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部片子都太满了,情绪太外露,台词太直白生硬,配乐太多太煽情。开头的破碎更是致命的。结构上的新尝试挺有意思,让人耳目一新,但拼盘式的故事碎片最终也没能拼合出一条完整、丰满、流畅、连贯的主线,每个故事碎片都像是春晚里面经常插播的那种小短片,画面和台词都像。剪辑上玩了一些新花样,但是未免太多也太滥,反而影响观众对影片的整体把握,这种花样应该出现在B站影视区,不该出现在正片里。 |
|
实话实说,有点失望。很多“劳动者”的脸上看不到岁月苦难的皴搜的痕迹,太过整洁光鲜。有很多镜头的仪式感很重,但真实感就降低了。整部剧的运镜过于工整,贡献了很多结构唯美的分镜,但时代山河破碎的悲壮感也丧失了。不停的倒叙插叙我不太适应,整体氛围的渲染和感染力都不太够。革命有血有肉,这部电影有些浮于表面了。 |
|
跟另外一部相比,以点带面用李大钊带出时代群像,更清晰与具感染力。张颂文演得好,踏实又深情。@环球港 |
|
把李大钊刻画的非常不立体,过于脱离生活。张颂文的表演并不出彩,把三十岁左右的守常先生塑造的老气横秋……白客、李九霄等这些角色,用的好就是点缀,用不好就是累赘……李易峰的微表情太差。 |
|
差点看哭了,整体基调比较悲壮,除了教员登场的时候是暖色调,其他时候都是压抑的冷色调为主。那段历史是大革命失败后的至暗时刻,越是这种时刻越考验革命者的意志和灵魂。主演张颂文说自己在绞刑那场戏时看着绳子明显感到恐惧,但历史上李大钊吊了三次才断气。这是中国革命的悲情英雄,而悲情英雄往往更能打动人心。 |
|
加入了艺术追求的类型片着实新鲜。导演对比前作我觉得有进步,故事节奏和剪辑点的创新其实更具代入感了,还挺聪明的。就是煽情部分此起彼伏密度大了点。 |
|
碎 我期待的激情澎湃并没有澎湃起来 有点可惜 |
|
渲染方式还是古早的主旋律如英雄儿女、上甘岭的那一套,伟光正人物配以朝霞满天和红太阳,叙事手法不断倒叙加插叙,甚至重复,导致节奏过于拖沓。张颂文和秦昊的表现没什么问题,但出现在这个有些混乱凌乱的作品中,总是显得很苍白。 |
|
导演功力不够,各种转场太过于依赖动画。部分片段插入意义不明,对情节推动毫无作用。三星全给守常先生。 |
|
我好久没有在电影院看到“八一电影制片厂”这行字了~
非常纯熟大制作的党建科普教育宣传电影,感觉是高中历史课本近代史知识点幻化成了声画影像和故事情节。影片质量很好,的确如管虎导演所说,李大钊活了三十八岁,却是普通人的三百八十年。采用交叉平行非纯线性叙事,字幕辅助来清晰地讲明白李大钊是谁做过什么,已经很不容易了。 |
|
问:什么是电影语言?
答:来看看《革命者》的叙事、画面和声音。 |
|
热血,但太碎片 |
|
太碎了,刚进入一个情景马上就被拉入下一个情景了,有的台词也没感觉激动人心,反而有些尴尬 |
|
电影幸亏有了管虎的监制,否则徐展雄的这部电影会步《荞麦疯长》的后尘。但电影的闪回旁白太多,剪辑也不够流畅,两个小时的时长中途会让人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
|
“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法兰西共和国、苏维埃和新中国,无不有流血的英雄,李大钊是黑暗中的引路人,更是光明的见证者;意识流叙事更有人性,张颂文真正走进了角色。 |
|
全员演技在线,张颂文台词太强了。明知有些场面是故意煽情,但眼泪还是流了下来。 |
|
电影本身出来的效果是好的,但剪辑过于凌乱,每个故事串起来的衔接很尴尬,背景音乐不停切换也很出戏。另外,能感受到张颂文很用力的表演,确实演的不错,很多煽情片段,但声线和李大钊也是真的不太搭。不过我也想不出谁能演好李先生了。最后说一下韩庚演的真不错。 |
|
让韩庚演凯绅,结尾浓烈的广告感这种槽就不多吐了,评论献礼片的艺术价值并无意义,对我来说观看的目的和看《觉醒年代》一样,都是为了补这段历史的课。这段算是《觉醒》后中国革命的至暗时刻了,遗憾的是连叙事的基本要求都没能达到,看完全片都没搞清楚守常先生被判绞刑的具体原因,还得回来百度知乎。电影里面提到张作霖,蒋介石和李大钊之间的关系和纠葛,但是就是没有结合时局具体的说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另外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一定要把和教员的戏份放在压轴,时间线极其的紊乱,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相信会看得一头雾水。 |
|
其实是短片合集。见龙在田—李大钊与张学良。潜龙勿用—李大钊和庆子。亢龙有悔—李大钊与蒋介石。龙战于野—李大钊和青年。云龙风虎—李大钊与陈独秀。飞龙在天—李大钊与教员。 |
|
