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记录 清空
    • 视频
    • 资讯

    雷德尔上校 Oberst Redl (1985)

    最近更新: 2024-08-02 HD中字

    扫描二维码手机看大片

    当前网页二维码
    • 播放测试说明

      • 该测试由服务器自动执行,对每个线路下的第一个视频,使用2个国内和美国的代理节点分别进行一次播放测试
      • 线路运营方可能会对播放地址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或修复,所以测试结果不是永久有效的
      • 对于海外网络,由于服务器只使用了美国的代理节点进行测试,所以并不能代表其他国家网络下的播放效果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920x1080 时长:151.2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946 时长:153.05分钟 测试时间:2024-07-27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946 时长:152.99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51.77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成功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视频编码:h264 分辨率:1792x1080 时长:152.64分钟 测试时间:2024-05-18

      • 该线路首个视频已进行测试
        国内节点播放失败 美国节点播放失败 测试时间:2024-06-10

      云播放的线路得分 有??人反馈
      线路速度
      0
      有无广告
      0
      视频画质
      0
    • Bluray/蓝光

      Colonel Redl (1985) [1080p] [BluRay][2.53 GB] 详情
      Colonel Redl (1985) [1080p] [BluRay][2.53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1080P

      [domp4]雷d尔s校.1985.BD1080p.中英双字.mp4 详情
      [domp4]雷d尔s校.1985.BD1080p.中英双字.mp4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1080p.BluRay.x265-VXT 详情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1080p.BluRay.x265-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108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108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详情
      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4-USURY[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Remux.AVC.DTS-HD.MA.2.0-SONYHD 详情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Remux.AVC.DTS-HD.MA.2.0-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详情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4.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详情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详情
      雷德尔上校[中文字幕].Colonel.Redl.1985.1080p.BluRay.x265.10bit.DTS-SONYHD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720P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720p.BluRay.H264.AAC-VXT 详情
      Colonel.Redl.1985.HUNGARIAN.720p.BluRay.H264.AAC-VXT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Colonel.Redl.1985.720p.BluRay.x264-USURY[rarbg] 详情
      Colonel.Redl.1985.720p.BluRay.x264-USURY[rarbg]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Colonel Redl (1985) [720p] [BluRay][1.36 GB] 详情
      Colonel Redl (1985) [720p] [BluRay][1.36 GB]
      复制链接 点击下载

    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受到约翰·奥斯邦小说的影响,描写在一战前夕,一名奥地利军人不择手段向上爬、最后自我毁灭的历程。雷德尔上校家境贫寒,又是犹太人和同性恋,他需要把这些全部伪装起来,才能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步步高升。但他再怎么压抑真实的自我,有人还是把他当成贸然闯进他人世界的局外人。

    喜欢该作品的人也喜欢

    • 豆瓣 7.4 IMDB 6.5 第02集
      Geronimo: An American Legend
      1993
      剧情片
      美国

      杰罗尼莫-印第安之鹰

      Geronimo: An American Legend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老片子, 又名《杰罗尼莫 》剧情木有印象。 观影日期:980828(5)
      • 一、不要把命运交与他人之手;二、印第安人演员演技普遍要差一个档次;三、整体还是不错的。
      • 所谓文明的进程,大部分却是用最野蛮的方式——掠夺、杀戮、战争来推进。这困惑着我。到底这样好不好,对不对。
      • 阿帕奇
    • 豆瓣 7.7 IMDB 7.3 HD国语
      Człowiek z żelaza
      1981
      剧情片
      波兰

