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法庭上争论rothko的假画是否放倒实在太当代了llllllollllllll |
|
笑死,艺术品收藏真是个扯几把蛋的行业,好几个连真假都鉴别不出的虾咪专家都能被当成行业大拿。一件作品价值几何,全靠一小撮最有钱买家的看法决定,而这些买家大部分时候都在装糊涂。什么叫皇帝的新衣,这就叫皇帝的新衣。。。。 |
|
最没有想到的一点是:knoedler的老板michael hammer是Armie Hammer的爹!!! |
|
art law课写的paper topic,看到所有人真人出镜还是很刺激的。解答了我当年的疑惑“那些假画去哪儿了”,都挂在代理安弗里德曼的律师的办公室里啊!!!! |
|
就像Fran说的 我们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在auction house 人们会为成交鼓掌 而不是当这个作品出现的时候 "the blind art collector" 简直是当代社会的最佳隐喻 |
|
现代艺术史上最大造假案,原名“Made you look“一语双关(“令你注目”和“做出你的样子”),翻译就少了点韵味。这个案子最讽刺的是,一样作品本身能带给观看者触动,也非临摹品而是“原创”,换了个名字就能决定到底有没有”价值”,更有问题的难道不是这个现代艺术圈本身吗?出这个案子真的是狠狠打了现代艺术整个圈子的脸,不能更尴尬了。 |
|
Knoedler画廊诈骗案,真心佩服当枪手的中国画家(且竟然还和AWW有关系)……“有钱人更在乎钱”可以解释为何如此庞大的骗局持续长久,无论买卖中间商都希望赝品成真——最终目的为实现财富增长 |
|
如果我是辩护律师,倒不如就打说这一整件事就是一场当代行为艺术本身…当然必须包括法证在法庭上讨论赝品怎么摆才是正确的朝向这一段,神来之笔 |
|
想起之前看过一个讲世界上巨富生活的纪录片里 就有奢侈品从业人员说过 很多时候一样东西的价值 就在于卖(炒)的人多能巧舌如簧给它增色 那些有钱人就爱听他们买的这样东西有多来之不易 与众不同 举世无双 一副几乎全白的油画 在有名气有故事 带着主义与风格了以后 也会有看不懂但大受震撼的人愿意出2000万美元挂墙上 这部里看着富豪权贵们在自己创造的游戏里一个个变成了赤身裸体的皇帝就很黑色幽默 |
|
There really is no such a thing as Art. There are only Artists. 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而已。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
|
Bergantinos回了西班牙,钱培深回了上海,只有Rosales作为美国人跑不掉在家监禁9个月上交资产。最后一段对Bergantinos的采访,背景音乐突然欢乐了起来,还向导演推销“Bob Dylan的口琴” |
|
我的妈呀,看得瞠目结舌,堪称真人版《最佳出价》,有钱人的钱也太好骗了!而且没想到那个画假画的是个中国老头,还有那个 Knoedler 画廊老板 Michael Armand Hammer 是 “Call Me by Your Name” 的男主 Armie Hammer 的老爸。。。 |
|
拍的惊心动魄其实一个简单的故事无比啰嗦。 |
|
看完了最反感的不是Ann或者con artist 反倒是Dominic那一家... 有种唯我独尊的人被欺骗之后为了自尊心而要扳回一局的虚荣 又是一场资本游戏 |
|
故事本身很有趣。觉得导演对中国的视角非常负面。 找不到qian pei shen就直接找个深圳模仿的画室。 还引用他人quote:创新不是中国人欣赏的优点。他们喜欢的瓷器,身上穿的丝绸都是中国原创的。真的够恶心的。作为发展中国家,很自然会从模仿进入创新。狭隘的white-centric viewpoint。。。近代中国发展够艰险的 |
|
这个事件很有趣,但是这片子拍得是真一般 |
|
艾米锤来自美国old money家庭实锤力证。 |
|
导演真的是带着情绪在拍纪录片。 |
|
喜欢这种充满噱头的题材。大量伪造的作品被拍卖出天价,案件中每个人的态度、立场都很「上流社会」,除了事件核心人物认罪外,其他人没有一个承认自己的错误判断,他们不在意真相,只在意自己的名誉和社会地位。而观众也只能随着线索不断转变立场,毕竟没有真正的真相,只有信或者不信。
纪录片里我最被代入的一瞬,来自Ann Freedman的律师最后灵魂拷问:
「你对艺术的体验,会不会因为这幅画是假的而改变?」 |
|
看完就想Howard Becker年轻个几岁,搞不好就把艺术品造假业写成社会学专著了…… |
|
这瓜真是又大又甜吃了还想吃,谁还不是想赚点钱呢,何必拆穿啊哈哈哈哈。卖鲍勃迪伦口琴真是笑死 |
|
看完整个故事想起Banksy说Maybe art is a joke |
|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故事,那假的画可不该是一文不值了 |
|
