?《速度与激情之1921》?无语 |
|
电影角度来说很差,流水账一般的叙事,有点名气的演员有好几十个,其中至少20个角色只是露脸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每个人露脸2分钟,就是40分钟! |
|
还是有几个段落让人印象深刻的,群像之中黄轩和倪妮最佳,但全片没高潮,略显零散… 日本特务那条线除了盯梢,意义是啥呢? |
|
剪的有点碎 没想到里面演技最浮夸的是陈坤 大部分演员的细节处理挺戳的(比如润之接过译本前用手抹了一下衣服)外国人的戏份有点多 飙车戏略违和 曹郁的摄影很不错 总体还行 |
|
相较于《觉醒年代》,演员略显稚嫩,表达的主题过于壮阔,人物太多,对历史不精通的人来说,有点困难 |
|
艺术夸张得稍微有些过头。三星是给倪妮和黄轩。 |
|
首先还是致敬历史,但是电影拍得太碎,没有太深刻的点,除了毛主席奔跑那段,有些点的引出没头没尾,总感觉还可以有很多地方拍得更振奋人心一点点,ps 有些演员还是有些让人出戏。 |
|
最令人感动的是李达站在屋檐上拥抱太阳的那段,黄轩的眼神戏太给力了,什么叫共情能力,这就叫!看这段我被感动了。 |
|
群像,比以前看过的主旋律好一些,但还是避免不了的口号,除了一开始的黑白影像展现了旧世界的苦难,但人民依旧缺席。 |
|
天台描述火种那段即兴表演得也太棒了吧,有真实的情绪演出来真的不一样。好的演员互相感染互相成就,挺感动的。 |
|
电影感很强,视角侧重国际局势,配乐与画面真的震撼,看完全片只想感叹,建党不易啊,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让我们有了今天的好生活。 |
|
好电影!很值得推荐所有人看,革命先辈的历史和伟人,我们不能忘却时刻铭记于心。影片中以李达王会悟夫妻的主要视角,引出所有的英雄人物这点特别有意义。倪妮和黄轩天台的对白,真的把我给感动哭,听说还是即兴的,真的好演员,中国需要这些演员来诠释人物和故事。好评 |
|
为有牺牲多壮志,牺牲使血肉真正不朽! |
|
动容的是历史本身 |
|
看了天台描述火种花絮,两位好演员之间相互成就,最主要还是即兴表演。黄轩清唱国际歌,倪妮泪流满面的笑容都印象深刻。影视作品中很少有描述李达夫妇的,这次1921主线从这对伉俪展开,值得期待。 |
|
很还原历史了 王仁君演的还挺像的 如今的美好生活真的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 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 |
|
剧本烂得一塌糊涂 |
|
今天去看了1921 觉得跟建党和建国 建军挺像的 黄轩和倪妮的演技还是很不错的 其次对三字的后来那段被严刑拷打的那段戏印象挺深刻的 演员们那些戏也把新青年的那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体现的不错 觉得还可以 |
|
真的是被感动到的是历史本身,比如开头和结尾的纪录片 |
|
好几条故事线杂糅在一起,叙事比较不清晰,最精彩的是俄国共产党和捕房的人斡旋的片段。对了,三星里一星给我源和玩具卡。 |
|
3.5 从历史的纵深去探寻历史的广度,而非《建党伟业》那般走马灯叙事,让1921年的周遭时空显得丰满。国际化(共产国际、日本、法国),以及类型化(谍战部分),可圈可点。虽说没能突破此类叙事的天花板,但黄建新年近古稀,做成这样实属不易。拍摄这样一部青春气息十足的电影,正如片中那个超越时空的小女孩一般,的确有些超现实主义了。 |
|
那个年代的人真是真诚又智慧还很可爱 青年毛泽东的形象蛮到位的 李达夫妇也着实让人敬佩 以及共同为理想奋斗的伉俪很难不让人羡慕 |
|
剪辑稀碎
表达混乱
部分人物单薄
向先辈致敬 |
|
这乱世混杂着现实感和纯粹的理想主义 所以历史本身就非常有吸引力 该多读读相关的书籍 既然看完了 还是评价电影制作本身 策划和剧本出了问题 相比较下的演员信念感参差不齐都算小问题了 越往后越支离破碎 一条明确的主线硬是像是看了场拼盘 这边刚进入到谍战的氛围 马上节奏又断开 可以理解到的是宏大背景和支线史实的存在 但取舍也要慎重啊 到最后也没有真的把气儿给足了 |
|
革命简史,难得的是拍出了诗意。很多泪点,都拍到了人心里。//越长大,我就越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当很多外国人经历痛楚还在寻找存在意义的时候,至少我们还能有为国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底色。//飙车的戏看过太多,但在民国上海租界飙老爷车的还是头一次看,制片真的用心了。精彩,值得在影院看。梅林茂的配乐也堪称绝伦。 |
|
节奏过于碎片化,感觉有点像纪录片又不够聚焦。结尾很感动。倪妮和黄轩撑住了各自的角色,台词也很稳。张颂文演技厉害。 |
|
唯一觉得不错的zz电影,可能也是我看这方面的电影比较少吧,电影出演的明星有我喜欢的黄轩,演技一直在进步!加油啊!
