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持所有的女性视角革命剧,请不要忽略她们。 |
|
因为《觉醒年代》轻易弃剧的实在太可惜!此剧刚好衔接觉醒,且质量很高!但是有些人有偏见了!导演拍过《恰同学少年》《走向共和》《1566》。或为导演,或为副导演。是绝对的大才女!剧中女角色也非常出彩! |
|
保剑锋演的好不亏是二次演绎这个导演也真的很厉害这么多人物,这么多形象,这么多故事,居然还拍的这么细腻。 |
|
党史群像可排第一 |
|
评论里对比觉醒年代的,拜托大家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先入为主!不要先入为主!明明这也是一部难得优秀的片子,不要因为先入为主而忽视了这个片子的闪光点呀。剧本真的看得出来太用心了,台词中许多在党史中都是有原文的,而且镜头的运用,画面的美感,还有所有演员的原声台词功底,包括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还有女性的视角,都是这部片子值得期待的地方啊 |
|
以往的「重大革命历史剧」,多执果索因,多少存在一些「幸存者偏差」,对历史呈现不够全面。而《大浪淘沙》锚定「一大代表」,以十三人的人生道路分野为主线,串联出中国革命艰难前行的历史画卷,对党史在电视剧中有更为多元化、完整性的表达。 |
|
好有野心的一部剧,品质也是难得一见!全景式展现了我党是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只有看懂了我党走过的路,才能真正理解我党组织的先进性,制度的优越性。 |
|
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夸?
首先现代那条线就是个花瓶,还是个廉价的花瓶,就是摆个样子念念台词,还有好多没意义的镜头。光是现代这条线就让人很失望了。
还有台词大部分都不生活化,都像课本上的话,虽然我理解这是因为这部剧时间跨度大,如果不赶紧交代关键内容就推进不下去,就因为这个原因还省去了一些剧情
道具和场景上做得也不好啊,比如南湖那个特效,比如甚至还有毛主席的头发,为什么如此顺滑浓密
主要因为前有《觉醒年代》制作的精良啊……比如里面陈独秀夫妻的相处真的更让人觉得生活化和动人,这部里面却很直白。还有两位演员的台词,陈独秀一直都很激动,海清又一直带着她自己的腔调
当然也要承认它的确弥补了我们对建党历史中一些事件和人物的认识不足,通过不同人物的道路选择,把“大浪淘沙”这个概念诠释得很深。 |
|
我喜欢这部剧甚于觉醒年代。原因有以下几点:1.通过这部剧学到了很多党史。2.这部剧不是个人传记,而是一部群像戏。主体是党,什么时期该什么人出现就什么人出现,不以最后的结果论英雄。每个人都是党的一部分,初期,中期和后期,是不同的人在发挥着作用,领导着党。因此每个参与的人都是有描写的。反观其他一些剧,大多数都是结果论英雄,毛主席占很大篇幅,事实上,在初期和中期他的地位是不靠前的。3.敢于直面历史,从建党初期到抗日战争胜利,中间走过很多弯路,出现了很多叛徒,这是不光辉的一面。但是这部剧,该是啥就是啥,对于周佛海李公博张国焘,都是有很详细的描写的,觉醒年代中,张国焘出现的画面就很少,按理说,他是五四运动的重要学生领袖,应该有很多画面的。直面史实,是一种自信。 |
|
想想和他们站的是同一片土地,是同样的国籍,看的是同样的太阳和月亮,我就感觉离他们很近很近。 |
|
确实蛮新颖,对一大的12个代表和陈独秀的一生有了一个完整的交代,不回避也不隐藏。但现代直播上课的插入简直是个扣分项。 |
|
第一次真正对近现代史有了感受,那些枯燥的背诵和难记的名字之后,都是无畏、热血的先行者们,他们最早醒来,用生命铺就了我们的现在。 |
|
这部剧真的不错,不该被埋没 |
|
从剧情的设计来看,大浪淘沙已经不再是仅突出毛朱等个人主线的拍摄手法,更多地将有血有肉的革命人物出现在荧屏之中,这是国产革命剧的进步。个人而言,我很喜欢剧中对于坚定地走向革命、在革命中踌躇、以及反对革命的各种人物的刻画。对于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来说,一些人虽然只是其中的过客,却又难以绕过,值得书写。 |
|
前3集有点想弃,听人劝坚持了下来,真香。以一大的群像为主角入手,一路串了下来非常顺畅,而且似乎是刻意规避了一些大家都熟知的桥段,有种努力帮大家补足侧面的感觉,很感激这样的视角。另外一个特别感动的点,就是剧中的女性角色几乎全都真实生动,尤其是王会悟,这个一直在主流史学视角边缘的伟大女性,特别活灵活现让人印象深刻。感谢这部剧,让我们知道,中国的革命女性,从来就一样伟大。 |
|
这类正剧总爱加那些壮阔宏伟的bgm,甚至到了滥用的程度,像是在提醒观众这里你该感动了,台词说教意味浓烈。而剧本身的编排又没体现出那个饥寒交迫、生死攸关的年代,没有拍出历史的厚重感。我只看到一群不愁油不愁米的富公子在“太平盛世”下的轮番折腾。建议导演编剧学学《功勋》的质感。 |
|
