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彼察邦:“我年轻的时候看侯孝贤杨德昌会睡着,这么多年后观众看我的片子也会睡着。” 看见了吗 这就是报应 |
|
感谢 |
|
杨超用霸王别姬来跟侯杨比拼。。。只能佩服他的联想能力 |
|
发现没有,中国导演讲话喜欢用副词以及大而化之的词语,“”特别“非常”某种“特殊的”,也不晓得在干啥 |
|
在台北看的第一部电影。就我的观影经验而言,台湾新电影最打动我的,在于从那些故事之中能体会许多生活中能体悟到,但并不那么容易行诸文字的感受:那些青春期的苦闷、童年夏日午后的幻想与闲暇、对时代的无奈、城市与乡村的疏离、甚至更为单调但也更为直接的火车窗上映着的山与植物、铁轨有规律的震动 |
|
不是我看不起大陆导演啊,那个夸夸其谈的电影工作者,你真的看懂侯孝贤了吗?别人的评价我并不在乎,而那些台湾电影,哪是只是插播的零散片段,我还是会看到眼湿湿啊。侯导年轻的时候也是帅哥一枚,不过就算老了,也是我最爱的老男人之一;) |
|
原来侯孝贤这么牛,我还是喜欢杨德昌 |
|
一種描述奇觀的追捧、一種仿作、一種避免擺露巧思的影迷式致敬。西方人著眼參與世界電影的普世性,日本人想像著歷史互動,中國人則選擇對異地同境去套述,從台灣以外的觀點看也不失為一值得參照的回溯。然而,當在海灘跳舞、在廢棄高樓凝視都市的人們自大螢幕串起重現時...電影似乎活著,就在那裡。 |
|
和一切明确的价值观保持距离 |
|
阐述了很关键的一点:侯孝贤才是台湾新浪潮之KING。p.s.王兵和杨超那段,真他妈有意思。 |
|
主要内容有:王兵大战杨超……阿萨亚斯强怼傅东……这些不重要。最后侯孝贤来了一句,形式被玩到不能再玩了,内容最重要,一个时代的内容。我多说两句,时代的内容指什么,是概括吗?那一部电影可以概括十年还是五十年,要是唐朝有电影,能不能拍出一部可以代表那个时代的电影?可以是完全可以,但时代不重要。每天的新闻是重复的历史,每个人的遭遇是人类重复犯的错误。电影里,什么是重要的?可以很轻松的聊,也可以很认真的探讨。电影,可能真的是梦吧。嘿嘿嘿! |
|
看王兵和杨超那段对谈,高下立判,谁真正理解了影像与人的本质,谁还在营营役役历史观念。 |
|
感觉最有意思的其实是王兵和杨超在讨论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第五代异同的那段谈话吧。 |
|
A motivator. |
|
杨超跟王兵的争执,我站王兵。 |
|
林懷民說話是有內涵幽默的,但這部講臺灣新電影的紀錄片拿他的訪問來當開頭也挺怪,或許因為王童老師拒絕當顧問的關係。但拍到林懷民偷瞄稿子,講錯三部電影片名,真不怪他被訪問完會碎嘴,看得出拍攝的匆忙。
由此便看出導演的準備功夫不足,就是用一堆電影人在講新電影,卻毫無自己的觀點邏輯。 |
|
在Hammer Museum里的Theatre看的,免费。不能算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是访谈形式的剪辑。片子本身不怎么样,可是一些侯孝贤老片的片段着实有趣,每当我要睡过去了,又能把我乐醒。后段内地第五代导演出来后,我内心就两个字:差评! |
|
“其实台湾新电影挺闷的,要花点气力看”,可惜现在的台湾电影格局太小了。八十年代两岸变化翻天覆地,杨德昌曾想拍外省人回乡探亲的故事,但是剧本根本来不及写,每天都有新的事情发生,写都写不来,剧本没法赶上时代的步伐。朝菌晦朔,蟪蛄春秋,大导演也只能留下精彩的几笔无法写全篇,遑论小人物。 |
|
舒琪 电影应该对时代的回应;王兵 电影里的人是活的。我对这两人的观点十分赞同 |
|
杨超和王兵讨论那段看得不适,杨超那种下意识的历史优越感也许就是阻碍中国电影进步的原因之一。 |
|
「其實形式以前都玩過了,到現在影像的形式已經玩到不能再玩了,最重要還是內容,那個時代的內容。」電影快結束的時候喬從書房裡走出來看到我屏幕上侯導這幾句話點頭說是這樣的然後走開了。 |
|
那么多人讲着“我与台湾新电影的故事”……不过 在大荧幕上能看到各种所爱的片子的片段都!值了吧 眼湿湿 |
|
在1小时32分的时候,王兵对台湾新电影进行了一个比较好的阐述,“(台湾电影)人和电影之间的关系保持一致。”整部片子最后回到了台湾,侯孝贤作结,很好。 |
|
这部一般,采访那么多人,也没采出新意…… |
|
到大陆的部分各种怪,贾科长各种阐释(抢做学术的饭碗),田壮壮你说了个啥!为啥要采访艾未未和刘晓东?王兵和杨超差点抬起杠来,相较之下鲍鲸鲸说的细节让人觉得亲切。最喜欢的还是是枝和浅野忠信的采访。而那些出现在片子里电影片段让我一再意识到电影的美好,但台湾新电影说到底也只有侯杨两位吧。 |
