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娄烨那么一个有类型旨趣的导演,实在是应该找个有类型技巧的编剧润色下剧作结构和核心剧作点,否则每到关键处就有点幼稚可笑学生作业意味。后半段枪战其实拍的不错,但《兰心》最大遗憾是所有人物的情感都太空中楼阁。 |
|
娄烨,你现在不止欠我祖峰朱亚文的床戏,还欠我巩俐黄湘丽的床戏了。 |
|
比较神奇的是巩俐和赵又廷之间居然毫无化学反应,巩俐和烟和波波头女二号之间都的张力都更强。 |
|
潇洒倒车走人的结局不好吗。 |
|
这么说吧,赵又廷于《兰心大剧院》,相当于当年的王力宏之于《色,戒》。另外,巩俐都可以做赵又廷阿姨了吧,有种丈母娘在和女婿谈恋爱的错乱,还挺考验人的。 |
|
我真的很不喜欢看王传君演戏 模板 演的都一个型 还自以为清高的不得了 俩男主的演技都尴尬 虽然我很吃赵又廷的颜值 |
|
这是一场独角戏 |
|
娄烨的电影总是阴性的,母性的,淋淋漓漓的,黏黏糊糊的,就好像下雨天来月经,潮水涌来,危险四伏,即使没有子宫,也可以用相近频率,一起痛苦共振。 |
|
千疮百孔却在死前翻过身来遮住了大雨中妻子的遗像,但好像全片也只有他一个人的感情是真的 |
|
女皇不仅神枪手,还男女通吃! |
|
和《南方车站的聚会》有点类似,都是空有黑色电影的形式。但娄烨这部更差,有点像是空有粗粝现场感营造的学生作业。巩俐演的核心人物形象高度苍白空洞化太致命了。如此复杂多重的身份-人物关系组合(理论上是奔着黑色电影蛇蝎美人去的),最终出来的形象却依然如此空洞(连些许的神秘感都谈不上),有点不可思议。 2.5 |
|
娄烨民国三部曲都扣着谍战这个主题,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开场前还在想,我大概是少数几个03年也在戛纳《紫蝴蝶》首映现场的人。当年确实喜欢不起来《紫蝴蝶》,今非昔比,倒是真的沉醉在了娄式氤氲感里。Saturday Fiction,点其实在“fiction”。舞台剧也好,黑白影像也好,戏中戏也罢,其实都是虚实角力两种运动情态,但情态背后欲望是实体,也是娄烨电影里一切动作原发力。恐怕称之为近几年最美的华语电影也不为过。希望《人的境遇》上映时候,还能碰巧在首映现场。 |
|
用了一个群英汇聚上海滩,最后大决战的大片剧作套路。不过,影片却又是有意弱化类型的。主体仍是大背景下的个人情与欲,虽然有多国角力的谍战背景,让影片似乎成为一部谍战大片。但核心却是角色的个人情感与欲望,包括主角最后的选择,黄湘丽这条线索的引入等等,处理仍是非常娄烨,更关注个体情感的的。结尾一段则继续模糊虚与实。影像上也有多心思,除了依然不变的手持,还有灰蒙蒙的雾雨天。核心必须是巩俐,确实气场强大,非常抢眼。前面还是个演员,后面突然变John Wick,或者叫Jean Wick。这显然不是我最爱的那部分娄烨作品,但仍有其独特之处,期待内地早日上映吧。 |
|
巩俐拥抱赵又廷,确实会有种母亲搂着傻儿子的感觉。 |
|
有一种……如果戈达尔拍低俗小说的感觉。演员两两之间的对手戏很迷人,但整体就还是那个“你在朋友家洗澡调水温”的比喻可以形容的。 |
|
在开那么多枪、死那么多人这件事上,娄烨赢了。《兰心大剧院》比我想象的要狗血和商业,但这不妨碍它透过双面镜计划给观众制造观影障碍。最简单的例子,王传君裤子都没脱,一秒钟黑夜到白天完成了转场。这个转场似乎比之前的剧场排练和现实空间更难辨认,因为枪战高潮来得太直截(“这里很危险!”)娄烨的排练现场并不像是排练,而是现代电影的片中片。这种抽离感,如同置身二战风暴的上海孤岛。每个人都兼具多个身份角色,两个主场景华懋饭店和兰心大剧院,都在上演着催眠入梦的明暗戏码。 |
|
