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之前世代的青少年偶像们把一代人的叛逆、性感、迷茫、渴求展现出来之后,这个世代青少年的抑郁、阴暗、悲伤、空洞、甚至自我伤害(生理与心理)也有人为之歌唱了。所以Billie脱颖而出成为新的superstar,这不是一首破纪录或连冠的hit就能带来的。她有(不论自己认不认同的)强大的代表性与舞台魅力,作品的内容有强大的情绪“煽动”能力,而她在进行时代突破的同时却又忠于自己,巨星无不是如此。“我没有想喊什么口号,我只是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好像很多人都说过这句话,但只有零星几个人被人们看作了符号,只能说这样的人很难不爱上。(然后这张专辑和这段旅途还诞生在卧室里)btw,Billie的父母哥哥真是太棒了,最近free布兰妮事件正如火如荼,叹息之余只能再次感叹有好的家庭环境是多么重要。 |
|
Torture soul make great art.
悲伤,快乐,生气,同时为她感到骄傲和自豪。阴郁 敏感 脆弱有着糟糕青春期经历的少女 用发自内心的音乐与这个时代年轻人产生共鸣 收获成功的励志故事。
最欣慰的是 在她心理和生理接连出现问题时 有爱她的家人 支持她保护她
好几处给我一种在看青少年题材电影的错觉 例如爸爸妈妈对话那段 熟悉又真实 很感动 这样的家庭氛围太让人羡慕了 |
|
突然火遍全球的青少年偶像背后是充满了无数的黑暗岁月,一直觉得碧梨的成功离不开Finneas,兄妹俩挤在小房间做出了格莱美专辑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也一直很喜欢Finneas和碧梨的音乐,流行却又独特。兄妹俩继续加油,明年去英国看你们的演唱会! |
|
仿佛置身于一个万众瞩目的牢笼,碧梨内心那些冲动的自由将自己抛向万丈光芒,却又开始思索不想被定义的框架,尽管大多人觉得他们生活优越为什么还“装作”忧郁,但这个社会正是充满致郁因素,仿佛对任何人一视同仁,更何况镜头对准的是青少年,每个人都有这样一段迷茫的时期,而明星的任何一个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而她想做的只是将自己的情绪说出,可当摆在台面上谈论时,人们却争议与震惊。碧梨最幸福的是拥有这么一个如此理解善良的家庭,还有一个用自身经历为他指明开路的偶像,她和哥哥都是天才,但天才并不造就英雄,只有良好的引导才避免“伤仲永”,这样的巨星诞生是一切善意的家庭和朋友的结果,她能做任何事成为想成为的人,而这一点已经优于世界上大部分人了。可那一份骄傲的顺从自然对立常规,是我见过最闪光的“ocean eyes”
|
|
一个曾经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Billie愿意在镜头前把自己的天才、伤痛、抑郁和成长如此坦诚地公开真的太好了 明线聚焦巨星之路 暗线追踪Billie敏感脆弱的情绪起伏 视角亲密而私人 妈妈说因为思念很痛苦所以人们会自我保护转移情感 妈妈说不能因为担心以后可能会违背当下的言语而不去发声 妈妈还说这是一个对青少年很糟糕的年代 有一个充分理解孩子抑郁的母亲实在万幸 |
|
後半段 哭著看完的 |
|
看完歌手的纪录片,对这位歌手大加分,这部纪录片就是成功的吧 |
|
成功并不是这些人一开始创作的目的,他们只是成为自己,真诚面对自己,真诚是能被重复检视不怕质疑的。 |
|
她是那个有妥瑞症的、厌世、郁郁寡欢的小女孩,爱而不得,有自毁倾向的前男友对她情感冷漠,成为百万富翁,一家人却从未离开蜗居的小庭院,在那里诞生了斩获四项格莱美的年度专辑。谢谢碧梨让我们知道暴露脆弱性,身体里住着怪物,依然可以被接纳,依然可以如实地自我表达。她也曾是一个现代舞舞者,却在关节损伤以后不得不放弃舞蹈。身体的撕裂在她身体里形成一个无法填补的洞,如泣如诉的低语背后是无声的呐喊。即使韧带撕裂,她在舞台上依然蹦到癫狂。她就是一个破碎的、纯真拒绝驯化的小女孩,希望她永远不要长大,永远不要精于世故,至少音乐是这样。 |
|
几度都差点落泪,碧梨的音乐传达出很深的孤独,她的爆红可能也真的是一种必然,是这个世代悲伤抑郁的年轻一代所亟需的一个出口,而她原始、未加雕饰的才华就在这时横空出世。流行巨星好像都逃不过身体伤痛这件事,总是因为过度的巡演而超出负荷,然后就是漫长没有尽头的治疗过程,旧伤反复发作,周而复始。看她谈恋爱真的感觉还很生涩,希望她远离toxic partner,真的对精神健康伤害很大。在coachella见到小贾然后在他怀里痛哭那段真的好好哭!碧梨妈妈对当今年轻人抑郁共情的那段话说得特别棒,她的成功也离不开父母和哥哥的陪伴,年少成名有时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
|
碧梨的狗听了想咬人 |
|
imax厅看的真的蛮爽 挺好的 想起了高一的时候听她的six feet under 五年前了 挺多回忆的 还记得bad guy刚出来的时候 在教室放 还被同学说怎么听这种难听歌 哈哈哈哈哈 (专门给Billie粉丝做的纪录片 很多私人用手机拍的影片 不是Billie粉肯定不会喜欢的) |
|
