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筒多次入画穿帮,不断在提示观众,这是一个虚拟世界/一部不真实的电影。讽刺的是,结果回到现实世界,似乎却让人感觉到真实。胎盘脐带样的玩意,菊花命门插口,各种血淋淋的解剖内脏,放在一个油腻腻的中餐馆,确实令人有奇怪的联想。导演对人体变异和肉身改造有着几十年如一日的特殊癖好。 |
|
大卫科南伯格告诉你如何拍出恶心恐怖悬疑色情又有那么点深度的B级片。那个插头实在是太像菊花了,每次插插头都跟GJ似的,还润滑。你以为结尾搞出来的花头完爆盗梦空间之流我就可以原谅你么。主角到最后5分钟才终于换了一套衣服啊,你钱都砸到恶心的道具上去了啊,柯南伯格你这个变态! |
|
鲁迅先生说人不会去画鼻涕和大便,迅哥定没料到几十年后横空出世一个柯南伯格,还是一坨坨有思想会思索懂思辨的大涕鼻便 |
|
这个是游戏版本的盗梦空间啊~ |
|
盗梦众多前身之一,cult味道浓,结局更吊。 |
|
我真的欣赏不来柯南伯格的有些片子,这戏里先抛开演员貌似不知道怎么演不说,整个电影洋溢着一种难受,姑且将它定义为形式主义吧。谁叫他说的就是游戏主题的感官效应呢。 |
|
盗梦空间构思的一个来源。已经99年了,柯南伯格除了那个CG双头兽,仍然坚持模型的方式。视觉上也仍然冷硬,场景人工化的太明显,宛如自说自话的一场先锋话剧,加上这个可能是把一个梦拍出来的故事内容,看得昏昏欲睡,很多细节设计没有来由,并且无趣。片尾牛逼,几乎是个大型笑话了,拿到了一点分 |
|
很早前看的片子。肚脐相连的时候,我怎么看着都觉得恶心。真是够生物学 |
|
在最尖端潮流的虚拟实境游戏中,玩家应该体验什么?柯南伯格给出答案:做粗工、打野战、吃大锅饭、逛农家乐。所谓推翻现实,不是做自己的主人,而是做他人的奴隶。共产公社果然是资本主义的终极想象,像羊群一样,只在枪响的一刹那警觉,当尸体倒下后,一切运转如常。 |
|
盗梦空间偷师的这片吧,现实与幻境的来回叠加,柯南伯格批评了以电子游戏为代表的拟态科技对真实的颠覆,当然片中大量柯南伯格喜欢的活体解剖式的生物展现,以此来突显影片的反乌托邦主题,和同时期的《撞车》殊途同归,人类在规避现实,寻求感官刺激的同时,却在迷失本性,陷入暴力的泥沼 |
|
谁给我一把如生物般的枪,这是一个意外结局——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意外结局,让本片只得三星的评价.. |
|
垃圾~糟透了~看了一半真的坚持不了,看不下去了~ |
|
世纪末Rubber Reality浪潮中的异色之作。1.套层的神经电子游戏恍若梦中梦、影中影、戏中戏,直到再也无法分辨出幻真虚实。2.人被电子游戏预设的剧情逻辑所操控,失却自由意志,成为类似NPC与系统的人质一般的存在。颇具反讽意味的是,游戏中的主导队伍恰恰扮演着“游戏设计师刺杀者”的角色。3.柯南伯格对身体变形、寄生与异化的绝妙展现:有生命的胎盘游戏控制器(解剖结构恰似多种动物器官的拼贴)、脐带电缆、腰椎插口(亦为性隐喻,同质于[录影带谋杀案]的腹部阴户)、硅胶肉手机、以齿为弹的拼装骨手枪、双头小蜥蜴、畸形两栖动物制成的特餐etc. 4.怪异的表演风格彰显出了NPC的傀儡感,着实有趣。5.一个游戏设计师+十二个游戏角色/试玩者的组合契如耶稣与十二门徒,赛博朋克世界中人类对神的僭越在此呼之欲出。6.一句话的精妙收尾。(9.0/10) |
|
《eXistenZ》是赛博朋克的反面,即便无论如何,我们都将自我改造并迷恋这个遗留下来的痕迹,也必然在游玩过程中遭遇身体的反叛。但《感》与其说是身体的机械化,不如说是机械的生物化,换言之,还原为血肉的机器,当不再以导线而是以DNA物质作为载体之时,游戏就开始变得无比真实。连接是情色的,身体上的洞是虚拟/真实无区分化的入口,就在这个狭小而黑暗的不确定性之中,异物进入身体,病毒从中输出,就当离开游戏世界之时,“现实”获得了一种媒介感,这一点正是“游戏”所带来的怀疑主义。
