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晁盖也是宋江,是警察也是匪徒,是英雄也是疯子,是解铃人也是系铃人。为何不认识她还是会心动,不记得他还是会心痛,为何要在用人即弃的世界苟且,在万夫莫开的关口坚守。为了拯救别人不惜性命,为了证明能力舍掉自我。救一城来渡己的是圣人,灭众生来渡己的是魔鬼,不过一念之间,却得用一生偿还。 |
|
还是推荐的,大场面和枪战音效的影院效果不错,但不吐不快:角色动机和转变都极为生硬,说白了故事不是剧情推进,而是导演推进,全员工具人,倪妮角色(谎言)戏份应该是刘青云来完成,这才有因果救赎的宿命感,如今刘青云存在感太低了。邱礼涛量级最大的行活儿,手快精良,不一定好但必须有自我表达:“社会学家”又拿出了当年拍《的士判官》那股劲头,时代不同了,他不再不挥舞屠刀改玩炸弹。PS,刘德华太帅了!第一集自爆的小哥这次又爆了 |
|
奔着口碑去看的,但是整个看下来逻辑就很迷,我怎么也想不通一个能为了救人自己脱防爆衣的人会因为工作不如意就去当恐怖分子。。 |
|
他为了拯救市民被炸断一条腿,他并没有成为一名英雄,恰恰相反,他永远告别了拆弹专家这个职业。
上司说的冠冕堂皇,但归根结底,是他不敢担责任。
正如董卓文所说,上司不是在帮潘乘风,而是在利用他。
如果他牺牲了,他连殉职都算不上,因为因为警务处没有他的记录。
五年前他被利用了,利用完就被抛弃了;五年后他又被利用了,仍然是利用完就被抛弃了,而且他临死前还觉得很开心,因为他觉得这就是一名拆弹专家最好的归宿。
论拆弹,他是专家,但他却玩不转职场的尔虞我诈。
打败他的不是炸弹,而是腐败的职场和病入膏肓的社会。
拆弹专家最大的敌人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只知道玩弄权术、却看不到警员的付出的上司。
如果审查制度再宽松一点,如果邱礼涛可以放开手脚去拍,比如潘乘风压根没有改邪归正,他就是反派,本片说不定会成为第二个《无间道》。 |
|
为什么炸青马大桥?97年通车的。 |
|
拆弹专家的救赎,身残志坚功夫好,十个特警全撂倒。开头机场爆炸音效细腻,层次丰富,槽点不少,硬伤很多,整体一般,中规中矩。倪妮华仔的感情戏,华仔的幡然醒悟等等,都只是为节奏服务的功能性转折。谢君豪说天才不应该被社会打败,在南海十三郎里被打败了一次,在拆弹专家里又被打败一次,好惨。德华买的诺基亚6120c是我高中时代梦寐以求的机型啊~ |
|
别拿宋江晁盖当幌子了,刘德华谢君豪你们就是警匪版邓布利多和格林德沃,倪妮帅到我了 |
|
两部拆弹下来,邱礼涛已经成为港式警匪片复兴当之无愧的希望了,他用特效和灾难为这一传统类型片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更可贵的是,这回更像是一次毫无保留的宣泄,最震撼的两幕是黑口罩和黑横幅。男主的形象刻画比上一部更加饱满,也展现出了极端复杂的人性,讽刺的是,这样一个情感丰富饱满的人,却始终无法逃脱成为工具再到被丢弃的命运,那一刻你是否也对所谓的“坏人”有所同情?如果是,那么邱礼涛的目的就达到了。刘德华文戏武戏样样精彩,下一届金像奖影帝应该又有戏了吧?更难得的是,女性角色终于不再只是花瓶,倪妮以后可以多接一些干练帅气的角色,真的非常适合她。 |
|
人物性格的转变让人极度出戏。全剧唯二的亮点是女主撒谎和开头的爆炸特效,没了。反派的动机,男主的转变,实在幼稚。有点后悔,还不如看猎杀T34来得过瘾。3星,中规中矩。 |
|
为了剧情需要 警察蠢到同事被打死之后再驾车挡过去也是服了 |
|
刘德华和谢君豪才是真爱还殉情了,刘市民戏份没什么看点,强设定太多,缺点跟第一部一样,过火而粗糙。 |
|
基本锁定今年的港产院线片最佳,邱礼涛很好的融合了犯罪、悬疑和动作等多种类型,整体完成度高,节奏和观感也很好,几场爆破戏更是张力十足,华仔也是越拍越“年轻”了。推荐找个特效厅看,IMAX或杜比都行,视听体验更加分。 |
|