其实不喜欢娄烨转战商业片/类型片,因为这压根与他的电影语言的气质不相承。这次,氤氲潮湿的氛围有了,朦胧暧昧的情愫有了,逐梦一样的摇晃镜头有了,是我们熟悉的娄烨元素,但这只是一层皮。被包裹的谍战成分有些牵强而漏洞百出,戏中戏也没有带来亦真亦假、虚实不辨的空间时间错乱感。最不赞成的,是他铺开过分复杂的人物关系图谱。《春风》阶段,娄烨塑造的人物之所以迷人,是因为他在向内挖掘人物,执着偏见热爱疏离停泊放逐统统源自内心,因而人物的动机有一种动物般的直接、本性难移与无法预测。从《风雨云》开始,他的人物开始依托于外在的社会关系来阐释自己的存在、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而那份野性的、不羁的灵气则被削减许多。我对于走商业路线的娄烨,很难说是习不习惯的问题,还是欣不欣赏的问题。 |
|
作为谍战片不够紧张刺激,作为文艺片氛围不够,作为剧情片剪辑混乱,作为爱情片男女主不来电,作为黑白片光影一塌糊涂,了不起。 |
|
艺术感拉满了,但故事似乎掉太多。真就尽量别找赵又廷做男主吧,张颂文来处理这个角色恐怕合适得多。让叔身边的副手一晃神好像金城武。 |
|
于瑾在戏院干掉一票敌对赶往酒馆之后,看到谭纳两个人的争执,猜到楼上有什么,然后在车里叹了一口气。这是电影最打动我的地方,即使已经厌烦到无奈了,依然要面对…我之所以一直在期待娄烨的电影,大概也是因为这些,即使他不再拍边缘的人物故事,但他依然会关注那些角落的情绪… |
|
我的兰心大剧院呢???
孤独者的赞歌,这镜头走位,很有味道了 |
|
我没见过的娄烨,全新的谍战片。从第一个镜头、第一个声响起感官开始被调动,细致而丰富的有源声音和画面细节带给我的是完完全全的沉浸,无论是戏还是真实,都不愿意抽离这个导演创造的梦境,都义无反顾追随每个角色的脚步。巩俐的演出让人难以自拔,很难说会有观众不会被这个谜一样的女人所“蛊惑”。在娄烨的镜头里看着她的眼睛,好像什么都能看到,又像什么都读不懂似的,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
|
戏剧与现实的切换,或者说不切换,密码中藏的爱意,超现实的动人一幕。“Ultimately, it i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 ― Nietzsche |
|
这是电影,而不只是用影像的形式讲故事,它有属于光与影的野心,重视叙述语言和叙述本身。比《风雨云》要强很多。娄烨最值得钦佩的地方不是反抗,而是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努力不把自己依照外界意愿形塑为一个斗士,只把自己当做一个导演,一个正常环境下的导演该怎样,他就怎样,该拍某个年代就去拍,该拍暴露就去拍,该拍类型故事就去拍,有时作品变成禁忌,有时可以讨论,对娄烨而言,这都是副产品和副作用。拍出一部电影才是最重要的事。 |
|
拉的地方真的拉,尤其是表演,一帮表演体系不在一个次元的演员硬塞到一个时空,一座酒店,一座剧场里:巩俐贡献了黑色电影里少有的蛇蝎大妈形象,赵又廷还是一块行走的木头桩子,小田切让全程我是谁我在哪的状态,张颂文再次表演欲过度已经快看吐了,只有侯麦御用帕斯卡尔·格雷戈里的状态和黑白影调是对路的。剧本和角色写的都有问题,一帮特务一个比一个没有职业精神,主线不推真就是玩儿?娄烨并没有把人物的状态从谍战这样的强叙事背景中抽离出来,惯有的情绪描绘此时显得不合时宜,两者勾兑时观者不知该置身何处……视听体系纯熟且高级,所以贡献了后半段华语片年度最佳调度-影像的部分。 |
|
