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可以 |
|
影像的调性很好。但整个电影完全建构于最后挽歌所呈现出的隐喻体和意象之上,只展示皮相,毫无血肉。导演关心历史政治问题吗?似乎不存在,这只是拍给影迷/影评人看的影像迷宫。都已经不是“不说人话”可以形容的了。 |
|
片尾引用了Gonzalo Arango的诗歌,心照不宣地指涉了nadaism,正如Revenge对形式的消解,以幻象传递信息,和其他很多哥伦比亚的政治寓言里不断喷发的奇观还是有所不同的,声音的具象化很出色,稳定的旁白诵读也做得很好。被时代裹挟边缘化的个体在不稳定的时代景况里不断自反,摆脱不掉的始终是碎裂振荡的叙事里无所逃遁的空无。感觉导演读过海明威。 |
|
导演深谙如何用视听(尤其是听)手段在极低制作成本的条件下创造有趣味影像,借此卷入对哥伦比亚政治寓言化的表达也野心勃勃。但正如encounter很多片子毛病一样,形式趣味更多是修辞性,完全支撑不起内容,核心文本最后还是以抽象空洞的言词被陈述。说得难听一点,就和尾声直接贴一张字幕卡给观众看是一个道理。 |
|
用夏青老师-这是在干什么.gif的状态度过了这70分钟,抱着看哥伦比亚毕赣的心态,结果就看了部学生毕业作品???知名影评人@陀螺凡达可 恰烂钱出来挨打!!!|SIFF2020第5场 |
|
第一次想对鼓掌的观众翻白眼,哈哈哈哈哈…音乐和男二加1星。 |
|
哇 电影节第一睡 果然出现了 |
|
6.7/10 #SIFF23rd 需要被置入特定语境解读的电影,似乎更适合一个被策展人框定方法论的展览下去探讨。一部分是宗教,一部分是电影自反。宗教部分比较明显,"父亲"称谓,宛如耶稣模样的主角,显灵的故事 (被刀捅之后戒毒隐),只不过信仰夹杂暴力和复仇 (其实也确实如此)。借用Clement Greenberg的现代主义论点,大量镜头关于电影,不仅是放映机/摄像机转动胶片(大量物体的圆周运动,电扇,衣服印花机器,电梯链条,卷铜丝),也关于"被控制的黑暗"与光的生成(仓库里的手电筒)。但是如何整合两者进一步提取,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
|
在要不要提前离场之间挣扎了半小时 抬头一看电影结束了 |
|
#Berlinale70th 17# 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牛逼!南美洲真是电影宝藏,片中对贩毒,通货膨胀,经济危机,上帝爸爸的描写频繁让人想起哥伦比亚的政治经济现状,以及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南美内政的干涉。主题看起来不新鲜,但是拍得太鬼才了,是我完全没有过的观影体验,前半段工厂那里有点像是新时代的佐杜洛夫斯基,血泪工厂。 |
|
镜头和镜头之外,以视野的小见世界的大。剪的真散,到最后才(好像)得见全貌。孔/洞/眼蒙太奇太棒,都是太阳。 |
|
#siff2020# 建议跟安哥拉的那部《空调》一起组一个不说人话的“空调管道”组合然后出道。 |
|
尽管影像上确实有些想法,但最后要靠字幕卡来做“总结陈词”就已经露了怯 |
|
太厉害了…结尾恍然大悟。每一帧影像都要从银幕上炸裂出来! |
|
诗电影。人工材质时代布列松化的帕拉杰诺夫。 |
|
#SIFF2020# 全场跟着男主合法飞行了70多分钟,结束后都是满满的WTF。柯达胶片16MM和特写转场都很有风格,完全当视觉享受了。讲的什么也看的一头雾水,大概是个人同团体对抗社会之间的关系,物体隐喻也一知半解,只剩下对于空间中人物的行为变化,而飞行时就显的更加抽象晦涩。 |
|
