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得以前小时候,老爸老妈教我们做人最重要脚踏实地,现在叫我们不要那么忠直,最重要是赚钱。原来不光香港变了,连你最亲的人都变了。“ |
|
我们生活的语境太统一,且太宏高,动不动就是民族大义,这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里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部电影虽然荒诞,却真正把话语权切回到了个体,事件中迷茫的个体、彷徨的个体、愤怒的个体,这才是正常人的感情。艺术这个东西能消解崇高,更能合乎生活。 |
|
够味够正够香港。真朋克陈果,根本就是朝着失控而去的,几近癫狂。九七落幕,两个时代。去年烟花特别多,the longest summer,绝望至死。。。华仔不仅监制还唱了片尾曲,真的无间道,一面唱着我的中国心,一面唱着去年烟花特别多。。。 |
|
97的各种符号被陈果玩到尽了,可惜最末还是力不从心。时代太大,人生太长,再怎么样的荒诞都无法抖落时代交替的沧桑。比烟花还多的不是寂寞,是再也不知该何去何从的失落。 |
|
3.5 “回归三部曲“中最庞杂的一部,时代不再沦为背景,通过兄弟命运辐射出回归前后的香港社会全貌。“你怎么不去骂满清政府,只签百多年,签久点就影响不了我们这一代了” |
|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也叫香港97三部曲,跟我没多大关系我也能看出名堂,确实牛逼。不是都说白羊座很2吗,陈果和黑泽明也是白羊座啊,我现在最喜欢的导演大概就是他俩了。天啦陈果拍暴力和政治的东西好干脆好痛快,直击人心。何华超好帅,黑社会的女儿演的也很好,够直爽。李灿森也很会玩嘛 |
|
其实,爱情、武侠、黑帮只是香港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还是在为生活,甚至生存挣扎着,一如我们 |
|
这是一部绝望到骨子里,悲伤到骨子里的电影,虽然叫着这么华丽的名字。正如名字一样,华丽之下却有着让人窒息的伤痛,香港退伍军人在迎来回归之时的茫然失措,不断的被生活逼迫,即使用了自以为聪明的办法最后还是逃不过大潮的拍打,主角在最后选择了疯狂和遗忘,现在看来简直就是还有良知香港人的反扑 |
|
陈果的电影,大多都不会让我失望。这是香港人拍出来的电影么? |
|
今年烟花咁Q多,政府忙着庆祝大桥竣工,忙着庆祝回归。人民失业,社会混乱,抢劫乌龙,警察抓人乌龙,劈友也是乌龙,整个社会混沌无序,人如烟花燃放后坠落的火星,如蝼蚁,各自执生。
男孩穿空的腮帮前后呼应,三个脸上都挂彩的人游车河,宣泄不满的手势付出了血的代价,警察纯正粤语和英文来回切换骂下属废物,最后镜头定格在风吹起英国旗手的小短裙露出的雪白屁屁。太多那个时代得精彩和不堪被浓缩在电影里,如今的时代和二三十年前也没有本质的不同。 |
|
李灿森 陈果 何華超 去年烟花特别多 這句話是當年金句 "去年....特別多".陳導在97.6.30半夜忽發奇想跑到街上和李生拍下某些人進入香江的珍貴鏡頭, 放入這部戲中天衣無縫地, 虛實交融.... |
|
香港回归似乎一场巨大的烟花show,带给香港市民的除了视觉灿烂,还有什么呢? |
|
8/10。从抢劫碰上另一团伙那里开始变得黑色幽默了,哇哈哈哈哈!!很少见到以退伍军人视角反映大时代变迁背景下平民心态的影片。异象纷陈、人心在变、势利面貌,其实都是在迷惑时刻为自己找出路而已,绚丽的烟花加深了这层无奈和感伤的味道,最后一个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真是既滑稽又充满感慨啊~~ |
