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点都不像处女作,很成熟的作品,跟奇迹男孩相似,故事也没局限在患病的哥哥身上,知道影片要以情动人但就是无法防备,看了三部亚洲新人这部是最喜欢的。见了主创,导演好喜感,男主圆了好多…… |
|
一部冲突痕迹略重的影片,多余的解释性对白和镜头语言非常多。记得有篇文章说过,自闭症人是真的存在缺陷且大多生活不能自理,但这几年的媒体,却要把他们包装成是某些领域的天才,变相消费和过度美化自闭症,但其实这样的自闭症天才,少之又少,而且根本不能代表自闭症人。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影片中的文光是不能代表自闭症人的,影片只是一部成人童话的谎言,导演说是根据自己哥哥的故事拍的,有这么好的真实经历,为何不拍一部纪录片,或者更贴近真实的电影,都比编织一个自闭症天才的故事要感人。 |
|
今年冬天第一份小惊喜,一股来自东南亚的清新暖流。自闭症家庭做骨,生活琐碎做肉,导演哥哥真实故事做血液,流淌的都是兄弟间那种割不舍的亲情,爱一直都是世间最平常而特殊的存在。另外,这是一部非常成熟而有风格的作品,同样来自马来西亚,和《误杀》的导演柯汶利一样交出了令人满意的处女作。 |
|
以前有一部钢的琴,这是部湿的琴。 |
|
完成度很高的处女作,虽然有些刻意煽情,打光也太做作,但还是很动人,像《沦落人》那样有笑有哭,简单而美好。弟弟好帅啊~ |
|
自闭版手工耿 |
|
算是马来西亚电影里比较成熟的作品了 看了这部以后觉得也许自己还一直觉得马来西亚没有好电影 摄影不错两个男主的演技都不错 很难得一见的好作品 导演有潜力! |
|
真得好。感觉一个人在专注做一件事的时候,身上会散发出【光】主题曲太好听了!看完满脑子都是“呜呜呜” |
|
普通而乏味。剧作倒是四平八稳,但也全在意料之中。整个电影风格,则是对台湾小清新的简单复刻,但缺少真正的亮点。同样是表现残障人士,同样的小清新风格,《听说》就比这部《光》强太多。最受不了的是影片对于背景音乐的使用过于泛滥而缺乏节制,严重削弱了最后男主角用杯子演奏音乐本应带来的震撼感,情绪泄得太早。男主角的表演是本片为数不多的亮点,非常自然而可爱,当然为了突出这种可爱,很多细节上并不像一个真正的自闭症患者,但这是剧作上的问题,为了将自闭症浪漫化而有意为之,与演员无关了。我本身是很不喜欢这种将真实的疾病浪漫化的做法。 |
|
以为哥哥是吃水草的飞狐,将自己的人生啃食。却不知哥哥是发出不同频率的鲸鱼,自己竟然毁掉了他的声音。母亲去世那天,弟弟被迫变成哥哥。哥哥离开那天,自己竟然无法庆祝。他不是自己想要的哥哥,却参与自己人生。你是正常不是特别,他是自闭不是白痴,你只知道黄药水不能喝,他却用玻璃杯创造世界。 |
|
把目光投向生活在天气不那么晴朗世界里的人们,兄弟情谊很感人,不是奇迹,是爱让这个世界有了光 |
|
把哥哥设定成学者症候群,其实已经是在美化这个群体面临的困境。但如果从导演记录自己和哥哥的故事的角度来看,虽然有堆砌泪点的嫌疑,但很多光影交叠的镜头仍然有被美到,如果自闭症患者的世界真的有那么美就好了。单从电影角度讲,就是个全方位中规中矩的处女作吧。【20201101英皇江湖观影团,我冠出道舞台哈哈哈! |
|
难得又有一部观照自闭症的电影在内地上映,勾画细腻的感情之余,也没有回避生猛的创伤。被日复一日的照料责任捆绑的弟弟,不被理解也没有人想去理解的哥哥,某种程度上,也像极了我们熟悉的父辈与子辈的关系,扑心扑命给予必要的物质,却在情感上无从下手,所以扔掉杯碗的痛,能在太多人心里破开,又所以达到理解的那一刻,有太多柔软叫人心酸。在人人都可能被当做怪物、少数派、边缘人群的世界里,缺的是把所谓“不正常”视为“特殊”的包容,以及不被主流机械审美价值绑架的勇气。很可惜,好些俚俗的粤语和闽南语没有翻译出来,而这其实与略微涉及到性话题的自闭症角色形成了很真实的生态。可见,我们还是有太多不自在的禁区。(谢谢江湖观影团邀请交流) |
|
倾斜活着,水平留恋着。 |
|
技术没问题,但是整个剧情的冲突和矛盾都在赶着观众走,反而难以动情。#导演竟然是郭修彧的二哥! |
|
