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本 <自私的基因> 下面的高赞评论:「新人结婚时,不应该手搭着圣经说不论贫穷富贵健康疾病至死陪伴,应该把手放在《进化心理学》和这本书之上,宣誓:我将违背我的天性,忤逆我的本能,永远爱你。」,大概也是完全适用于这部电视剧的。 |
|
第一集里男主说的最正确的一句话,关于生和育这件事,女方才是“承受这一切的人”。希望男士们都可以有这样的自觉,生孩子的决定权在女人这边 |
|
确实是把婚姻生活也就讲到头了…归根结底四个字:人类不行。有爱,有耐心,有知识,有沟通和理解能力,有钱还有一大堆心理咨询师的美国中产都不行,你能行就怪了。 |
|
当女主说出离婚的一个关键词“passion”时,我翻了个巨大的白眼。 |
|
没有看过原版,这个版本已经足够复杂有趣了,说感觉闷的……恭喜你还年轻 |
|
为什么拿驾照的时候要看很多事故的视频,而拿结婚证的时候却不用呢?婚姻里的事故率比开车高太多了好吗?这部剧就应该放在民政局里,每个来拿证的人都得看。 |
|
确实做了很多“当下感”的努力,但还是有一种微妙的脱节感,可能最大的问题还是,在如今这个时代,爱情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或者说,普通人已经没办法把爱情当成一种近于宗教的东西来看了。 |
|
直到他们吵起来了,甚至扭打起来了,我才松了一口气,就像是头上套的密封袋子,总算破了一个洞,可以呼吸了。夫妻二人之前如此顾忌对方的感受和看法,如此担心伤害对方,如此小心翼翼地相处,太过文明了,也太过体贴了,呈现出来的结果是让人躲无可躲,连生气都找不到理由,因为对方没有错,很完美,只能反过来认为自己不好。后来对方哪怕有错了,也要反思自己的不对。完美是叫人窒息的,就像是光滑的瓷器,在世俗的光芒照耀下熠熠生辉,可是那也是脆弱的,一落地就会轻易地碎成一地。两位演员真不错,细腻真切,感人至深。 |
|
没经历过婚姻,大概这就是吧,太难了。美国大夫也是谈各种避孕措施,都让女性来做吗?就是不提下结扎…… |
|
第一时间看了第一集,能理解很多负评,太闷了。在大师肩膀上起飞本身也不是容易的事,这种对话密且多的剧,国内似乎还是不太耐受,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导演已经很优秀,在运镜、视角切换等层面找了很多方式做和原版的区分,主角夫妇、配角夫妇的情感模式也调整得更modern了,当然也就更无解了。这剧本来就是大骂婚姻是一种欺骗的艺术的。可能是演员实在太好吧,让我确实没法打低分,劳模姐太好太好太好了!这个剧适合过于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人看,因为它太直白戳破人的自私、“既要又要还要”,大多数人并不愿意面对肮脏的自己,所以……从戏剧的角度说这种“又长又臭”的东西确实可以说出10086个缺点,但没办法啊,我还是喜欢🤷🏻♀️ |
|
演员表现都是超一流的,尤其蜜拉,不同层次的精神状态,像潮水涌起又退去。这种题材是写不尽的,因为其实没有人真的能读懂爱,恨,厌倦,想念与陪伴。从故事和人物塑造角度讲,还是有点遗憾,蜜拉在中间部分被塑造得很渣,激情之中不顾一切地去往新生活,而被辞退和分手之后又竭尽全力要回到旧日子,这让这角色显得很势利,但显然这故事写的是面对情感中的各种困境,而不是道德指摘,这种塑造有一种潜在的对错之分,这某种程度上拉低了一点点分值。如果要对比,俄剧《背叛》,美剧《婚外情事》其实都在这之上。只不过这个故事拍得更艺术,更电影化罢了。 |
|
不符合鼓励三胎的主流价值观 |
|
编导非常努力有别于原版,两位主演也很努力地在红毯上亲来啃去,无奈片中实在难有火花,原因在于JC,她的努力始终围绕自我,所以无论肢体多么亲密,四目如何深情,JC眼中始终没有对戏的另一方。EP5开头母子俩车上一小段互动轻易超越了五整集的屋内二人。 |