仅从电影角度来看,还是超出了预期。尤其张颂文的表演,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这部片,诠释了一个书本之外的李大钊形象:如果这还不是一个百分百的理想主义者,那还有谁是?双线叙事手法,一条线性的“行刑线”,一条非线性的“回忆线”,将李大钊和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陈独秀和张学良等人物通过一些琐事纠葛在一起,慢慢勾勒出从1916年——1927年的十年岁月中,他是如何从一个辞职的报社编辑转化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最终慷慨就义的。另外,影片有不少历史细节还原的不错,比如那台从意大利进口的绞刑架,和现今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大厅里的原型一模一样,结尾蒸汽机车的彩蛋也非常有意思。 |
|
大胆启用年轻演员 运用了倒叙和穿插的手法 韩庚饰演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物 张颂文老师一如既往地好 整容式演技 提前观影后 分享的故事也给我很大震撼,比如李大钊在北大一个月一百八十大洋左右,家里却吃不饱饭,因为他大部分都拿出来支持革命事业和救助穷困学生。张老师坦言无法达到李先生的高度,但会一直被鼓舞。 |
|
首映观影,十分精彩和震撼的一部关于李大钊的自传电影。最突出的是张颂文老师对李大钊先生的诠释和演绎,我感觉到了他将自己的个人魅力和革命先辈的优秀精神品质融为一体,在影片中呈现出来,这是最令我感动的,因为张颂文做到了将自己当作是李大钊先生,一言一行,当演员真正融入到角色中,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到这种力量的。我就被他演绎角色时的信仰、信心、革命精神的激情所鼓舞到,这便是这部电影不同于其他大多数影片的亮点,当他在影片中为百姓而呐喊、奋斗,我能够体会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影片前大半段都是用一种非线性的“意识流”手法来拍摄,将很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都串联起来,但是又不会觉得散和割裂,因为有一条主线还在,从李大钊的多种身份和各个纬度全方位来了解这位革命前辈,影片达到了它让观众产生同感和共情的效果,非常棒的献礼之作 |
|
就张颂文老师这种演技天花板,让我看多少遍我都愿意!《革命者》把李大钊活生生的展现在人前,他再也不是历史课本上那个伟大而光辉的先驱,而且一个有血有肉为了人民牺牲的同胞。正是这一代人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国泰民安! |
|
国际歌入心入脑,我谢谢了 |
|
守常先生短暂而又伟大的一生!😭 |
|
共产党人版《我想结束这一切》。李大钊是一个极其伟大、不凡长相、重要工作、家庭美满、团结奋进的人,喜欢社会活动、文学创作、政治思想,写文章创刊号、精深社会理论组建政党,帮助和唤醒的工人阶级力量,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到底……一个深夜,受尽折磨的他独自在监狱里哼唱着国际歌,疲惫伤痛的他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脑子里的一切开始混淆(经历的、虚构的、记忆的、想象的),时间开始堆积折叠重构,他革命组党、促人奋进的共产党人的一生浮现在银幕之上,几个小时之后他被吊死在绞刑架上。 |
|
是一部正能量的电影,很燃很热血,张颂文演的非常棒,他赋予了李大钊善良正直谦和的一面,为了救国救民,不惜牺牲自己生命。 |
|
【我们有主义,但也要有枪】- 革命者 |
|
张颂文太厉害了,无论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都被他塑造得入木三分;韩庚也不错,戏份不多,但足够惊艳;“十七年电影”加宣传片即视感,一顿煽情加喊口号。 |
|
杨红雨老师的剪辑真的加了很多分。 |
|
诚意满满的作品讲述了李大钊同志的一生
张颂文老师yyds |
|
张颂文老师的李大钊扮相好像阿凡提啊哈~ |
|
我从黑暗中反叛而来,却不属于未来的光明之地。为了让所有的后代能够面向光明、拥抱光明,我甘愿站在黑暗和光明的交接处,直面黑暗,甚至被黑暗吞噬。 |
|
今天是最开心的一天。《革命者》首映的最后一天,有机会来看张颂文老师,激动😘😘😘
影片讲述了1927.4.26日,距离李大钊先生被执行绞刑还有38小时,此时,我党各方力量仍在积极组织对他的营救行动。守常先生一生的革命回忆,就此拉开序幕。
《革命者》这部影片太好看了,真的一点也不夸张,场景,台词,演员情绪,演技,一级棒。张颂文老师剧照跟守常先生还挺像😂佟丽娅在里面也是非常棒的演技。小演员都很棒,泪点有点多啊。
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是守常先生对大学生和工友们说的:“不希望看到人民流离失所,看到国土四分五裂,也不希望看到一代代的年轻人,老去了,麻木了,沉默了!”