      铁人

      Człowiek z żelaza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故事接着《大理石人》,其实形式有相似之处,都是一个编导做人物或事件采访,慢慢揭露事件真相。同时由于是采访,则突出在场,会更有真实感。加上好多仿佛记录场景的真实场面。音乐还是很棒
      • 7。大理石人~进化~铁人
      • 还有什么比续集得金棕榈更牛逼的事情吗!虽然拍得不如[大理石人]那么好(主要是过度表达),但是瓦伊达的电影确实有能动摇波兰政权的能力,真无愧波兰国师的称号……
      • 获第34届戛纳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讲述波兰工人运动的影片,政治题材,有些闷。
      • 实在是冗长啰嗦。政治意义大于电影意义。感觉是被政治立场所累失去了表现厚度而变得十分空洞。好奇的是那个年代怎么能让这个片这么大张旗鼓地就拍了,看来尽管也是社会主义但波兰还是温和得多,在中国导演早被绑了突突了。
      • 刚开始觉得有点闷,后半段才觉妙。随着后半段剧情发展,整个影片脉络逐渐清晰,人物越来越丰满,主题相当鲜明。
      • 大理石人的续作
      • 我总是很不喜欢瓦伊达的片子。
      • 片子很棒,无英文官方字幕,翻译让人想骂娘...
      • 分三次看完,看得比预想中更累。瓦伊达自己都曾检讨过罢工戏拍得过于冗长(尽管我不确切记得他在《剩下的世界》里给出如此评价的是《大理石人》还是这部了)。但是这完全可以理解,再不节制都可以理解。波兰的过去也是我们的过去。并不推荐给任何想初试瓦伊达的人,除非你是个政治题材爱好者,对这段波兰历史又感兴趣
      • 王进喜比他不知道高明多少了
      • 当年的金棕榈。社会批判类电影,揭露出当时波兰社会的真实面貌,大量的新闻素材剪接增强了电影的写实色彩
      • 3.5;《大理石人》续作,不仅结构与人设上基本一致,追求自由的主旨也一脉相承;相隔十年,普通民众更具抗争精神,父与子的对比相当明显,但究其内里,仍是专制体制下的蝼蚁;同是深入/参与「真相」者,记者文卡尔形象比上集女导演饱满不少,更能体现“道德焦虑”。
      • 政治政治政治。。。
      • 配乐用得不多,但仅有的几次都让人寒彻入骨。是的,这是君特格拉斯笔下的但泽,褪去文学的外衣后是一片灰暗。
      • 本身就是一个暗访故事,夹杂着新闻画面的剪辑加深了其写实性。
      • 本片获第34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是一部反映政治黑暗的电影.
      • 1981
      • 第5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比熬完两个半钟更可怕的,是发现明天还有一场大概内容和形式是一模一样两个半钟的《大理石人》。
    • 豆瓣 7.4 IMDB 6.4 HD中字
      1492: Christophe Colomb
      1992
      剧情片
      法国

      哥伦布传

      1492: Christophe Colomb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原来那么多牛逼的音乐都来自于这部影片!虽然剧情。。。
      • 155分钟的长片讲述一个"人所共知"的故事,五百年前的壮举不过如此?
      • with樂 SEP; 配樂超棒,好多耳熟的音樂都出自這裡;感覺美化了侵略史
      • 3星半 雷公初试史诗片,其实已经很有《角斗士》的前身了,尤其是一流的视听效果,实景实物实在令人惊叹,配乐更是点睛之笔,用了Vangelis的名曲《Conquest of Paradise》担当主题乐,唯一可惜的是故事上并没乐曲这般的磅礴雄势。其实无论政治还是人性,“哥伦布”这题材能讲的东西都太多了,是完全能有更多深度的题材,但硬塞154分钟里也实在有心无力,格局过大,就连人物也仓促得更显粗糙。但当我面对那首传世的名曲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些都已毫不重要了,在这等宏魄的律调中,影片所带来的,远远比不上听者所想象的——那些乘风破浪的船只,在那段日月逾迈的岁月里,承载着一群孤注一掷的探险家。所有的欲望与梦想,所有的热血与伟大,沸腾着,歌颂着,炽烈地闪耀令人睁不开眼睛。哥伦布是终究征服不了天堂的,但是这首曲子可以,因它就是为此存在的
    • 豆瓣 7.3 IMDB 7.4 HD中字
      Faraon
      1966
      剧情片
      波兰

      法老

      Faraon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3.5
      • 只有西班牙语配音版本是个遗憾
      • 场景还行,化妆不行,女人头发太假,男人脑袋和身子俩色
      • 无字幕 三倍速观看,截图已上传,大制作,服饰人物造型都不错,画面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补。。晕死 影评里竟然有拖延的度盘资源 真是瞎了我的狗眼
    • 豆瓣 7.5 IMDB 7.4 HD中字
      Napló gyermekeimnek
      1984
      剧情片
      匈牙利