所有人都认为一幅画很美,愿意高价买,怎么一旦知道是伪作就一分不值了?这艺术作品到底是真"美",还是"被公众认知的美"呢?钱培琛的绘画技法太牛了,他最后是全身而退的。 |
|
击鼓传花,死鸭子嘴硬,最后玩砸了哈哈哈哈。主谋西班牙骗子和钱培琛都大摇大摆回国了哈哈哈哈哈。 |
|
本片的催眠效果竟然意外的好。。。 |
|
主席夫人典型的petty bitch 看到Ann Freedman walked free 可把她氣壞了lmao |
|
进一步证明了,当代艺术圈可能真的是,『击鼓传花』。 |
|
美国史上最大的抽象现代主义赝品案,价值8700万美元。居然都出自一个中国人之手。。。 |
|
上海爷叔牛逼,竟然还是个数学老师,下巴掉下来 |
|
新闻细读 |
|
派对效应的最好诠释,尽管有怀疑真假,鉴定人、画廊、买家大家都得益、高兴时,就没那么有人愿意戳破它。最后突然觉得这位中国画家有点可悲。一时被骗有可能,长达十几二十年就真说不过去了。 |
|
虽然是教人向善,但结尾对中国的充满恶意和刻版印象,偏颇到失去记录片应该存在的意义。 |
|
太精彩了。背后的中国画家(也是个数学家)是个传奇人物。另外modern art本身是不是也是个更大的骗局呢? |
|
要素过多,太有意思的故事。人不要脸真是天下无敌的 |
|
钱培琛 |
|
比较幽默 这里有几个b是不是也被Elizabeth Holmes骗过😅 |
|
这是一个标准的皇帝的新衣的故事,从卖画的骗子,买画的dealer, 鉴定画的机构,做了冤大头的买家,都强行咬定这些画是真的。
当时看的时候,我就非常政治不正确地想,这些画是墨西哥人仿造的?不能够吧?果然,这些让原作者儿子都赞叹的作品出自天才旅美画家钱培琛之手。最初一幅画才卖5000, 当他在画廊里看到自己天价的作品,才去找人涨价到1万5,直到FBI 去抓他,他住的也不过是Queens的一所普通民居。
片子里面,这位换了数不清昂贵毛衣的端庄高贵的art dealer 誓死不承认自己做假,宁可承认自己傻。她对导致这一切穿帮的离婚夫妻满脸轻蔑:离就离了吧!分财产分孩子,居然会去测买来的画!?切! |
|
钱的经历可以看这篇http://history.sina.com.cn/bk/ggkf79年1月上海举办了文革以后的第一次民间画展“十二人画展”,比“星星美展”还早几个月,钱培琛是这十二个人之一。在中国当代艺术史开端留下这小小的一笔之后,钱就泯然众人了,提起来就是你juan人可能“听过”但是毫不令人兴奋的名字。但是你说命运也好要吃饭也好,谁能想到他参与了这个事情,轰动全世界的艺术juan呢,我真的要说bravo!!!当然如果你说这是一个艺术juan垮掉的故事,哈哈,别忘了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至于这里面各路藏家的活剧嘛,徐小虎的书出来的时候你们还记得吧hhhhh而且看好莱坞的流行趋势,这事儿将来还会拍电影吧,找Armie Hammer我会笑 |
|
哈哈哈哈哈哈哈,当代艺术。一种,只要不把那个字讲出来,每一方都能奇妙winwin,的艺术。所以你说贵圈真相重要吗?真相大白,受骗买家拿回了钱,但人家缺的是钱吗?人家少了一幅Rothko,还特别影响心情。怎么看都亏大了。最妙的一段,都知道是假Rothko了,法庭还争论了半天,该哪面朝上挂,,高司令鼓掌.gif |
|
1.有钱人总是能够免于罪责; 2.有钱有地位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利益受损,就会想让你永不翻身—比如那个富有律师的老婆,偶然看到Ann坐在咖啡店都能够气到咬牙切齿。他们只允许作为 bully 存在,容不得自己被糊弄; 3. 谁才是真正被exploited的,反正不是上层社会那些富豪。 |
|
NYT那哥们说话太欠打了 |
|
有钱人的游戏,底层人做炮灰 |
|
“这是个有关假艺术的真故事,片中的人名并没有以保护无辜为由而做改变,因为他们中的一些人并不那么无辜”~~~ |
|
哈哈,狠狠打了文艺装逼犯们的脸。从印象派开始,绘画就走上了歪门邪道。 |
|
里面有个人说有钱人比穷人更加在意他们的钱,我真是起立鼓掌。他们用几百万买到一幅人人见了都要感叹beautiful的Rothko时从不觉得他们占了多大的便宜。发现是假画便急得跳脚。嘴里说着正义,心里只有自己的利益。 |
|
挺平铺直叙的纪录片,有趣的是后面的甩锅大战,Ann Freedman看起来绝对有withheld information,就算她前期不知道,后期就真的只能装不知道了。Hammer家再次说明,富不过三代有多正确。Michael Hammer就是个草包形象。有趣的是家庭合照里的Armie在纪录片里是被截去的。钱培琛在伪造签名的时候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真的只是装饰画是用不着特殊画纸的。然后带出的终极问题就是,艺术品的价值来源究竟是什么?一幅画是真品就值千万,是赝品就一文不值? |
|
哈哈哈哈一些现当代美术笑话 |
|
Courthouse. Day. Indoor. “Is this (fake) painting upside down?” |
|
艺术市场假货多,冰山一角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