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都是英雄。。。你们都是一群英语说得很溜的苏联士兵。。。 |
|
潜艇片我还没看过不好看的,而这片绝对强于U-571,或许没有战争场面,可是惊心动魄有过之无不及。另:Bigelow居然曾经也是会煽情的!orz 以及例行不正经:Maester Luwin您真的很让我出戏,再就是Liam您在潜艇里撞过多少次头,能说说么…… |
|
这样的潜艇也能出海,核潜艇连防护服都没,反应堆军官是新手,军医是临时找的,艇员状况百出,这不草菅人命么?艇长,虽然严酷倒也能说尽职尽责,但最后跟艇员搞得感情多深多受爱戴一样,至于么?副艇长,明知老部下有哗变意图,也不申明立场警告之,默默等事发后再来站队,这不坑人么? |
|
人其实很简单,当你面临抉择时,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去保卫自己身边的人时,你会义务反顾还是在犹豫后再次动身。。。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真正的英雄。。。很悠长,你的心也许会从此沉寂! |
|
居然还真有人认为这是在称赞苏联的……黑得体无完肤好吗,从各种角度……政治意义更大吧,像是对苏联的鞭尸,如果真想好好拍苏联,好好拍拍苏联怎么在美国之前让女性宇航员飞上太空的,而那时的美国还在从上至下各种歧视女性成为宇航员,觉得女性就不可能成为宇航员,苏联给了老美当头一棒。 |
|
(8/10)小时候看过这片,但剧情都忘光了,只记得一群苏联红军却讲着英语骂美帝……美国剧组毫无偏见地把他们塑造成英雄,但不是意识形态的那种英雄,不如说,更像《兄弟连》吧。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中,以最大的勇气克服了困难,这是一种超越国界的英雄,我想这才是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吧。 |
|
好莱坞有拍全世界故事的能力,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掌控军事题材的强大气场,但哈里森•福特、连姆•尼森等英美系演员来演苏联军人,还是让我有点出戏。 |
|
前所未见的潜艇片。行到中段才发现并没有预想之中的美苏对决,竟然讲了这么悲怆的一个故事。凯瑟琳·毕格罗的故事果然从来都不走寻常路。美国拍电影歌颂苏联英雄,从意识形态层面来看完全无法想象。但从普世的人性角度而言,本片就是最闪耀的人类之光,不论国界任何人都会为之动容。哈里森·福特和连姆·尼森两位老戏骨贡献了极具感染力的优秀表演。 |
|
苏共为什么垮台,看这个电影就可见一斑了;苏联为什么没有被纳粹征服,看这个电影也能明白这种精神是纳粹征服的国家中没有的 |
|
当时看着那些活生生的生命进去,再奄奄一息的出来就不行了,太可怕了 |
|
片尾福特说的话——不知道是原艇长自已的话,还是美国人给加上去的——是一个人经过几十年反思应该说出来的话,如若不然,那艇长就白活了,那些手下也白热爱他了。看这个片子,从始至终的想法就是,有什么值得人们为之死,是政权?是国家?还是共产信仰?只有到了片尾,艇长的话才能真正让这些牺牲有个令人安慰的意义...如果艇长真的说过的话。 |
|
三星半。凯瑟琳毕格罗的爷们儿气让很多男导演都会为之汗颜,看她的戏你要再想到搞基,自己蹲墙角扇自己几个嘴巴扇哭了再回来。这片亏就亏在最后三十分钟从高潮到结局,太拖沓,把整个节奏都拖慢了。这也是毕格罗的老毛病了。 |
|
K19的命运 恰如苏联解体的命运 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折腾的。那些英勇的战士是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可是祖国早已将他们遗忘。。。 |
|