|
遇见这电影之前我时常在想台湾有悲情城市大陆有活着,上世纪电影业更发达的香港应该有一部关怀深切的城志才对,但一直找不到,直到看了这部电影算是迟到的补缺。对于香港回归前后的风云变幻,大陆观众可能绝大多数因为404无缘历史真相,倒不是因为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只是身处什么环境就要安守什么规则罢了,但这部电影算是以小见大,从侧面传递了现场的碎片,真正的古惑仔无力脱身时代的漩涡,绝不是山鸡浩南那般热血中二的。非常复杂的镜头剪辑,配乐渲染着幻灭感,政治信息量浩大,阴翳的天空,破败的大雨,荒诞的西瓜….各种影射和所指无需言明了,当年港人对‘明天会更好’并不确定的飘摇心态可见一斑。/ 陈果导演是以知识分子的角度书写香港涅槃,是否客观公正另说,权当野史参考也未尝不可。/ PS. 监制是刘德华。 |
|
在回归三部曲里面,这部居然还搞笑,真他妈心酸。陈果这几部关于香港变迁的片子实在太棒了,除此以外真不知道怎么形容。 |
|
1997年3月31日到香港回归的时间切片,情景碎散并且影射的点太多。《悲情城市》里主角还只是“普通的一家人”,在这里,编剧给了“普通人”家贤一个失业的“华裔英军”身份,从这个角度足够看到陈果的钻狠和野心了,不过“香港三部曲”里最喜欢的还是《香港制造》 |
|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華籍英軍(香港軍事服務團,HKMSC)每日早上8時及下午6時在和平紀念碑進行升降旗儀式。1997年,升降旗任務改為英軍黑衞士兵團(Black Watch)負責。1997年4月24日,一名黑衞士兵團士兵執行降旗任務時,大風掀起了其蘇格蘭裙,被在場媒體拍攝發現他沒有穿着內褲。 |
|
野心极大,指向颇多 |
|
轉折期,或者說世紀末,舊一代的價值觀與存在感失落的過程,三部曲里只這一部真正契合了回歸這一標題,但所表現的主題卻是一致的,即是在時代轉變時期普通香港人民心理觀念的轉變,“一代不如一代”,舊有的價值觀已被物質主義取而代之,金錢主宰下年青一代已然迷失,主人公的失憶只能看作無奈的妥協。 |
|
看的渣画质,虽然看得很沉闷,但确实内涵丰富,拍得很扎实。李灿森的古惑仔已彻底沦为虚无崩坏的人。记录了97后华裔英兵这批“多余的人”,身份缺失,惶然无用。疑似切除脑白质……这部小荣哥也变萌了,一起做老年婴儿。 |
|
陈果“回归三部曲”中章,迷茫的中年人无意识地奔着失控而去,97前的烟花再绚烂,也抹不去心底那份对未知的茫然与惊恐,他们涉黑,他们飙车,他们抢劫,只因无以宣泄心底的那份不安与恐慌,“大限”将至,风声鹤唳的底层写照… |
|
二刷,这部可谓陈果符号狂欢美学的极致,但密度惊人、芜杂纷乱的符号在诱惑观众进行身份解读时,又不断瓦解着一个可被清晰指认出的“香港人”身份。在陈果序列中,这部片跟《荷里活》是最接近的,如风格化的影像和黑色荒诞的情节;但这部显然更好,尤其是穿着解放军军服模拟打劫英资银行和上水迎接解放军进港两个段落,想象力太牛逼了。几个小槽点:被打穿的脸如果象征着一种“失语”状态,它恰恰是“香港人”自己施加的暴力产物,一如《荷里活》中强哥的手是被香港本土黑帮砍下的;陈果执拗地让人物带着残损的身体继续活下去;陈果和许鞍华大概是最爱用反复修辞的两位香港导演。 |
|
那群老兵向抢走他们饭碗的解放军敬礼的一幕,年度最特别的感动。 |
|