跟《恰同学少年》都是嘉娜·沙哈提执导的,但是我感觉《大浪淘沙》太一般了——加的那条当代大学生解说的线简直是多此一举,而且该剧看起来不够大气,一股子爱奇艺/腾讯自制偶像剧的味道。 |
|
群像做的非常好 剧本胜于觉醒年代 |
|
有生之年从未想过保剑锋可以演毛主席,关键还毫无违和感,这样的历史正剧应该鼓励多拍,多普及年轻人看看。 |
|
觉醒令我从浑浑噩噩中醒来 大浪让我坚定了信仰 无比感恩 |
|
李达王会悟和周邓真的全剧唯二善终夫妇 |
|
大浪淘沙 终见真金 |
|
还行 |
|
绝对的瑕不掩瑜,不想看的部分大可以跳过,但是在党史这块完整的刻画,人物的全面和立体都是非常好的,对于党史类型的剧,这是一部不能错过的剧,越来越有味道,越看越想看。 |
|
感染力好强 眼泪止不住 |
|
太好看了 适合喜欢党史的人 里面好多细节 唯一缺憾的地方时 延安时期没有江青的镜头 李达的过世不是病逝而是文革。 其实都可以讲。 |
|
真的很不错,开头几集布景有点劝退,后面好多了,认识了好多英雄先烈,对党的发展历程也有了立体的认知,书本上的名字变得鲜活起来了 |
|
这个剧让我认识了陈独秀、李大钊,一心为解救中国。从参加一大的13位代表后面发展的道路看到了,一个党发展的不容易,有人来,有人离开,也有人留下。前辈们的开路真真不容易,这两年遇到有些事也让我感同身受,大浪淘沙,谁才是真金? |
|
十多个代表,每一个的人物形象都非常鲜明,一点也不混乱,让人很容易记住。整体而言都很不错,只是刘仁静的戏份少了些,尤其是其政治观点的转折上以及托派方面,阐述较少,可能是对于托派问题,有些不好定义。包惠僧最后那场过寿,以及内心的自我解剖,拍的尤其好。 |
|
本来做好了看不下去的准备,结果看了觉得还行,尤其是第三集之后渐入佳境。全剧有两条线,一条是青年做视频纪念先辈,一条是党史发展脉络,可以说本意是好的,帮助串起剧情,且用青年的口吻直接点明了许多历史事件/人物的走向,是一个比较讨巧省力的方法,但问题也就出在这个青年的视角上,这条线本身缺乏内在逻辑性。//本剧的另一个问题是布景太“干净”了,很不符合历史的场景,从渔阳里2号到窑洞,演员和场景都太“干净”,不真实。//本剧塑造地比较成功的人物是张国焘和李达、王会悟夫妇,剧里给张国焘设计了不少小细节,写出了这个人物的复杂度,而不是一张扁平的纸;李王夫妇的戏份几乎贯穿了始终。//保剑锋的mzd好像看着也不违和,周恩来的演员和周总理的浓眉配不起来。//一大的十三位代表,走到最后的竟然只有那么几位,令人唏嘘。 |
|
最近多部展现这段历史的影视剧中,此剧颇有特点,片名使人想起同名经典电影《大浪淘沙》,均是描写同一时期的历史故事。 |
|
从中共一大到中共七大,十几名代表因为共同的信念走到了一起,后面的路,各不相同。希望我们的人生,和老前辈的革命者一样,坚定自己的信仰。 |
|
比光荣与梦想好,比觉醒年代差一点,这版陈独秀更有感觉,暴躁大家长应该更像是这个样子。保剑锋竟然还不错不出戏,海清拿腔拿调不知道演的啥,不如周显欣的高君曼温婉坚韧,陈若轩尚能接受,孟子义又被塞进来了。 |
|
聚焦一大代表人生道路的群像剧,在红剧常拍的题材已经拍不出什么新花样的情况下,聚焦冷门人物倒是个不错选择。很多人都不知道大汉奸周佛海居然是一大代表,陈潭秋邓恩铭王尽美这些更是根本不知道,算是一个小型科普。 |
|
虽然冷门,但这绝对是今年献礼剧巅峰 |
|
陈独秀的大家长作风表现得很明显,虽然有暴躁向的脸谱化。正是一次次的选择党组织才能吹尽黄沙始到金。毛主席虽经历挫折却始终不放弃。难能可贵的是基本没deng什么事情,没有刻意凸显。 |
|
NO |
|
细节化,着重刻画了“一大”代表。 |
|
愿这盛世如你所愿 |
|
信念坚定董必武,权欲熏心张国焘。 |
|
穿插现代蛮出戏的 |
|
看过几集.. |
|
党史刻画的很完整,人物也足够全面和立体。优秀的剧不应该被埋没。 |
|
现代线时常显得突兀,影响观感 |
|
在我看来,「觉醒年代」是诗意的理想的,「大浪淘沙」则是写实的现实的。前者的故事是思想启蒙到中共成立,后者则是中共成立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艰难岁月。
信仰是要用行动去实践的。中共一大代表中有人叛离了信仰,有人用生命坚守着信仰,是对中国近代尽的诉说,也是对于人性的解读。看完这部剧,想起龙华烈士陵园的那首壁诗,「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致敬英雄! |
|
特别棒的一部剧,大气磅礴却又刻画细腻,从一大到七大,每个人物的命运都有交代,也算是补全了错综复杂的党史。难能可贵的是人物的思想的变化,也都展现的特别好,引导中国走向胜利的毛泽东思想是怎么来的,就是坚定不移的践行着初心。 |
|
不算是历史正剧,不够激情澎湃,不够波澜壮阔。仅围绕中供一大的代表人物各自讲述,和部分历史关键事记的演绎。好在编剧还行,最终大浪淘沙淘尽废渣,真金终现。 |
|
跟觉醒年代一样尬。太尬了 |
|
两百年大浪,淘出个真英雄真豪杰 |
|
穿插的现代人上网和说话更加拉低此剧观感的下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