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查韦斯时代无法解决淤泥问题,因为所有的管道都为处理石油泄露而被征用。这个消亡的村庄只有壮阔的闪电,却听不到雷声。曾有一艘船,叫委内瑞拉 |
|
害,生长在中国这个富强的国家就注定我无法完全从委内瑞拉居民的角度来看这部电影,但每一个画面依旧看得我心揪 |
|
围绕一个水上小镇的政治生活展开,他们对抗过,抗争过,意义都不大,消亡是已知结局,电影作为记录手段更为珍贵,一面是民主买卖,一面全民抗争,一面是淤泥肆意,一面是圣洁殿堂,摆弄枪支一幕是电影里的突刺,是电影的B面。 |
|
“家”随波逐流再也找不到曾经的避世桃源,党派间的倾轧成为发泄现实不满的出口,曾经委内瑞拉的活力也与水上村落一同衰退,只是国家无言无力无希望未来的缩影 |
|
【3.0】 |
|
人真是,年纪越大越能从日常生活中看出一些窘迫的细节 |
|
后查韦斯时代无法解决淤泥问题,因为所有的管道都为处理石油泄露而被征用。这个消亡的村庄只有壮阔的闪电,却听不到雷声。曾有一艘船,叫委内瑞拉。 |
|
6.0。起這個標題便毫無疑問想藉陷入淤泥的「剛果」村暗喻委內瑞拉像一艘擱淺的巨輪,但拘於內部視角的自憐佔據上風,還是讓自省失卻力道。 |
|
用清新优美的手法去描绘真正的灾难是很冒险的事,你分不清最终浪漫会放大伤痛还是显得无力。最大的感触是人性的相同之处与种族和文明无关,政治游戏里的人物嘴脸和百态在哪里都一样。 |
|
因为地区而看得,某些部分拍得很不错,某些拍得很一般。 |
|
在这一个希望和期待都已破碎的世界之中我们寻找着自己的整体性
破碎与整体共存
神性要在宇宙最黑暗的深处和最沉重的泥淖中被发现
我们的破碎性给予我们一种憧憬和潜力
将散布在宇宙当中一些神性的火花还原 |
|
音乐、色调和摄影构图满分。机位永远都放在孩子的高度去拍近景或者特写,很有想法的实现方式。叙事节奏上差了一些,25分钟,弃剧。 |
|
7.8
政治像一场场瘟疫,侵蚀着原本就破碎的生活,人们对故土爱的深沉却被故土抛弃 |
|
这部纪录片真的需要那么多空镜吗? |
|
sponsored by Women Make Movies /百美汇 |
|
马杜罗上台后,经济政治文化毫无改善,反对派仅是一场权力的狂欢,系统的内耗不自知,短视思维让当权者仅能顾及选票,核心技术被他国掌握,无止境开采本国资源而无法出口,内部石油需求已经背离市场规律,背后是货币价值的不断消亡,而人们习惯了黄金时期的慵懒,即使是前瞻的女教师都无法迈开率先逃往邻国的步伐,片中一度猜想,中年大妈女议员会不会弃之而逃,最后她在议会义正言辞的发言足以抵消她前期做作的选情操纵,大概是,这一片土壤上的原住民,无法割舍对故土曾经黄金时代的依恋感情,连女教师都期望能回到过去富得流油而辉煌的委内瑞拉,她的女儿还能梦想是公主的失落年代,离他们是那么近啊。回味无穷的电影。 |
|
素材较散,若非对委内瑞拉感兴趣,很容易失去关注焦点。如果能一直跟踪并放大贿选、石油公司、搬家这些主题的话,也许会更好。 |
|
7.5。以淤泥侵袭社区开端和结束,带出一场短暂的民主选举狂欢、日常的喜乐、少女新娘等诸多现实。民谣老爷爷以一己音乐之力活生生把我这儿的评分提高了0.5分。 |
|
一首身临其境的挽歌,关于一个陷入泥潭的村庄,关乎一个充满问题的国家。平静的叙事中,对于生活的刻画,充满趣味的隐喻,令影片充满力量。 |
|
7 我们第三世界的人,从来没有自己的国家。 |
|
划着小船唱着歌有种古巴的味道。这题材肖恩贝克能拍个水中乐园 |
|
8.0
是什么让一个村庄消失,是淤泥,是无能腐败的政府,是被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钉在全球工业链最底端的现状……他们以前很穷、现在很穷,可能会生生世世穷下去 |
|
富人的生活总是相似的,穷人的生活各有各的不幸。 |
|
委内瑞拉曾经属于查韦斯,现在属于马杜罗,未来可能属于瓜依多,却从来不是我们的。以为是个闷而冗长的故事片,没想到是纪录片,可怕。大部分人的追求只是过得好一点而已,“如果你爱它你就去改变它”,可尝试了还看不到希望,我该放弃吗可以离开吗? |
|
#2020上海电影节第十部# 三星半。三个昼夜的刚果米拉多村,第一个昼夜的残酷现状,到八个月后第二个昼夜的代表变革的反对派赢得民主选举,到第三个昼夜查韦斯派武力镇压。权利争夺下每个普通个体都是如此渺小无力,淤泥最终填满村庄,村民如飞鸟般离开,徒留古老的歌谣回荡在曾经的故乡。 |
|
75/100 #IDFA2020# lost course on these rivers |
|
了解一些国家的情况,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问题。 |
|
2021-152 |
|