失语残损,粗糙躁动,被时代发展列车抛弃的人每时每刻都在焦虑于暧昧且无着落的身份认同(社会转型带动个体的被迫转型),暴力与黑势力泛滥成灾,所有人都企图抓住末日的影子肆意狂欢,只不过兜来转去依旧是漂泊离散,社会的恐慌/暴力正是港人内心的集体映射,在求存中“将殖民内在化”。殖民文化情结的拆解意味着对旧文化身份的否认,在历史震荡中重新确认自我身份,因此关于城市的影像成为了寓言:开阔的街道既是光明也是空洞——如同“崭新的婴儿”:香港真的回家了吗?“香港的历史使人倾向于一种「边境性」或「超场」寄生性的实践,一种既对「中国文化」认同但又与政权疏离;对殖民反抗但又不愿社会繁荣遭到破坏的实践。” |
|
承载了太多的香港的回忆,我们也许永远无法体会香港人的心情。 |
|
这是陈果的“九七三部曲”的第二部。陈果用一种粗砺的映像风格还原当年的情与景。《去年》在中间部分,会让人迷幻地置身其中,大量的历史事实堆砌其中,让人真正有种想要脱帽致敬的冲动。97‘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旧香港向新香港跨越的一年,人们在不断怀疑判断中,迈进了新的纪元。 |
|
“我们已经浪费十几二十年的青春在中国的地方当英兵,我们不是完整的中国人,更加不是英国人。” |
|
中指指向天空,白色衬衫物归原主,司机大爷复仇卫生巾女学生,在香港回归的大背景下,有些人却失去了他们生活的舞台,一个送水工也足以脱胎换骨。 |
|
#2700 一面抱怨著晚清歷史的遺留問題,一面望向公車里嬉笑無憂的後生晚輩,他們是新舊之交下撕裂的一代。分叉路變同路,疾雨落轉停。身後的倒數計時步步緊逼,便勢要在這永久的戰場跳最後一舞。從此,你問我人生目標,我同你講從前以後。
以那一日為界,陳果彷彿拍了兩部電影。之前是動蕩急迫、人人自危、焦慮不安。可殊不知一群人的故事其實也在六月三十日這天畫上了句點。回歸當日,一切都變得情緒為上,在緬懷,在悼念。當我們去看那個大環境在講歸家的時候,陳果拍出的卻是逃離。
華籍英軍最終在「這個時代沒有英雄」的宿命里分崩離析,但他們咬定著「不打不知結果」的信念繼續生活,繼續寫下這一代人未完的史詩。香港未變過,香港人也不會變。 |
|
可是,曾经对着烟火竖起中指的何总,现在成了大陆网大里的反派小角色… |
|
報數:旺角西洋菜街289號二樓B座,AB個B,大波蓮。 |
|
陈果想要说的东西太多以至于塞的太满因此失去了电影应有的自然流畅。70分吧。 |
|
此片应当叫《去年有源背景声特别多》。摄影方面巨大的head room以及大量斜线蔚为壮观。陈果好像非常喜欢将人物安排在海拔不同的位置,正反打一面是天一面是地,够压抑。剪辑基本就是个灾难。海滩上那个出现一面就被捅死的家伙居然是毕国智!!! |
|
【20210503】【重看版本:粵語原聲的日版VHS】想不到差不多九年前的同一天看了陳果這部傑作(當時看了一半,被小學同學叫去了鎮上的西餐廳慶祝好友被區公安局錄取招募)。小人物真的只配被大歷史所支配?這部片那些洋溢著港式詭異和壓抑的鏡頭真的不可多得。【20120502】陳果「失控」的力量。 |
|
前一半黏稠,接着四分之一的回归,最后四分之一爆发。家贤发疯前屋里的剪报,瞬间让一个中年危机的故事变为华籍英军群体的悲歌。坦克开过的时候几人举手敬礼,但那些过往的记忆和荣耀随着彭定康一起悄然隐去了。 |
|
比较装的一部电影,较多多余的镜头和情节。比较喜欢何华超。 |
|
看到现在的陈果最佳,竟然还有一些保罗施拉德,以及还是那句话,今天你不打五星,明天锁条目不让你打星。 |
|
電影名起得太好了.去年煙花特別多.陳果回歸三部曲乃至陳果的所有電影裏面最喜歡這部. |
|
