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克大战……希亚·拉博夫和布拉德·皮特的深情对视是怎么回事…… |
|
结尾一下就俗套了,不过前边大半段真好看。子弹的特效太像激光了,违和的科幻感。 |
|
当看到刚上战场的男主又哭又闹,看到男主弹钢琴看手相就把惊恐的德国少女骗上床还称之为爱情,看到党卫军年轻士兵露出歌颂人性真善美的微笑...我想起因恐惧而失明的士兵布洛依,想起坐在教堂外聊天的医护兵尤金和法国女护士,想起温特斯看到同样微笑后一枪将其击毙... 还不如再刷一遍《兄弟连》。 |
|
我大皮特依然帅到让我尿裤子。他内心仅存的信仰和优雅分别在希亚拉博夫和诺曼身上找到了映射,所以他爱他们,胜过肉体眉目的情欲。最后的困兽之斗不是为了国家或尊严,是解脱。战争对灵魂的折磨远胜过肉体,你明知会结束却望不到它的影子。人竟可以变成这样,所以坦克就成了唯一的归宿。 |
|
别的情节一直在我脑子里乱入。。。行尸走肉的Shane死掉变成僵尸,感染了德国人,Brad植入病毒变得无敌,壁花少年爱上Brad,然后变形金刚突然出现保护Shia,把所有的僵尸都杀掉了。。。。。墨西哥amigo全程打酱油。。。LOL |
|
剧情四平八稳里还能讲出新意,落窠臼的题材能拍得这么残酷得不落窠臼,真是很不容易啊。就喜欢这种从不拿绿幕糊弄观众,直接上4辆谢尔曼坦克真家伙外加一辆虎式坦克真家伙的作风。片中的道具几乎全是真家伙;最后,不辣的皮特发型绝对不能乱! |
|
大概有三个时刻我都以为Brad Pitt和Shia LaBeouf要亲上去了,真的 |
|
至今还是没有一部二战片可以和拯救大兵比肩。 |
|
跟《拯救大兵瑞恩》一比真是史诗与小品的区别。除了开头的坦克突击与跟虎式的决斗两段,本片就是一个接一个episode的melodrama,所表现的并不是带入二战的真实感而是五个坦克兵cosplay上演一场接一场狗血的情感大戏,再加上结尾一战直接沦落为抗德神剧的节奏,实在是令人失望。 |
|
最后几分钟美国人还是给足了德国人面子的。。Brad Pitt男神形象再次升华!好片 |
|
三星半吧,能看,槽点也有。整体还是前面的战争戏更好,尤其坦克带小兵以及战虎式,后面多少有点抗战神剧。影片营造出肮脏、压抑、险象环生的战争环境,所谓的真实感也是大卫·艾亚一贯推崇的,这是影片比较带感的部分。声光结合的战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
|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 套路的战争片,但是皮特叔一把年纪了为啥肌肉还保持的这么结实?室内那段戏真以为他要硬上两姑娘了…★★★☆ - 发自豆瓣App |
|
四星全部给战争场景尤其是如此真切的坦克戏码,颇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中间一段德国妞戏码让人很想吐。太假了。 |
|
皮特还是无耻混蛋里的那副腔调,真是没长进,感觉被Logan和Shia爆得干干净净。除了打打打的地方不错以外其他情节大都很奇怪,特别妹子那段简直蠢哭。另外导演把小分队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得有点太...微妙了。 |
|
并列突击与虎式恐惧两场戏节奏很好,印象最深的是拉博夫演的炮手,平静地翻着圣经,透着不相称的温柔。都说最辉煌的死法莫过于以一敌万,可在战斗中,老兵是人,会无畏,也会害怕;敌军也是人,会残忍,也会怜悯…… |
|
the desires of the flesh and eyes and pride of life, is not from god but the world. That world is passing away along with it's desires, but whoever does the will of God abides forever. |
|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暴的”——牛X |
|
老虎镇楼!史上最酷炫的坦克大战,真实再现雪曼4vs1捕食老虎盛况!让男人血脉喷张的雄性浪漫却又不美化战争,残酷的杀戮背后赤果果的反战却又不流于说教!原来真正的主角既不是皮特大叔也不是小鲜肉,而是那辆叫做FURY的雪曼。不多说,一定要影院观赏的电影! |
|
在美国的影院与百号美国人一起欣赏美国人打纳粹的电影,有点儿能体会像是国人看抗日片的那种feel。货真价实的谢尔曼x4与独虎硬抗,实在太爆!为了迎合本土观众,情节多少得“设计”下,不过至少有那段或许空前绝后的谢虎大战撑场面! |
|
“和平是理想国,历史是狂暴的。”主打个人英雄主义,触动人心的部分并不多,尤其没能体现出片名。皮特个人带动了全组演技~ |
|
当然是最近最值得去影院看的电影。大卫艾呀不擅长使用音乐,配乐不像诺兰、昆汀那么喜欢铺张浪费,对是否要强烈地左右观众的情绪,也有些举棋不定。战争片想做出新意,越来越难,所有主题都被挖掘过,能找到的“新”,往往是题材、视角。这还是一部反英雄电影,文戏比坦克大战好看,较别致。 |