希望文涛把这个片推荐给大家,给那些张口闭口就希望中国开打的人们,尤其那些青年人们。这部片子不仅仅是反思战争,它不像其它战争大片那样拿震撼的战争场面刺激肾上腺素,它将恐怖与残酷直接摆在屏幕上。我被吓坏了...我们真的对战争一无所知... |
|
看完才发现导演是谁,这女人口味真重。潜艇片狭小密闭空间不好拍,而且是纯灾难片,没有战争成分,歌颂的是同袍之谊和在岗负责到底的精神,以及反战主题(让人无谓牺牲)。但感觉并没有比《从海底出击》和《猎杀红色十月》等有明显突破 |
|
主义明明很理想,为什么腐败盛行,行政效率低下呢。当潜艇等待救援的时候,一群领导却在开会研究他们是否忠诚,可笑之极。最后所有人安然无恙,留下一丢英雄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什么的没有变,效率依然低下,腐败依然横行,当事态再度发生的时候,人们已经不记得被强制尘封的故事,英雄故事再次上演。
核泄漏事件太多了。 |
|
8.0/10 分。重看。不记得看过没看过了,年少时看过好几部有关潜艇的大片,剧情都混淆了。。。《拆弹部队》女导演的早期作品,干翻一堆烂片男导演呀,哈哈。。。连姆·尼森估计没能拯救得了潜艇,从此后他走上了《飓风营救》的道路。。。 |
|
These men sacrificed,not for a metal,but because when the time came,it was their duty,not to the navy,not to the states,but to comrades... |
|
政治倾向很浓的影片,整个一苏联黑。冗长,烦闷,张力太小,没有同类型的《红潮风暴》带感。真心不喜欢毕格罗的影片。 |
|
7.7 还以为是令人窒息的潜艇片,结果却令人痛心。美国人“歌颂”苏联士兵?不,歌颂的只是士兵罢了。“他们牺牲,不是为了勋章,而只是在危机来临时履行自己的责任而已。不是为了海军,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我们,他们的同志。所以,为同志干杯。” |
|
[MSc] 电视上看的 潜艇船员 尤其是核潜艇的 真不容易 |
|
本来期待一场让人窒息的潜艇攻击战, 结果还没和敌人干上, 潜艇倒核泄漏了. PS., 那些冒死进入核燃料室修理泄漏的士兵们走出来的时候, 容貌被腐蚀得让人胆寒! |
|
看了这部电影,有4个感受:1.没想到俄罗斯这么牛X,那么早就研发出来自己的核潜艇!2.俄罗斯的军队纪律严明,什么情况下都紧握成一团!3.俄罗斯的电影比中国进步几十年,而且这种事情敢公开拍成电影,中国大陆敢吗?4.片子结果很感人,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取材也很新颖! |
|
英德投资、美国导演,前苏联的故事。难得超越意识形态,歌颂基层官兵,讽刺官僚。
空间狭小、人员密集的潜艇电影很难拍,但同理这样的环境也会突出相应的叙事张力。维修核反应堆的情节,让人想起了《切尔诺贝利》。凯瑟琳毕格罗也展示了对男人戏和军事题材的强大控场力,福特与的连恩尼森,核反应堆小官的人物弧光,刻画的非常精彩,但其余角色,就很难让人记住了。摄影和滤镜的运用。是来自前夫詹姆斯卡梅隆的技艺。
电影公映的2002年,是普京与西方世界蜜月时期,但也就是同年,北约东扩接纳波罗的海三国,算是俄美关系微妙的导火索,电影在这个节骨眼公映,令人玩味。可惜该片当年票房惨败,9000万的成本仅仅换来北美3500万、全球6500万,凯瑟琳·毕格罗也消沉了近6年,才用《拆弹部队》完美回归 |
|
虽然英语对白的确出戏,但对毕格罗对这一题材的选择并不意外,且能看出毕格罗早年就已经对叙事节奏的把握。相比之后作品的克制,虽然略显煽情,尤其是配乐上有些铺张。 |
|
批判社会主义的大调子不能改,但是批得很有理。 另外,真他妈的煽情。 |
|
其实只觉得还行,因为美国人和爱尔兰人来演俄国人,实在太不着调了。 |
|
以「敌方视角」讲述的「普世价值观」爱国主义,在这样的一种宣传下,意识形态反而被迫让位于「性善论」,也是美帝最高阶段的「好莱坞宣传战」。 |
