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怎么看都是法国建国大业。 |
|
1789攻陷巴士底狱到1792路易十六断头这段历史的碎片式讲述。国王、群众双线并行,最终于路易十六的死交汇,群众又分为有话语权的议员官员等和下层普通群众,但是重点被放在了普通群众上。很难得大革命时期大部分普通群众,特别是女性并没有话语权的问题有提到,不过这条线还是太琐碎无聊了些。 |
|
煎熬,法国人讲历史就特别感情用事。 |
|
暴民颂歌。扯出圣路易、亨四、太阳王来反衬十六连拉斐特这张俊脸都挽救不了的稀薄存在感。国民议会吵架,谁要是愿意拍上十个钟头我就能看上十个钟头;要是罗伯斯庇尔还由加瑞尔来演,那么他那些从天明讲到午夜的乏味长篇大论我也愿意津津有味听到底。革命者,别慌!你们当中讲话有理的,满口胡言的,歇斯底里的,背叛血亲的,良知的,嗜血的,温和的,激进的,断头台小姐最后一个也不会放过(只可惜科黛小姐一刀让最下流的那个当了烈士,令人扼腕。) |
|
人民为什么要革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尤其是对妇女主体地位的展现。好。好。好。 |
|
比起电影,更像是历史文献综述—任何一个试图把大量观点混合在一起的表述,往往让观众摸不到头脑—尤其是有文化隔阂之下。但事实却往往如此—也许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精彩,却是充满着冗长,动摇,极端,不可控,和不确定的载体。如果自由有名字,那应当叫做巴黎。 |
|
片子不算差,但对于那些不了解法国历史的观众来说非常之不友好,大段大段激情澎湃关于政治和法律的论辩让片子看起来很像论文,生涩难啃。同时剪辑上是法国一贯的怪节奏,好像在刻意追求一种从上个情节跳脱而出的不和谐状态又好像是片子太长不得已删减成不连贯的碎片。诡异的节奏带动情绪也走向了古怪的一边,好像在高歌颂扬大革命又像是在反思人民与暴民的一线之隔,所有人都在冲晕了脑的情绪裹挟之下陷入了革命的癫狂(这倒很像革命的真实情境)。另外在民间涌现出的保守声音导演对其并没有很重的贬抑色彩这点倒是挺难得的。法国人为自由而革命让他们感到自豪,又因自豪而再次发起革命,这种自我沉醉也很像是个无尽的轮回。估计这只是第一部,后面还有自由和博爱吧。可搭配瓦伊达的《丹东》一起观看,很容易判断高下。片子不少台词都很戳当今国人,但… |
|
“路易必须死,因为共和必须生”,十六个无用之人积压的愤怒,终于得以倾泻。四平八稳的历史画卷,冷静细致的“宏观(改革激荡)-微观(人民生活)”纪录。不难看,但是庭辩戏以及略微碎片的叙事很不观众友好。如水的星光也沦为了陪衬。 |
|
要讲的东西太多,被迫塞进两个小时,每个人都只分得一点镜头,历史人物们只是背景板,但还是要夸奖一下这漂亮的背景板的。
开篇不久就是巴士底狱被拆,阳光第一次撒下,平民没参与的三级会议和网球场宣言等经典场景直接跳过。攻打巴士底狱,围攻凡尔赛的场面全都没正面拍,路易十六出逃只拍了被抓回来后的部分,好像是刻意避开已经被无数次演绎过的场景。
难得的提到了当时的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人权是有条件的人权。
另一个比较惊讶的点是给了路易十六的头颅很长的特写镜头,虽说展示头颅这一点基本上每部作品都会提到,但这么血淋淋是头一回。
对不起,罗老师太帅了,小圣除了不够冷酷外其他都不错,第一次见到皮肤病这么还原的马拉,如果有第二部的话就太好了,这么好的选角不多给戏份天理不容。 |
|
虽则有还原度与全面性,但这历史课文般的流水账,实在冗长乏味,毫无波澜……无聊到琢磨起英文字幕来……露天剧场冷到板结,比谁都希望大革命赶紧胜利……@平遥 |
|
如果有字幕可能我会打两星 |
|
m211:三级会议的启动过程能开篇讲讲该多好!renmin不过是为了面包。更愿意看雅各宾派倒台。(《诸神渴了》;自从了解了巴枯宁,无政府主义就高频出现) |
|
