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官克劳斯比男主形象要丰满。他是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那种人。他不爱国也不爱纳粹,不恨犹太人,甚至犹太人引起的情绪变化还不如他的做人原则受到挑战时大。出身底层的克劳斯为纳粹服务,想要的只是体面和免于匮乏。他隐身体制做着恶的冷酷帮凶,同时又因为一个假波斯人展示着他的敏感、天真和脆弱。在使用不熟练的外语进行对话时,人很难说谎,只能用最简单的字眼说出自己最在意的事。用德语说话的克劳斯强硬冷酷凶狠,用假波斯语说话的克劳斯羞涩忧伤脆弱无助。语言将他从他人生命的主宰一下变成了一个结结巴巴的小孩。而用无辜者生命做成的语言最终将他的美梦击碎,让他为自己的“平庸之恶”付出代价。演员的表演很牛逼,瞬间能让我跟着他的情绪走。这个故事的核心点子可以展开的地方很多,但并没有太深入,被挠了一下痒痒就跑,意犹未尽。 |
|
你让我这个无名之辈
教你波斯语
我教了你2840个
我们的名姓
你随口一说
就是一大片生命 |
|
精彩。其实这位军官只需要认真看一眼集中营的名单就能发现不对劲,但是他选择了对这些生命视而不见。 |
|
后面突然冒出来一个意大利兄弟,结果就是替纳老师杀人的工具人,编剧堵一下真波斯人的逻辑问题,之后纳老师替意大利人的哑巴弟弟去死,逻辑上也是简单粗暴模糊不清。当导演连基本的叙事逻辑都拍的吃力的时候,就不用指望他能在其他方面可以出色了,对标波兰斯基的《钢琴家》就更匪夷所思了,这就是一个男主角颜值在线的传统故事片,看一个好故事如何被类型片思维处理的这么平庸。 |
|
最惊讶的是,德国军官对人名簿的字体工整有要求,却没有真正注视在乎过其中每一个名字 |
|
编剧想到这个概念的时候,这个片子就已经拍完了百分之九十九。剩下的就是填装这个电影使它逻辑可信一些。 |
|
题材是好题材,手法上太公式了,前一个铺垫必定在下一个场景中用到,接连几次这样真受不了,怕观众都是鱼的记忆吗?德国军官的形象细想想也不够丰满,既引发不了观众的同情,也引发不了观众的憎恨。犹太主角塑造的也是各种平,反正整个片子就像一首流行歌,各种熟悉元素的有效组接罢了,只不过歌词写的是具有强烈历史话语性的集中营生活 |
|
他违反了十诫不可偷盗,我背弃了圣经开始撒谎。你用20个肉罐头的赌注换我性命,我用2840个囚犯的名字得以幸存。那天走在街上你看到纳粹自信美好,从此你双手沾血记不得任何人名字。他们并非无名之辈,因为拯救我的不是波斯语课,不是我虚构的语言,更不是你。而是这2840个犹太人,他们都有名字,我都记得。 |
|
说几个印象很深的点:纳粹军官是gay,强迫症,发型,写诗,加上他说他哥哥在德黑兰这件事档案里对不上,他说他哥哥是逃到德黑兰的,二战期间纳粹既迫害犹太人也迫害同性恋者,很可能军官的恋人因为他是同性恋却入党这件事跟他决裂,又为了逃难去了德黑兰。军官谈论爱情也有一种暗示。军官有口吃,跟犹太人学波斯语的时候就没有了,最后被抓到又恢复口吃了,说明自信崩塌了。这个军官自己本身也是军队的边缘化人物,他的确有善良和单纯的地方,但是对于这对的关系我五味杂陈,在军官狂奔去找逃走的犹太人的时候,我不知道该感动哭还是冷笑。军官这个角色写得太漂亮了,故事的寓意也非常震撼。画面配乐都很适合大银幕观看。 |
|
有些低于预期,故事虽说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但剧情上给人的感觉反而是机缘巧合太多,导致合理性有些不足。如男主首次出逃,在雪地中遇到的人是怎样的存在?为何敢于把内心的恐惧告诉对方?主角从对40个单词无从下手,到编造2000余个单词得心应手,中间的转变似乎也有些过于顺畅,少了些作为非语言学家,完全新创一种语言时应有的“磕磕绊绊”。主角与哑巴弟弟互换外套以换取对方活下来的机会也显得有些无力,大概率只是让对方多活了几天,在当时环境下也心有余力不足。全片高潮莫过于片尾男主口述集中营人员姓名,这些名字同他编造的2840个单词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多来源于他对当事人的第一印象,无疑每说一个单词,就会让他回忆起与某个人短短一瞬的交集,心中承载2000余人的在世记忆,而只有自己幸存,这份记忆显然会是无比沉重的... |