“烟花会谢 笙歌会停”,有点悲情城市的意味在。时代大浪潮下茫然无措的小人物,那些混乱、暴力、愤怒和找寻不到出路。被误以为是炸弹砸烂的西瓜、脸上带着破洞活下来的年轻人、械斗中过时落伍的中年黑社会……荒诞又哀伤。 |
|
大量抛物与烟花,坠落的弧线。 |
|
陈果的香港回归三部曲里,距离现实政治和时代变迁最近的一部。选取华籍英兵这样明显带有旧时代烙印的人物作为基点,视角独特,刻画深入。个体的抗争,在新旧交替的大背景面前显得无助乏力。“应是新桃换旧符”之时,这些卑微的小人物却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影片结束,思绪万千。 |
|
十月一日是中国老爸,十月十日是台湾老妈,七月一日是香港孤儿。 |
|
九七,华籍英军,抢劫;结尾讲一个悲剧故事变成了浪漫爱情片,不知何为 |
|
直接瞄准九七回归前后的社会,在97年3月31日被解散的HKMSC华籍英兵,夹缝中的特殊群体去经历思考身份的转变。那一年烟花特别多,电影里包含有三次:4月27日青马大桥通车典礼,6月30日主权移交仪式,7月1日特别行政区成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面向未来,唯有忘却过去。 |
|
以日常生活的琐碎视角记录了哥哥和弟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经历的事情和香港的转变。烟花依旧会绽放,曾经的岁月却再也回不来。 |
|
【经典重看】“回归三部曲”的第二部。导演野心极大,群像戏,线索繁复交错,处理得不过不失。历史纪录档案素材运用最抢眼,多场烟花表演、中英政府谈判、回归典礼、解放军部队进入香港等等,统统巧妙地嵌入剧本,既准确捕捉到回归前后香港人的真实心态,也能作为叙事的特定背景,使情节走向更为复杂。政治隐喻大放异彩,大陆常见的政治标语口号幽默地植入台词,华籍英兵的命运与殖民地时代终结的背景相互辉映。不过,也许是题材过于庞杂的缘故,单单拎一条“兄弟线”或“华籍英兵线”出来重点叙述会更出彩。现在这种网状关系的人物故事,起码要拍成三个小时才能让人满意,起码不会让观众对某些人物的命运感到无疾而终。 |
|
心酸的黑色幽默 李灿森第二好的电影 配角真是没的说,有劲! |
|
时代的十字路口,随后便是没有尽头的高速公路,港人迷惘困顿的1997… |
|
真的很喜欢陈果。陈果的“回顾三部曲”和“妓女三部曲”某种程度上算是香港“史料”,聚焦不同的边缘个体,真实记录了不可逆转的时代红流下不公义的功利社会下港人回归前后身份认同的割裂、惨淡和迷茫。曾经那些踌躇不定失去自我的人在漫长的找寻中麻木了吗?当一百年后,港人再看这些电影,又会如何理解其中的政治性表达和隐喻,如何看待先辈们的身份错位和迷失。 |
|
四点五。惊喜。阴天暗绿色的桥洞,开宝马的女人,你泡我、或者我泡你,透过道儿上青年嘴里的洞看香港,飞离的时候发着光的黛蓝色的朦胧。爱上这个地方。看见新浪潮的感觉,无力的人物们,有始无终,变化的只有这个城市,而且它不变坏,不变好,唯独越来越陌生,让人越来越孤独。叙事的前置和延后,几个地方玩儿的相当漂亮。多一点会更好。结局稍弱。可以像My life to live那样人死就一个Fin,却不能把弱虚无拉得太长。有些地方可以再荒诞,再疯狂,而且必须那样,因为已经有了特别疯狂的底子,高潮应该继续往上走。英国军队的隐喻应该继续上升。潜力是巨大的,在最后应该完全脱离军队的琐碎。不过看到的这种灵性已经特别不错了。香港和它的居民一样,是虚焦的,因为距离过近而畸变和失调。女人的那些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