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设定也太特殊了 |
|
诗很短,但很美 |
|
不想看懂这部电影,然而看懂了。尽管有些剧情突兀多余。另外,我看到的电影名是《野丫头》 |
|
我不想吐槽,但实在太牛了。演员可以不超过10人!场景可以不超过5个地方。9成以上剧情在一个烂楼阁中完成!一件服装由头拍到尾,绝对是史上最便宜的电影,顺使可以拿埋史上最无聊电影奖!~可怜我还用了10元在电影贩子手上买来!~ |
|
1 |
|
是所谓“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被欺凌与被侮辱的、被抛弃与被遗忘的,创作上大概希望借由主角边缘人的形象营造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从而在他们的日常点滴中对爱情、婚姻、家庭、社会进行检讨。有几场戏——比如François在Mado解手时关掉自制摄像头、Mado哄着François与跟着继父的母亲和解……——谈不上感人,见惯了满世界恶意却仍然心存良善、相信良善的人物还是能够勾动人心最柔软部分:可惜也就仅限于此,剧情设计更多是让人对两位主角极其周边人们的精神状态感动怀疑。
开场始诸如课堂、Mado的母亲的戏份,François突然出镜直到“绑架”Mado一节,完全不知所云;进入正题以后的展开照旧没什么逻辑,如果不考虑故事的内在合理性,表现上虽然处处透露出简陋、倒算是中规中矩——到最后点到宗教又无疾终……
总起来,感觉挺没意思的。 |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btmdh7eV9Q |
|
刚开始男主角拦住女主角她妈说话的剧情挺生硬的,后来才渐渐好起来.小女孩演技挺不错的,查了一下才发现她在15岁(1982)死于白血病,这是她唯一一部电影.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整体还行,可以看看,不过片名真的特别奇怪,怎么看女主角都和这个片名没有任何联系 |
|
85min |
|
一次拙劣的绑架变成了一次过家家般的私奔,小女孩和小男孩希望从对方身上找到慰藉 |
|
剧情走向没有“起承转合”的概念,一切都发生的有些突兀,绑架来的突然两人产生感情也有些让人意外,没有刻画他们被世界所疏离的背景,电影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自然。小荡妇这译名完全跟剧情没有任何关联,可惜女主最后一句台词一语成谶 |
|
法版原盘 |
|
84.06 |
|
简陋摄像头引入一种绝对的观察,到最后两分钟的还原现场时尤为明显,观众将自觉代入这一视角。早熟少女和障碍少年间错位的对话和情感的不断摆动,也许所有正常人的关系都是一种权力关系,于是非正常人的关系才有一种天真的莽撞。伯格曼影响下的affection-image.Somehow identify with the little girl (╭(╯^╰)╮) |
|
pic²84分钟,观众在极度不适之中充满了邪恶的期待...... |
|
不好看。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结尾还可以 |
|
35mm |
|
#Cannes74 我大受震撼 |
|
她爱被他需要的感觉 爱这新奇的体会 |
|
吊胃口呀 |
|
神奇,突如其来的情绪的微妙把控,上承布列松,下启杜蒙。 |
|
在任一时代的杜瓦隆中,我们都看到皮亚拉的切面。 |
|
这次戛纳最佳 虽然是老电影 |
|
寂寞的孩子,需要人陪伴。 |
|
开头还有点意思,像是在过家家,后面就是催眠神作了。 |
|
电影大部分都是在昏暗的阁楼中的场景,没有什么戏剧性剧情,就两个有点奇怪的人之间奇怪的感情 |
|
小女孩演得真好!只可惜15岁就因病离世了~ |
|
看了80分钟,我才反应过来,这特么的不是760号犯人,淦!2021-6-15 20:39:08 |
|
看过留痕 |
|
88分04秒 the.hussy.1979.720p.bluray.x264-bipolar |
|
为何如此神经质?全片本就是一个神经质的幻想,创作本身。 |
|
《地下室里的萨德》提到的真事改编:) |
|
8
。。。。
改個四星吧 |
|
一个笨拙的青年,一个早熟的女孩。两个孤独的灵魂互相慰藉。 |
|
往事只能回味~往事值得回味~ |
|
毫无看点 |
|
没看完 |
|
“你什么时候最喜欢我”“当你喊我papa” |
|
@2021-04-21 23:28:26 |
|
@2021-04-21 23:28:26 |
|
两个有家庭缺陷的人抱团取暖。 |
|
一部大约只有68之后边界感荡然无存的70年代才能拍出来的电影:17岁男生半路把11岁女生拐走带回家中关起来,女生一开始挺害怕但很快反客为主,在两人秘密的过家家过程中不断教男生如何做人……以(导演YY出的)孩童视角展示了家庭关系的各种真切与荒谬,也同时勾画出一幅破败而残酷的法国乡村图景。女孩表现出的那种被命运逼出来的冷峻与冷峻中对温情的渴望,让人隐约记起《穆谢特》…… @2022-03-25 07:1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