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结尾。结局是这样,这部电影的意义又是什么。为什么现在的电影都喜欢讲四川话。 |
|
结局喂屎!!!渲染了一堆姐姐多苦,最后姐姐还是选择弟弟了哦!别被诈骗! |
|
它本可以是《何以为家》,但它选择了《以家人之名》。 |
|
我能理解喜欢这片的人,但我是很不喜欢的,甚至看不下去。因为几乎每个情节都在意料之中,大多数地方的拍法也全都提前猜到。哪里什么情绪,哪里该发火哪里该哭,观众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很有规划,但换句话说就是极其套路。所以,哪怕背后是非常好的真情实感,哪怕张子枫、肖央、朱媛媛都很精彩,也被套路给损耗了。这对新导演或者院线片来说也许算好事。但我只能刷手机了,尤其是这个弟弟,太假,那些台词都不是小孩说的,而且句句精准到位,编剧实在让我受不了。而且对主题和人物的表现方面,编剧也不用废笔,场场为他的目的服务,实在太刻意了,缺乏生活中真人的感觉。 |
|
其实可以不要那么多刻意煽情,有些话从小朋友口中说出来就假了。好的是关注到了中国姐姐这个身份带来的苦难以及长久以来做出的牺牲,但结果是新时代追求个人价值的姐姐仍有可能选择老一辈的“苦难”,从被逼迫到自愿,这弧光不值得鼓励,无法展开的某些原因和结尾的亲情绑架让人叹气。张子枫的演技还是顶得住怼脸特写的。 |
|
21世纪的女性回归自我了吗 没有 |
|
《感动中国》好歹还能做到——主题明确、态度明朗;本片,并不。从独立到奴隶,这是不敢动。 |
|
姐姐天生就是没有底座的套娃,是没有残障的瘸子,是挖掉了西瓜瓤的瓜皮,是装进了保温杯的咖啡。生育证明像与生俱来的一纸符咒,经文是女孩要被迫独立和牺牲。天生沾染了长女如母的气味,却跟弟弟拥有不同的爸爸。可尽管他是肉包子里的花椒,仍是姐姐要捐出的功德。她说从此经文她来诵,而功德都赠我。 |
|
最后安然带着安子恒跑出领养家庭的时候,忘了把银行卡带上,这个事儿让我很挂心。 |
|
坚持了47分钟,一边剧烈精神呕吐一边出来了。我以为我受得了这种题材,算了,放过我自己。没看完,不打分,不是受众,及时止损……(听说结局了,还好提前出来了,不然我可能会徒手拆了电影院) |
|
三星给演员们,结局让人太恶心了。典型的男权社会下的“政治正确”,女人就要牺牲,被亲情捆绑。就算不从情感角度出发,那大家理性思考一下,姐姐现在只是小姑娘,如何养育好一个娃,送出去给富裕的家庭养对两个人都好,弟弟还小不懂事,姐姐也不懂事吗?还要媚男到什么时候? |
|
从强制一孩到开放二胎,历史的组合拳就这样无差别地打在姐姐们的身上。而当姐姐们转身想为自己的生活奋力回击时,却只绝望地发觉无处下手——因为往往并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大坏人,让她们窒息的正是这充盈各处的厌女空气,以重男轻女之手,穿梭于日新月异的时空,如出一辙、驾轻就熟地扼住一代又一代女性的咽喉。(姑妈送走安然后喃喃自语俄语单词的那一刻泪崩了😭 |
|
看到结尾我就知道,这片儿肯定要挨骂。
很多人肯定觉得它不够女权,甚至是打着女权反女权,不然最后姐姐怎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
我觉得吧,电影好坏先放一边,姐姐做任何选择都是可接受的,只要影片给足了理由和铺垫,以及只要这个选择是她自愿做出的就可以。
我们说女权或说任何人的权利的时候,不是规定Ta一定要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维护了自己的权利,而是看Ta是否自愿做出选择并承担后果。后者才是Ta真正的权利,才是Ta真正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
|
看完最大感触:只有成为真正冷血无情的人,才有可能摆脱痛苦,这是儒家的诅咒,能破除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情节看似由急风骤雨般的冲突构成,实际上全是如履薄冰的斡旋。剪辑是加分的,几乎抹除了所有令人“生疑”的空隙,让这场风暴尽量逼真。 |
|
