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没拍过全家福,但是好像明白全家福的意义和快乐了。 |
|
故事蛮老套的但胜在情感真挚,而且这部电影里大家都呈现了最适合自己的角色所以观感很舒适,nino还是演颓废的老实人最有魅力,小七还是演勤恳的老实人最有魅力,华妹还是演坚韧不拔的老实人最有魅力 |
|
无疑是近年来看过的nino的最好的作品。一直以来我以为捕捉一瞬的真实,并能够警醒世人的才是好照片,可这部片子说服了我,只要饱蘸了真情,为了制造回忆而专门拍下的「ただの家族写真」又何尝不是一种真实,不能成为日后支撑自己的念想呢。最喜欢的应该是内海家的那张家族写真吧,就像小七在舞台挨拶里说的,“拍下来的未必是全部”。另外,情节多而不乱,且欢笑伴着泪水,足见导演功力。 |
|
故事没有落入俗套 演技在线 看完有很多话想说 关于家人 关于震后 |
|
真的是太温暖的故事了!这片很厉害就是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泪点在哪儿但就是边看边一直抹眼泪 结局搞得我又笑又哭的...抛开剧本资深拍摄手法也很喜欢 照片都拍得太好了哪怕是没讲到故事的照片光是看了两眼也能给人看哭 再加上全员演技都在线 非常自然非常不错 真的很喜欢! |
|
不知道是潜藏基因作祟还是家庭氛围致使,我们一家三口都不喜欢被拍。
最近一张全家福都要追溯到快十年前表姐结婚时半推半就的灵光乍现。
不知道有多少中国家庭郑重其事,不变如一的每年一张全家福
全家福的意义到底在哪
我想这和中国人一面非常重视家庭,一面又不会坦率表达爱意一样
我们习惯了无时不刻隐隐地关怀,却又羞于仪式感满满地记录
不说了,我要学着每年一张全家福了,毕竟,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
|
日本人对于这种扎扎实实做小事情,坚持下生发的各种生活变化,一直是不吝赞美的。 |
|
照片或者影像的承载的是记忆,而一家人的合影,在记忆的同时附着亲情。尤其还有灾难的原因,照片的意义就更加凸显,这个片中间泪点很密集。轻松中又饱含深情,好看的。 |
|
7個多月沒去電影院了,實在是太想念了。下班後的場還趕上了舞台挨拶中継,真好。有笑有淚。極道的照片好棒。方言的腔聽不習慣但是還能懂。
關於家庭,想起我爹一応是個攝影師,爲什麼在我記事之後,就不拍家庭照片了呢。可能是愛不夠吧。好想去看海啊。 |
|
3.5,很感人,但这种温情生活流已经被《横道世之介》拍成顶峰了,《浅田家》节奏、结构设计都差了一点点。黑木华演技惊人,但这个人物真是日式/东亚厌女的典型存在,太卑微太没自我了。。。 |
|
很好哭
对于看过MIU404的人来说菅田将晖就是个bug… |
|
没想到影帝影后开会拍的是这种饭后下午茶,わかなちゃん的恋爱方式过分可爱了第39届的一百万本纯爱到底在不在不在不在路上 |
|
突然记起了某个过去的时刻,原来那个曾经被遗忘的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
|
若从欣赏摄影的角度,深濑昌久的《家族》等人作品(单是家庭/家族摄影,日本就有一系列摄影师),无疑要比浅田政志的照片,沉厚得多。但摄影,往往不是只有好与坏这两个维度的评价,它(照片)是挑人的。正如浅田家的照片,刚好只有这个人在拍,只有这个有爱的家庭能拍。所以我给摄影集打3星,给电影打4星,并不矛盾。电影也不是透过赤赤舍和木村伊兵卫写真赏来写废柴翻身,相反,半个多世纪以前,日本家庭就融入了摄影的血液,倒过来也哺育了写真集市场的百花齐放。后半段掉入311的沉重话题,是走出小家,遇见了更多的家,还有“大家”。反思摄影的存在意义,其实还是再现是枝裕和天国车站的影像伦理。投向拍摄者的那一眼,快门前后的一分一秒,并不是瞬间凝固,而是真实流动。 |
|
仿佛又见平成时代的温情,存照即成永恒,记录一段绵延的人间善意,仿若光风霁月。7.5 |
|