真人真事改编剧情片。弟弟郭修篆把自闭症哥哥郭修锴的故事拍成电影,拍得温暖感人。妹妹郭修彧制作并演唱主题曲,唱得深情动听。自闭症者不是弱智,也有自己的天赋与爱好;自闭症者也不是圣人,会为了内心的执念不惜去偷东西。以处女作来说完成度很高。第三幕视角由哥哥切换到弟弟并由此引出过往的回忆,十分巧妙。但仍有剧情上的缺陷。黄药水风波、女配故事线等情节交代并不清晰。最重要的哥哥演奏音乐桥段,杯盘轰鸣的美妙磬音却被精美而刻意的背景乐替换。实乃煽情催泪有余,细节设定不足。男主男配表演可圈可点,值得一看。三星半 |
|
:你不是怪物 别害怕谁来欺负 不必为别人丢了幸福🎶
他们跟我们一样啊 只是需要更多的关注。认同。被理解
被迫在这个世界定义正常的人群里生存
其实他们比我们更努力想要被接受。甚至不被开玩笑
真实故事改篇 很马来西亚 很平凡很生活的电影
笑中带泪 用兄弟情互动带出
没有太多的电影特效 但灯光跟音效却很是用心
灯光都是不刺眼的阳光 暖暖的像是要说些什么
音效有轻轻的钢琴声。配合角色听力敏感的效果
还有中间插播贴切故事的插曲就足够让眼泪直飙 |
|
没想到,这部马来西亚导演的处女作如此纯熟完整。摄影和用光非常漂亮到位,把世俗小民的生活拍得有滋有味。影片是个很温暖的故事,却没有特意煽情,以充满想象力的镜头拍出了诗意。几处透过玻璃、窗户的变形画面,让我们看到一个扭曲的男主角,但在他的世界里,一切正常,扭曲的也许是我们的视线吧。结尾有一点点反高潮,倒是不落俗套。当男主角找到一只音准完美的杯子,举起高呼“B”的时候,群鸟飞起,让我想起那部试图飞翔《鸟人》!光,无处不在。 |
|
电影节的意外之喜 |
|
之前在上海看的,那个时候还没去英国,没想到现在回国了竟然要上映了,好恍惚。当时《分贝人生》还没出来看到,所以可能是我看的第一部马来西亚电影,大部分都是中文也很容易被带入,兄弟情向来也非常戳中我,当时的观感特别好,离场感也很温暖,五星给到,期待会二刷! |
|
我个人而言不是很能接受他们的表演方式,语言也是我出戏的原因,剧情有点硬煽情 |
|
把自閉症患者刻畫成天才易,而刻畫成有溫度有感情的人難,而我直到看到結尾依然沒能和哥哥的角色產生情感連結,相反,弟弟的角色雖然也存在著一定的刻板與標籤,但是他的身上還是可以感知到呼吸感。 |
|
一人包场。献给自闭症哥哥的戏,诚意是在的,缺憾我还没想清楚是哪里。多一星给小细节:弟弟和基友聊天,背后一只老鼠飞速爬过;两人背影行在垃圾乱飞的大街;哥俩“你要切掉”的笑话;哥哥回来,弟弟抽烟手在抖;哥哥的归宿还是让我受了触动 |
|
导演还是太新了,太过刻意的镜头多到打扰叙事,但故事的情感很真切,最后哥哥变魔法奏出曲子那里直接哭崩,有个能哭崩的结尾的电影也就不算太差。 |
|
3.5 电影本身也和这个自闭症的哥哥一样 虽有几分笨拙却又格外真挚 |
|
没想到很惊喜 |
|
把美化后的伤口用力揭开,很值得落泪,但一部电影不应该也没必要这么拍。 |
|
质朴却动人的“小”作品,感情的铺排比同类型的《那才是我的世界》要动人 |
|
3.5 |
|
200121飞新加坡的飞机上获得的小惊喜。 光
简单的故事,但是表演、镜头、剧本都很成熟,飞机上意外的收获。没想过马来西亚会有好电影呢。 |
|
还蛮惊喜的,马来西亚这种音调拐拐的中文,老让我想起喜欢的一个YouTuber~ 聚焦自闭症患者的家庭,兄弟二人有苦有甜的日常,陪伴和理解是照亮生活的光。戏剧冲突有点刻意了,但还是一部清新温暖的电影,适合带家人一起看。 |
|
全部人物都游离在环境之外,毫无实感,甚至真的把自闭症拍成了白痴。拍过去时部分虚焦本是个好点子,但回忆段落全部是上帝视角的“解释说明”,赤裸裸的功能性,让全部的神秘暧昧消失殆尽。处女作居然就如此的暮气沉沉。 |
|
如果是学生作品我会打满分。但作为院线电影,它太司空见惯、中规中矩了。 |
|
印象之中应该是第一次看马来西亚的电影,虽然也是讲中文,刚开始听到以为是在中国南方的某个小城市,有些独特韵味的口音赋予电影独特的气质。 始终感动于小人物一生偶然闪现的高光时刻,电影里哥哥终于收集到所有的杯子,做成属于自己的水钢琴🎹,那一刻如果是他自己乐器为主的交响乐也许更加感动,最后平实的结尾,保留了电影光的温暖。 |
|
编剧可,摄影佳,有些镜头稍有些刻意了,总体流畅。 |
|