最后一幕,我们回到了赛博朋克,在教堂中,人们如同查经小组般围绕在一起,布满机器化而非血肉化的控制器。这种突兀感真的是一部粗糙的社会批判影片吗?游戏结束了吗? |
|
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入戏太深,便搭上了灵魂。这句话适用于告诫演员,但总结本片也很恰当。虽然没有达到期待值,但还是很欣赏柯南伯格这种玩味方式,仍然充满了他的恶趣味。本片里裘德洛的角色总让我想到AI,那双大眼睛,啧啧,他确实适合这类角色~ |
|
Pegging爱好者柯南伯格presents:杨永信大战小岛秀夫 |
|
首先1999年能拍出这样的骗子实在是难得!cult味很浓。裘德洛的电眼和下巴实在令人疯狂,女主角太丑。这片子也造就了后来的盗梦空间吧。不过节奏忒慢,游戏感太弱了,感觉更像模拟场景。 |
|
这是柯南伯格对如今的VR+AR技术的超前预言和极端展现,游戏server取自于动物肝脏又与脐带连接人体犹如科技之于人类就是母子关系,通过技术获得阴谋和杀戮,势必也会被真实和虚幻蒙蔽,成为暴力的继承人。 |
|
(7.5/10)柯南伯格的“骨肉”风格加上虚拟现实游戏的科幻视角,硅胶游戏盘、脐带连接、游戏中套层空间,着实有些像《盗梦空间》里的梦境设置。柯南伯格超前的预见性,思考着现实世界与虚拟游戏边界的消失,虚拟世界挑战的是意识和潜意识,并且一直延续到真实世界,当虚拟世界一层又一层的套在现实当中,世界混沌一片。 |
|
故事有点刻意追求黑色和血腥了吧╮( ̄▽ ̄")╭ 那个手枪很意外。居然是牙做的O O在移动硬盘里翻到这部X接触看到JL的确是意外啊!捏脸! |
|
我勒个去,《盗梦空间》的又一蓝本啊,太酷了吧,什么是真什么是假啊,看完完全不知道了!而且还混入了柯南伯格一贯的恶趣味,心肝宝贝儿们频频出镜。除了一脸凶相的女主角不大喜欢之外,真是很赞啊 |
|
模糊现实和真假,模糊人物和关系,让故事在重口味的风格上得到延展,但是游戏和现实的混淆其实一直贯穿至全片,以至于对于里面出现的奇奇怪怪的血肉和莫名其妙的剧情都有心理暗示,所以不会太过震撼,就把这部电影当做一个游戏,里面发生的都也只是流程,结局的反转也在预料之中,另外,如果我玩这种游戏,真的挺无聊的,居然没有畅快淋漓的打斗和枪战大场面? |
|
【4】表面上非常90年代科幻,强类型化与游戏性叙事,但柯南伯格最关注的仍是我们的原始欲望:游戏过程中的食色性也。而被设计为血肉组织的科技产品则裹挟着一股原始之力,用反转解构反转,创造出更为迷离的漩涡,以此阐述反乌托邦和科技带来的异化。总感觉八九十年代的柯南伯格一直在拍同一部电影的多种变奏? |
|
原来多层梦境嵌套上个世纪柯南伯格就玩过了,包括时间差。情侣档分得清真实虚幻,其他人却似乎真的麻木了,所谓沉迷游戏害死人,literally。脐带、菊花似的物件,教堂、中餐馆的场景,牙齿之类的意象,象征、嘲讽了很多事。导演一贯的重口味,黏湿、肮脏,带着末世感。那时的Jude Law嫩出水。8.5/10. |
|
进入到游戏中执行杀人。世纪末Rubber Reality浪潮中的异色之作。1.套层的神经电子游戏恍若梦中梦、影中影、戏中戏,直到再也无法分辨出幻真虚实。2.人被电子游戏预设的剧情逻辑所操控,失却自由意志,成为类似NPC与系统的人质一般的存在。颇具反讽意味的是,游戏中的主导队伍恰恰扮演着“游戏设计师刺杀者”的角色。3.柯南伯格对身体变形、寄生与异化的绝妙展现:有生命的胎盘游戏控制器(解剖结构恰似多种动物器官的拼贴)、脐带电缆、腰椎插口(亦为性隐喻,同质于[录影带谋杀案]的腹部阴户)、硅胶肉手机、以齿为弹的拼装骨手枪、双头小蜥蜴、畸形两栖动物制成的特餐etc. 4.怪异的表演风格彰显出了NPC的傀儡感,着实有趣。5.一个游戏设计师+十二个游戏角色/试玩者的组合契如耶稣与十二门徒,赛博朋克世界 |
|
真实之下有几层游戏?