      留给女儿的日记

      Napló gyermekeimnek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欢迎来到美丽新世界,这里有一个女孩的回忆,和一个国家的历史。这里有死亡,悲伤和冲突,这里也有奇迹,希望,还有寂静迷人的秋日花园。
      • #11th BJIFF# 198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9分。杨索也参与了本片(署名是片头倒二!)。这个“GCD高官叛逆子一代”的故事,内里极为精确地描述了匈牙利乃至整个东欧阵营的SHZY是怎么样偏离自己的目标并走向反面的(甚至还给出了原因),从批判铁托到内耗式的“抓叛徒”,ZZ一点点地收紧,事情一点点地变坏,最精辟的莫过于电影院里放映的电影(一共五次吧)从外国片一点点变成纯属政治宣传的新闻简报和SHZY现实主义电影。影片否定的是GCZY式的“超越血缘关系的大家庭”,要续上的是血缘家庭和1919之前的左翼思想资源的血统,不得不说非常深刻。作为导演自传片,情绪饱满,闪回段落剪辑得非常精彩(也是匈牙利新浪潮的标志手段之一)。
      • 以孩童眼光见证两次大清洗(苏联30年代、1949年战后的匈牙利)所历之事和心路历程,同步艰辛获得自身成长的契机,基调忧郁沉缓,实属冷门佳作。 关于父母的记忆闪回以雾中风景般唯美而遥不可及的方式,仿佛是嵌入肉身与心灵不可治愈的伤口时时作痛,在脑海中砌成对眼前现实的抗拒墙体;她拥有与父母无法替代的共处时光,回忆送母生产、父亲告别的呆滞眼神令人心碎,再次遭遇失去犹如父亲般存在的贾诺什,才让她真正蜕变为独立的人,个体记忆记录着当代史。 难得的是,以电影中的电影折射女孩处境(从内参片到政宣片)和心态转变,以新闻片暗示彼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落脚点并无着力痕迹,处理巧妙。为庆祝斯大林70岁生日,苏联赠予的70路电车,正是布达佩斯第一辆无轨电车。
      • 一个女孩视角下的两次大清洗。女孩一直抗争的是自由和不忘记历史和真相,关于历史和真相她从外公那获得了他的手记,但外公一直害怕强权,那份历史不一定是真相。关于自由,她终于从养母那逃出来了,但其实依然没有自由。#BJIFF2021#
      • 父亲死在古拉格(只有一处采访是这么写的,但不论怎么说确实遭清洗),母亲死于难产,回忆的蒙太奇多次出现。消失——人们对此习以为常又讳莫如深(我的朋友也消失了!)。背景:1949年匈共领导人拉依克被判死刑,他的葬礼是56年十月事件的导火索。然而这一切都要到苏联解体以后才有说法,被禁是很显然的。一共是三部曲,这一部女主尤里也就是导演本人不上学、一天看三部电影,据说下一部就要去当导演了!拿下8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金棕榈是《德州巴黎》,评审团中有维迪·尤索夫和于佩尔,于佩尔80年就和玛塔有合作过(据说于主动要求参演,有因为看到卡里娜之前也演了玛塔的片)。几部片这几年都给修复了,蹲一个。
      • 人间三大憾事——苏联诗电影已亡,可口可乐杀精,看电影无字幕
      • 情场失意的女强人本就极可怕,再加上一个政治狂热,就像流氓会武术
      • 养母对女儿说:不要害怕,电影里的生死都是假的。可历史里的生死,都是真的,他们不会在下一次出场时重生。每个人身处斯大林时代都有失踪或是死亡的亲戚,不断的凝视,不断的离散。意识形态不容许质疑,政权铁血不容许眼泪。