【马来西亚】恍惚记得在HK是和河濑直美《光》差不多同期的档,至少那段时间收了几次物料老是弄混,最终才对这个电影如此眼熟。去年的《大大哒》,再加上这部,连续两年的马来西亚批片都在传达“你不是怪物,也应被祝福”还有各种关于自我认同的积极讯息,在一些披着这种皮实则贩卖认同焦虑内核的影视剧中,显得难能可贵。导演想要塞下很多或大或小的社会现状与家庭创伤,让电影有些过热过载;但出发于真实故事的经历与背景,它仍然是个值得倾听的故事。演弟弟的庄仲维长相好喜欢,首持执导筒还合作了何超仪和黄生,甚是期待。 |
|
上海电影节的时候有在我们学校播过,真的好好看。还有一个荷兰的电影也在学校看了,但是忘记了名字。 |
|
13。我们都曾受过伤,才能成为照亮彼此的光, |
|
2020年11月注意到一部国内院线上映、排片票房稀少但豆瓣评价7分多的电影《光》,本来以为又是部口碑不错的冷门国产文艺片,结果一查,原来是马来西亚电影,就关注了。2021年今天下午偶然发现《光》可以观影了,就决定晚上来看片:「你好,我名叫文光,今年二十七岁,我很友善、平易近人、乐于助人,有时候我看起来会有点奇怪,希望你谅解,我有自闭症。」记得影片好像根据导演及其哥哥的经历改编而来?但一直没太了解剧情内容。看片时,起初以为《光》是讲述盲人的故事,在知道是自闭症后,观影过程中不时有想哭的冲动,看到弟弟生气扔掉哥哥收集的杯子那段,眼泪就夺眶而出了。(回忆起曾经在影院初次观看《奇迹男孩》时,开头就让我涕泗横流、即使抑制住哭声但还是哭到抽泣的经历。)后面哥哥在房间里演奏自己制作“乐器”的段落亦令我流泪。…… |
|
一部比较成熟的处女作,围绕兄弟之间的情感铺陈剧情讲述自闭儿的生存现状,兄弟间有温情,有冲突争吵,有和解,弟弟的懂事让人心疼,哥哥的坚持让人佩服。电影剧情给人一种拨开云雾见天明的观感,想到窦唯《艳阳天》里的歌词很适合这部电影:“乌云满天,透出霞光,我还有希望,青山遥远,依稀看到,我还有梦想。” |
|
不要再消费自闭症病患啦。 |
|
被影片里的兄弟情深感动,有个兄弟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一件事儿啊……3.7 |
|
演技也真…导演把那个弹杯子的片段整得自我陶醉的一塌,感觉像在调侃 |
|
作为新人导演的首部电影,用真实故事出发本就是一种很好的开始。故事其实并不出奇,对于自闭症的描写依然追寻着传统“套路”,但这也正是自闭症家人看到的真实,不是吗?而且,兄弟之情在如此环境下的诉说也是新的出口之一。
男主的演绎是值得嘉奖的,而弟弟这个带有导演自我视角的角色,通过细节的堆叠和情绪的递进,通过几次自然的歇斯底里,传递了足够的感动的爱。这也才是本片出了自闭症视角之外的主旨。从这方面看,类型故事也在去标签化。11月的寒冷将至,温暖却依然在等待你。 |
|
令人惊喜的处女作,完成度很高。首先故事来自于导演自己的生活,所以从一开始就能感受剧作的真实与真诚。其次演员都很在线,尤其喜欢兄弟爆发吵架那场戏,能深深感受到双方的悲痛、愤怒与无奈,两个被捆绑的人生,无法责备任何一方。最后出字幕时看到了导演哥哥的影像,与电影本身产生了奇妙的互文与共情,击中内心。 |
|
21_089。导演拍给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哥哥的电影,自闭症的家人是真的难啊。另外马来西亚通用语言真是多。 |
|
看得我整个泪目,高质量的音乐,质感的打光,多处惊喜的画面,作为导演的处女作可以说非常惊喜,十分成熟的一部暖心作品,兄弟间那种看似漫不经意又不失细腻的情谊,真实的表演与自闭症间的冲突充满看点,梦想、亲情与家人,温存的情感,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到自闭症,也能更好的关注到身边的人,关注到最亲密的人。 |
|
兄弟情深,挺戳泪,一点也不闷,不尴尬 |
|
纯真、善良、对声律极其敏感、对热爱之事的极致追求,让患有自闭症的哥哥看上去更让人共情,让他身边的正常人都有点黯然失色。亲情的桥段设计稍显刻意,但人物的塑造可圈可点,很棒的处女作。看到前半小时就知道他一定会成为一名调音师。 |
|
最后的水钢琴还挺有创意的。
PS:里面的国语口音怎么有点南普的调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