|
两位主角离婚的原因不像《婚姻故事》里表现得那么清晰,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亲密关系、婚姻对人性的束缚、女性在婚姻里的处境……离婚后,女性单身,男主很快再婚生子。这既是个人选择,也反映出男性对妻子、孩子这些父权社会“固有配置”的习惯依赖——哪怕并不喜欢自己的妻子,哪怕背着妻子出轨前妻。男主和女主之间存在很深的联结,甚至依然相爱,这种关系倒是蛮好。比起《婚姻故事》的女主,本剧女主缺乏真正可以为之投入的梦想(与钱无关),因而比较依赖情感生活——从15岁起就没空窗过。可是伴侣能抵消生而为人的孤独吗?恐怕很难。在现阶段的我看来,唯有某种接近信仰的东西才能让我有活下去的深层动力,而孩子、父母、物质享受都不能。 |
|
好赖是看完了,其实论Drama程度比原作高,也有相当比例的性爱甚至裸体镜头,就是不可信。记得原作有个细节,两人都不想周末在双方父母家来回跑,但是打电话想取消却被当场拒绝。婚姻令人疲惫之处恰是这些细碎的地方,所以说原作根植于生活可信度高。翻拍的感觉就是两个外表完美的明星,可以任性地做决定,女主表演中小动作过多,相比之下原作才真正是对话驱动。 |
|
结论:一离开婚姻爱情就活了 |
|
第一次参加电影节外加看的第一次放映(三到五集),劳模姐就坐在我不远的地方,各种揪心的情节对话我都看着傻乐呵,已经完全丧失评价它的理性只能无限好评了。(不过这剧好像确实可以从第三集开始看起)// 一天以后缓过神来,这剧的形式和英文原名吻合:在一段婚姻开始以后,从双方的几十年的日子里截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五幕呈现出来。而这五幕同时又是高度浓缩且极具代表性的,所以细想一下会觉得一个小时内两人的情绪言辞经历那么大的起伏变化会显得不太真,但两位主演的表演将这种因高度概括带来的本应失真的东西表现得极为自然。 |
|
一开始你以为两个人可以抵挡一切伤害,后来你发现每一件事都能伤害你;往前先走一步的那个人,走的时候恨不得用最快的速度摆脱旧人,完全不在乎身后的人要怎么收拾一滩废墟,想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人会在原地一直等你。可怜又可悲。看的时候一边哭一边赞叹,我的妈,简直是世另我 |
|
我们爱的既不是一个人,也不是自己,我们爱的是不停变换的过程,爱那种不具备确定性的温存,我们害怕被承诺,期待或者是理所当然禁锢,可是一旦离开又立刻想念那种高确定性的温暖。可悲的是,被解放的永远是关系里面那个更忠诚也更麻木的人。 |
|
喜欢这个结局,有一点怅惘,一点悔恨,时间和时机都残酷地不会等待他们,磨合不了的问题永远遗留,相拥的房子都无情地变了,最后竟然是肌肤的温存,能从青年一路保存至今。 |
|
唯一有趣的部分是每集片头片尾演员进出场的画面。剧本真是,又拖又充满陈词滥调,狗血倒是不少,可对婚姻究竟进行了什么深刻的剖析?反正我完全没看出来。 |
|
开幕十分钟夫妻二人的不舒适感,没有一句台词表达,但却时时刻刻溢出屏幕,这就叫演炸了。压抑不仅来自艰难的决定,更来自从头到尾的封闭空间剧情。开头三分钟从剧外铁皮布景到剧内温馨室内的追拍,凸出这段婚姻的牢笼感。 |
|
男女主角全程看起来都像两个精虫上脑才来两发的纯室友 |
|
亲密关系不是关于“说了什么”,而恰恰是“没说什么”,是观剧感受,也是亲身体会,坦诚,陌生,伪善,偶尔也会想:人生在世总要结婚尝尝苦(no way,哈哈哈哈哈,never ever (但还是想谈恋爱,阶段性那种,原始的那种,不需要用“亲密关系”来形容的恋爱,还没有上升到经营、磨合的,就是原始的有防备也有憧憬,有嫉妒也有悸动,有固执也有愤怒的那种,不是共同成长变成更好的人一起面对这个世界……就……想谈恋爱,但打完这段已经累了,没有关系是不令人(我)痛苦的哈哈哈哈哈哈 |
