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even总是烧仓房… |
|
大胆预测,韩国演员要拿下第一个奥斯卡演员奖提名了。 |
|
Steven Yeun 过分性感了,看的时候会忍不住想象自己正在厨房择菜,不时抬头望向窗外,他就在不远处的田垄里专心干农活的情景…… |
|
妻子认为丈夫在顺境时可以有福同享,在逆境时却一意孤行,不是真正为了家庭。当大火燃起,她仍然跑进仓库中,拼命转移果实。这部电影里的女性,细腻、温柔、隐忍、家庭导向、团结,传统的形象里,更有一些坚定。本来奔着史蒂芬元来看的我,意外地被韩艺璃打动。 |
|
那个夜晚,我觉得奶奶与上帝交换了条件。 |
|
四星半。影片看似是韩国移民家庭的美利坚南柯一梦,实则是一出作者性明晰的情绪描摹。Jacob对农场的孤注一掷,如棱镜般折射出人性的弱点和变故中的不堪一击。巧妙的是,故事的主线更像是一道伏线,内里对女性的塑造则格外立体。那种女性祖孙三代皆有的处变不惊和细腻敏感,润物于无声。一切尽失,最能让人领悟,该去向何方,答案即出自你来自何处。尹汝贞的炉火纯青、史蒂文·元的不偏不倚,都成全了本片,而韩艺璃不露声色的面眸,则令一切变得曼妙动容。 |
|
祝福尹阿姨走向全球,将来在尹食堂菜单里加一道水芹菜料理什么的。 |
|
移民家庭的垦荒之歌。就我个人而言,导演的移民视角是非常精准的。想在西方世界扎根的东亚移民,总是面对相同的困境,吃苦耐劳不过是基本要求,很多时候还得看运气如何,就像辛苦耕耘的蔬果被付之一炬,信手种下的水芹却能郁郁葱葱。如鱼饮水的移民生活。 |
|
在西方的土地上定义东方的家,向外拥抱祈求温暖,向内蜷缩守护火光,裂痕与羁绊互为因果。人物侧写精悍,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分开狂奔?还是在错误的时刻并肩同行?剧作上一次次推倒重来,足以体现作者意志的坚定。 |
|
“燃烧”元素的重现,对移民生活来说,直至燃烧破旧(同类比与祖母一代人的分别),才是在新土地上酝酿新生的开端 |
|
原来minari就是在南京让我望而止步的水芹,虽然营养价值高,却气味诡异,在电影里,又是易养的故乡蔬食。对应到这个移民家庭里,父亲的一次成功,母亲的一家齐整,外婆的一种连接,女儿的一个定位,儿子的一场奔跑,全是各自眼中的营养,但味道隔绝了彼此的同理,而很多东西变了味,连带着婚姻或家庭都给败坏。各种文化、习俗、思想熔于一炉,处在分裂状态却又牵一发动全身的李家成了很有回味的写照。游刃于美韩两个影视大国的史蒂文·元,用两个燃烧的故事把演戏路数焚开了。才追完《六龙飞天》就再见韩艺璃,添上演技精湛的李汝贞,好生舒坦。 |
|
音乐用的有点太泛滥了,第三幕来的也很生硬,但整部影片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在于成功将一个韩裔移民的家庭剧融入了经典的西部拓荒者的叙事中,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本片可以说是近几年来新移民题材里做的最好的一部 |
|
东方的坚韧融合西部的野性打造的移民版《请回答1988》,父亲的压力、母亲的孤独、姥姥的传统、女儿的懂事和儿子的困惑铸就的家庭成长史诗,他们如水芹(米纳里)一般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在无人荒野艰难生存,但只要有涓涓细流就能重生。看完有种相见恨晚的惆怅,不坚持到2020年最后一刻,永远不知道最爱的电影会不会是下一部。 |
|