如果你是娄烨的铁粉,我相信你或是喜欢《YHY》,或是《春热》,或是《苏州河》,或是《推拿》,但绝不会是因为喜欢《紫蝴蝶》,而本片和《紫蝴蝶》一样,既没有真挚且深邃的情感渲染,也没有谍战片紧张的故事情节。前一个小时的冗长对人物和剧情的铺垫作用极小,后半段的枪战算是唯一的亮点。在故事的结尾,终于知道女主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能促使美国加入二战,剧本核心总算是出来了,但却觉得乏味至极,因为前面剧情对人物情感的塑造空洞,别说对主角的情感认同,连间谍的身份认同感都没有。总结:编剧写的是谍战,娄烨想拍的是,还是情欲。 |
|
在电影院注意到画面偏蓝,回来特地测了官方海报和预告片截图的色彩饱和度,果然。一部号称“反《罗马》”且被夸夸夸的黑白片,事实上连色彩饱和度都没调明白。
娄烨说《罗马》画面太精致,“那么一个关于无产阶级的影片用的是一个完全资产阶级的影像,其实对我来说是很难接受的”。那么我说你是左派幼稚病,当你把无产阶级跟“不精致”画上等号时,你已经是在用精英的视角俯视(鄙视)着无产阶级了,无产阶级凭什么只配粗糙的画面质感,不能被精致地刻画?娄烨还说特地把镜头给到光鲜饭店幕后困苦的洗衣工,你以为你拍一眼穷人你就是悲天悯人了吗?罗翔谓之“虚伪的道德优越感”。你既然抵制精致影像,又为什么要把环境音效做到杜比全景声的水准呢?敢情无产阶级的视觉是模糊的,听觉是清晰的?
没见着视听语言的创新,只见着国王的新衣。【南海万达】 |
|
非常喜欢,我没有很偏爱娄烨,但对这一部感到惊艳,居然有一种看镜像暗黑版千年女优的感觉,短评里有不少人吐槽巩表情单一,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她除了在三重身份中的“演员”真正出现时,才会流露出一丁点真情,其他时间都是一个“空心人”,她没有说过自己爱谁,恨谁,为谁而战,每一方都对她予取予求,她是空的,四面八方吹过来的风在她这里形成回音,没有响应,这是一个真正的间谍多年形成的惯性,包括最后一幕,她也不是真的为了去和男演员见面,只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落幕。时代动荡,每个人的眼神里都是虚无和远方,这种感觉还真的只有娄烨能拍出来 |
|
之前是哪位发表高见说照导演那种拍法,谁都能显得有演技来着?瞧瞧,赵又廷说他不同意。 |
|
#2019威尼斯第九场#其他谍战片塑造的女性多为周旋辗转在男人间的交际花,或者为大爱牺牲小爱的英雄汉子人物,娄烨镜头下的巩俐有大爱更有小爱,有硬气更有柔情,形象耳目一新。最后一幕戏中戏,暗示珍珠港事件后,对即将到来的胜利的庆贺。巩皇演技继续在线,王传君是亮点,对比赵又廷略单薄。 |
|
首先要赞许娄烨商业转型效率之快,其以往用于作者表达的手持镜头,极为精准的在《兰心大剧院》里找到其全新定位。并在重场追捕戏中,起到了极为重要氛围营造作用。但脱离“奇情剧”之后,娄烨导演能力的不足也在本片中被暴露无遗。室内空间感的凌乱,戏中戏设定与谍战故事的牵强附会,作者特征在情感戏表达上的冗余,甚至黑白影像下对于光影的单调设计。这些问题在以往人物情绪为主导的剧情中,可以有效的被弱化或忽略。但如今放置在典型的悬疑谍战类型片中,戏剧性成为叙事核心,这些元素恰恰是其表达的重要途径。导演也企图通过巩俐的大女主人物,来规整情感脉络。但《兰心大剧院》毕竟是类型故事。当娄烨决定以“孤胆英雄”式的决战做结之时,就注定了其作者电影时期的创作惯性的失效。对于娄烨的商业转型,虽然值得期待,但确实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
薛定谔的上映时间 |
|