碧梨的纪录片看得热血沸腾太好看了!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家庭教育的彻底胜利!兄妹俩在自己家里录制的一张专辑bad guy ,横扫格莱美几大奖项,而当时的她只有18岁!她甚至没有去学校念过书,而是homeschooling!在我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这个故事值得让所有他们的年轻人相信平凡人也能成功,人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以至于在领奖后台接到偶像贾斯丁比伯的祝贺电话时激动到尖叫~太暖了😭 |
|
学习一下。大概知道年轻的朋友们为什么爱她了 |
|
你听她的歌,你以为她童年不幸,不良少女
你试图去了解她,你发现她童年幸福,家庭和睦,天赋异禀,年少成名
她也会正常的社交,也会放声大笑
但她从未感受到快乐
你觉得是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但是情绪就像生病
恰恰没有病因的病才是最难治的
最后十分钟,格莱美的荣誉平行剪辑着她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现的时候,你似乎突然想起来,她仅仅是个18岁的孩子而已 |
|
嗓音太好了。 |
|
2020年因格莱美获奖听《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专辑时并没有特别喜欢,2022年才越听越有感觉进而追听了 Billie Eilish 的其它歌曲,然后,终于看了这部纪录片《碧丽·艾莉许:模糊世界 Billie Eilish: The World’s A Little Blurry》对其有了更多的了解。 |
|
I was so wrong about Miss Eilish😭She’s serving us nothing but realness |
|
这个女孩的音乐里有画面,有色彩,有故事!!! |
|
一直觉得梨非常“老天爷赏饭吃”,但看完后觉得她的成名有很大程度上是归功于家庭的,这也是她和Amy Winehouse截然不同的一点——家庭非常和谐,父母可爱(母亲因为打电话而错过了交谈,和父亲那段对话太戳心窝子了),兄弟居然还是天才音乐制作人,她把内心的自毁因子和破碎身体带给她的隐秘痛苦全部用在了声音的创作上,而不是带到生活中。有关她的一切都太美好了,这就是她,美好得让人感动落泪。 |
|
喜欢Billie这种家庭氛围 早期的歌真的都很好听 首专太过商业化 在纪录片里居然听起来好听了(。看完觉得没有她哥她可能不会那么成功 |
|
表面上是拍一个流行偶像,但实际拍出了一个时代的青少年,这是纪录片最加分的地方。这个青少年偶像和她的粉丝一样,也有迷茫、抑郁、叛逆,也同样追星,她的成功除了自己的天赋,家庭的美满的也非常重要。就是拍的太流水账,配不上奥斯卡的短名单 |
|
最真实的幕后段落是最charming的。billie的音乐致幻致郁,这种情绪就好像是当代年轻人黑暗抑郁的一面,也是一种出口。 |
|
本來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很喜歡她的歌而已,對其人知之甚少的情況下兩倍速了半小時左右,確認沒法加速看了,要原倍數好好看完。這片子反而令我有某種擔心,想起了也是我很喜歡的Amy Winehouse,就挺難受的⋯ |
|
这么看第二张真的挺难做的,是继续青少年致郁最大获取公约数还是延续青少年之没有出路,首专该有的成就都有了。这下日子真舒服了是还能emo的起来吗? |
|
算是很好看的明星纪录片了,可以明显感觉到我们认识的Billie和纪录片里的Billie是可以对上号的一个人,没有其他明星纪录片那种强烈的人设分裂感,比如GAGA的《五尺二寸》,碧梨真的好真实好敏感好可爱,看完以后对她有一个大跨度的加分,今年也去现场看了她的HTE巡演,舞台的呈现,她对歌迷的态度,都是新世代标准巨星的典范,我希望她这样的状态还可以保持5年,毕竟欧美乐坛这三年都没有出现第二个这样的全优新世代巨星,她给了乐坛注入了完全不一样的活力。也希望某家粉丝不要跨级碰瓷,OR不可和BE类比。另外,终于搞明白首专13秒序曲的来头了,笑死了。 |
|
我爱她,所以看她和她的家人稀松平常的交流和争吵,听她唱歌、说“我现在怎么怎么了跳不起来但我是个dumbass所以我还是会跳”、对喜欢的人打电话大喊“I love you”下一秒又变得好羞涩、Justin Bieber邀歌时对着摄像头说“他让我杀掉我的狗我都会杀的”/“他在混音版说声‘屎’我都会激动死”、科切拉忘词了台上天然巨星范十足地圆过去下了台生闷气跟男友吵架、因为“Billie the Billionnaire”笑得要死、一个人时说“说实话我没想到我会活到这个年纪”、好想被人认可和开心……我也爱。Billie Eilish在Justin Bieber怀里哭,不知道自己在哪儿出生却知道JB几点几分在哪里出生好好笑。她爸:“你必须有信念你每件事都能做到最好,然后再不断活在否定里。” |
|
她之前居然是跳舞的。 |
|
她第一次见面JB时的那种羞涩害怕好可爱啊… 真genius 加上有爱的父母和有才华的哥哥 天才让人admire 但感觉片子很多dark places也没有go into |
|
上台蹦迪还是酷的,才华怪异也是万中选一,但作为纪录片内容还是太少了,基本停留在写歌上tour年少成名,粉丝福利金曲串烧。 |
|
And people are like “ oh, you know, biilie elish’s music is depressing.” no, kids are depressed. It is a scary time—Billie’ s mom (Billie is like a mirror...)