|
台北電影節 |
|
迷人的不单是新电影本身 更重要的产生了那一批相互扶持却又风格不尽相同的特质 从西方影评人 到亚洲先锋导演和地下独立艺术家 求同存异中达成的共识 就是那个时期台湾电影深远的影响力 |
|
失败!导演毫无想法和章法,似乎最关注的是受访者周遭无聊的细节。看到片后一长串受访者的名字:王家卫、李宗盛、詹宏志、张艾嘉、小野……为嘛这些人的采访不拿出来,挑出来的那几个有的真TM蹩脚。这部片子唯一的好处就是,那些台湾新电影的高清片段让人无比向往在影院大屏幕上与之完整地重逢。 |
|
2015/6/2(二)19:00高雄電影館,田壯壯艾未未鮑鯨鯨講的都是什麼東西呀?最噁心的就是蔡明亮,還說自己的電影自成一格,找他訪談是最大的敗筆。為什麼放的電影片段有寂寞的十七歲? |
|
如此不负责任的记录应当是有预谋地对台湾新电影的集体侮辱 |
|
台湾新电影的开始也是结束。刘小东说,艺术创作不应该和世俗有太多瓜葛。侯孝贤说,背对观众,创作才刚刚开始。阿彼察邦说,我看我的电影也会睡着。蔡明亮说,我认为电影就该是这样子的,我就这么拍。观众说,台湾新电影是反叛的融合。侯孝贤为帮助杨德昌拍《青梅竹马》卖了房子,削苹果事件,超级大国民。看到艺术氛围的兼容并包彼此扶持。因为台湾电影已死所以有了新电影。看到许多动人片段闪现,泪眼婆娑。有个问题是这么多人说了这么多段,最后并没有一个主题,谈论最多的只是侯孝贤和杨德昌。杨超和王兵争吵那段,更是离题万里… |
|
单就一个纪录片的形式来说比较糟糕,但赞同侯孝贤说的影像的形式已经用尽了,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内容。 |
|
B roll 佔全片一大部分啊,此片展示如何用空鏡撐起全片
侯導說形式已玩到不能再玩,最重要還是時代的內容
一名畫家說要欣賞世俗,卻不與它有瓜葛,這才能看得廣闊
最後的credit 好像訪問了很多人,人呢?? |
|
拍的挺次的。没有脉络,就是各地影人的拜访 |
|
不知道如何评价纪录片的好差,这部算是对以侯孝贤和杨德昌为代表的台湾新电影来一次文艺性科普。边看边记的两小时笔记不小心一键删除都不见了,有些东西还是要记着纸上。被采访者话讲得漂亮,但有些不是在评价台湾新电影,用在其他电影上能是不错的评语,反倒是王兵那段《霸王别姬》的争论较客观。侯孝贤说台湾新电影新在内容,形式早已经被玩透了;比起第五代导演,新电影更有质感地展现个人真实的记忆,反映时代,里面有一种熟悉的东西,好像在拍自己;爱这个世俗,却又与世俗保持距离,以获得一种客观的角度;艺术要与一切明确的价值观保持距离。我的第一部台湾新电影是侯导的《戏梦人生》,去年这时候看得,真实感觉是闷。“这些人在海边,在浪里面跳舞。” |
|
为什么会有艾未未?完全可有可无 |
|
文化ju搞业绩项目,找一堆知名人物来吹牛逼,遍及世界,象征着ww的影响力有多么大,就差说ww电影世界第一了,就蔡明亮还挺实诚的,赶紧和这种东西撇清关系,受访者也是参差不齐,你找画家干啥?你找艺术家干啥?你找他们不找点普通老百姓?那俩人的电影就是完美的?没缺点?哈哈哈哈 |
|
纪录片采访重要的世界上的电影工作者,组成台湾电影的片段和记忆。侯孝贤杨德昌乃至后来的李安,都是那么台湾。 |
|
比想象中的好看太多,最惊喜的在于王兵和杨超关于第五代 对团体社会和台湾新电影对私人个体之间影像描摹的异同与社会价值的吵论。 |
|
留那么多无聊的受访者放空表情干嘛?凑时长? |
|
一直很喜欢台湾新电影,杨德昌侯孝贤。看看打算查缺补漏。看到自己当年对《恋恋风尘》的短评,打算再重温一下。王童导演的作品《无言的山丘》也很喜欢,有时间再补一下柯一正。杨超怼王宾有意思,哈哈 |
|
请不要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伪造新的历史 |
|
访谈的质量太差了..几位大陆影人都不知道在说什么 |
|
侯:现在影像的形式已经玩到不能再玩了,最重要的还是内容 |
|
那么多亲历者仍在场,为什么要绕世界瞎拍闲杂人等。 |
|
有些访谈质量蛮高的,有些就不行。avv太装了,说话和张哲轩似的。 |
|
台湾新电影,关于侯孝贤,关于杨德昌,关于王童,关于千千万万喜欢台湾新电影的观众。 |
|
拍得什么东西! |
|
差点因为一点小清新的风格就被唬弄过去,电影精彩的地方都是对其他电影的引用部分,那个内地俩导演的对话真是蠢,看到片末的采访有王家卫等等,都没出现 |
|
还是片段回顾最动人。大陆导演同行来聊台湾新电影,则显得有些尴尬,态度大都有些模糊,也看得出了解有限,还是更多在阐述自己,或者漫不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