有些短评简直是张口就来,简介哪里可怜村村长了?明明是被宠着的弟弟。|终于补了,你们浅田家家庭氛围可真好啊! |
|
哭到脑壳疼。华妹太会演了!也是nino近五年最佳演出。 |
|
表面上他和若奈貌合神离 就连求婚都是一种赌博 可是想想这一路下来他们始终在一起 这是不舍不弃的爱;友情里 他身边根本没几个好朋友 但是看看赤赤舍无条件信任的大姐和灾难中一同清洗照片的那群人就可以得知 这个人值得深交;对待家人呢 虽然他为了上学几年不回家 爸爸病重了还去东北拍照 但是别傻了 全家福好看的家庭不可能彼此不相亲相爱的。最后说“为什么全家福没有爸爸 因为爸爸是拍照的那个”这里着实感动了一大把 家里面总有人在无声付出 这个看似大颠大肺的人 只不过是用他喜欢的拍照这种方式在爱着家里人 我想这部有笑有泪的温情片大抵就是想告诉我们 一家人最重要的还真是整整齐齐。 |
|
「浅田家」是摄影集的名字,更是浅田政志开始拍照的初衷和原点。这部电影关于浅田一家人,但又不仅仅是关于浅田家,也关于高原家,佐伯家,内海家……无数个在地震中失去家人或在生活中遭遇挫折的普通家庭,关于他们如何从承载记忆的照片中得到力量,继续好好活着。即使会褪色,也依然残留着往昔的温度。华妹加一星,日奥女配值得。 |
|
中野导演对这种细水流长的文艺片处理的是得心应手,没有特别强烈的感情冲突剧情,但是会让你不知不觉中为家族爱流下眼泪。cast不愧是影帝大集合,演技精湛,二宫和也的主角是整部剧的中心,也以细腻的演技担起了串起一个个家族爱故事的重任。除了主角的浅田家以外,几个只写了几笔的家庭也让人有无限的遐想空间。总结,是一部不错的讲家庭爱的日系文艺片。 |
|
整部电影里我最爱那个黑道大姐一样做派海海的出版社女老板,所谓伯乐就是这样,二话不说的把你从落魄境遇里捡走,二话不说的让你相信“好的永远是好的”。多爽啊,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见鬼去吧。机遇来时就是这么痛痛快快的,从不折磨人。 |
|
标准的日式温情片,前半段还挺有意思的,很喜欢浅田政志拍的那些照片,虽然是cosplay一个场景,但他总是会去捕捉某个自然的瞬间,让所有照片看起来都好真实,不管是拍自己家的合照,还是给别人拍全家福,樱花树下的笑容,彩虹T恤背后的希望。从东日本大地震开始就有点流俗到滥情了,虽然最后带着手表给莉子拍照的那一幕还是挺感人的。小七在里面真的好温柔,Nino也算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任务。 |
|
看完电影《浅田家》,重读摄影集《浅田家》,我又想拍胶片了~ |
|
用拍摄全家福照片构成一部温馨家庭电影,独特有趣。日式的喜剧夸张处理也别具一格。了解一下别人的口味,可看。 |
|
3.5 后半部分太突兀且破碎 |
|
怎么会这样,好难看啊!电影里所有好的地方其实都是主人公原型浅田政志的功劳,而不是导演的功劳。如果你看过《浅田家》那本写真集,会发现电影里所有让你笑出来的地方,在看写真集的时候都已经笑过了,甚至笑得更开心,这绝不是夸张。如果你没看过写真集,或许觉得看着还可以吧。电影的叙事故事真是零散拉杂,前半段小朋友的演技也让人不适。反正本片我唯一的收获是知道了著名的赤々舎的社长原来是个这么豪迈的女性。 |
|
这都第三部了,感觉可以拉黑中野量太了,虽然片子评价都很好,但我真的好像从来没有被他感动到。这次也是,一个颇具看点的故事被处理得十分温吞脸谱化,灾难前后的段落也比较割裂,并没有看到拍照这件事被赋予什么新的含义,而且我觉得这个导演片中的人物总是自带让人完全无法理解的“圣母光环”,实在是让人很难代入。我聪这次又演了个工具人,完全为了衬托nino而存在了,真的心疼。 |
|
哈哈哈哈 呜呜呜呜 哈哈哈哈哈哈 |
|