小时候最爱看的那种港味纯正的老派警匪枪战大爽片,邱礼涛依然很愤有自己的坚持,这部够硬核够狠,前半部把刘德华当成龙来使,让人心疼。动作谍影重重化,后半部剧情反转,非常使命召唤黑色行动,还有暴雪彩蛋。整体可以说是年度港片最佳了 |
|
个体面对制度的不合理,在正常渠道抗议无果的情况下,选择了激进的抗争方式。事态愈演愈烈,发展至最后为免玉石俱焚,接受妥协(选了红线),但双方沟通的渠道已经被毁(青马大桥被炸),要找回失落的情感记忆几无可能。3.5 |
|
1.喜欢的刘青云为什么人中越来越长、演技越来越平、说话越来越大舌头;2.倪妮真美,头发真多;3.再次被白发叔叔惊艳;4.剧情故意复杂,其实转折很生硬,不如少两个转折,多一点润滑。 |
|
我高考的时候,考场老师都会要求收走iwatch,反恐团队却只在乎屏蔽老年机。 |
|
7分,邱礼涛的直男动作片。好在节奏够快,一路哐哐哐,而且还有好几个反转。华仔自己打自己这个设定也是可以的。当热闹看还不错,要往深处挖,也可以很深。 |
|
乍一看有料(情节)有场面,但观赏过程却给人以疲惫感,我这场都听到好几声哈欠了。心里总念想怎么这么长?小 trick 左右不了主体结构层面的乏力。大美人倪妮同华仔、谢君豪等老手接戏还是力不从心啊。 |
|
也难怪刘德华花了这么大心力做宣传,影片的剧本,尤其刘德华的角色潘乘风复杂性上都算有不小的可挖掘空间,是演员看到一定会紧抓不放的好项目。不过吧,这么需要情感搭建的警匪故事,到了邱礼涛手里则最缺情感表达。非常工业商品化的成片效果,有亮点段落,剪辑点也同时异常生硬。感觉这个项目换刘伟强、麦庄等人拍都会好很多。刘德华和刘青云都是非常在线的,倪妮如果再这样下去,真的不知道还拿什么拯救她。 |
|
这才是类型片该有的样子!想象力大胆,打破套路思维,建立复杂人设,动作戏紧张刺激节奏把控到位一气呵成。真没想到续作比前作强那么多。 |
|
看完《拆弹专家2》点映
剧情老套,逻辑冲突。情绪靠BGM、表达基本靠吼、反派智商低到对着反贼说计划而不起疑心。还要抄一波《V字仇杀队》的地铁爆炸案
(PS:HK的治安真的被黑得好惨啊) |
|
剧情老套无新意,拷贝别的影片痕迹太明显,比如V字仇杀队,这种水平也能说港片最佳? |
|
表面是反恐故事,內裡卻是控訴不公的制度對人的迫害,casting了奸人王鄭子誠做警務處長,指涉呼之欲出。這一定是香港导演在合拍電影中最大膽、最勇敢的一次表達,它其實是一部A級製作的《的士判官》。一以貫之的邱禮濤,即便是合拍電影,仍能堅持書寫香港故事,respect |
|
真是始料未及,年底票房救市的重任可能要落到这部港片上了。一开始只是觉得应该不会难看,没想到还真的挺好看!从节奏来看,两个小时非常紧凑,基本上不会有太多让你走神分心的地方,这也是香港动作片导演的强项。再看场面,头尾两次巨型爆炸也足够在华语影史上留下一笔。最核心的自然是刘德华这个角色的人物塑造以及他背后所承载的社会议题的探讨,简直可以用精彩来形容。一方面通过多次反转设置多重悬念,让这个角色很难在中间明确判断出他的邪或正,而是给出一定的空间进行摇摆,并借此展现出对社会和制度的鞭笞,另一方面又在最后做出非常明确的交代避免路人观众感到费解或者矛盾,使得整个观影过程确实相当不错。而且倪妮也没有变成一个完全镶边的角色,在中间也起到了很关键的起承转合的作用。邱礼涛,这完全是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
|
香港电影有内地演员参与就是败笔!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 |
|
全程屏息凝神,利落紧凑无赘肉,非常娴熟的类型片拍法,大场面调度清晰,动作戏处理得很干净(而非某些片流于混乱拖沓),邱礼涛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藉由资本的注入而变得格局更开阔。