都已经把男女不平等说到这么个赤裸裸的份上了,结尾居然还在宣扬奉献式女德,被阉割的自我,和渲染后的亲情看上去都很好笑。 |
|
太多人叫女性认命了,现在甚至女导演也如此。。。 |
|
虽然我并不喜欢在职业前特意去强调“女性”这个身份,但是对于这部电影,我真的觉得,只有女性主创才会选择这样尖锐又现实的议题,才会如此准确地共情女性痛点。在最真实的中国式语境里,影片并没有撕心裂肺地吼出女性的痛苦和不易,只是冷静又克制地剖开那些血淋淋的现实给人看。
其实到结局时,养还是不养弟弟,甚至已经不是重点。因为影片只是想通过这一道选择题,揭示在“重男轻女”大背景下女性所面对的种种困境,来探讨在这个追求自我实现的时代里,女性在自我与亲情之间,那种永恒的的矛盾和撕扯。引发思考,远比给出答案更有意义。
更加值得一夸的是全员的演技,精准而动人。子枫妹妹就是安然,一个要强又倔强的、竖起全身的刺随时准备抗争的、即使打不过也要打回去的女孩,那些愤怒、委屈、隐忍、无奈和无助,都很好地传达给了我。 |
|
我想说,虽是开放式结局,但安然一定会去北京,她有她的坚韧 |
|
她终于穿起了裙子,享受到了真正的亲情。她没有被父母爱过,但她学会了真正的爱。姑妈舅舅男朋友依然在传统的阴影下,却都以自己的方式给她支持,终于她挣脱了旧思想的束缚,回归人性,找到了真正的家人亲情,自发的爱。
这种爱,是只因她没有独自远走高飞就一定要打一星的那些人无法理解的情感,他们把这部电影贬到一星的同时,记录了态度,却失去了理解能力。 |
|
#0401点映# 题材大胆,视角温柔,电影立场没有任何问题,也没有讨好任何一方,姐姐不是“扶弟魔”,更没有宣扬和鼓励女性的牺牲。电影很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式家庭关系中爱与矛盾,以及女性的困境和痛点。而电影最珍贵的一点,就是并没有以亲情为外衣走向煽情的合家欢结局。姐姐的成长和自愈,不因为任何人,只因为她自己。仅是这样勇敢的、充满抗争的女性视角,这部电影就值得被看见。全员贡献了可以拿奖的演技,张子枫小妹妹未来可期,她不是在表演,而是真的成为了那个人物,几次怼脸特写哭戏都十分美丽,真的适合大银幕。朱媛媛肖央等老戏骨自不必多说。感谢他们的精彩演出,让整个故事愈加真实和动人。 |
|
领养孩子的那两口子做错了什么,要被安然他们家三番五次地戏弄∑( ̄□ ̄;) |
|
全片最震惊的一句话“从小被表哥当沙包,被姑父看洗澡”。 |
|
这个弟弟情商高得吓人了,是真实存在的正常儿童吗?请问谁在生活中见过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给来例假的姐姐泡红糖水的幼儿园男孩? |
|
这个剧情,父母重男轻女,双双死了,姐姐最后还是当了伏地魔。什么三观! |
|
停在签字部分明明是最好的结局,可惜了。 |
|
拒绝一切打着女性视角旗号骗观众进场,结果只是长篇铺垫美化宣扬“扶弟”行为的作品,糖衣炮弹式的摧残女性而已。催眠千千万万有着同样困境的中国女性,你要跟自己“和解”,要学会“治愈”自己,才能更好地扶弟。 |
|
烂透了………没讲到点上一直一直跑题,又臭又长,救救我,看不下去了,电影还没完我已经受不住了。编剧烂,导演烂,连带着张子枫的演技都很木,小男孩的演技也很烂。刚打字,又跑题了……感觉导演就是一个张子枫的业余粉丝,特写太多,故事都讲不清,连呼三声救命。再看这种电影我就自捅双眼。 |
|
意识到重男轻女的反人性,却又拿情感来绑架她。结尾有够恶心。 |
|
姑妈那条线 就是两代人的悲哀 |
|
看了十分钟就不想看了,此刻正在电影院里面,非常不适合女性观看,PUA观念输出极强,极度不适,以及要么全片说四川话要么说普通话,一会儿四川话一会儿普通话是有毛病吗? |
|
影片围绕失去重男轻女的父母的姐姐在面对追求个人独立生活还是抚养弟弟的问题上最终屈服结果被拖累的故事😰 |
|
白瞎了我那么久的期待… |
|
每个情节都在意料之中…小孩为什么能说出那么精辟的话 |
|
就算安然把弟弟送养给土豪夫妇,还是有人重男轻女,还是有人把妻子当成生育机器,还是有人不在乎妻子的性命,就算妻子要死了也必须先把儿子生出来才能死……
虽然安然和弟弟的问题解决了,但还会有千千万万个安然和弟弟,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还会成为安然二代和弟弟二代、安然三代和弟弟三代……无穷无尽、无限循环。