|
#2020BIFF#二战犹太人题材的电影还是德国人拍才有味道,屡拍屡新而且视角独特。建议以后七夕就看这个,有一种语言只有你我知道,还挺浪漫的。 |
|
电影的两条概念链都绝了,堪称耀眼。主概念:名字是世间最短的咒语——“无名者”真实的面庞与名字,从种族的身份中剥离,转译为臆想的语言系统。通过臆想达成伪装的表演,唯有骗过自己才能活成他者,得以偷生。分发圣餐乃至替死,普通人的神性被激发,不过是因为“活累了”,身份被自我剥离。最终口述“从不存在”的语言,那一刻麻木的情感才幡然梦醒,消失才是存在,虚假才是真实,名字与民族成为背负一生的诅咒。支线概念:作为职场的纳粹集中营——普通人如何成为纳粹,将其视作一份工作。战争成为一场“办公室政治”,背后又掩藏着德国普通群众心理。这份游走在善恶间的个体选择,又如何在情感转变中得以喘息、扭转的空间。但电影本身,情节人物逻辑单薄、不可信,往普通的心理惊悚类型片方向走,却没什么发挥,欠缺挖掘。 |
|
念诗那段太讽刺了……对窗外殴打与谩骂的声音充耳不闻,用受害者名字构成的语言歌颂着和平与幸福 |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学一门只有我们两个人懂的语言。 |
|
有新意,用犹太人名自制“波斯语”倒是其次,最特别的是让没有亲手沾过血、只为纳粹提供饮食因此自认无罪的后勤军官,牢牢记住2840个犹太死者姓名……军官对办公室外、集中营里的屠杀充耳不闻时,那些“无名之辈”的姓名正在被他反复诵念,甚至组合成一首“浮云”的诗,讽刺又悲凉。但是,对自由愉悦之美的向往虽然赋予了军官不同于其他纳粹的游离气质,却不代表他和reza有基可搅,他发自内心认为犹太人不算人,不懂这对cp为啥能磕起来,这可不是战场上圣诞快乐。PS,军官说哥哥1932年离开德国,可能暗示哥哥是德共党员(所以不搭理加入纳粹的弟弟,档案里也要抹掉),1932年纳粹成为第一大党,局势危急就跑路了…… |
|
3.5;很富悬念的推进和展开,一度想及《冒牌上尉》,但剧本的编织尚待提升,在细节落实的考据方面存疑,支线略散,因而在深层的反思力度上也有所欠缺,幸而结尾挽尊。
一个在犹太人名字中建构的虚拟“语言”国度,如同整部片营造的某方小小乌托邦,这些被记录、被删去、最后被焚毁的名字,在另一片被虚假搭建起来的渴求和平乐土中得到凝视,并由此进入记忆的永恒之土,结尾诵出的2840个名字各个具有温度,令人潸然。
军官留白前史更有解读意味,在一个陌生而“美丽”的语言系统中获得抽离现实能力的写实者,却也正是无视/屠戮无数无名之辈的恶系统一员,讽刺得令人不寒而栗。 |
|
克劳斯怎么这么萌,他要“波斯人”教他“我爱你”怎么说,“波斯人”问你恋爱了吗,他说没有,noch nicht,然后露出了超绝娇羞和憧憬的神情,这种神情我已经许多年没在任何男女老少弯直人身上见到过了,太厉害了吧演技。 |
|
军官从始至终没看过一眼姓名簿,假使他曾尊重过这些生命他就可以发现端倪。他用无名之辈的名字念一首和平诗,把信任给了一个假波斯人,以为走到希望的时候,说着波斯人听不懂的话世界崩塌。他给我的震撼远远大于男主。只有两个人能懂的语言,他学了几年,在最后一刻,受害者的姓名救不了他。而幸存者带给世人受难者之名。 |
|
这片真的好gay好gay好gay,但gay得合情合理,毕竟谁看到衣衫褴褛、一脸惶恐的大眼仔时,心中不会升腾起强烈的保护欲呢!! |
|
霸道德国军官总裁爱上犹太伪傻白甜的故事 |
|
纯粹的商业片。选择这一部是因为海报像钢琴家,可惜完全不是一个级别。这是观影三天看到提前离场最多,也是观众玩手机最多的一场。两小时出头的正常长度后面真的让我如坐针毡,太冗长也太多无用情节分支了。三角恋有什么意义,仅仅为了说invisible这个最大笑点吗?明明看了这么多苦难,为什么就突然决定帮意大利兄弟,哥哥还反过来帮忙杀人,哪怕是作为商业片,未免也太刻意太无铺垫了吧?出来之后我只能安慰自己可能是因为基于真实事件,总之剧本太糟糕了。如果前面真的刻画的足够好,没有那些多余的支线和转折,最后应该会成为大泪点的,最后我没有听到周围任何吸鼻子声,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还是很喜欢这个憨憨军官的,造型像埃尔文史密斯(不是)。但是说是人性也已经很牵强,说是爱情,还说是军官与男孩,我看你就是在侮辱《军官与男孩》。 |