|
核堆抢险记。硬汉片,奋发的大无畏精神,用血肉之躯最后抢修了核潜艇,还是蛮感人的。中也有懦弱者的感奋补救,也有不服者的捐嫌就公,情节上算是很典型完备的主旋律片,却是美人拍的。船员的缺乏训练、武备的粗俗纰漏,都有些不靠谱。医生拿个酒精瓶到处晃,汗啊,不知史实是否当真如此。 |
|
大气/沉重/紧张 |
|
高潮迭起,而且情绪很饱满感人,美国人能把苏联英雄的故事拍的这么美国主旋律,真是很厉害。。。ps苏联的核潜艇事故不断啊 |
|
国家还是生命、集体还是个人,这是战争题材常见的冲突议题,虽然老生常谈,但是本片的情节依旧很能打动人。看着两个中老年男人的飙戏、各个配角的人物塑造(性格呈现及转变),都为影片增色不少。★★★☆ |
|
帝国主义视角蔑视共产主义的典型.....我这是怎么了,列宁灵魂附体了?自由主义的民主和共产主义的独裁,最后都归结为“人性”。想得再好也没用,马克思活到今天还不给他这票不肖的传承者给气死么?共济会还不是一样的狗东西。一个人的独裁和一撮人的独裁而已 |
|
前期,潜艇里的生活,充满新奇,后期,事故的处理高潮迭起。影片说这个故事是基于真实事件,那么,也许我们每一个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人,都应该感谢牺牲的这些人。 |
|
原来这部也是毕格罗的啊。貌似当年还看哭了 |
|
战略潜艇出航竟然不被地方盯梢,首次出航不测试动力反而测试武备系统,还在坞内就装了火工品。但演习那段确实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航行的艰难,抢救反应堆和政委造反被灭那段真正体现了海员的精神。 |
|
原来是Kathryn Bigelow导演的 |
|
本来是成色一流的电影,但是从上校开始要寻求美国帮助,而舰长不同意开始,电影就彻底垮了。意识形态倾向性与历史虚无主义浓度严重超标。这部电影给我们的启示是:自己的英雄,需要自己拍摄。任何其他大国(大国加重点号)拍摄的其他大国的英雄,全都会是拍摄方意识形态的反映。 |
|
21.7.10重温,冷战虽然不开打,但同样惊心动魄;一直觉得潜艇内部是世界上最压抑的空间之一,再赶上核泄漏。。。一直分不清哈里森福特和连姆尼森,这次赶上他们同台飙戏 还演的是说英语的苏联人。。。 |
|
必看 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爷们啊 |
|
故事有点瞎折腾,但是好看啊。 |
|
女性导演不擅长的二流潜战片 |
|
苏联为什么会失败,怎么能不失败 |
|
导演认为不是美帝打败了苏联,是苏联自乱阵脚,美帝不费吹灰之力成为胜利者。这不符合美国价值观吧。美式个人英雄主义拯救并瓦解了俄式个人自大主义。最后发现是拆弹部队的导演,这一切就合理多了。两个男主像是双胞胎。真的是防化服,不是防辐射服吗? |
|
看完了之后才发现是凯瑟琳毕罗格导演的!! |
|
有一种美国人拍苏联,模仿老毛子的悲剧美学学不到位,所以黑老毛子的盲进精神也黑不到位的感觉。 |
|
如果是真人真事的话,那么所谓的国家利益和gong产zhu义确实很丑陋 |
|
前妻导演的电影真是太MAN了,历害!全男人的电影,只有一个很模糊的女性的角色。这么好的电影,豆瓣才给7.4分,绝对可是8分的电影啊!!!!不过真是太惨了,不会看第二遍!!!第一次看完后真的好震撼,时不时会想起这部惨片,那个大学刚毕业的角色实在给我印象太深刻了,最近看了第二遍,里面还有哈里森福特的角色竟然完全没有印象,小人物果然只有送4的份,第一批进入核室的勇士,真的让人感慨。两个船长其实真的都蛮讨厌的,怎么自己不去啊,只会高高在上说冠冕堂皇的话,哈里森最后冲进了核室,其实还蛮加分的。战争永远没有赢家 |
|
虽说由真人真事改编。可想的,和事实,往往不是一回事。 |
|
主义不能泯灭人性,但人性也没有战胜主义,最后个体都成了主义的炮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