      • BJIFF2021 16. 喜欢这个年轻女孩视角下的特殊时期的残酷故事…每个家庭都是支离破碎,每个人物都在沉浮挣扎..导演又放了很多坚硬又放了很多柔情在主人公上…看的时候无数次的会想到这样的故事线与人物,这样的情绪和时间表达,对于我们的上一辈和祖辈经历的无比类似的情景,也许我们没有福气看到亲历者和后辈带着谦卑之心的创作了吧…很多细节真的很震撼。
      • 9.4;讳莫如深的压迫感
      • 历史意义大于影片本身的质量,拥有真诚质朴的气质。特权阶级住着沙皇贵族的房子,看着“内参片”,孩子能上好学校,还总有聚会生活。在所有特权之中她只享用着看电影的权利,不停追问父母的去向,质疑所有的意识形态,做所有被反对的事,最终摆脱了玛格达。然而无论多叛逆,她爱的人还是一个接一个被带走,找不到原因,没有人愿意提起,在军人的面前除了接受和泪流,再无其他选择。
      • 不要总说祖国母亲,祖国不是你的母亲。
      • 很好地解释了评论两极分化的原因 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所有事情都和政治有关 历史不断重复 过去就是现在 小姑娘的意识和行为上的抵抗是父母留给她最大的礼物
      • #FIFF# 女主角真的非常讨人厌,整天逃学去电影院、谈恋爱,姑妈对她那么好,还舍不得打她,她还天天当面说姑妈坏话、和姑妈顶嘴。我是她姑妈早就气死了。 由于女主角的角色形象实在设计得过于“熊孩子”,所以整部电影也就无法让我共情,对xx主义的批判也就显得较为无力。
      • 历史记忆是东欧文艺作品的灵魂啊。 Tamas Toth as Andras
      • 从小被控制被禁锢,那种牢笼中被困的感受。自由的鸟儿自然是要尽力挣脱的。
      • #BJIFF 2021#Juli追问大人们在害怕什么,得到的反应却不同,有人逃避,有人大怒,Janos告诉她“我不害怕,只是在耐心等待”
      • #BJIFF2021##资料馆留影#修复版,四星半,女性导演半自传体作品,1984戛纳评委会大奖。在剧情中夹杂了纪录片段,可视做珍贵史料看待,亦是一段私人(家族)心灵史。主创深谙“冰山理论”,多处刻意留白,叙事节奏平缓克制,寡淡如水的镜头,情感线却暗流汹涌。始于寄人篱下的压抑生活,叛逆青春期遭逢白色恐怖,少女尤莉心中日夜不停怀想逝去的家人,她只有在梦中才能与父母团圆,最艰难的时候依然心存希望,所幸还有电影书籍爱情相伴,还有没有血缘关系的外公,及临时充当父亲角色的“灵魂导师”贾诺什……蒙太奇画面构图唯美,故事内核却冰冷残酷。用梦境凝视历史深渊,这是“大清洗”时期的无声挽歌,匈牙利民族不为人知的禁忌历史,人人自危的迷乱时代里只愿你有家可回。
      • 4.0。11th BJIFF 百老汇电影中心。1.用孩子的眼光来呈现两次大清洗,政治给童年埋下的阴影永远不会被忘记。2.每一次歌唱、每一次赞美、每一次的慷慨激昂,都是真心的谎言,姑妈玛格达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即使“山川异域”,也依然“风月同天”。3.结尾处隔着监狱的拦网相见,“耐心等着吧,总有一天光明会到来”。
      • ☆:4+ 尽管在一个特定时代政治背景下描绘coming-of-age story并不罕见,但梅萨罗什的这部影片仍然精准地把握了社会及个体这两个大小世界之间的平衡,并以记忆的闪回与梦中的祈盼营造一种失落的哀思;而本片最令人惊惧的部分大概在于一种冷酷无情的政治话语对于个体世界的侵犯,从物理到心理,从家庭空间到逃课去看的那些电影-尤其是电影,于是从银幕内到银幕外,亵渎圣洁的冰冷始终是一场噩梦。
    • 豆瓣 8.1 IMDB 7.7 HD中字
      Człowiek z marmuru
      1977
      剧情片
      波兰

