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集马克思可以说是……相当……相当客观。「一个厌恶理想主义的人,创造了这个世界上最庞大最顽固的理想主义。」 |
|
最近忽然看了好多马克思。。。想更深入了解马克思的去看网易公开课“耶鲁大学公开课:近代社会理论基础”吧。。。教授老爷爷花了五节课讲马克思。。。 |
|
我只看了尼采的那集:https://open.163.com/movie/2016/7/0/J/MBRLGLIMV_MBRLKSJ0J.html
bbc常用套路:搞得好像爱丽丝心灵之旅,去各种伟人带过的地方,找一些周边的人采访说下当地风俗和对他的感受、拍一些看起来像是模型一样的鸟瞰全市照片和风景照、然后配一个8:2盖棺定论的结局,一切未定,嗯 我太看多了,太懂了。深刻性谈不上,作为接引初机还是不错的。 |
|
去年的Genius of the Ancient World還“在看”。。。//第二集風景太美了。。。 |
|
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三位思想巨人的传记,入门级的讲解,但是客观。 |
|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对马克思是有误解的,对疯狂的思想家崇拜者们干的事情归结于思想家身上……也许这正体现哲学的困境:无法准确描述现实。 |
|
讲得浮光掠影,抒情过头,料也不多 |
|
讲了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三个人的哲学经历,感觉最陌生的竟然是马克思。平时被灌输的是不知道歪曲了多少次的马克思。想看看《资本论》,不知道翻译有没有被篡改。ps,电视要能订阅外国台,一个bbc一个nhk一个cctv5就足够了。 |
|
从个人经历探索思想如何形成。不过不得不说用影像阐释是好的尝试,却不是最合适的形式。 |
|
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三个思想者,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
|
Interestingly, 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are female scholars, and they discuss those great minds as if they had some kind of affairs through time traveling. oh well. I will pick Nietzsche ;3 |
|
看了马克思的传记。有点花边新闻的意思,但仍不乏严肃的思想探讨。主持人粗浅的发问和结论,反而引发了我的一种想法。科学一词在19世纪和20世纪最大的不同,在于此前是一种唯一真理,此后却是一种通过证伪不断进化的信念系统。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科学的含义都当作如是观,也决定了它们的必然教条化 |
|
太简单、很客观、挺人性化地叙述了三位讲德语、写德文的伟大思想家的生平,附带说明几下那些改变了现代世界的思想观点。 |
|
马克思和尼采,一个一辈子不工作,一个思考到精神失常,两个都是神人。 |
|
(1马克思)这是个可怕的悖论,一个说过痛恨意识形态的人,启迪了历史上最顽固的意识形态(2尼采)那些没有杀死你的,会使你变得强壮。这个人花尽一生批评人类同情软弱,最终的理智行为却是深刻的怜悯(3弗洛伊德) |
|
单集1小时讲得有点快,好在梳理得清楚,手稿照片原址之类的资料很丰富 |
|
浅显但客观的讲解评述。一两位圣贤拯救不了整体愚蠢自私混乱缺乏理性的人类。喜欢主持人 |
|
安喜爱程度312,原来荣格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啊。“in the end i succeed,but the struggle is still there” |
|
自大、魯莽、貪名、觀點激進、坑害朋友不負責任、性格惡劣跟每個合作者鬧翻,佛洛伊德看起來就是個投機學者啊·· |
|
马克思推到重来,尼采批判一切,弗洛伊德啥都是性。 |
|
They merely blink. |
|
解读的方式 深度 视角 都相当的精彩 |
|
资源难找 但值得 |
|
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
还好吧,啊 |
|