虽然电影本身三星,很工整,但因为我流泪两次强行加两星,一次是姥姥刚到达时从行李里掏出辣酱和小鱼干,那一刻妈妈的眼泪我太能共情,还有一次是尾声,从停车场到演职员名单——一些我的情感甘愿亦步亦趋跟随剧作设计的时刻。关于食物与移民家庭的描绘对我来说简直是定向狙击,从家庭生活的细枝末节,汤药和mountain dew(和尿),到看小鸡的性别和耕种韩国蔬菜,从教会活动自助到白人邻里的餐桌,当然再到燃烧的仓库、池边的水芹,与食物的关系贯穿了这个故事的意义体系,把移民故事的所有情感负荷拉近到口腹之中。我发现我的泪点好像总是和吃有关,十年前看(并不好看的)《美食、祈祷和恋爱》时对着女主角在那不勒斯狂吃披萨的蒙太奇洒泪那一刻就应该意识到这点的。小男孩仿佛是《早安》弟弟在世(查了一下,发现饰演小勇的岛津雅彦应该还活着)。 |
|
三星半。只有表演是A级,其他都过于常规,对亚裔移民群体、个体奋斗历程以及家庭内部矛盾都做了不同程度的呈现,但又都是蜻蜓点水式的,且剧本上的人为痕迹还是过强了,能看出演员都在努力演出日常感,但又被导演工于设计的情节编排拉回“正轨”,总之亚裔移民题材仍旧没摸到天花板就对了。韩艺璃和尹汝贞都太厉害,以至于抢走史蒂文·元的风头,用本土国民演员为作品背书,大概是近年好莱坞大银幕上那些讲述美籍华裔群体故事的电影所羡慕不来的。 |
|
一场大火看似毁了一切,却把已快分开的一家人再次拉到一起。 |
|
韩国城里人在美国破乡下的异乡愁绪。尹汝贞“姥姥”总在李夫妇的关系走入绝境之际,倾力付出,力挽狂澜,点亮全片,真老戏骨;带着小孙子在小溪边种水芹菜的一场戏,更是直接点出了本片主题:人活着就要学水芹菜,面对问题则要 "It's better to see it than to have it hide."
生活不怕挫折,不怕贫穷,不怕争吵,不怕绝望,看到一家人齐齐整整,哪怕睡的是地板,我们也能露出和“姥姥”一样欣慰和满足的笑容。
什么更重要,谁更重要,彼此心知肚明,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李先生一次次走向农场的孤单背影,母亲一次次塞到女儿手里用信封包好的钱,妻子刻苦地练习看鸡屁股,小男孩最后拼尽全力的奔跑…这些倾其所有的爱的表达,无不令人触动。
一部不像美国片,也不像韩国片,毫无违和感的好片! |
|
史蒂文元命里应该不缺火 |
|
还是挺喜欢编剧的写法,沉得下去,尽量避免直给的信息量,用擦边球的方式叙事,让故事变得有几分嚼劲。这也导致了夫妻两人身上的问题并没有爆开,加上两个人不温不火的演法,最出彩的反而是姥姥了。不是很喜欢第三幕的解决办法,倒是姥姥的水芹菜是个不错的设计。 |
|
一不小心被我列入第三幕刻意煽情小名单 |
|
美国韩裔导演的闯奥作品,不错。可以看出许多去美国的亚洲移民的切身经历与体会,有认识价值。比赵婷的《无依之地》(片名应译成“游牧者之地”)的成色还是差不少。 |
|
韩裔移民追寻美国梦之途。节奏一张一弛,祸福轮转,悲喜交替。既有生活流式的散漫细腻、平淡中见真章,也不乏戏剧冲突和象征符号:分辨小鸡公母的工作,带轮子的活动住房,坚韧拓荒而生生不息的水芹菜,折一把纸飞机调解父母吵架,背扛十字架踽踽独行的退伍老兵,在农场环境中渐渐愈合的心脏孔洞,还有让人穿越回[燃烧]的那一把火,都是生活气息与隐喻意味兼具的载体。影片的剪辑(那次抽屉拉出掉落-小鸡箱子倾覆的匹配剪辑真的惊到我了)、配乐(没有太强存在感,却不可或缺)、混音(自然声效与声音连接转场)都可圈可点。史蒂文·元和尹汝贞的表演也发挥出彩。唯一的问题是,想讨论的议题较多,排布也比较平均分散,因此在力度和深度上难免有所欠缺。(8.3/10) |
|
日常的同时又是满满的符号,水芹菜这种设定已经很直白了。最后的处理有点太戏剧化了,反而没那么有味道。尹汝贞演这种角色太轻松了 |
|