順了曹先生的假作真時真亦假,但總覺得劇本的支線寫的很亂。王傳君先生的漢奸果然演得油膩非常啊,至於黃湘麗,果然還是舞台上比較好看,鞏小姐這次選的角色總略顯跳戲,至於趙又廷生生變成一個配角人物了,不知是剪輯還是編劇的原因。最後,不得不說,看來我真的不適合再看婁燁導演的電影了,懷舊一下老片也算止損。 |
|
娄烨标志性的电影语法似乎不太契合黑白基调与时代背景,动作戏的处理明显要比文戏有看头。将戈达尔式跳切放在了动作场面的处理中,场面退居其次。摄影师着力去贴合动作近景甚至人物面部特写,来构成戏剧,场面是其次。于堇进入国际饭店那场戏,她所到达的每处地方都很有临场感。前面基本都是巩俐在不同的面具下游走,后面用一段冗长的动作戏来结束,有点推翻之前苦心经营的人物关系网。不过娄导还是在拍人物,还把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他们的“面具”展现出来了。如果剧本结构和节奏能再把控的好一些,相信娄导之后能够驾驭更成熟的类型片。 |
|
《色|戒》:一个拙劣的演员演了一个拙劣的间谍。《兰心大剧院》:一个出色的间谍演了一个出色的演员。结局都是一样的,战争把人们的情感炸成了废墟。 |
|
期待爱的回报,不是爱的要求,而是一种虚荣。
养父休伯特收养于堇,却也贪图她带来的情报;
前夫倪则仁,在监狱中得知无法被于堇解救,立马露出了丑陋的嘴脸;
唯一的挚爱谭呐面对死亡的威胁,也选择了在于堇面前默不作声。
谭呐问于堇为什么回上海,于堇说回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兰心大剧院门口,于堇能走,但她选择了奔赴爱情;酒吧门口,于堇能走,但她仍带着绝望赴约。只希望能分给他一张船票,和自己一起走。
救谭呐就是于堇喜欢的事。
上海是孤岛,人心也是孤岛。 |
|
别的不说 我还能在电影院看到巩俐上女人呢? |
|
是偶遇还是重逢,是明星还是特工,是现实还是表演,是真还是假,是黑还是白,在晃动的镜头里都变得模糊了,但这也让电影充满了诗意和梦境感,即便它是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演员都是素颜出镜,脸上瑕疵不加修饰,就像于堇在谭呐面前的温柔,完全是卸下防备的,她跟另一个女人也曾有过这般,但面对其它复杂的男性,眼神都变得果决起来。巩俐极好地诠释了这个女性的多面和层次,她不再霸气,仍让人觉得她很敢。“Ultimately, it is the desire, not the desired that we love.” |
|
看电影时的真实经历:在某男企图侵犯女性结果被捅了那里,男性观众们发出此起彼伏的“卧槽好疼”,后来有两人可能实在受不了,离场了。 |
|
casting、design和情节的问题好大啊。1,巩俐不像一个谋杀菲林,艳压四方的大明星,那凌乱的刘海更像《骆驼祥子》里虎妞,或者《红高粱》里的童养媳。这造型,这苦大仇深的表情无法让我相信小田切让会对她一见钟情。2,赵又廷不像搞艺术的director,像富姐包养的小奶狗,跟巩俐对戏分分钟气场被碾压;3,如果讲故事还得靠字幕时时刻刻提醒时间线,那这故事就是失败了。看了一个小时,我也真没看出到底要讲什么。4,全片亮点是小田切让的副官,人物动机、形象彻底立住了,大杀四方的样子倒是全场最佳。 |
|
我坐在最后一排,眼睁睁看着46分钟左右张颂文老师的一声:“你想什么呢?!”至少惊醒了影厅里一半昏睡的人。但是说真的。有被巩皇撩到。 |
|
这年头,老片修复彩色4k重映,新片拍黑白。 |
|
喜欢上海雨天氤氲的氛围 但是节奏太缓慢了……不太喜欢 |
|
双重舞台剧,情爱与情报交错,政治不够“正确”的二战谍战戏,无法摆脱棋子宿命的演员选择了自己的最后一场戏。“这里既不是东京也不是北平,而是上海。” |
|
