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美而空洞,浮华而颓败,癫狂而落寞,诗意而忧伤。喝酒纵歌,肆意酣畅恣欢谑。杯残狼藉,泪飞顿作倾盆雨。片如其名,绝美之城,美得如此绝望。唯有死亡,唯有死亡能止住你的悲伤。 |
|
整部电影就像一出华丽的咏叹调,唯美诗意还有些许惆怅,摄影、配乐和意大利的美景都美的让人窒息,关于虚无的琐屑故事已经变得无关紧要,情绪、氛围、环境、回忆和感觉之类的东西变得比故事更加能激起情绪,保罗·索伦蒂诺这次的尝试给人的感觉就像看泰伦斯·马利克拍意识流和回忆。★★★★ |
|
适合大银幕看。一旦衣冠楚楚,再怎么荒淫无度,丢在罗马的建筑群里,横看竖看都上了艺术的路。试图穿越现代、回归古典的一种寻找,寻找美,化归记忆里丰盈充实的年轻肉体;寻找意义,发现上流生活只有华丽皮囊和无休止的呱噪 |
|
【B-】真是意识流啊,感官体验真的是做到了“绝美”极致了,用了许多的大景深镜头去表现罗马的城市之美。故事很碎也很空,可以说根本没剧情。福楼拜想写一本什么都没有的书,于是导演就拍了个什么都没有的电影,只留下对残破人生的哀叹。理解打五星的人,也理解打一星的人。 |
|
過盛的美麗換來至深的麻木,必須唯美,必須悅耳。然後萬人倒下,證實唯獨它不害我。鏡頭燥動不安的尋索,輾轉反側三百六十度,毫無耐性,時日無多,隨風而去。雙子特有的怪奇和跳躍,嬉皮笑臉的人懂得虛無。費里尼、塞利納、福樓拜、普魯斯特、韋勒貝爾若隱若現。戲法而已,終會在慢駛的舟上靜看羅馬。 |
|
罗马的浮光掠影,热闹而生活的气息。得自费里尼的碎片之美,无论摄影和剪辑都无比炫技。索伦蒂诺放弃叙事结构后反而营造出了似懂非懂的奇妙意境。如果说画面美轮美奂,那配乐就是热泪盈眶!今年“看”过最好“听”的电影~ |
|
生于幻象,路过死亡,心怀惆怅。有的人爱的深,眨眼已是隔世。有的人爱的浅,却念念难忘。 |
|
不要轻易说懂得65岁老人的孤寂,他40年来的逃避与沉沦。他衣冠楚楚,每一道皱纹如同历史般隐秘,你不了解他的秘密,正如他不知道18岁时爱着的那个女孩为什么离开他,却在她死后被告知35年来她一直爱着的是他。为什么不再写一本书?罗马会让人荒废太多时间。他总在说穿他人的真相,惟独回避自我的真相。 |
|
“怀旧到底有什么不好,对于那些对未来不抱希望的人来说,这是唯一的消遣。” |
|
不打分,表示没全看懂,意大利了解的不够多,旅游不多,不会说意大利语,难以评述。并对不会说意大利语没住过表示懂完了,是神片的人表示佩服。 |
|
只恨不能在电影院看 |
|
每个场景都是美的,但是电影本身却绝望地告诉我们,想要超越平庸的生活,人们求助财富,美学,艺术,文学,魔术,宗教,信仰,但这依然是徒劳的。 |
|
不识罗马城也不谈费里尼,还是被这个上流社会年迈作家历经浮华之后的落寞唏嘘所打动。"灰飞烟灭的是我的灵魂,藕断丝连的是这座城池",我们穷极一生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事物,到头来才发现最美的不过是初恋时一次拥吻。 |
|
曲高必定和寡,加上意识跳跃,不喜欢也很正常。摄影和配乐美到极致,精致而残颓的生活背后,对罗马的“根”的爱与恨,在夜色和晨曦中渐渐展开。更多的是意象,是营造的感觉,很美,和罗马一样。 |
|
费里尼风格的延续,宏大、丰富、眩晕,是虚伪与自嘲的一场探戈。结尾处的万籁俱静震撼人心。 |
|