用了很多历史书里的内容,导演说他们收集整理资料用了八年,史料用了太多,故事选择了不同的时间点,故事的时间线是跳跃的,靠史料的旁白串联不同时期的事件,故事用人民的视角展开,但人民只是一个群像的代名词,后面的议会戏随着大量人名字幕的出现,共和国的诞生和国王被处死彻底变成了法国人的“坚果大业”。导演拍起群像人物的技巧非常的乏味,还夹杂着很多私人情感,一言不合就抒情,加上流水账式的史料事件,观影过程就是一场煎熬,而且对于法国大革命的态度还是开放的,你很难带入整个故事,对于不熟悉法国大革命的人来说,就更可怕了。 |
|
比“建国大业”可差远了……
通篇精致绮丽,布景华美、画面考究、演员堪称当代法国全明星——却无可如何的让人感到“革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星光熠熠”:好几个关节点,视角、画面、配乐都显然应该是气氛到点了,揆诸史实也明白会发生什么,甚至出场人物以至他们的台词都不陌生,但最后就是没法进入电影想要而且应该达到的情绪点上。
归根结蒂,文学脚本千头万绪却缺少一个贯穿全局的视角,镜头因此缺少灵魂:一时退居客观单纯纪录、一时融入叙事代入“人民”……孤立在不同情境中对切的立足点让人莫衷一是,很难连贯的融入到反复跳跃的叙事线中——相比建党、建军、建国三篇都始终站定历史视角、宏大叙事,这种无所不包的处理方法费力不讨好。
大段吟诵《人权与公民权宣言》没有融入叙事,更破坏剧作调性:还不如巴士底狱拆除中洒落的阳光给人力量。 |
|
121.46 |
|
entre Ce peuple(flou) et le Roi(indécis), une torture |
|
“Comment des citoyen ont pu tirer sur d'autres citoyen? Pour moi, le mot de citoyen a une valuer.” 一些虽然爬墙很久但是仍然对法革很真情实感的人终于想起来看这部了…好喜欢…haenel女士怎么这么会演啊晕…特别喜欢这部的叙事角度和镜头,以及谁先想到的让Louis garrel来演老罗啊啊啊啊您是天才啊啊啊 有点遗憾德穆兰只在审判路易那里露了个脸呜呜呜想看自由树演讲……以及圣鞠选角好秀气x |
|
这是我感兴趣的题材,但这部电影我觉得失焦。法国大革命大复杂了,线索都理不清楚。 |
|
呆哈宝宝好可爱,卡密戏份太少了,以及没有一个国王的头是不该砍的,只有用暴君的鲜血去浇灌,自由树才会成长。 |
|
PPT电影,对不了解这段历史的外国人来说并无帮助。但,还有人愿意要这种混乱吗? |
|
2018年的法国还能拍出这样的法国,只有2018的法国才能拍出这样的法国,感人 |
|
上学时候我历史一直很差 不论国内还是国外的 法国的就更差 已经是第三次看阿呆生孩子啦!! |
|
看的时候十分想念《彼铁卢》。 |
|
复习下历史还行 法国大革命全解析 国民议会各种发言和记名投死国王的骚操作有点精彩 不过总体上完全get不到这部电影的点在哪里 怎么看都像是舞台剧 最后强行HE简直莫名其妙...... #总结一下就是很法国就对了# |
|
3.5 我一个对法国大革命几乎没有了解的人 看这个了解一下法国大革命也是挺好 据说研究史实研究了好几年 又请来这么多明星 咋flop了呢?怪可惜的 从底层人民(真正参与革命的人)的视角拍 着重描写巴黎劳动阶级妇女对大革命的关键性作用(对比十九世纪妇女权利的开倒车)尤其难能可贵 Adele在里面虽然没几幕 却是个给人留下极为深刻印象的小人物 她就是光本身啊 (it's the fangirl in me talking) |
|
一个大革命可够发锅人吹到宇宙去了 |
|
欧洲人太讲究了,断头之前还有bgm。好美术好摄影。 |
|
东一榔头西一杠子!太模糊了……(幸好我是纯女主颜控,一本满足 |
|
西洋法制史ゼミ的第二节课上,石井教授给我们播放了这个片子的法语生肉。我觉得制作挺好的,然而前面的日本大三小哥已经睡了两觉醒了。 |
|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展映单元入围 民众视角 历史还原 从君主到共和 |
|
将革命还给人民 |
|
2018-225.PYIFF-31 |
|
她半裸上身靠在窗沿,清晨的阳光洒在她白皙的皮肤上,她见过太阳,我也看到了我的太阳。 |
|