看完尼采的这一集,感觉赶紧得读一本尼采的书了……找到了一个三集连播的视频,微博是个好地方,看完了马克思这一集,因为对马克思比较了解,所以看起来就没有那么新鲜感觉,好在片子拍摄的大美欧洲的风景,倒不失为一部大片,尤其是第二遍尼采这一集,瑞士的湖光山色太美了……大概的知道弗洛伊德,没觉得如同马克思和尼采那样大名鼎鼎,把这三位放在一起,除了同时代,更重要的是三位的思想和学说,对人类社会当时直至当下的深刻认知和指导。BBC的制作完美,无论是画面、解说、还是对三位大师的人生轨迹的生动呈现,贡献给了当今的人们去追随大师们的命运! |
|
选材我有些疑惑,三位大师很难形成一个有机的联系,这个系列显得不够整体,虽然旁白带了一句“马克思抨击社会经济秩序,尼采对付基督教道德,弗洛伊德质疑我们是谁的本质,三位都是改变时代游戏规则的人。”如果从对后世的影响来讲,马克思理论影响斯大林,尼采的哲学为希特勒的某些思想所用,而弗洛伊德呢……他没有独裁暴君粉丝啊,勉强要塞一个的话——希区柯克好了,毕竟是电影暴君吧。(希胖:尼玛!) |
|
这里的genius是个中性词,非褒非贬。介绍的也是三个非常非常有争议的学者的人生。难得的是,这部片子没把他们当成神或者疯子来拍,而是当成普通人。(竟然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里搜到了免费片源,毕业前的意外惊喜) |
|
可当做三人的introductory。 |
|
精彩啊精彩,三月不知肉味 |
|
马克思主导了后来的俄罗斯,尼采促成了后来的纳粹,弗洛伊德则影响了全世界。19世纪是个伟大的时代。 |
|
uk的优秀传统,理性客观的纪录片 |
|
略知一二,基于他们的伟大思想发展而来的“赝品”~ |
|
马克思、尼采、弗洛依德:三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同时又都是公认的大师!最喜欢马克思&弗洛伊德这两集,也因为对尼采的思想无法理解深入;BTW,不是很喜欢主持人的风格,总体评价三颗半 |
|
All three write beautifully, masterful with words |
|
一个世界回避更高价值并歌颂世俗,最后的人是尼采最大的恐惧,带上牛群眼罩对他所预测的深渊视而不见。他意味着充分运用美丽生命的火热潜力,所有生活的意义,他们甚至没有追求他的欲望,他们只是无动于衷。 |
|
有时候觉得西方人文学科的一个局限性就是有点overindex 基督教/天主教的神学根源。 |
|
讲解人休斯很有魅力。马克斯和弗洛伊德的介绍相对简单,尼采一集更为出色。 |
|
从另一个角度解读弗洛伊德 |
|
可以了解一下哲学产生背景,以及各个哲学大概的框架,细节部分还需要自行了解,更多的讲述了他们的哲学对世界的影响和他们的个人生活。
哲学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他跟常人、耍小聪明的家伙也一样有着与肉体以及实际生活的接轨。理论是一种思想框架,只是一个真诚的哲学家的理论框架是基本与其生命相吻合的。
一个无论对真理(求真信念)虔诚还是对信仰虔诚的人,二者的精神境界甚至是趋同的。只不过一个有批判精神的个体无法把个人信念安放在一种固定的信仰里,只有在当下时刻所相信的判断才能使他安心。不同的信仰对上不同的做事能力,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生活。
常人同样有着先天被给定的不假思索的信念,这种信念也构成其人生哲学。理论好就在于符合自然规律、思维规律,于是这种理论就更有实践功用。语言等符号是局部解惑、建立共识、实践的工具。 |
|
好喜欢这个主讲的历史学家。“思想可以改变世界,当它认为它可以的时候” 尼采真是狂人,可他也过着血肉生活,他的疯狂也是被时代和境遇塑造的。 |
|
烂 |
|
哲学里有太多主观,渗入太多自己的东西收获是大了,可是前因后果,作者本身的环境和意图就模糊了。这里梳理了一个主流视角,很好。 |
|
感谢水山 |
|
先看再看 |
|
很真实了,马克思也是人啊。 |
|
看了第一集。对当时的中共来说,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目标,列宁主义是夺权手段,斯大林主义建设手段。 |
|
Fascinating |
|
每一个年轻人都无法拒绝尼采 |
|
超级棒 |
|
尼采的思想的确已经为我们所熟悉了,他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人。由此,我发现敏感和执着是哲学家所拥有的其中两个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