F.J.Ossang的一种变体,除人物的姿态化不够彻底之外。 |
|
#70th Berlinale#奇遇+最佳处女作。比较WTF的一部哥伦比亚片,支离破碎地讲了一个(努力复原之后)逃脱邪教“父亲”控制并和自己毒瘾战斗的故事……片尾的“复仇的挽歌”指明了这个故事作为哥伦比亚民族寓言的意义……当然故事在这部影片里根本不重要(也基本看不出来什么故事),导演很迷恋都市夜景和废弃仓库……但是着实抓不住重点。可能还真是洛迦诺这条线上的。好在它短…… |
|
背景对故事的反影响,即已默认处于一种犯罪、无秩序社会的边缘,由意识的边缘寻找自我,反向成为“黑暗中寻找光明”的例证;不仅暗示的地域意义,借视听元素、动作记录的运用, “创作环境”(工厂、幻觉)展现了导演作者创作的品味/艺术认同度 |
|
不觉得有什么刻意为之的政治寓言,如果有只能说拉美没什么不是被政治化的。对虚无主义和碎片化叙事还是欣赏不来,还是认为这是很散漫且不认真的对待故事的方式,一定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的 |
|
6.5 既然选择为隐喻带上注释,那放结尾还不如放开头。 |
|
墙洞里藏着香烟,管道里埋着电线,偷窃香烟个人叛逃,偷窃电线城市断电。毒贩治好了毒瘾,父亲杀死了童年,在城市里是夜晚飙车的兄弟,在丛林里是哥伦比亚的儿子。有管道通往地下,那里有个平行世界。那里的我们是否在吃浆果,偷电线,用手枪杀死猎犬,在布料上印满火焰。在奏乐声中上演复仇者的挽歌。 |
|
23rdSIFF#抽空了整个思绪,早已无力解读这每一帧都错位的影像,一种逐步朝向机械的重复动作,眼前的一切还是真实-有效的吗?莫名感到一股热流的喷涌,不断注视的那片伤口溢出的"猩红",不断偏移的场景裹挟着含糊的说辞,从未在视点中传达过清晰的消息.-无法沉浸的是游离在每个镜头之外那错愕的你我。 |
|
4.5 二刷安排上 |
|
混乱空洞并不代表先锋和美吧?实验性的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an arrogant vague story. |
|
#SIFF23 在上海影城 |
|
#SIFF2020# 80/100,强烈的影调绘制出局部的美,枪柄刻下的是对哥伦比亚的深切忧思。仰仗于形式,异样的城市空间被建立,让一切话语的姿态变得截然不同。 |
|
3.0 |
|
導演的視聽語言精確簡潔有效,衹是欲言又止的部分沒有達到弦外之音的目的,而故意講訴的部分又顯得頗為生硬。 |
|
摄影/影像我喜欢 可整体未免太………空洞且不知所云了 |
|
表層包裹著社會叢林法則的神話傳說載體,實際撥開來核心是論述哥倫比亞長久以來殘存且尚未終結的內鬥(內戰)。前15分鐘近乎純電影形式的沉穩內斂的影像風格深得我心,但之後大部分卻"偷吃步"地使用旁白,忽略了本該可以更進一步精心鑽研影像美學的機會與讓觀眾思考的聯想空間,實屬可惜。但作一部新銳導演的處女長片來看,其功力與美學指日可待其作者能成為獨樹一幟的影像創作者,16mm底片粗曠質感讓本片時而神祕時而生猛的獨特氣質一入眼即無法忘懷。 |
|
神级结尾 直接把片子抬高万丈 |
|
4.5,作为国家寓言的技术物体,废旧仓库之内的管道电线,正如同影片所展现的反乌托邦城市空间,血汗工厂中耐克,Kappa的机器曼陀罗,以及新闻片段的挪用。《管道》的空间逻辑,所有的人以及影片节奏都在胶片摄影机之下成为机械。
枪口,血洞之下是影片的另外一种逻辑,困于仓库的邪教信徒是绝望的守望者,伴随“被选中”的虚妄幻想着转化,被重演的俄狄浦斯戏剧。手部特写令人想起布列松,在《管道》之中,手不再是罪恶的器官,而是自主性的窗口,因此音乐,特别是冲击感的音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这部冷淡影片的一部分,一如印在布单上的二维烈火。 |