好动人的一部片子。奶奶种的水芹菜,开在美国森林的河畔,那是遥远的乡愁。有些镜头让我想起侯孝贤的《童年往事》,大人世界无比艰辛地谋生活,孩子们过早地成熟起来,而老人像是被连根拔起,漂浮在异乡的土地上。整个电影像是一篇散文,笑泪之后有深情。 |
|
金靖演的挺好 |
|
3.5;工整,切题,圆融,很有冲奖相,与之相应的则是同步引发的多重主题浅尝辄止与平均用力。片名“水芹”具有很醒目的点题功能——在异国土地上仍能于僻静处倔强蓬勃地生长,不仅拥有疗愈怀乡的功能,更是东方思维方式移植到西方土壤后独到的生存之道;片尾一把大火寓意的重生过于明显,男主的个人痕迹无缝对接《燃烧》也算某种消费。移民题材自然是主体,糅合其间的两性关系、东西方文化差异等话题分散重点,因而成品很平。 |
|
且不说“韩国的移民”主题让人有隔阂,故事本身以及影片的呈现都非常平淡。女主从头到尾一张脸,而且人设也很刻意,以至于最后一切出现好转,女主却突然生气,感觉是她脑袋一直有什么问题。整体上,没有好看的故事,没有强烈的冲突,没有深刻的主题,没有犀利的观点……这是一部只适合电影节的片子。 |
|
不顾配偶意愿和现实、不负责任一意孤行的丈夫和嫁鸡随鸡忍辱负重的妻子,东亚式感动 |
|
史蒂文·元又一次遇到烧仓房。 |
|
和《别告诉她》配方好像(感觉A24有些偷懒了),而且也有个很抢戏的奶奶……史蒂文元是个好演员,导演和编剧太拉胯了。 |
|
史蒂文元,专注烧仓房三十年。 |
|
最后一把火给的有点生,但又有点不破不立的意思。有一种流于生活但又抽离于生活的质感,内核仍然是对于东亚移民精神世界的解构与重塑。剧作四平八稳,表演可圈可点,整体无功无过吧。 |
|
好奇剧本是写成什么样,算是倒推回去剧本比较充满疑问的一部作品,主题相对比较简单,糅合了家庭的东西,结尾夫妻的升华,没有尹汝贞那段厉害,尹汝贞用表演强行的将电影提升了一个境界,本来是一个弱智的利用老人角色制造的意外,因为这一手才有后来的“烧仓房”,而尹汝贞交出了十分微妙的“逃走”的表演,她的角色状态,结合孙辈“走错了方向”的对白,这是电影最为经典的场面,生命因为向往光辉而被反噬的黯淡全在此一刻。姥姥的角色虽然非常的落后,和去年别告诉她一样,都是家庭剧作中相对常规的姥姥,但是尹汝贞在完成前面大部分老妪演员都能完成的部分之后,在最难的地方展现了精妙之理解,是为高人。史蒂文元的表演我也很喜欢,自然稳定,训子和漠视驱魔两段贡献了本年度极为精彩的静中有动的表演,训子那一段的构图意义非常东方,很喜欢。 |
|
实在是没有什么意思,这里面的苦难都算不上苦难。早点花一点钱找个靠谱的人找个水源,啥事没有,非弄这么一出。 |
|
李沧东已经在用看不见的燃烧探讨形而上了,这边还在试图用一把火解决写崩的剧本呢。差太远了,导演估计看了几部侯孝贤,然后一拍脑门把芭乐换成了水芹菜。 |
|
心口的洞在愈合,家庭的洞在撕裂。躲得过命运的龙卷风,躲不过生活突至的大火。不像外婆的她移植走孙儿的伤痛,不像巫师的他驱散掉房间的咒诅。不想看鸡屁股的父亲,用抬不起的手臂耕耘蔬果,中风的外婆,用颤抖的手臂收割水芹。家庭迸发出力量,像背负十字架的修行者,像逐水遍生的野菜,在他乡扎根。 |
|
没有很被打动,几乎全部都是很写实但是也很旁支末节的细节,但是在整体架构的雕琢上还是欠点火候,这不是一把火就能烧出来的东西,而且这火也有点刻意了。感觉这个家庭应该存在更复杂的故事,但是基本就是薄薄地削了一层而已 |
|
第一次拍这对亚裔夫妇工作场景的时候,我问Anthony知道他们在干啥不,答不知道,我就一边看一边和他说,他们要给雏鸡分性别,要把母鸡留下来,公鸡都弄死,因为公鸡不会下蛋,也不好吃... 我说着说着电影里Steven Yeun就出来抽烟,他抽着抽着就给孩子讲,这个鸡吧... |
|