细品台词太恐怖了啊:1、用完即弃(拉出黑色横幅时,真实地起了鸡皮疙瘩);2、我不是疯,是痛;3、虽然不认识他们,但心里还是痛;4、这个社会病了。
漫天大水涌向这座岛,他们咬牙切齿冲向地下潜入水中,怒气冲天呐喊着“变成灰烬”,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宋江和晁盖分道扬镳,究竟小人物的焚身以火会撼动巨兽机制几毫。 |
|
确实比第一部更好,还是“行活导演”邱礼涛导演这几年给人的感觉,就是可以娴熟的驾驭类型技巧,他的片子满眼都是干净利落的技巧,可以随意用技巧控制电影的节奏和观众的情绪。到了这部电影里,个人对抗体制的不公这个主题带有极强的煽动性,就算中段的不断闪回让人物变成了工具人,只要技巧用得好,故事翻转的快感和哐哐哐动作戏的荷尔蒙依旧可以阻挡绝大多数观众的理智。像发小设计,全是红色的密码之类的细节设计,就是功能性大于一切的设计,不高明,但却又有效,这就是类型片的秘密。★★★☆ |
|
这部电影提供了一个精彩的素材进行观后思考:制度的不变通,体制人的怕担责,导致个人精神支柱崩塌,但一个人从小建立起来的悲悯心向善念,真的会因为职业理想被毁而整个反转吗?一个为救一只猫失去一条腿的人,会突然变成反社会人格吗,这和植入记忆一样,都是不严谨的假命题,反社会人格的恐怖分子就没有人权了吗,为什么他不可以终生监禁活下来,却要被植入记忆塑造新的三观像个工具人为警察救人去死,还没有警籍不能算牺牲,拥有正义就可以不讲人权了吗,失去自由失去记忆的人,就可以任人利用用完就弃吗?刘德华这个角色如果没被写死,会不会活得更可悲,他的本性在哪里?外界因素真的可以把本性都改变吗,如果是这样那这个世界真的病了…… |
|
没有不死的英雄,没有躲着人飞的子弹,只有真枪实炮的震撼。青马大桥拆核弹简直年度名场面,贺岁档最炸的一部没跑了,又猛又爽,反转和节奏恰到好处,近几年最好的刘德华,眼神细节简直了,千万不能错过啊啊! |
|
现在的港片就和我写论文一样,写完就算了,自己绝对不会再看一眼 |
|
票房好有据可依:1、故事复杂,但表述又十分直白。类似于B站那种十分钟看完哈利波特全集。2、适量的视效,开头结尾炸了两次大的,看着开心。3、演员演技也没什么问题,又有贯穿全中国男女老少观影史的刘德华做男主。但我看完只有一个感觉,刘德华真的真的不是机器人吗? |
|
绝对近年最佳港片。全程刺激紧张零尿点!刘德华表演张弛有度,预定第四座金像影帝! |
|
7.5 当审查敏锐到足以腰斩每一个敏感的角落时,你就该打造一个足够庞大的隐喻让他们无从辩识,无处下手。请注意有三个潘乘风。第一个是体制的宠儿,第二个是体制的仇人,第三个是删除前史,去政治化的空白人。在他面前,两座大山各自的荒谬得以凸显,而他为身份缺失赔上的代价便是性命。潘乘风终究要丧失记忆,因为比起春风得意、用完即弃、弃明投暗,港人,乃至每一个在那场浩劫中苟且的平民更真切的身份认同是“我不知道自己是谁”:他们不再拥有昔日站边的底气,不再相信乌托邦的愿景,也不再够得上世纪末焦虑的资本和能量。恐怖主义未必是极端诉求的表达,也可以是政治姿态彻底的缺乏,这便是为什么那部电影叫做“LostCourse”。只可惜丢掉了黄秋生的痞气和幽默,邱礼涛总归还是缺了那么一味支离破碎和玩世不恭的药。 |
|
刘德华跟倪妮在车里的那场分手戏看哭了,“我有看医生,有吃药,我不是疯,我是痛”,曾经一心拿命救人的拆弹专家也只不过是想回前线工作而已啊 |
|
这几年最好的爆破大场面里小心翼翼藏着导演的作者性。本我,自我,超我,罪与罚,赎与救。有人把它当爽文爽剧,有人看出内心纹理。 |
|
有人说爱情线矫情,结局多余。其实末世港片很多会以97的盛典作结,那是个一厢情愿的甜蜜的开始,就像华仔和倪妮在酒会上的初次相遇。 |
|
蛮夸张的,不管是正片剧情还是映前各路影评。害我还怀疑邱礼涛被谁夺舍了 |
|