|
#Berlinale2020 几处剪辑颇有意思 |
|
这部艺术电影显然依托于极强的形式,但就内容而言,并非匮乏,而是隐藏于略显诡异的富有南美气质的图像和声音当中,既是一个寓言故事,也切中了哥伦比亚诸多的现实问题,比如腐败,偷盗,毒品,邪教等等,即魔幻又现实。作者和片中的主人公是同一的——一个失语者,他像一个循世的流亡者,或许带着某种疯癫,磕磕巴巴地絮语或者是一连串地诅咒(声音的设计),构成了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他带着曾经哥伦比亚的革命气息,但这革命者显然已经被时代抛弃,他有着波拉尼奥小说中的那种颓废感,骑着摩托车,永远地穿行在管道中。 |
|
由于文化背景加上台词字幕的不熟悉,看得很困难,基本没有叙事,很碎,完全是侧重于表现和表达,大概知道在说哥伦比亚荒诞无望的社会环境对于个人的创伤,但表现手法过于私人和作者化,很累,需要重新看,但总归是可以归于对于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攻击就可。 |
|
堕入深洞 渴望遗失某段记忆 |
|
2020SIFF SFC上海影城 # 中间大概睡了一共十几分钟。非常WTF的作品,看了半天也没看明白到底在讲一个什么故事。好像是一个瘾君子摆脱他的“父亲”的控制然后又杀了他。有关政治和毒品的隐喻也没怎么看出来。吸引人眼球的是用丰富的色彩和南美民间寓言来解构现实。以及大量的空镜和画外音(真不知道是好是坏)。反正没看懂......期待大佬的解析与自己的二刷。 |
|
7/10 |
|
以一个精神小伙儿误入传销组织始末解构了一则哥伦比亚的政治寓言,魔幻现实真真都是南美人民玩剩下的,体验太好了,结尾竖起汗毛。 |
|
是我不配看懂!!! |
|
上影节第一部电影就差点看懵,极少的对白,很多隐喻或小埋伏,开始以为是个人逃离旧有的环境和控制的父辈、并与毒瘾战斗,到结尾的诗歌才明白这哪里是法国电影,主角是哥伦比亚和人啊。故事讲得太散太乱了,我拼不回来。一头一尾两场在车上的戏有点意思,略摇晃的镜头、有节奏的音乐和灯光,有点迷幻。#上海国际电影节# #SIFF# |
|
5.1 蒙特利尔纪录片线上,自从开始说话后,就一路崩了,该官网也不稳定,导致一直糊的,视听只能感受到听,待资源出来后二刷 |
|
上影节弃掉的片子,可能放在上影节密集的观影节奏中很难喜欢起来,不过精力充沛时单独看这片,观感还是不错。胶片质感下的光影让影像充满魔力,沉静的独白也赋予了影像诗意。也许会让人觉得不知所云,但也能尝试在晦涩中体会哥伦比亚不公的政治环境。 |
|
谁会想到70mm胶片的质感起始,迎来的会是自言自语般的故事呢?总之,导演想说的都写在了片尾的一页小传上,哥伦比亚政治寓言一则。 |
|
影像被抽离出的念白诗 |
|
#SIFF2020# 到片尾的红色字幕卡出现才明白了导演想表达什么,可见字幕卡出现之前这套视听探索的无效性。看上去创作者好像想做一部new cinema,问题是毫无视听逻辑啊… |
|
On the question of "the chosen one" and the accompanied role of its meaning. Delivered some political message aesthetically, not sure if it achieves a reach-out beyond the visual. |
|
有调度过头之嫌。别问,问就是胶片碾压刁亦男。 |
|
根本看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