平实,且在平实中透出细细碎碎的爱。在尹汝贞对小孩说,试着跑一下啊;在小孩跑到姥姥面前说,后面才是我们的家;在韩艺璃给史蒂芬元洗头发;在他说,我不想去天堂,姥姥抱住他...... Emile Mosseri的配乐很喜欢,也是细微温柔的。喜欢凌晨,将亮未亮,天色很美,史蒂芬元在农场上一个人抽烟的镜头。 |
|
可能对Steven yeun期待太高,里面小男孩倒更像真正的男主角,女演员也抢戏。第一代的艰难是同时挤压到三代人身上的,同类型起码比虎尾强很多 |
|
7.0/10 中规中矩的美式学院叙事片。水芹菜(Minari)在任何环境都可以顽强生长——看似具有开放潜能与文化包容性的喻像恰恰在本质上仍旧局限于刻板的东亚民族性经验。如果我们遵循Stuart Hall的教义,将再现(representation)视为对于现实的介入与形塑的能量而非被动再现现实的镜映,那么在2020年的文化身份政治环境下,我们或许应当呼唤这样一种影像,它拒绝成为Minari——拒绝任何形式的自我安慰与对苦难缺乏不论是政治还是美学企图的叙事——相形之下,它更加需要的恰恰是那把焚毁不切实际的企望与疲马凋车的负累的熊熊燃烧的烈火。 |
|
尹汝贞和韩艺璃好,电影前半部分还行,还算是扎实、有趣,倒数半小时的时候还有接连几场好戏,然后突然就垮了,2021年了还一场大火呢……配上配乐简直是灾难级别的第三幕 |
|
结果咋会这么处理…… |
|
制片人一栏有布拉德皮特和史蒂文元,移民故事讲得还不错,但是感觉离期望的那种口碑还差点意思。配乐不错,但遗憾的是bgm营造的悠远乡愁与陌生疏离的感觉,并没有被电影讲出来。 |
|
韩国的“米纳里”种哪都能活,做泡菜炒菜制药什么都行,是白手起家苦心经营农场的韩裔一家的写照。他们几乎没怎么融入美国社会,妈妈和外婆对两个孩子都明显重男轻女。史蒂文元又演了一部结尾烧房子的电影…… |
|
拿水芹菜的坚韧特性来类比这一家人在困境中求生非常贴切,只有顺境才算彼此拯救吗?其实突如其来烧净一切的逆境才会让一家人更紧密。家庭感情刻画很好,异乡人的美国梦也做的像模像样,与自然环境的斗争集中在农场,而与人文环境的抗争一句没提,设置偏远地区无疑是剧作偷懒,变故来的像龙卷风,太跳跃,让人措手不及 |
|
从个人来讲,这是一部很难写短评的片子,又模糊又复杂,我无法建立起一种系统的理解。向内它是一个有东方抚养/赡养的家庭结构、夫为妻纲理念的东方家庭,站在情感分崩离析的边缘,向外这个移民家庭(对清教徒和教堂生活的轻蔑)虽然来到美国,却距离融入美国越来越远。在他们身上,既有的东西正在散失,而他们想要的还很缥缈,双重困境,极度悲观。移民的美国梦和移民在美国做的母国梦之间,岂是仅靠吃苦耐劳就能解决的? |
|
美式的,太美式的。过于精致的营建,非常明显却又假装平淡的设计感,全然是陈哲艺式家庭片的笔法,尽管如此还是清汤寡水,叫我看不太到移民的酸辛,或是任何真切的生活气息。姥姥是故事中的刺点,搅动起这个家庭不安定的因素,而她的工具属性又在于带来临近结尾处的两次转折,用来凸显一家人的联结感。本届奥斯卡提名上亚裔的胜利,与去年《寄生虫》的横扫还是有云泥之别。 |
|
如果你一口一口地嚼下去,你会发现芹菜的味道根源于泥土 |
|
很有趣的故事,和外国同学一起看,听不同角度的评价更有意思。
电影里的各种隐喻,背着十字架的老人,默念圣经祈福,主角的名字,开头说“睡在一起”最后真的睡在了一起,溪边的蛇,伊甸园的影射,从读Film Studies的同学口中说出来真的让我耳目一新。
当然还有自己的角度,食物里的幸福,mountain water的故事,帮丈夫洗澡,争吵和大火。
取景很美的电影,Minari是什么,千人千种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