最令人不解的是,娄烨把谍战片的悬念弱化了,前一个小时线头散落一地,你很难贴近任何一个角色。唯一有趣的点是在《礼拜六小说》的空间上做文章,酒吧在虚构与现实之间恣意切换。到礼拜六当天,大幕终于拉开,各方势力聚拢,电影才开始被一种持续的紧张感驱动。娄烨在身体力行地反对卡隆在《罗马》里展现的精致的黑白摄影,手持仍在加剧慌乱感,他把枪战拍成了刺杀,哪怕大开杀戒,仍是不动声色。到剧院枪战夜戏,低照度加曾剑的毛玻璃摄影,很难辨明人物的行动线和逻辑线;对比杨德昌在《牯岭街》的雨夜杀戮戏里用手电筒当光源,临场感有所降低;也因同时排布几条线,与人物无法紧贴。万般疏离,千种谋划,终是死路一条,在爱人怀中安睡。纵使无审查之虞,也有回本隐忧。定然不学毕赣式下沉宣发,上映之路自是多艰。 |
|
调度、剪辑与剧作架构上有不少精妙之处,虽然手持晃镜与跳切特写是娄烨的一贯技法,但低对比度的灰蒙黑白影像与零配乐(凸显环境音,既写实又间离避免渲染情绪)的视听策略也不无新意,配合虚化年代感与突出“小人物”而非“大叙事”的旨趣,影片总体上达成了对谍战片、黑色电影与年代剧的逆反。只是间谍/演员的身份融贯/纠缠、戏中戏与故事现实的无缝切转及(依靠射向观众席的子弹)打破第四堵墙的核心设计算不上匠心独运。影片最关键问题是,无可置疑是最大主角的于堇被呈现得比较单薄,缺乏对内在挣扎与徘徊的刻画,不少其他演员的发挥也不够令人信服——这也与角色定型化不立体有关。在谍战部分经不起推敲之余,娄烨最擅长的情感书写也变得虚浮空洞,仅剩一副靓皮囊。PS:尼采那句话意为“最终,人们爱的是自己的欲望,而非欲望对象”。(7.0/10) |
|
原来英文名才点题。可惜男女主选错角。演员间的火花是玄学,要么有要么无,巩俐和赵又廷之间看不到,导演再本事也调教不出化学反应。所以里面其他配角都比核心爱情关系抓人。这次又看到了娄烨倾向商业/类型片的妥协,节奏飞起,最后的枪战冇眼睇,差点以为吴宇森来了。明智处在于抹去了非舞台的配乐。抛开对娄烨的习惯性超高期待值,整体水准仍然高于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国产电影 |
|
#BJIFF2021# 闭幕片。忍着没看终于等来了大银幕。我得说看这种电影才真的是享受!就这种镜头感调度意识节奏乃至表演的呼吸层次,都会让你觉得,这就是电影!real cinema!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忽视文本的不足。故事上坦白说我觉得对普通观众会有一点门槛,就是它太倚赖那种特殊情境了,人物状态和内心转变也稍显悬浮,同时也有对于戏剧和现实的模糊交织处理,人与人的关系因为混乱的时局变得脆弱也值得玩味,风雨飘摇的年代,历史面前再强大的人都只是一颗棋子。最后在大剧院的枪战戏,太好看了,枪声不是重点,枪响后的余音才是重点,展现出强大的导演意识和技巧。在黑白的世界里,时间不分,虚实不分,明暗不分,是非也不分,是一出戏还是一场梦,似乎都不重要了。甚至对观众来说,连理解也不重要了,感受就好。 |
|
这戏吧 和巩俐的演出一样无精打采 |
|
难道不是又一种偶然与想象?在对谬世的惶恐与命格的臣服中,人物侧写重要吗?剧情反转又重要吗?抛开所有障眼的烟雾,如结局时于堇松开的那把枪和依偎的那副肉体,真正引起波澜的不依然是某一刻在场或不在场的远近亲疏?对某个人、某处场所、某份理想、甚至某个时代。
娄烨同样在求变。以往作品中,他擅长率先亮出人物的明面,再半途换牌,用破灭后的眷恋拴住观众的心;而在本片中,谜面始终坚不可摧,直至尾声燃烧与湮灭同时发生,面具与面孔不再留有缝隙,他刻意拉开观众与人物之间的距离,让你无法碰触,唯有遥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