“你要是能如愿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就好了。”改编自真人真事(摄影集)的《浅田家! 》质朴感人,触物兴怀;上半部理想与圆梦,下半部成长与责任,cosplay一家亲,满满人间小确幸。每个人对于事物的不同认知与处理方式,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思维特质,继而创建了各自不同的职业类型与发展路径。不好的家人是坑完了上顿坑下顿,好的家人则是互相成就,使之成为更好的自己。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家庭就是风雨同舟、和谐包容、琐碎温情的小确幸。
“能够弥补人们丢失物品的空缺的,一定只有记忆。而能让这些记忆更加清晰明了的,就是照片。并不只是为了留下记忆,有时候,这些照片,也会成为让现在的你活下去的力量。”一家人一定要整整齐齐。一张照片,一个人,一些话语,一个刹那,花开成海,思念成灾。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
|
你给了小孩很多爱和支持,小孩就会走得很远,出门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不大会记得再回家了,这电影给我主要的感觉就是这个吧。 |
|
3.5;这么多大牌卡司作配好有排面,回到日影的小七太温柔好看了(虽然还穿了花衣服!且竟然不是主角!)依旧是日影常见拿手的治愈温情路数,然而藉由「照片」这一介质折射的成长、感悟及至溯回的人生,视角与立意都算独特;前后衔接自然,跳脱出个体放眼到更广阔的视野,进一步体悟到何谓陪伴、何谓共享的记忆,几个家庭的素材捕捉颇具典型。 |
|
是有趣、动人的,但家庭和地震两块内容几乎割裂,完全可以拆成两部电影,以至于到最后你也不知道它到底要讲什么 |
|
公众号10w+雄文大电影,充满了功利性十足的造作桥段。 |
|
灾区的部分拍得可以说很差吧,把前面家庭部分很好的节奏都打乱了,但还是很难打低分的题材。soda和小7给二狗配戏,心旷神怡 |
|
日影好的地方都有了,今年最佳 |
|
真想不到当初我们也讨厌吃苦瓜,当睇清世间所有定理又何用再怕,从看山是山到看山又是山,传主的心灵成长史不算很说教,当然前提依然是自动过滤掉所有日式抓马。十五年后看当年最喜欢的两个日本演员亲密合体,Nino老了,我也是。 |
|
前半段非常好,而就在观众开始期待男主角接下来的事业线时,一场大地震既震碎了男主角的心思,也摧毁了后半段的叙事。那些照片确实拍得很好,但那并不是电影的原创,不构成电影的加分项。
第一,前半段的叙事都是一跨几年往前推进,后半段却突然停下来慢慢讲灾后重建,前后节奏完全割裂,篇幅上也不平衡。第二,灾后这段故事的逻辑也编得很难成立,既然男主角主打的摄影创意就是把摄影师(自己)放进取景框中,他怎么可能迟钝到需要绕那么大的弯子才意识到女孩爸爸没留下照片的原因呢。第三,片名是“浅田家”,后半段既不要弄成男主角“浅田”的独角戏,也不要花太多篇幅在浅田之外的别人“家”,灾后一整段浓缩成十分钟拍出“内海家”全家福的故事就够了。 |
|
好脸谱的人物好无聊的故事,充其量不过是感动24H的SP制作。 |
|
原本很容易说教俗套的主题,经由二宫和也不经意的游离式表演,反而衬托、放大了日式独特的对待家庭的热忱,对待伤痛的温婉。数字时代可以用蔡司、微云台、视网膜级超感光代替对光影的观察与人生的感悟,充了会员的网盘放得下一生琐碎的过往,所以才需要这样的电影,帮助我们记住曾经按下快门那一刻的神圣与笃定,记住照片曾经也属于“具有人格象征意义的特定纪念物品”,记住曾经不可复制的胶片所带来的不可磨灭的抚慰。 |
|
照片承载的是记忆,电影雕刻的是时光。本片通过一张张有趣的全家福建构了温馨有爱又包容的浅田家,及至大地震后由喜转悲,由“小家”扩至“大家”,照片又成了灾后疗愈的慰藉,仿佛寻回了照片便抓住了逝去的人。就在以为电影基调因为地震创伤要往下掉时,最后一幕又回归鬼马。是的,全家福不能有悲伤! |
|