      大理石人

      Człowiek z marmuru
    • 豆瓣网友的评价
      • 这是1977年的波兰电影,但是讲述的又不只是波兰。这样的电影很好,但是你不一定要看,因为它太过沉重;但是,至少你要明白,那个年代有无数的荒谬故事,我们不能忘却。
      • 波兰版的[公民凯恩]。虽然瓦伊达视听上不甚讲究,然而在电影媒介自反这一主题上做得极为深入,探讨了“纪录片伦理”,曝露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作机制。音乐上混用流行歌曲与合唱革命歌曲来标识时间。影片很有力量。穿着高跟鞋的杨妲扮演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导演,举手投足颇有戴爷的风范……
      • 站位是斜的,布景是斜的,摄影机是斜的,几乎每个室内镜头都是倾斜而下的。导演有意制造倾斜,以斜线标识出对位的不公平:事理是斜的,审视是斜的,存在是斜的。在这样的视觉中,扭曲,歪解与分裂之感也顺应而生,极其贴合导演所表达的批判。同时,这种倾斜也意味着人物的立场选择和他们命运的动荡摇摆。以第二部分的开篇为例,它直接展现了工人阶级的“异化”。工人的背弃说明一切组织之信仰都有被利用和摆布的可能性,一切都是可以被颠覆和另外解读的。XX主义,XX主义...它们在某些时候就会摇身一变成为谎言。伴随这些谎言而来的,通常是悄然启动的大范围的清算,而在无法攻占某些意志高地时,他们则善用歪曲的力去抹除意志原有的含义。在国家决定了什么是重要问题的前提下,该建筑的已然被破坏。然后,顺理成章的,一切都在最终审判后变形。
      • 忧患时局中常诞生道德话语强盛的作品,例如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时的美国文艺界,瓦伊达的《大理石人》在70年代的波兰即推动了这一即物而客观思潮的发展。其主题的核心亦是何为“真实”的经典问题。本片《公民凯恩》式的结构揭示出其新闻式的兴趣,特别是对图像媒体在意识形态塑造上的作用加以了解构。但影片在剧情架构上的错误一步是将一半的戏份加在导演一角的身上,其中带着天真浪漫主义的艺术观,似乎暗地里将她推上了大理石塑像基座。最终艺术家被剥夺了摄影机之后,影片对她提出了殷切希望:你的眼睛便是记录事实的机器。这可算是瓦伊达对于身处困难时局艺术家的乐观信息:无论如何,真实在艺术之前。
      • 所谓抓劳模、树典型,他不是人,同时也不是一个人,不过各国基本都是这个路数。又是那种拼图式还原真相的影片,以采访、记录片段以及事件重演一点点还原人物和事件。音乐不错
      • “寻找社会主义劳模”版公民凯恩啊,很有政治意义和时代特征的电影,这样的故事或许发生在了每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又鲜为人知)。真希望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拍出来啊。影片各方面都很不错,竟然还有续集,但我真的好讨厌女主角,现在心情十分复杂。。。
      • 虚实结合的“纪录”方式,体制机器碾压磨灭个人存在,带有明显的新现实主义痕迹,夹杂大量资料史实,与虚构的几部片中片,构成虚实相照的文体;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渐渐逼近“真相”的层次感,具有一定悬疑性,也为影片的可看性添上一笔。
      • 非常公民凯恩模式的仰拍大广角 “一个社会主义劳模的诞生与灭亡” 我们也需要一部“社会主义雷锋的诞生与灭亡” 女主角酷到没朋友抽烟喝酒无情对待被采访对象壁咚上司 音乐不错 但整部片子拖沓做作 就好像那个女主一般 最后遇到男主角儿子的情节也不是一般的作 纪念自己没有看睡着
      • 一个斯达汉诺夫式工人的一生!70年代美轮美奂,年轻的杨达潮又范儿,瓦伊达当时拍这片是挺牛逼的,虽然被剪刀了,但也能感受到波兰社会充满活力的一面。“在格但斯克造船厂工人骚动期间,布尔库特丧了命。人们再也找不到他的任何痕迹。从此,大理石人就成了一个幽灵。”
      • 以年轻导演阿格涅什卡的创作机缘为话题切入点,在类似《公民凯恩》的剧作结构中赋予当代视角,讲述前政治时代的砌砖工人布尔克特如何成为劳动模范,后来被控告判罪,而最终又恢复名誉的曲折传奇的一生。瓦伊达通过摄影机镜头的“纪实采访”与穿插其间大量资料的相辅互成,创造出一种奇特的虚实并进的侦探情结,令观众切身感受观影过程中逐渐逼近的“历史真相”。喻由国家宣传机器制造模范工人的神话,揭露压迫体制对于平民人性的欺瞒与摧残,借由政权变换导致的必然悲剧,反讽波兰战后理想主义精神建设与七十年代文化气候的空洞和虚假。1.开篇&结尾:节奏明快的流行音乐和急速行进镜头。2.阿格涅什卡作为新时代的电影工作者,被导演赋予反思“神话”与探求真相的思想寄托,虽挫败但不言惧难的结尾意味深长,瓦伊达的心态是乐观的。(8.5/10)