虚拟世界也好,梦境也罢都是需要良好的故事构架做支撑,再加上这黏黏糊糊的故事外壳,口味淡点真受不了。 |
|
色色的脏脏的,外加美男美女,格南伯格这个怪老头每次都能找着钱来满足恶趣味也是蛮厉害= =+ |
|
多么有趣的科幻喜剧cult片,而它的理论基础又扎实有创意:自反性的视觉神经影像,因为影像既(虚构地)来自神经信号的逆生成,又反作用于我们的视觉神经。于是双头怪物似乎成了观众-电影-角色三者关系的变态隐喻。赞美视觉唾弃肉体,这不又是“long live the new flesh”。 |
|
面对泛滥的网游,这个电影设想很好,游戏和人生,最后谁还能分清楚?谁能保证游戏人格不默化到生活中?当大部分人沉浸在游戏中时,谁能担保生活已经不是生活?结尾很反思很讽刺。另,那个触感器、脐带和脊椎插座的设想不错,但触感器真够恶心的啊 |
|
虚拟现实与真实人生,这个主题在盗梦空间中展现得最好,感官游戏也展现的是同样的主题,但是中间的故事架构太过荒诞而未能将观众欺骗,所以让人一开始便已猜到结局。更像是一部主题先行的电影。必须得先写好一个出色的故事才能 把主题给包裹起来。 |
|
是滿CULT的。。話說真心不喜歡這種分不清現實和虛幻的感覺。男主很帥。。 |
|
不愧是柯南伯格儿,他的电影里无论是电视机、动物内脏、昆虫尸体还是在人体上开洞....哪一处都是活着的情欲。中途还无数次丝滑代入《克莱因壶》,可以理解为(从头到尾)都没有进入虚拟游戏空间的过程,没有特效,全是靠意识流演。中间跟路人讲话突然卡住其实对面是NPC笑死我了!必须推进剧情,不然对方只会重复台词真的好有趣。枪的设定可能是昆虫或爬行动物的骨头、蜕的皮做成的。会动的畸形软体仪器,有点像乳房和输卵管之类的,通过触觉传导神经让人舒服,也是母性隐喻。最让我惊叹的地方是裘花去舔女主后腰游戏接口的孔,哇靠,无敌了,我等凡人目呆狗瞪...... |
|
不知道应该说是这是一个游戏还是电影。可能像笛卡尔说的 "i think so i am"。@布鲁斯喊大脸。 |
|
重口味十足,但剧情中许多细节也十分烂,看多了悬疑片对结局无感,全场无高潮。看了这片才发现裘德·洛是有多么的帅!!! |
|
柯能堡No.20 | 因为放到现在这个结构也不新鲜了所以看到一半多少都猜了出来,但喜欢的是本片四处充满的一种阴阳趣味……这片前1/3裘德洛演的极度抗拒被插入但为了解决危机只好在腰上安了个假anus努力适应被插(一开始还失败)的地方看得我爆笑连连……后面中国餐馆的部分把白人吃真正中餐的恐惧和抗拒也阴阳怪气地表达出来了,我又是一阵爆笑……啊啊啊啊太幽默了柯能堡,幽默大师! |
|
“镜中镜”的结构真是导演编剧们最好的玩乐场。假作真时真亦假,沉迷过电玩的人懂的。但是所谓“电玩对人类的伤害”这个动机并没有解释清楚。菊花状的插座,脐带状的连线,胎盘状的驱动……恶趣味似乎有点over了(还是年末不想看重口的关系?) |
|
@M+戏院。其实主题已经有比较多的探讨了,不过就是科技发展,游戏的体验越来越真实,人类如何区分现实世界和游戏世界。但是导演独有的审美趣味让电影中游戏的设定变得非常独特。要想进入游戏,要先给自己身体打个洞,并且随便找一个加油站就能提供打洞服务,像打耳洞一样简单。还有游戏的载体竟然是一种培育的生物。因此给观众更带来多一层身体上的痛感和对变异生物的恐惧。与主线故事相比,这些游戏设定和培养游戏载体的内容更加新颖。 |
|
德语版没怎么看懂,但好像还不错。Cronenberg大概是最恶趣味的导演。 |
|
想象力与恶趣味的完美结合,柯南伯格太神了!选择一种媒介(本片为游戏),混淆虚拟与现实,多重虚拟世界连环套,这样的故事架构神秘,烧脑,充满魔力,充满生命力。直到现在,此类影片仍然显示出勃勃生机。 |
|