难得以民众视角讲法国大革命的作品,三巨头只作为配角负责演讲。立场相对中立,既展现反抗也展现混乱,最终汇聚到路易十六之死,比较可贵的是特别提到《人权宣言》妇女权利不足的局限性。但就题目而言,对路易十六的内心和行动着墨严重不足,完全可以把鸡肋的感情线删掉,然后把片名落实,比如加入更充分的王室对局势的反应,与底层的思潮涌动形成戏剧冲突,会更有张力。 |
|
电影的叙事方式不太妥当,可能对熟悉本国历史的法国观众而言,这种散点透视法比较易于多视角回顾这场革命。但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将电影聚焦于几个人物与关键事件的常规方法应该更容易接受。法国大革命肯定永远是好的文学艺术材料,这部只能归于一般水平的原因,我觉得就是导演没有给电影一个明确的定位。 |
|
看的时候想念《每分钟120击》 改写史册的法国大革命还没有一场抗艾社会运动振奋人心 整个巴黎人民的痛苦加起来还没有两名艾滋病患者的爱情来得惊天动地 导演该好好反思一下了 如果每个发展时段事件和革命宣言都能在教科书上读到 何必还浪费两小时看一部电影 还是人民、法院、国王视角混乱的那种? |
|
一般人不干好自己工作被炒鱿鱼,国王就要民主地被投死,看到居然还有点为他伤心。不过从头到尾到处剧情乱跳也没有学到啥中学历史书上没有的东西啊。 |
|
#Comoedia 从1789攻破巴士底狱讲到1793路易十六上断头台的流水帐,最后蘸人血有点悲凉,人民想推翻封建制度,但是监狱只是石头,国王却会流血的。 |
|
2021.1.12 這種散點式截取的敘述方式對歷史了解度要求頗高,於是對我這種普通歪果觀眾就不那麼友善了,但多少也能對脈絡和表述有一定理解。Citoyen, citoyen, citoyens! 如今好像自由並沒有比生命更可貴了... |
|
法国版辛亥革命诚不我欺。画面和卡司都很美,罗伯斯庇尔带个眼镜还相当斯文。叙事相当平铺直叙,对那段历史不了解的人很容易get lost。我在法国大革命史学专家(我闺女)的指导下算是补上了这一课。记忆点是拆除巴士底狱带来的阳光,和投票判决路易十四死刑。 |
|
@PYIFF 2018 | 为Laurent Laffite在站台坚持到最后 |
|
十分欣赏弗朗索瓦丝这个角色,印象最深的就是“et moi je suis trop femme pour voter”。阿黛拉一如既往地戏里戏外都很political啊。
英文字幕看得太吃力了π_π。补补法国大革命史实之后要重新看一遍。 |
|
本来觉得一般但是评论把我看笑了,就这样吧为了圣鞠斯特美丽的脸和评论区的诸位我打一个五星好了 |
|
一群法国大腕儿 情节无端的矫情 那时候姑娘们都穿爆乳装嘛?要引导(哺乳)人民嘛?历史人物事件轮番来 大革命历史还是蛮有意思的 有空仔细了解一下 ugc rotonde 26/09/2018 |
|
影片从平实的视角详细地展现出了大革命的进步性——如此多的社会阶级群体都从肉体,尤其是从精神上亲身理解并参与进入一个国家的政治建构活动之中,在人类历史上至今也是罕见的。
同时,影片也在很多地方暗示了大革命尚未展现出来的破坏性以及启蒙运动后兴起的理性文明模式扭变了基本人性的隐忧——没有国家比法国更能体会“革命”带来的成果与代价。这可能也是20世纪现代化阶段结束之际法国出现众多独步世界的社会、心理学者及反映现代化人文问题的艺术家的一个历史原因。
总而言之,《人民与国王》这种周全又体贴的创作边界感直接表现出制作者的硬核素质。一部“主旋律”类型作品若能做到意启多端,而非仅仅是向观众投射单向度的意识形态,那它可以说是具有电影艺术的德性了。 |
|
流水账 |
|
有点枯燥,但看到加斯帕德就如饮温茶。碎片化的讲述加上剪辑似有点问题导致连贯性不太强。忍不住感叹法国人民真是有水平有勇气啊,要是我们的人民也具有不自由毋宁死的刚就好了。 |
|
可能法国是女性解放最早的国家。但是电影真的不好看 |
|
没灵魂。 |
|
亮点是提及了女性群体对历史事件的作用。但所有历史事件走过场,内容节点很碎,还夹带私货。卡司阵容太浪费了。小加长发邋里邋遢的还是好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