|
|
被圈粉了 |
|
看完了,本来想给三个星,后来想想给四个星吧。去年奥斯卡发现了碧梨,喜欢的不得了,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怎么说呢,人生路很长,生活难以揣测,也许它会给你你想要的全部,也许某一天它会把一切都收走,无论如何这么年轻就有这么大的荣耀,享受无数人永远也不可能拥有的梦寐以求的时刻,那就享受当下吧,我们都还年轻,山高路远,水浅桥深,迷雾慢慢。人生路,你还得慢慢淌。 |
|
眼窝中几度泛起雾气。怎么能够不喜欢她呢!那些残破的、细微的、脆弱的情感,不是都被她唱出来了吗?看完后,totally共鸣了Generation Z对她的痴迷。恭喜我,继crush王菲之后,再一次体会怦然心动的感觉。 |
|
7.1 |
|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5 |
|
这他妈的令我震撼!羡慕!天才!我15岁的时候也没想到自己能活到18 18岁的时候以为自己25岁要死了elish你真酷啊!真她妈的酷!太喜欢你哥了,才华横溢溢出屏幕了 |
|
每个成功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作为纪录片来说一般。 |
|
最新的这个世代,我所着迷的音乐人有俩,看过一次现场的Wolf Alice,以及错过一次的Billie。
纪录片中的17岁少女伴随着痛苦和挣扎,将这一年间从写歌、编曲、录音、宣传、巡演再循环往复的生活和工作,带着她特有的暗黑气质,不添加任何剧本和滤镜的在镜头前展现了镜头之后的模样,尤其是和名声鹊起时不匹配的心智,甚至是影响到生理的精神压力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创作源泉,制作出了无与伦比的首张专辑,最后无论是影像还是音乐的呈现,精彩! |
|
粉丝是不是疯了?这评分 |
|
好多LV的穿搭😹……青少年偶像也曾有过青少年偶像(justin bieber), 肉眼可见粉丝的记忆与体验,相同压力与挑战的传承 |
|
耍酷的女孩 做作的音乐 我谢谢您 |
|
看完太羡慕碧梨家庭环境了,父母对她永远是理解支持的立场,以及从小就能接触到的家庭音乐氛围。到她青少年时期写歌时感觉唱歌已经不再是唱歌了,是她使用起来最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 |
|
特别粉丝向,能看到很多她的私人影像。看完以后感叹天才少女也是有环境因素在的。她说她自己的家庭就是一首歌,从小就是爸爸教音乐妈妈教她写歌哥哥唱和声,她就在哥哥的卧室里创作。今年线上云音乐会的时候她也是和哥哥一起出镜的。特别喜欢她给阿方索·卡隆《罗马》写的主题曲《When I Was Older》。也能从歌里听出她所经历的,超越她年纪的一切。 |
|
高龄得女真的宠 |
|
音乐不好听。混音果然是音乐的ps,清唱的渲染太重要了 |
|
Can't stop crying.WTF. |
|
属于当下的直接电影,这是得跟碧绿一家有多铁的关系,才会这样贴着卧室、客厅事无巨细地拍摄,又或者,是家里有意识记录并提供?一切的“故事”,都靠真实而自然的创作、演出、颁奖和八卦琐事去推动,只有不到两分钟面对镜头的心声吧。在人物访谈栏目式纪录片充斥国内银幕的当下,看这么自然的直接电影,也就很喜欢了。 |
|
流水帐,严格上来说没有主线,素材跳跃度大,全为了最后颁奖瞬间的集合,当然还是能看到碧梨暗黑系对流行音乐的颠覆。水果姐以老大姐的姿态告诫碧梨的那一番话真的代表着一个时代已经过去。12岁的碧梨录下的那一段视频看完笑到岔气。 |
|
虽然家庭有音乐底色,但Billie Eilish给我一种没经历很多的感觉,买(豪?)车、行走的LV Gucci代言人,像极了歌手中的暴发户。superstar还是留点隐私,扮酷一点,小丫头到好,把家庭隐私全卖给apple studio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