|
可以打十分吗?拍得太好,「世界顶级演员」大概就是这个样版。很喜欢结尾的设计,非常成年人,没有 happily-ever- after,没有历尽千辛万苦有情人终成眷属。大多数时候的生活和感情,不都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么。希望每个人都接受自己,直面欲望,拥有爱的同时也不放弃自己。 |
|
婚姻生活2021第二集的改编,显露出对于强势女性的极大误解,女性对于出轨的坦白本身可能是冒着家暴乃至死亡风险的,中年危机的男性知识分子的举动直接套在女主身上的改编太过牵强,第一集的铺垫也难以支撑人物如此大的弧线,伯格曼的剧本真的很难改啊。 |
|
HBO PTSD |
|
太好看了!每集将近一个小时却只是在一间房子里完成主角两人所有的对话和行动(尤其二、三集),用作减法带出千丝万缕的情绪和婚姻生活里的多面,逐步让我深陷某种欲求,渴望从他们的一言一语中窥探亲密关系里的脆弱与敏感。两人表演方式的细腻与克制,也让我沉迷,从没见过这么伤人又这么文明的吵架戏了。 |
|
《婚姻生活》最精妙的地方可能是编剧能用每集一小时的对话展现他们两个人之间力量关系的数度互换。像角力一样,随时可能在下一句话更换这段关系的掌权者。上一秒还dominant的那一方随时可能在下一秒崩溃,同时,他们也偶尔短暂地结成隐秘同盟,对抗着观众的审视。最终还在提问,我们这样如此轻易瓦解的生活建立在什么之上呢?观看它当然是不轻松的,看得人冷汗涔涔。 |
|
很真实,但也很……嗯,男女主角很烦人。毕竟这种题材的东西,就是拿着放大镜去丝丝缕缕检视婚姻里的所有细节,没有谁能在其中维持可爱。那些撕撕扯扯、进进退退、反反复复,作天作地,看得人不由跟着狂躁。第一集开篇的访谈,从两人的自我概括,即可看出男女两性对自身在婚姻之中、婚姻在自身之中的定位区别。 |
|
High level art |
|
如果觉得这部电影闷的,说明你还年轻。可喜可贺。 |
|
这是一个恐怖片 这是生活。。。五星演技和剧本,一切都真实的让我不想看下去。 |
|
两个演技怪兽!!新编对调了出轨视角创意可以,但这对好朋友还是不像夫妻,E01前半段采访可以,后面突然开始跨,以至于E02倍速看Mira也太渣了以至于E03E04忍不住心疼Jonathan,E03出奇地好,贡献了2021年度心碎时刻,E04看到了小奥的鸟,从煎熬谩骂到厮打E05似乎没什么必要(想看:男主可以,女主不行✋ |
|
一场离婚 教会了男人自由 让女人懂得了珍惜 幸运的是他们还爱着彼此 不幸的是再也回不去了 |
|
非常非常能理解这种生活以及角色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白是加分项。更不用说二人的完美演技了。 |
|
涵盖了两性生活中所有你想到的话题…This show is total brutality, and smashes any bit of romanticism constructed around marriage (if that ever existed). 看完开头感想:geez, marriage is so fucked up. 看完结尾感想:it’s okay to be fucked up, you’re no better than anyone else after all, we are just humans. |
|
纯粹的为了飙演技而拍的电视剧,结婚太难啦。 |
|
