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看过的最好的纪录片之一。超级的解说,优美的配乐,片段,对艺术的真知卓见。 一直清晰的记住一个论断:自信,是文明的力量的源泉。而自信来自对自我和自然的了解。 |
|
文明最可怕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恐惧,二是无聊。 |
|
可能是看过最难的纪录片了,不过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就能完全体会到老头儿最后说的本来面目——“顽固保守分子”,秩序胜于混乱,创造胜于破坏,温和胜于暴力,宽恕胜于报复。对文明杀伤力最大的就是缺乏自信,愤世嫉俗和幻灭的杀伤力与炸弹不相上下——看看身边,未来着实不可期。 |
|
一个人的文明史 |
|
这才叫文明史精彩的宏大叙事,不管现在看起来拍摄中的技法多么老派,Kenneth选取的视角,题材,配乐,镜头的掌控让人叹服,叙述平实而有力,印象深刻的点实在太多,推荐反复观看... |
|
community of obedience, community of will |
|
且允许我说我看过吧…… |
|
看了三遍,正在看第四遍。 |
|
Kenneth Clark |
|
出新版了(以前看这个最震惊的是Kenneth Clark 27岁当上Ashmolean的director, 30岁当上National Gallery的 |
|
因为是概述,所以其实内容非常有限,不过BBC的技术真不是盖的,完全看不出是40年前的作品。 |
|
了解西方艺术史的最佳作品 |
|
Civilisation (1969) |
|
课堂教程 |
|
以艺术为媒介、文献来讲述文明轨迹 |
|
號稱Civilisation..結果到頭來就是想說文明=西歐史......////// |
|
YouTube上有一条评论说这部纪录片主旨是“Why are white people so awesome?”从现在的政治立场看这确实是个问题。但若把“Civilisation”这个题目拿掉,纪录片本身确实是伟大的艺术史资料。再考虑到它作为电视史上第一部彩色纪录片,就更弥足珍贵了。 |
|
11个小时,值得看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GzoJFj9g8 |
|
看了一年多才看完,内容丰富密集,消化起来比较慢,自然采音令我感动。Kenneth Clark 一个人支撑起整部纪录片啊,对他充满敬意。 |
|
了解西方文化的话,很推荐的一部,一点都不枯燥。 |
|
西方文明簡史。主持人有魅力,漲姿勢。 |
|
或许是由于较为个人化的筛选和叙事 全片更像一种随性而至的讲述 要先对作为材料的"史"本身有系统的了解 才能跟得上那些思绪和感悟 最后一集结尾 人类文明的遗存悉数亮相 收束这一切的却是海潮拍岸 文明的源起 或者文明的终结 |
|
神作…… |
|
BBC第一部彩色电视纪录片,大卫爱登堡刚接手第二频道时的策划(还被指责怎么把这么好的机会先给了艺术而不是科学)。叙述人是国家画廊最年轻的馆长Kenneth Clark,艺术史泰斗作为电视新鲜人却非常谦虚,犹犹豫豫答应下来,还听从晚辈制作人的意见改了多次稿子。一趟美好的时间之旅,年后好好整理笔记。 |
|
横跨五年才把这部伟大的纪录片看完 |
|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W411L7Lv/?spm_id_from=333.999.0.0 |
|
太好看了~ |
|
本片节奏悠缓,旨在了解文明阶段的人类经过的日常与动变,同时可以让人静心平气地观赏数世纪前的艺术佳品。通过影像,会发现上世纪的世界还远没有今日这般匆忙又喧闹。 |
|
把名字改为Western Civilisation就完美了 |
|
补 |
|
开篇很有收益。随后的进程感觉跳跃太大,始终抓不到节奏。或许很引人入胜,但主旨不够清晰。老爵士喋喋不休的解说,搭配蜜汁盛典圣音,直催人眼皮沉重昏昏欲睡。 |
|