|
|
高情商:纵览历史
低情商:PPT
虽然比我预想的烂片要好了那么一点点,但还是很差劲,不知道出场这么多立不起来的人物有任何用处。你说他是陈独秀李大钊茅盾周佛海观众就能接受吗?你总要让人物展现出他的特质,他做了什么,从而让我相信,现在你这电影出来四十个人物,三十七个都是代号,唯二人物饱满的就是李达和王会悟,连教员都是看着镜头多但人物仍旧不立体不饱满。角色塑造失败率高达99%,怎么能算合格?
讲故事能不能重点讲好一个故事,想讲一大的召开就认真讲好就足够了,别的历史想讲讲不好就算了放PPT?电影还可以这么水时长啊
然后那个日本人的意义到底是???我以为他会给党的成立带来巨大阻力和一波冲突,完事儿除了到处跟踪之外没有任何用处就被一刀捅死了?
稀碎,拍得稀碎 |
|
纪念建党百年。主题很棒,台词也都是鼓舞人心的。回归电影本身来说,观感不是很好。整体叙述我觉得有些混乱,时间线不是很明显。出场人物众多,导致后来不加人名就认不出来。主演选角上,有些无法代入,演的有些尴尬。以下剧透)到后期拍的润之一段奔跑的长镜头,穿插他的几个人生节点部分,这里的想法很好,但电影实际上达到的效果非常差劲。最后一些革命同志英勇就义的镜头拍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放置的位置有些差强人意,以至于让人有些莫名其妙。整个电影主题不是很明显,剧本,剪辑,选角都很难达到一部优秀电影的标准,甚至很难达到一部优秀红色献礼电影的标准。 |
|
李大钊对陈独秀说:“你是领袖,不是少年。”哦莫哦莫,明明就是永远的少年。
革命需要精通中英法三国语言的人才,但把革命干到大成,会讲湖南话就够了。
几个细节还是满动人的,印刷版上的铅字“百姓”换成“人民”;奔跑中记忆不断闪回的毛润之;沐浴在朝阳里的李达。 |
|
叙事好乱。 |
|
题材优势毋庸置疑,但缺点太多了。1.表演痕迹过重,艺术加工过浓,为了激动而激动。2.情节交代不清楚,上一个支线感觉还没看懂,紧接着下一个支线又来了。3.毛泽东突然跑在大街上,李达突然爬上屋顶拥抱太阳等情节,很不自然。 |
|
转眼间已百年。如果没有当初这些热血青年点燃这星星之火,那么就看不到如今这理想中的中国。当《国际歌》响起的时候也是对内心的一种召唤,理想需要热血沸腾激情澎湃才能实现。所以啊,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才行啊! |
|
总体上还是值得一看的,把事件和人物讲清楚了,对于我这种历史不好的人也是一个学习的好材料。演员表演上也做到了主次分明,尤其黄轩把李达这个人物塑造得很好。不过主旋律电影确实不太好拍,事件宏大,人物多还都是伟人。所以看的时候有些地方感觉有点散,而且台词有的时候太教科书化了,让人有点出戏。而且对建党遇到的困难刻画得不够,反而困难都集中在两个俄国人如何躲避抓捕上了 |
|
好现代的一部年代电影…好碎的剧情 |
|
在电影中被李达(黄轩饰)的一句话:“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击中泪点,久久不能平静。不仅感慨那个时代国家的困窘,同时也是被黄轩那种无奈又愤慨以及隐藏着对新世界的热情和期望的表达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