|
看过那么多部战争片 这部依旧带给我不一样的震撼(Brad Pitt老了也帅 |
|
看到几度想把那个小鲜肉诺曼从银幕拽下来,换我和皮特演对手戏,战场变炮场才好看.....另外目测希亚·拉博夫真的很直,几乎没有被掰弯的可能...... |
|
三星半,聚焦于老兵/新兵的对照关系,坦克之外战争的残酷,与坦克之内士兵的幽闭恐惧相映成辉。可惜后面的英雄光环未能免俗。涉及的两名德国妇女的情节虽然情绪、气氛张力十足,但所占篇幅过长,有些哗众取宠。希亚·拉博夫这次表现最细腻佳。 |
|
看了#电影狂怒#首映礼。 3.7分(满分5)|▲冯小刚也去看了,看完和王中军说,这不是《集结号》嘛。王中军说,我感觉应该是《兄弟连》吧。。▲Brad Pitt 的头发和脸永远不会被炸弹炸毁! |
|
好他么无聊加难看啊,完全没人物,战争戏只有坦克迷爱看吗?各种中途就想离场了。 |
|
交道口五壮士,还是挺好看的。 |
|
真是好,正点,纯粹。虽然好莱坞矫情俗气那套一点不拉,最后一战也英雄主义zuo到死。但影片切口极小,把战争电影常见对人性的弱智关怀全部转移到了对战争细节逼真的刻画上,在感官上相当过瘾。国内11月上映,力荐呢! |
|
7分。很有质感,场面和声音都是。坦克列队田地救人那场,以及死守十字路口那场,拍得都不错。希亚·拉博夫,基本全程,全程两眼泪汪汪地望着布拉德·皮特,就那么望着,是几个意思……另外,被尾声时那名德国士兵的笑恶心到了,这个安排真是多余又愚蠢。 |
|
好像是谢尔曼说的?“战争越是残酷越是能尽快结束.” 真希望这话对战争电影也适用啊! |
|
二战对于美国人而言,就是一场大规模的电子游戏而已,只有场面没有深度的以一敌百。 |
|
理想是和平的,历史是残酷的。——拍这样的战争片,不仅是为了让人们记住历史,也是为了让人们了解战争的可怕,和平的可贵!——个人心中最佳战争片《拯救大兵瑞恩》确实难以超越,不过《狂怒》自身的质量已经相当棒了!——即使身处二战,我也成为不了老枪那样的领导者,倒是在诺曼身上看到我的影子! |
|
“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能乱!”——布拉德皮特。2014.11.27南充太平洋影城(大都会店) |
|
男人上战场必备巧克力香烟和鸡蛋,会看个手相弹段小曲儿效果更佳。谢尔曼击破虎式那段儿打得相当亢奋,后半截镇守狂怒“抢滩”无双更显神威。最大的疑问是被扫倒横尸遍野的德军里居然还有个小哥能保持圣母心,挥一挥手电只留下一抹微笑,用意不明。 |
|
在後人稱道納粹鐵殼龜如何強悍和一對多時,那幾口口被戲虐為一打即燒的“鐵棺材”車組仍舊沒有任何猶豫,在劣勢中為所有人犧牲。Here am I. Send me! |
|
最残酷的腥风血雨,让诺曼在悲伤、暴怒、惊恐和绝望中迅速成长起来,而他也即将和战友们经历一场最难忘的殊死决战…… |
|
近年来最好的战争片,看完让你觉得王师的装甲兵和装甲步兵也很悲催,观后对战争很憎恶,丝毫不会产生喜欢打仗的念头。 |
|
人越来越少,却为何坚持到底?老炮说fury是他的,离不开。我也经常觉得某个东西是我的,想在这里战斗到死。可是这对还是不对呢? |
|
一打就犯睏,不打時都挺好看。Brad Pitt刮鬍子時蠻有味道呵呵呵 |
|
表演集体出彩、道具细致考究撑起的质感战争片,依然讲战地勇气、困惑、慰藉、生存法则、不愿杀被迫杀主动杀的转变,许多桥段是惯用套路。几个重口画面如:炮弹撞掉脑袋、炸掉半张脸皮、履带碾压尸体让人印象深刻;坦克炮战尤其谢尔曼VS虎式相当精彩,结尾英雄主义过度,滑向“神剧”边缘。7.5/10 |
|
坦克战是亮点,战争场面相当宏大。 |
|
毕竟大制作 战争场景看得够爽快刺激 Shia也很帅呢 Pitt依旧面瘫 也丝毫不修饰嗓音 演什么都是一个样 结尾部分吹得太过了 有种抗日神剧的即视感 还各种延时煽情 看在没花钱的份上多半颗星吧 |
|
every boy's dream |
|
好看啦,战争好残酷,中国抗日片为何不能拍成这样啦 |
|
这满满的都是铁拳火箭弹的营,打一个不会动的谢尔曼是不会如此吃力的,除非他们的指挥官是戈林。。。评论里的神黑。 |
|
不那么催泪、不那么刻画深度、不那么扣人心弦,但确实是一部扎扎实实的战争片。餐桌上的鸡蛋和最后的坦克阻击战可圈可点。皮特的魅力还是十足给力的。 |
|
三星都给皮特 |
|
第一次看平均年龄这么大的电影场。年轻人基本没有,拄着拐杖白发苍苍的观众倒是好几个。二战片的观众已经老了,但二战的故事会永远历久弥新。 |
|
片中那辆虎式坦克是从博物馆搬出来的绝版正品!PS:2014年男子流行发型与1945年的美军发型竟然完美融合,省却男主角不少造型费用,温馨感人。 |
|
三星半;美式狼牙山五壮士,boys to men;脏乱潮湿阴沉的战争场景还原得不错,有金属味;音效很棒,这个类型的片不在大银幕上看会减分不少;“狂怒”蕴含“狂飙”之意,真血实肉真枪实剑;大量引用圣经并无突兀,反而在冰冷中渗入些许微光;二战片本已拍滥,能拍成现在这样算不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