1969年的彩色纪录片,一流的解读文本和叙述者,历史珍宝级的影像资料,欧洲城市和乡村风光、各色文明留下来的惊鸿一瞥、可能再也难以复原的欧洲人文风采,这些在克拉克爵士怡然自得如数家珍似的叙述下显得格外动人,顺着时间线进行,尤其是那些文明遗留的艺术(甚至包括中世纪神学院的涂鸦),这种具有个人审美偏好的观赏角度非常宝贵了,其实光是他像坐在自家客厅一样坐在阿波罗像、大卫像旁边如数家珍般谈论艺术历史文明就足够五星了。 |
|
历时一个月看完了,开篇明义——沿着(西方)艺术史一览文明的轨迹
成也时代败也时代:一者是冷战背景,虽然制片人自称“重人性而轻意识形态”,但全片充斥着克拉克的西方中心主义与保守主义,导致了对其他文明的忽视、马主义的误读。二者是成片过早,虽纳入了大量艺术品实拍,可惜摄影、配乐等技术层面较之近年的艺术纪录片难免朴素。三是“中心”与“秩序”为多元主义而冲击,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被取代,本片视角略显单一 |
|
制作水准无法与当下的纪录片剧集相比,看着非常无趣。第一集11分钟弃剧。 |
|
Ep5 The hero as artist : The golden moment was almost over. But while it lasted, man achieved a stature that he’s hardly ever achieved before or since. Because to the humanist virtues of intelligence was added the quality of heroic will. For a few years , it seemed that there was nothing which the human mind couldn’t master and harmonize. |
|
最后一集有托尔斯泰死后被运走的纪录电影画面。 |
|
如今再来看这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纪录片,平添返璞归真的味道。看着这么一位穿戴整齐的老绅士扶着石头慢慢坐下,幽幽的和我们絮叨,亲切极了。 |
|
有些自大 |
|
BBC2018年播出的《文明》都被人说成是太西方视角、西方以外的世界的内容太少,那1969年的这部《文明的轨迹》更会令ta们不适,准确来讲甚至可以改名为《西罗马灭亡后的西欧和独立后的美利坚合众国文明史》,18版还在轻重不一中努力平衡古今欧外,尽量表现文明的多样化,69版直接毫不掩饰的将古希腊-古罗马-西欧-欧美树立成最重要且唯一的文明标杆,其他地区的历史要么是蛮族的狂欢要么是暴君的玩物,甚至非常巧合(甚至甚至可能不是巧合)的是主讲人比18版有男有女有白人有有色人种更单一,只有一个年老的精英白男,这种史观倒不是完全错误,但是作为以艺术折射文明的纪录片,仅仅涉及西欧北美的艺术变革,忽视了更庞大更奇异的东方,着实可惜。在主讲人最后一集结尾表达自己保守派的立场前,从他的言辞间我还以为他是左翼呢。。。 |
|
“我相信秩序比混乱好,创造比毁灭好。我倾向温和,厌恶暴力;倾向宽恕,厌恶报复。整体而言,我认为学识优于无知,我确信同理心比意识形态更有价值。我相信尽管近年来科学突飞猛进,人类两千年来的改变却极为有限。因此我们要从历史中学习,历史就是我们自己。”要跟上老爷子的解说很不容易,继续学习。 |
|
补标。如果只看一部艺术史——就是这部当之无愧的纪录片里程碑——无可替代的Kenneth Clark! |
|
毕竟已经那么久远了…… |
|
20210103 - 20210215 The best lack all conviction, while the worst are full of passionate intensity. |
|
值得一看。 |
|
当然现在来看Clark关于文明与野蛮的讨论略显过时,但叙事与选景相当精美动人。 |
|
只看了两集 |
|
Alan Clark的爸爸啊。长得和他好像啊。这片子语言太好了,听着是个享受。思路也非常流畅,如同一篇篇的essay。可惜,老式英语念白真是显得腐朽,加上老Clark那难看的套装,红彤彤的脸,走到哪儿都有点煞风景。即使如此,也给满分。现在难找这么低调的节目了。 |
|
确是精品。 |
|
开创意义的里程碑,文明是创造力和对丰富人感知世界能力的尊重和保护。吞口水真的,也挺不容易的,毕竟当时快70岁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