革命先辈们为了中国,真的付出了非常多,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影片非常非常棒,大家一定要去电影院看👍👍👍 |
|
当张颂文和李易峰爬上北京城楼时,一只蚊子飞到了大银幕投影上,久久不愿离去。它也相信。 |
|
很好看!值得推荐,打光场景堪比好莱坞大片。
剧情围绕大钊先生以八个人物为代表展开的故事,每个人物都很鲜活,赋予了人格魅力。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员扮演者李易峰,不仅形似,还神似。他出来仿佛就看到了新中国的希望! |
|
真实的他更传奇伟大,实在无需历史虚无化。
生:遗腹子,一岁半母亡。亡:第一个上绞架没有经验,受刑三次,四十分钟始绝。婚:十岁李与16岁赵结婚。
启蒙: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受茅原華山影响接触主义。在日反袁反21条。国共和:加入国档,公告其苏裆园,第三国际身份。请愿,要求北洋政府承认苏,和其驻军外蒙。被捕:京jc突袭苏大使馆,在内抓捕李。以和苏俄通谋,里通外国罪名绞刑,时年37。 |
|
看了点映
张颂文老师好温柔
一开头觉得剪辑节奏有点乱
但后面习惯了觉得也还好
革命真的好艰难
要调动那么多人
总有人会流血
“如果我的死能唤醒他们
那就是有意义的”
|
|
李大钊自己喜欢这种到处摆pose对他进行纪念的方式吗?张颂文什么时候停止自恋 |
|
如果在黑暗时代里有一种声音足以振聋发聩,那我想一定是来自革命者悲鸣。
人民英雄的伟大,不仅在于他能消灭多少敌人,更在于他的行为能够让多少人觉醒。
那些用生命铸就的符号,永远会鲜活的跃动于这片大地,这片他们曾经最热爱的地方。张颂文正是将这份灵魂传递,生动演绎了这份千古绝唱,利用极具新意的叙事手法,重现了这段历史映象,让守常先生的音容再现,生动鲜明,可歌可泣。 |
|
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遵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李大钊 |
|
张颂文说最初接到角色的时候没法对人物有信念感,因为无法相信世上有这样的人。后来读了大量资料后无比坚信,并且充满崇敬,以能饰演这样的角色而无上荣光。张颂文是个优秀的演员,而李大钊是个伟大的人。一部主旋律的电影,最终选择了文艺片的方式,完成了一场个人传记式的礼赞,为集体记忆重新注入一些初心,有极其打动人的一面。 |
|
周末总是被占的打工人终于抽空看上电影了,真好看,全程泪目。比起群像型的爱国电影,还是这种更入心一些,希望将来能看到更多革命者的传记。张颂文老师,李易峰,韩庚,都太棒了,全员演技在线。就是秦昊的形象实在不太正派,可能我张东升看多了 |
|
全片最打动我的点:“他们有枪”。演得很棒,而且终于意识到枪杆子里出政权👍 |
|
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时代呢,心怀革命理想的人们固然可以在和家人、朋友、自己的心灵的相伴中获得许多美好和温暖,却无法忘却和置身于国家的深重忧患之外,要更多地挑起肩上的重任,为着那理想而燃烧和牺牲着自己。
人是在自己的内心的某个被触动或是刺激的那一刻成长的。
真正地走近和了解那个时代的时候,其实是可以触摸到非常丰富的内容和历史的。
李大钊先生是高大的,也是可亲和可爱的。如果他没有牺牲在革命的路途上,该是多么好的事。 |
|
事实证明,革命历史人物题材还是要先做好叙事的工夫,整恁老些摄影、剪辑的花活儿非常影响历史的厚重感和观看时的沉浸感。 |
|
历史细节考究,写实写意兼备!片头黑白影像中一抹红,矿工帽上的灯汇聚成星光点点,工人用镰刀斧头铺满红旗,李大钊在监狱被宣布绞刑时打在身上的顶光等充满浪漫主义风格。剧作和剪辑以距李大钊被执行绞刑还有38小时的倒计时时间轴为主线,以李为中心,不断插入与李有关的不同人视点下的闪回,展现了李大钊一生的不同侧面,叙事呈放射性结构,新颖巧妙。杨红雨的剪辑尤其欣赏的是监狱里xx向李大钊宣部清党运动,切接头人被杀,平行剪辑蒋介石在欢天喜地地看戏,同时又经由蒋闪回,将看戏的蒋的受礼和闪回中李为了国共合作送礼剪在一起,配上鼓点戏曲,以蒙太奇突出了李蒋间的较量,蒋看戏甚至有了庆功宴效果。图形匹配,手表表盘切啮合的齿轮,隐喻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的共产主义小组,洗头的动作匹配。窦鹏对国际歌的变奏与原创音乐。我相信的直视镜头 |
|
点映场。结构简洁清晰,但剪辑很乱。节奏紧张的片段戏剧性过强,反而削弱了情感表达;节奏舒缓的部分台词又太过随意,处理的很不严肃。以及选角和原音都非常不贴脸!比如让一个广东人用原音演河北人,非常出戏😅总之,精神可以领会,电影拍的不够。 |
|
红色主旋律要是这样拍,总还有些新意可以看看的,剪辑和闪回这样串起一生中重要的节点与事件,表演也在线,整体值得支持和鼓励。 |
|
影片结构真的很好,多视角,多线性。真的是一部高质量的献礼片!让大家看到了李大钊是一个人。李大钊、毛主席等各个人物的造型很成功:既像伟人,又能让大家看出是哪个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