从奶奶到姑妈和父亲,到安然和弟弟,再到安然二代和弟弟二代、安然三代和弟弟三代……这个故事已经上演了五千年了,但它还没有结束,还会继续上演五千年、五万年,直到人类灭绝的那一天才会结束。
这不是家庭片,而是恐怖片,它讲述的一个过去五千年一直在发生,未来五千年也无法破解的灵异事件。
你说它不是灵异事件呢,它又的确很魔幻。
但你说它是灵异事件呢,它又的确是每天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的真实故事。 |
|
这种垃圾让女性牺牲的结局,真的有必要拍成电影吗? |
|
作为有两个姐姐享受社会红利的弟弟,我一直对我的姐姐们抱有亏欠感,即使如此我也无法完全了解她们作为女性所遭受的困境。而《我的姐姐》则真实地将这种困境展现出来,女性就像套娃,一代代被装进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套子中,压抑感和无力感充满我的胸膛,眼泪不争气地在眼眶里打转。除此之外,我还蛮喜欢这个结尾的,因为它展示了女性最强大的情感力量:爱与善良,影片通过姑妈鼓励年轻女性“套娃不必非得装在同一个套子里,自己的路自己走”,同时用这样的结尾告诉她们不要放弃爱与善良,因为女性独立和爱与善良从来都不是二选一。作为男性和弟弟,我们能为姐姐们做点什么?或许就从尊重她们的意志、了解她们的困境、支持她们的发声开始吧!男人要有内自省性。P.S.张子枫拿影后吧!PP.S小时候的安然是王圣迪(普普)演的,她未来也会拿影后的! |
|
结局太乌托邦了。
前面立了这么久的人设,因为短短几幕就崩塌了?且不说符不符合人设,但凡哪个姐姐18岁突然有个弟弟,一年见不到几次丝毫没有培养感情的时间,再结合前18年父母让我装瘸子超生、改志愿、不支付学费生活费等等等等这些破烂事,我都不会有任何抚养弟弟的想法,更何况安然早就觉醒为一个独立女性,甚至在送养时处理的财产问题都很到位,结果??你告诉我??她又不送养了??再开放的结局,请问能又送回去吗??全片对我来说最精彩的是吃西瓜那场戏,我以为是安然的那番话唤醒了姑姑,参考姑姑作为姐姐的人生轨迹,我以为!安然可以清晰认识到自己应该做的正确选择。结果,啊,真是气死我了,就晚上下个雷雨和弟弟谈个心,弟弟就突然比男友还懂事?好家伙,我直接被喂了口翔 |
|
这个电影看下来就一个字“晕”,一个词“混乱”
1.镜头非常非常不稳,从开始晃到最后,静的人物镜头在晃,动的人物镜头更晃…
2.电影名字是《我的姐姐》,看名字应该是要讲“姐姐”的成长。“姐姐”性格80%的时候很暴躁,这个和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但是有的台词真的莫名其妙,人物在对待一些事情的反应也难以理解。
3.“重男轻女”观念现象、年纪差极大的二胎现状、“姐姐”的成长这三个主题混了个乱七八糟…没有重点,中心分散…
4.不否认电影有感动,姑妈这个角色一直在付出,属于那种“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在担心别人过的好不好的性格,很伟大,舅舅这个角色也算一种“潇洒”,但是贪财,没有责任心,不求上进。
张子枫演技还可以,剧本真的烂,张子枫别驼背了,不好看。 |
|
密集渲染女性社会困境的同时,反抗的对象已经消失了(死去的父母),大环境和周边的人又不敢批判,未来的现实处境干脆回避不说(把弟弟带回去后怎么办),就很难不变成是单纯堆砌议题和煽情卖惨的商业逻辑(是,很惨,很不公平,所以呢??只能哭了),尤其那些又俗又满的配乐,目的性很明确。剧作尴尬的地方在于同时还要煽姐弟情,最后只能用温情和圣母式和解来收尾(弟弟是无辜的,可是姐姐以后怎么办呢?),这就不期然陷入了伪善的境地。 |
|
2021年了,观众的眼泪还是太廉价了些… |
|
我第一次在电影院里快吐出来。姑妈养大,被表哥打,洗澡被姑父看,被父母试图制造事故弄死,因为不是残疾被打,被改高考志愿,大学四年自己赚学费生活费,所有的全家福里没有自己的肖像,见男友父母的第一晚被弟弟喊妈妈毁掉,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姐姐怎么可能对弟弟抱有爱?不要建立完美的弟弟形象,再去利用女性基因中的母性。 安然在她父母墓前最该问的是:爸妈,你们爱过我吗? 有人说要尊重电影人物自己的意愿,我想说,电影人物?=导演和编剧。 |