9分。剧情丰富,节奏紧凑,场面炸裂,还难得有深度。可以简单点看成是对人性的探讨,对误入歧途的惋惜,也可以深入一些看到导演的隐喻,不论是哪一种探讨都是值得观众思考的。三个主要角色也立起来了,没有工具人,倪妮的角色也不花瓶,都是有重要作用的角色,特别是刘德华演的潘乘风。三个阶段三种性格的潘乘风,给了华仔非常不错的展现演技的舞台,刘德华诠释得很不错,让人心疼又心酸。导演在潘乘风失忆后的记忆补充部分一点也没着急,吊着观众的胃口,通过刘青云、倪妮和反派谢君豪分阶段说出真相,让观众与角色一起找回记忆,这种叙事方法十分高级。最后,哪怕你一点也不在意这些细节,光是大场面足以满足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拆弹专家能拆掉别人设置的炸弹,却无法拆除心中怒火形成的炸弹。也许他毁灭自己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关键是会不会祸及他人? |
|
一个再偏执拆弹专家因被体制弃用就转身变成一个冷血、理性且组织化的恐怖狂魔,自己弄出一个毁灭计划,又自己亲手拆除,作天作地,牺牲了一堆无辜百姓和前同事,讲到底是没法成立,也不应该成立的。于是我们在褒奖的,其实是邱礼涛有能耐把这个抽象变脸作为硬设定接受后,欺骗观众酸爽观众感动观众的类型技法大观。于我而言,高潮还是来得太多太猛了,以至于最后有点疲倦和麻木。而对香港身份危机的所谓影射,则是邱博士留给影评人的圣诞作业... |
|
有一些动作场面做的可圈可点,有点港版《谍影重重》+《碟中谍》的味道了。故事上个人觉得还略有瑕疵,但都属于「电冰箱问题」,不影响观影过程中的爽快感。 |
|
核弹是美国的,反派是留英的,宋江是招安的,那啥是废材的……地铁……机场……一定是我想太多了 |
|
恐怖分子竟是我自己 |
|
开头就很精彩,谁能想到坏蛋会用一只猫来测试警察的良心?后续剧情看到两个影帝之间从对峙到携手并进的剧情,简直是享受。女演员方面,我觉得倪妮实在是太适合庞玲这个角色了。制作方面无需多言,只能说除了震撼就是震撼。 |
|
这方方面面的,香港年轻导演学不会啊,只会拍一些舔金马和欧洲影节的纪录片是没用的,牛逼你就拍一部让大陆几亿观众看了能更理解香港的。 |
|
3.5星吧。马世军真TM浪漫,爱他就跟他一起炸香港! |
|
邱礼涛近年来在A级制作中逐步发展建立的其实是同一套有着极强延续性的寓言体系,“拆弹2”更多承接的实际是“扫毒2”,在两部作品相似的社会情绪和司法氛围中一路看来,正义人士同恐怖分子的身份模糊叠化得愈加细思极恐。刘德华被“放逐”后的愤怒与残暴,在这个混沌中渐渐将邱过去作品中的无政府主义召回,从而由此反向出发探讨更为现实的议题:“病毒”导致混乱,好人沦为“判官”,正邪躯体“夺舍”,不仅眼下的精神网络渐成型,邱庞大的作品年表也在续写,而其中的怒气未有一丝消减。刘的肉身被两极观念的反复抢夺与内外的互相操控,及进一步的行径,是为某种意识在当下的挣扎和纠结,而邱已提前为这个问题构想了一个可能的答案选项,也许是好的,也许是坏的,但总归是高效思考。遗憾更多还是细节,表达主干组建完备后精致欠奉也是邱的老毛病了。 |
|
好看!烧钱大片,节奏超强,感官刺激100分。潘乘风好过分,自己让人家富二代出钱出力出命,最后为了一个女人又要阻止人家,太不讲武德了! |
|
痛苦、愤怒、投诉、抗议、仇恨,打破循环,唯有抹除记忆,将假的变成真的。但历史不能一笔勾销,更无法推倒重来,你信什么历史就是什么,正派反派都在一念间,生死又何尝不是? |
|
香港的无根性啊……选择记忆即选择体制,无论怎么选择,最后的核弹都会引爆,巨浪还是拍打香江岸头,刘德华还是要……电影里失忆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左右了结局,未来的现实呢?只有深谙极左之道的邱礼涛能掌控这样的题材,刘德华的角色依然有黄秋生(叉烧包、伊波拉)那些无政府主义的影子,2020年华语片最佳!好多小细节特别值得玩味,比如最后是倪妮指挥香港各个政府机关部门… |
|
香港是最适合拍《谍影重重》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