相反我更喜欢《年轻气盛》一些,那部虽然也有很多形式感的东西,但内容更实在更自然一些。配乐很好听,但有刻意拔高的嫌疑,有几处音乐衔接比较奇怪……但我还是被几场聚会上醉生梦死的气氛给打动了,其中的张力或许并不亚于安东尼奥尼的爱情三部曲。 |
|
看不懂又觉得好看的片那才是真有魅力啊!各种推移拉远拉近的匀速镜头,配上古典圣歌舞曲的配乐,相得益彰,再加上绝美的罗马背景,跟着一个已入暮年对周遭的生活麻木不仁的上流人物,看一看上流社会的众生相,听一听空洞煞有其事的人生感悟,却到底赶不上成长之初黄昏小岛上的一个后退一张面容一次初恋 |
|
还有哪座城比罗马更配得上La Grande Bellezza这称号,即便它有肮脏的角落;还有什么事比知晓生命的美更重要,即便它让你痛苦和困惑。 |
|
13-14颁奖季最佳,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实至名归。 形式上:镜头调度美轮美奂、画面构图美得让人窒息、配乐宛如天籁、剪辑别出心裁;内容上:块状叙事有意识流韵味但仍有主线、极丰富的哲理(存在主义、绝美、现代性)、瑟维洛出色的表演。即使不去细究内涵和隐喻,也足以领会到绝美。(9.5/10) |
|
它反对诠释,拒绝被禁锢于任何意义体系当中.镜头随心流转漂浮,你不知下一镜会被带往何种情境何种氛围。犹如人生,本无所谓意义,你说它有何意义,它就有何意义. 福楼拜要写一本什么都不讲的书,索伦蒂诺自然也可拍部什么都不讲的电影。这是用情绪去懂得的电影,你无法说完全懂了,依然可满心感悟,因而得了. |
|
太幸运今天来影院看了它。无法言喻,但两个半小时,我完全被吸入银幕了。“意大利的电影是最好的” |
|
妈呀!我。实。在。看。不。下。去。了。。。。 |
|
除了漂亮之外都算不上一流的城市宣传片,好看归好看,泛着阿兰德波顿或者更花哨更爱掉书袋却出身美国的专栏作家味,也即是油滑与格调不高。虚浮的影像缺乏内在定力,广告式的创意美学,还是新欧洲啊。 |
|
导演这么年轻,却又一颗老灵魂,天赋异禀。 |
|
如果以北京为题拍部绝美之城,用同样的情绪,刻薄同样的人,同样的自嘲、眷恋、缅怀,姜文应该做得到。 |
|
不是绝美是颓废,不是情节是情景,不是演员是图腾。 |
|
整部影片就像小女孩手中的颜料,单看色彩鲜艳,混合在一起尽是屎色的抽象画,我就像那里观众的一员,一头雾水莫名其妙。还费里尼呢,我看只有泥。 |
|
看了4次,最后一次坚持到最后10分钟…还是没看完。唉! |
|
可能是我看过最美的电影啊。。。 |
|
所有迷人的镜头与包含讽刺意味的配乐,都只是吸引你把电影看完而已。乏味的对话与莫名其妙的情节,只是为了营造一个意境。起初不断冒出快进的冲动,后来又心生抑郁,最终导演只想让你静静地坐下来,心无杂念地面对这个世界触手可及的虚伪。→20.9.7 二刷。 |
|
要论神性 还是得在意大利 |
|
致敬费里尼,拍的非常的美,情绪一脉相承, |
|
移动镜头技巧大全,可作宣传片镜头设计参考 |
|
想象是生活的反面——斗兽场边的派对,天花板上的海,废墟里的长颈鹿,葬礼是上流社会最棒的事情。在这部矫饰的电影里,眼泪却是真的。流动镜头之美,最爱那些路过的瞥见。结尾是五星时刻,好像宿醉之后的醒来,野蛮生活的边缘,转瞬即逝的快感,埋在浮华之下的人之困窘。最认同那个离开罗马的人。 |
|
陷入了知识分子无聊而又空洞的自我反刍中。 |
|
索伦蒂诺果然适合去跳大神。 |
|
看电影成了这么吃力受罪的事,《天堂电影院》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