|
7分。这片应该先去Generation K逛一圈嘛,不过选不上也正常,除了女主满片工具人,尤其是弟弟。剧作技巧上姑姑是姐姐,舅舅是弟弟,算是三线交织,姑姑线不错,但舅舅线一比就不太行。一方面谈的都是女权话题,本来挺好的,打的都是痛点,而且也很能带动情绪,但是非要强扭一个不能挑战公序良俗的结局(垃圾父母怎么洗都洗不白,还得强行洗……),造成结尾坍塌式崩坏,前面110分钟完全白拍了。导演技巧非常不错,操纵观众情绪的高手,有两段情绪剪辑很漂亮(比如地铁那段,很有点山户结希的刀法)。导演大概没考过研?以及,能把张楚那首《姐姐》歌词阉割成这B样子,这片就注定了只能是个不情不愿的强扭瓜。 |
|
看的窒息,真的,节奏坍塌,为什么写女性困境,就一定要把女性写的像一个时时刻刻在控诉的纸片人?甚至弟弟有点可爱?唯一好看的也就是姑妈给她挖西瓜那一场了吧?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支线在干嘛?再缩半个小时也不为过,以及,最后的结局是怎么回事?我真的看傻了! |
|
我其实不喜欢这个结局,如果在签字的地方就留白,可能会更好吧。这个故事没有解决实际性的问题,人物也不能算跟自己和解了,很难受,让我想起地久天长的那种难受 |
|
🆘🆘🆘看了要打救护车的程度 |
|
整部电影最让人不适的是弟弟,说的是编剧要他说的台词,一点都不小孩子。在父母的葬礼上,弟弟抱着足球,可见他对足球的感情很深。姐姐破坏她的足球,他却没有反抗。姐姐最终的选择,比弟弟说的话更瘆人。打二星,完全是因为它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
|
如果她最后没管弟弟,然后做成了自己想做得事,我应该会多加一星。 |
|
「我爸妈为了生二胎让我装瘸、从小把我扔在姑姑家导致我被表哥打被姑父看洗澡,他们手机里一张我的照片都没有,但是我感谢他们让我学会了独立;我十八岁那年有了个弟弟,面也没见过几回我却要高高兴兴地为了他失去去北京深造的机会」,何其荒唐。2021年,怎么还能听到“姐姐,我只有你了”这种道德绑架的话?电影为什么在踢足球的时候戛然而止,姐姐后半生嫁人难深造难找工作难的现实当然不能拍出来啦,拍出来还怎么骗小姑娘们打工养活弟弟呢? |
|
生活不是打怪升级,并不是闯过了亲戚关,闯过了弟弟关,最后去北京考研了,生活就算成功,女主的成功在她对抗所有人并得到了选择的权利的时候,她就成功了,当周围的人都不在逼迫他一定要留下来照顾弟弟的时候,她已经从这段关系中独立了,而这段开放式结局才是升华的部分,这个基于父母死亡,而纠缠于姐姐身上的故事就结束了。
女性导演的特点就在此,她没有迎合当前热烈的女权情绪,做一个完全反抗的结尾,当姐姐对抗完所有传统的观念与束缚的时候,当最小的弟弟都不再颐指气使,利用弟弟的身份去控制她的时候,导演给了本片最无辜的两个人,关于两人之间亲情的肯定。
导演否定了传统的,落后的观念,但是没有反对人的感情,就这一点,比豆瓣所谓女权高不知多少。
|
|
原剧本叫踢皮球一语三关,编剧设计了三组姐弟关系用女主产科护士的身份设定勾连起几代女性的困境,困境中细密编织了无数议题,扎实严肃,尽管琐碎但克制沉稳。人物之丰满,几乎每个角色都在最后翻转出来立住,被迫放弃念书的姑妈,不得已放弃孕妇的产科女医生。第二幕结尾连续两场震撼人心的和解与独立的大戏,对孕妇家属怒吼发问“你都有两个女儿了,为什么还要生儿子?”它讲的不是一位当姐姐的女性的个体遭遇,是强制引产上环计生政策到二胎政策放开被迫生子之下所有无法摆脱命运的女性,生育困境的背景笼罩于全片。最巧妙的是开放式结局,当所有人跟随导演的细微视角去体会她溺水般挣扎的困境,选择似乎不再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拍给所有人看的“知晓我命运”的故事。无论是社会意义,还是行业意义(有话语权的女编剧把女导演带了出来),都是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