      • 我花了三天看完这一部,剧情偏偏在最不经意的时刻戛然而止。女主长得真心烦人。
      • 这题材在77年的波兰还是挺敢的…对我来说更有趣的部分是片中对伴生于纪实影像的欺骗性的探讨,关于“纪录真实”与“创造真实”,关于影像中的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 借核心两代主角与配角众生相,兼顾过去与现在,在虚构与历史中建筑共和国灰色史诗,两部合看手笔很大,单看这一部,时长几欲爆炸,多视角拼贴拍法反而使冗长之感愈盛,但即使如此,在东欧电影里已经算是容易看进去的了。
      • 标准的公民凯恩式结构,因为女主的导演身份,加上了一层媒介属性。大理石人从劳模到反革命,女主从初生牛犊龇牙咧嘴到备受打击,则指射创作者的处境,刀刀见血,都体现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荒诞现实,真的是一脉相通。但作为一个反思电影,居然拍得酷到这个样子,着实惊叹。七十年代的波兰就潮到这个样子,可能咱们现在也不一定达到,难怪同样的运动会有不同的命运。
      • 有三个在同一走廊拍摄的长镜头非常喜欢;叙事模式是《公民凯恩》式的;最感兴趣的还是前段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电影人去采访一个曾经热血沸腾曾经年轻的电影人。。。
      • 以记录片的拍摄影射制度黑暗面,女主角和大理石人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对制度及规则进行反抗;两个多小时并不漫长,越来越喜欢波兰片儿的味道
      • 在对特有政宣人物类型片的幕后探秘中,不仅围绕其元电影的设置说明了制作流程对最终效果的加持,还暴露了国家机器的宣传造神运动。不同时间线内的编辑被语句上的迥异面貌凸显,刻板与随性的风格姿态也成为一种对时代的政治诉说。类《公民凯恩》的图像拼凑中不仅是制作者/拍摄目的的不断现身,还同样从渐次揭开真相中击溃家国梦。不同的是,本片即没有玫瑰花蕊,也无死亡时回首的虚无,仅仅止步于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输出,这也是瓦伊达强化阿格涅什卡这个角色人物的原由,她并非《公民凯恩》内记者角色简单的串联属性,而是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指向性,也是与布尔库特并立的角色,以开头行为率先植入态度与目光代入点,从而造就整体的批判态势。时长其实部分折损了电影,过于一波三折的探秘与人物引进,使后段最终陷入了一种疲软,冲抵了叙事时代的激情。
      • 重看。减至一星。波兰这个国家文艺界的精神怎么回事,这部电影就像是一个自大狂用自己学习良久的技艺把自己的吐槽和不屑不断地放大成一副美丽的古典画,只要你能忍受一切让人烦躁的元素,那他就是神作。
      • 强大的统治机器与宣传机器转动起来可以踏平所有个体的意志,你该说什么,能说什么,别人会听到什么皆不是你能控制,尤其对于一个被塑造的模范来说,你的意义与功能就是保持一致,输出与统一思想。如果你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开始露头,开始发出不同的声音,那么你的巨幅宣传海报就不得不退出江湖,成为罪人。
      • 导演通过重复自己来确立他的电影形式与美学。

    近期推荐

    声明:看片狂人所有影视资源均由机器人从互联网采集而来,相关链接已注明来源。看片狂人一切电影视频资源仅用于测试和学习交流,一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站长邮箱[email protected]

    RSS订阅  -  百度蜘蛛  -  谷歌地图  -  神马爬虫  -  搜狗蜘蛛  -  奇虎地图  -  必应爬虫

    © 2024 www.kpkuang.one Theme by vfed 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