|
索伦蒂诺的野心之作,不仅仅借鉴和模仿前辈费里尼,甚至可以看做是试图将费里尼三部杰作《甜蜜的生活》,《八部半》和《罗马》融为一体的超越之作。因此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虚假浮华的意大利上流阶级,可以看到身为作家的自我困顿与救赎,还有那绝美璀璨的罗马城。都在导演绝佳的控制下,变得神秘而暧昧 |
|
现实与想象同构,颓败之地亦属绝美。 |
|
对“又慢又美又华丽”没抵抗力星人。也喜欢里面的嘲讽和幽默。刷到大银幕,看得很悲伤。(什么时候能大银幕刷到魂断威尼斯和巴里林登就可以死了) |
|
这绝对不是一部浮夸的电影——它看似不知所云,实则真切地探讨着人生至美之物,嘲笑着一切看似不可方物实则虚伪、浮华,也展现着一切看似丑陋实则却有无限力量的东西。只有这样的摄影、音乐才能承担起索伦蒂诺所要探讨的这个困难得无人敢于触碰的宏大抽象的命题。满是诗意。值得一切赞誉。 |
|
索伦蒂诺是费里尼真正的传人。不仅因他成功修缮了《八部半》的缺憾,还因他在自己《甜蜜的生活》里完成了《罗马风情画》的延伸。男主角比任何人都清楚——现代人的身上再也没有秘密。女人的裸体再也唤不醒疲惫的欲望,他的内心就像一本上了锁的日记。更为讽刺和荒诞的是,在现代已经很难找到精致的艺术,你能听到的大都是精致的谎言和脆弱。艺术家的理想宛如长颈鹿那般高大,然而有权力说YES或NO的却是一个神秘的侏儒。生活在抑或被困在虚无之中的男主角渐渐意识到,他从来没有在时间长河里存在过。绝望和恐惧顿时成了他的心魔,幸而作者告诉他的男主角:所有艺术都源于恐惧或者愤怒。或许,等我们也都如作者那样,每当重温《绝美之城》的时候才会恍然大悟:世上根本不存在绝美之物,因为所有绝美之物都会被更美的事物超越而成为过去、历史和记忆。 |
|
事实证明,长久浸淫于批判现实主义阅读、山药蛋派写作、速成婚恋社会学日剧和犯罪社会学美剧中的我,脑子已经彻底不适应这部电影了。需要换一年某种类型的读书再来看。 |
|
不错哦 |
|
大银幕看美得说不出话。运镜非常神,在古典宗教乐咏叹调中穿梭罗马如画的日日夜夜,华丽到极致。索伦蒂诺的狂欢时分仍存清醒,孤独和讽刺却更超费里尼。美轮美奂的上流社会终究比不上年少初恋微微扇动的睫毛。在结尾的音乐里看镜头沿河缓缓推进直到天使桥,仿佛时间都不存在了。 |
|
荒淫无度的美,漫无边际的空虚。美到了极致也就空虚到了极致。反正我很喜欢。 |
|
年度十佳候选,费里尼还魂转世,再续八又二分之一与罗马风情画,中产阶级生活横断面;江良才尽的老作家锦衣夜行,夜夜歌舞升平云鬓厮磨,却对任何事物不再产生欲望,虚空背后的华丽颓靡温煦震撼,像昼夜轮回的罗马城恍如幻觉又像梦境,舒张大气的运动镜头,工巧雅致大开大合,算计精确。 |
|
暂时不深懂你的美 |
|
2021-10-6重看;3.5;To all the beauty and misery,爱、美和死亡均能引发深沉的“可怜、悲悯之感”——“青春赐我时间与死亡”,在浓缩了千年时光的永恒之城漫游,如回望整个人类的历史,或自己至今为止的所有人生,磅礴或渺小,荣光或卑微,在无比华丽的镜头中穿行逡巡;怀念并无意义,而对于一眼望到死亡的人而言,似乎怀缅才是唯一值得去做的事,华丽盛放的尽头是死寂一般的枯灭,肆意狂欢的结局总是空虚,他置身于时间的废墟,涌上心头的却永远是月光下最初的心动。 |
|
活透了也没劲,还是傻点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