这俩人让我很舒服,因为他俩一直在保持着“理性”,没那么多的歇斯底里。甚至由于过度平稳以至于当俩人终于大打出手时让我感觉有种别样的爽。其实归根结底就是几个老生常谈的道理:经济基础决定话语权,就怕掌权的那个其实内心并不够强大、又太爱作。没有完美的婚姻,两个人在一起越久就越容易心生嫌弃,我们要么不断地去换人去寻求新的亲密关系,要么就只能在固有的关系中不断调适(妥协)。也正因为不存在完美,所以我们其实注定就只配得上一些人,那个对我们来说最好的可能就是那么的差,这或许从根本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没有孩子的话其实事情就会容易许多。能真正坚持做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
|
比想象中更沉重 — 花了两个月,这个周末才一鼓作气看掉了ep4,5后劲太足…并不枯燥和无聊,即使全是室内剧、大量对白、人物简单,依然高潮迭起、火花四溅。我认为,这些延绵的痛苦和纠缠,不是婚姻的问题,而是所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问题 — 人性,就是欲壑难填的,每个人要的、不要的,自己都可能搞不清楚,把幸福和自己的价值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原本就是一种失控感和被动性。并且我不认为这是甩锅原生家庭,所有的亲密关系都发挥着mirror theory的作用,看得最清楚都正是自己身上来自原生家庭的烙印 — 尤其是代际创伤。还是觉得,要去爱,爱具体的人;而不是等着被爱,以此等待救赎。最后最喜欢最后一篇章的那句台词 — 我们只是黑夜中的芸芸众生,万家皆有故事,你我心中皆有黑洞。 |
|
太震撼太惊人了,每一集都看得无法呼吸 |
|
HBO现在处处是雷,可怕 |
|
這才是21世紀給大人看的電視 |
|
总有几句话会觉得在讲你自己 |
|
崩溃,重拾,崩溃,重拾,几次三番,最后才得到一点平静。亲密生活中的羞耻、激愤,都写得不错。 |
|
还是充满了美国人骨子里去不掉的表演性质。太做作。太匠气。 |
|
一直拖拖拉拉不舍得看完这部剧,中间几集看得人窒息,从婚姻中不去触及的隔阂开始,早已消耗殆尽的感情,始终无效的沟通,出于私心与本能的情欲,最终发展到一场无可挽回的丑陋扭打……然后兜兜转转重归旧地,重燃激情,但再也无法重圆破镜。有些相爱的人大概只有分开才能长久相伴。“我再也不会像爱你一样爱别人了。”“我会用我扭曲的方式始终爱着你,而你也会用你复杂的方式始终爱着我。”为两位演员鼓掌。 |
|
女人习惯凭感觉走,男人依靠理性分析,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婚姻但遗憾的是你也许需要走进去才能获得更清晰的认知。 |
|
剧作本身达不到原版的高度 但确实喜欢两位老友在一起飙戏 而且不知道是因为整个剧色调压抑中带着柔和 还是他们身处的封闭空间和所穿的保暖衣物都给到我一种很舒适的感觉 于是无法解释地在每周一次看似toxic的对话和争吵中找到了平静 甚至有点听不够的上瘾 (看着嵌进的幕后画面不由羡慕起了演员这个工作 一声"Action!"之后自己就可以成为另一个人 诉说ta的心声 宣泄ta的爱恨 然后导演喊停 宛如一场梦醒 穿衣卸妆回到现实 不久后又可以体验另一段人生) |
|
①一夫一妻制是特定社会经济结构的产物。为了反对私有制,解决温情与激情的对撞,人尝试“开放关系”、“开放社区”,事实证明这完全低估了人的私心与偏袒(参见美国“砂岩隐居地”实验、奥奈达社团)。②误将“自我”等同于激情refresh。 女主出轨男主再婚都是仗着强势地位把第三方当工具。③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完美咬合,但并不妨碍真诚交流内心的困惑龌龊。④独居、搭伙、出走、复合,说到底有多少能真正纯粹算是个人选择。生活,对于绝大多数人,只不过是审时度势地推搡与被推搡着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