#CyberApril# “想看”的3773天。不愧是柯南伯格,把赛博朋克里真实与虚幻的考量装进黏糊糊的硅胶道具,并层层嵌套地递交于观众手中。十年前未必能看懂其中对新千年娱乐至死、pop culture、生化科技的反讽,以及对人类是毫无自由意志的傀儡的悲观态度。柯南伯格的cult想象预测到了人类对科技耽溺的结果:神经系统与虚拟游戏的紧密结合、畸形两栖动物器官制成驱动器、其骨架制作的的乳牙手枪,新城代谢和体力作为能源的神经连结,柯南伯格让这一切成为丧失自我、难以分辨真假的metaphor,而脐带式的数据线连接在脊柱的一刹那,如性交一般愉悦,但带来虚妄欢愉的事物甚至比真实的肉体更“假”,更不值一提。 |
|
#Phenomena恐怖周# 5/10 朋友特地挑選了一部不太恐怖的,這部作品的確懸疑和科幻成分比較多,恐怖畫面較少。藉著擬真遊戲模糊虛與實的界線,沒有結局的遊戲循環著創造和毀滅。但是再好的底也兜不住女主亂飛的表情,全片中應該故作神秘地笑了3847次,完全不符合角色性格和遊戲邏輯,我真的搞不懂why。第一次見到年輕的裘德洛,完全漂亮花瓶,很呆很想蹂躪他。除此之外就是道具組加大分,其他也沒什麼好誇的了。 |
|
酷! |
|
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玩过网游一头雾水,随着时代推进网游大家都懂了生物接入系统也不再科幻(当然没这里人人都要被插还得先润滑那么棒/糟啦),开放世界自由探索、接近现实但又不一样(想起押井守《阿瓦隆》也把实景作为高于科幻世界的关卡)倒也是大趋势,血肉骨骼系美术道具永远最爱。但,看完依然不懂这游戏怎么玩的、玩家主动性有多少,该不会就是分配角色体验剧情,要么更高级根据接入人脑意识自动生成剧情嘛,然鹅个人觉得DC只是想了剧情就懒得设定游戏规则,所以去研究角色是否离开游戏也就没啥大意思orz 对Videodrome的自我parady有点好笑。 |
|
想法很牛,拍攝略弱,美術設計真是奇葩.從遊戲出發,討論的話題與其說是真實與虛幻,不如說是個人體驗,我們看到在短暫的遊戲經歷中人物的世界觀被幾度顛覆,這讓我想起前些年網絡盛行的一種小說,它們也構架了一個幾乎完全具有現實感官的遊戲世界,但它們卻沒有考慮到這種情況會帶來的恐怖後果. |
|
真神奇,在我以为它是块肉的时候,它还真就是块肉,畸形动物的。在人身上插驱动,惊悚到我了。还有那么多的畸形动物 |
|
前九十多分钟我都以为这就是又一部标准的柯南伯格电影,但最后的那个小转折让我触电一样反应过来:这种一层一层的故事结构简直和<盗梦>是一模一样的嘛!而且影片最后华人的那句"我们还在游戏里吗"也和那个要停不停的陀螺异曲同工!太多话要说!我真是错看柯南伯格了!诺兰这是肿么回事啊喂!! |
|
柯南伯格是世界上非常具争议的导演之一,至少我个人是非常推崇他的作品的。正常情况下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影迷看完柯南伯格的作品,总会陷入迷惑与总结的境地。这部作品个人认为是柯南伯格的代表作之一,非常值得一看。只是提醒大家,这部电影拍摄于1999年,所以不要过分的用现在的价值观去衡量它 |
|
so many connections to Videodrome, the body horror part is really cool, Cronenberg you are a weird doctor. |
|
a derivative of Naked Lunch...Not really revolutionary but Nightmares are never revolutionary! |
|
充满性隐喻的生物体游戏设备确实够恶趣味的,话说1999年关于虚拟现实题材的电影数量还真多啊,是不是大伙都迷信1999年的世界末日传闻,想在一个“替代世界”里获得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