在一副失意的表象下竟然拿了木村伊兵卫写真赏结果主角的摄影可以说毫无长进而是不断原地踏步地高速庸俗化到一种有点恶心的程度(还有比给叫樱女孩家拍一张樱花下的照片更庸俗的事吗)这种片子究竟是捧原型人物还是黑啊?得把任何一个有艺术追求的人气死吧。
作为新世纪少有的“事件”—311毫无意外地没有缺席 而对它的呈现也成为衡量日本导演水准的试金石 目前除了滨口和园田高分过关庵野略差以外几乎没有看到合格的;而这一部甚至都可以算在蹭热度消费地震。正能量到想吐。唯有两个镜头可观 堤上背景三分之二波动海水和消防员照后全家聚餐桌前一个从右往左先退后进的镜头如波浪一般 |
|
“好的东西就是好的东西,我有这个自信”,算是合格的命题作文,但是要超越这么优秀的原案,中野监督只能说尽力了。拍摄的时候小七nino哥俩还不是爸爸呢,现在两人都当上爸爸了,不知道小七有没有受浅田家的启发也拍一下妻夫木家呢,想看呢。 |
|
如若不是结尾点了一句“因为爸爸一直是拍照的那个人”,那整个赈灾的段落简直就拍的不知所谓,不但节奏突变,而且角色塑造也跟丢了魂似的。其中当属内海家小女孩这个角色表现的最不讨人喜欢,不仅自私,还捎带着把政志也拖入一个宁肯丢下重病昏迷的父亲也要去给她拍全家福的道德陷阱,人设差点都要崩掉。 |
|
二宫和妻夫木果然还是演普通家庭里的普通亚撒西兄弟比较有魅力,两人都散发着昭和味榻榻米的味道,传统的日式温柔。 |
|
前面一个小时就已经拍完了属于浅田家的故事,我正纳闷后面一个小时还能拍什么,没想到居然无缝接上了311。从“小家”到“大家”,将全家福写真的意义提上了新高度,不需要太多的虚构和美化就是天然的好题材,又有趣又感人又容易上价值。然而动用了这么厉害的一群卡司,剧作上却缺少一个让观众能充分发泄情绪的高潮桥段,最终有种差了一口气的缺憾感。 |
|
你以为是个少年励志片,结果是个主旋律大作,地震的馒头得吃多久啊…还有这结构流水账到小学一年级水平,是专门给自媒体拍出来的吧 |
|
应该是中野量太的第四部长片了吧,越拍越好了,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成分,也没有所谓爱就能战胜一切的陈词滥调,看到的是一整个家庭在共同成长的路上几个有趣、动人的片段,和通过一组照片串联起的几个家庭在不同的背景、条件、经历下,被镜头记录下的、浓缩生活味道的浮光掠影。主角明明是专业摄影师,却没有丝毫炫耀设备和技巧的自矜,这也是整部电影带给我的感觉。后半段描述赈灾的部分,眼泪一直在掉,却没有感觉到多么悲痛与忧伤,就觉得只要生活仍在继续,人就还有坚持下去的意义。浅田家挺厉害,一家生出俩帅儿子。我也打算把刚来北京时候买的佳能拿出来擦擦灰了! |
|
一路所遇,都是善良美好的人。 |
|
三星半。日式主旋律,以家庭照摄影师为大男主,从家庭合照的线索出发来叙事,文本角度而言不够细腻,其中一部分由合影的形式展现补足,一方面又由演员的表演补足、平填满的父亲演得很好,是他的松弛决定了这部戏许多关键时刻的气质,给兄弟倆合影,家庭合照的想法,还有最后的“丧礼”,他和黑木华的表演是这部电影里的一级梯队,非常厉害。黑木华听见政志得奖那场戏更是了不起,一般演员在那样的戏份里都是给反应,做一个被动给与的表演者,她不同,她从一进门就掌握了主key,完完全全把节奏握在了自己的手里,这很难得,她是体验到了那个角色的那一刻,是完全融入又很有控制力的表演,池谷のぶえ的表演也很有意思,这个角色也写得好,她比江口德子更应该提名女配。电影在震后有些游离,也许应该是家庭合照政志三个元素合一为一条线写下去才比较明朗 |
|
题材喜欢!卡司喜欢!主角的拍照理念也好喜欢!好多地方都看到惊呼好棒!好的照片不是死的,它是一段记忆的切面,那种鲜活能穿透画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回暖。
看得我想亲亲相机,虽然远没有浅田政志那么有慧根,但我也在记录里获得很多能量,拍照真的是件很美好的事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