一艘名为“委内瑞拉号”的船搁浅在这里,多么神奇又巧妙的隐喻,而这却是事实。以一个村庄的切面讲述一段关于委国民主的往事,淤泥让兴盛的村庄消亡,仿佛《百年孤独》附体在这里。 |
|
真实展现政治利益面前无人关心民众。 |
|
从一个湖上王国消亡史的角度去撬动一个国家的内与表,结局想做的非常意味深长的悲伤,故事讲的非常节制,纪录电影节奏感,摄影讲究,音乐很棒稍微溢出了一点。 |
|
社会主义民主的细节 |
|
m21137:底层视角,苦难相通,不够深入,不过是为了面包和一栋遮风避雨的房子。因为利益导致穷苦老百姓的房子在漂泊、孩子童养、学校坍塌,ZK吃着饭摆正聆听的姿态接着别人的电话,打着太极,握手承诺。查韦斯走了,马杜罗来了,他们何曾好过?!刚果村的MZ装模做样,飘渺狂欢。房子还飘着,年轻人们慢慢离开,唯有那一位以前的乐手现在的老人吟唱着…… |
|
6.2 不仅仅是上层的作为,还包括下层的短视和内耗,这场斗争一开始就没什么希望 |
|
那个大姐一直在努力,可她得到的永远只是口头的承诺。村民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是否会变好,当新的执政党赢得大选,他们在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最终一切又成泡影。政客想的是拯救刚果米拉多成本太高了,而从这里也根本挖不到几张选票。刚果米拉多没什么价值,它可以被消灭。政客怎么会从每个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呢。 |
|
讲述了委内瑞拉泻湖上一个水上村庄的故事。时代背景是查韦斯已去世,继承人马杜罗当政,正好又是马氏政权最后一次全国选举之时。小村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地质沉降,淤泥堆积,村民可能被迫搬迁。小村原有七百多人,现在仅有三十多户仍在坚守。选举之前的承诺,与当选之后的推诿,对比鲜明。最后的结果,仍是人们将房子置于小船上搬离。影片中不时响起忧伤的拉美民谣,很是切合故事的基调。 |
|
7/10 看了一半才明白是纪录片 |
|
#36th Sundance#世界纪录 小镇的挣扎与消亡 夹杂着选举博弈与日常百态 拉美民谣与那艘叫做委内瑞拉的搁浅之船 |
|
没想到后查韦斯时代——一个石油资源如此丰富的国家——委内瑞拉已经穷成这样了。人们或许怀有对过去辉煌的怀念,或许故土难离,哪怕委内瑞拉正在沉沦,片中的这个村子正在被淤泥淹没,有的人也无法迈出前进的步伐。不同党派的选民,都在为自己的政党选举而奔波。反对党胜利的那夜,是这个村子最后的狂欢。仿佛改变会立马到来,可是所有的一切仍然如故,甚至更糟。选举前的口号在胜选后匆匆被遗忘,同样被遗忘的还有这个无足轻重的村落。正如那艘搁浅在淤泥中的轮船委内瑞拉号一样,曾经辉煌,但现在已经破败不堪、无法前行。 |
|
电影让观众从一个水上小镇去了解委内瑞拉的政治环境,贫穷落后的生存空间,令人绝望的民主进程,漂泊的房屋驶向彼岸,耗尽民心的土地走向衰亡。 |
|
在这个叫做刚果的委内瑞拉水上村庄,后强人政治的民主退化,大资本集团对普通民众生活的肆意侵蚀,如淤泥般堵塞了所有人的希望。漂浮在湖面的房子宛如无眠的梦,正如一艘叫做委内瑞拉的大船在拉美动荡历史中搁浅,再也找不到航行的方向。 |
|
一个水上村子因为淤泥问题长久无法解决而消亡,孩童的教育问题也有,小女孩很小就参加村里的选美,南美洲热爱选美是真的。
查韦斯在也解决不了,他那时就很多弊病。 |
|
3.5 |
|
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小群体利益。 |
|
漂浮在泥淖上的小渔村,如何正在逐渐消亡。查韦斯也好贝隆也罢,都不过是转瞬即逝的闪电,狂暴地涌动而过甚至不发出一丝声响。记忆在衰退,生命在延续,人群在飘荡颠沛中操持着各种庆典,承诺和希望在沉没中破灭或逃离。剪辑明快犀利,有几处空境的画外余韵很是遒劲。 |
|
其实自然条件还挺好的。恐怖的肥胖症。。。。 |
|
就像《燃烧的原野》现代翻版:恶劣的自然环境、贫穷的生活情况、激情的人民、腐败的政府、被迫早熟的少女、永不翻身的处境…不管支持哪一派,最后都只剩破败凋敝的水屋,人去楼空。 |
|
委内瑞拉破败的最根本原因,难道不是美国全方位,深层次的制裁吗?只是由于不喜欢他的制度,领导人,就要让他的人民破产,流离失所。 |
|
3.5 |
|
男票比我认真,竟然在看电影之前就查了委内瑞拉的国情。难以想象在石油产量这么丰富的国家,底层人民竟然过得如此水深火热。没有居住环境、教育、食物,人民只能搬离家乡,任由淤泥掩盖。 —— 观影于第二十三届上影节 2020.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