|
牛批,换我可能活不过10个单词。 |
|
(完全偏题的评论,我知道这是个沉重严肃的题材,但是…)微醺的Klaus搬着椅子走向Gilles,想伸手去摸Gilles的头,然后又忍住放下,最后只是问了一句:“你为什么生我的气?”看到这里时我真的目瞪口呆,这不就是塞林格说的“爱是想触摸又收回手”吗? |
|
“人们看着太阳落下去,还问天为什么忽然黑了。” |
|
我们什么时候能拥有这样的反战电影而不是战狼? |
|
又一部好看的二战集中营题材电影!“生活中无奇不有,就看你能否发现它”,看了此片你就会更加相信这句话!为了求生,主人公用近三千个犯人的名字生生创造出了自己的“一套波斯语言”!哲人说:造成人类数千年历史重大变化与创伤的是饥荒、瘟疫、战争、革命。所以近百年来,反思一战二战的文艺作品层出不穷,前赴后继。它们之中成功者都是基于对史实的深入开发与尊重,“根据真实事件写作”的本片是又一个例证。眼前我们人类正在经历的“新冠瘟疫”大灾难,也必将是未来百年的重要话题和艺术对象。眼前我们应该做的是尽可能地鼓励人人用文字、图片、视听手段去如实、深入、细致地记录正在发生过的现实,而不是片面、掩盖、甚至禁止纪录与报道。好的文艺作品永远是在对现实历史观察、挖掘、反思、沉淀中产生。看片遐想,记之。 |
|
这么严肃的故事有的观众是怎么看出来浪漫的? |
|
主角从始至终几乎是没有表情的,在捡到孩童的娃娃的时候没有,在几次快要被识穿的时候没有,甚至在决意赴死的时候也只是呆呆地望着窗外,直到东方见晓。却在片尾背出那2840个同胞的名字时终于怆然泪下,仿佛那些恐惧屈辱和悲愤终于找到了出口。他们不是无名之辈,受害者与加害者都应该记得。 |
|
BJIFF. 7.5 同预期有落差,大概只有《钢琴家》的七成水平,商业属性过强,幸有摄影和配乐在告诉你,我是有艺术追求的。几个关键情节点没爆起来,缺乏一个真正高潮,最大败笔德国军官发现真相男主居然不在场,交叉蒙太奇引发的情感力道是不够的。女助手年轻军官党卫旗长官等角色的剧作功能都没挖掘完相当可惜。但拆分人名做假词语的设计太妙了,整部影片依托于这个点睛式构思,本身就已经成功了。拉斯艾丁格演技炸裂。本片还是腐女大礼包,大家都懂。 |
|
挺好的故事,但给讲得太浅了,两个男主角之间拥有同一种秘密语言的你来我往,互相探究和制约互换的关系明明可以花更多篇幅讲得更多,但用了过多篇幅在一些没用的情节上,配角们的故事挖得也不深,真的波斯人那一段更是沦为主角光环的工具人,讲偏了,根本没有必要设计这个情节。最受不了的是最后,整个帐篷的人都停下来去听男主讲那些名字,导演可能觉得“终于到了点题的时候”,于是给每个人感动的脸大特写,太假也太廉价了。忍不住想如果是李安来拍这个故事会拍得有多好看。演员演得非常好。 |
|
这个纳粹军官挺有意思:要求字迹工整边缘对其,却没认真看过其中的名字;对波斯语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却懒得看一眼现成的波斯文神话书。 |
|
构思太精巧了,年度最佳商业巨制,就是纯粹的好看。纳威尔绝了,法西德母语水平还能自创“波斯语”。尺度把握的挺合适,猝不及防的扫射、油锅煎手等镜头震撼又刚好压在视觉舒适的极限上,人性复杂的思考稍微简单了一些,但各方面也都有所体现,邪恶纳粹军队内部的情爱纠葛,嫉妒争风,其中又有一些无关风雅的笑谈,以及他们对恶的没有知觉却也有自身的恐惧。没有废线,两个小时节奏还挺快的,内容很扎实,幽默残酷温情背叛救赎都有,两位男主之间的情感转变太动人了,恕我直言真不止兄弟情,虽然很不合适,但那位女军官形容的boy toy真的哈哈哈 前面这么精彩,很担心会烂尾,没想到升华得这么棒,单词本化为无名牺牲者的纪念碑,再美好的感情也无法突破互相利用,关于大是大非的对立。没有人承认自己是凶手,保证杀人机器正常运行就是最大的恶。 |
|
两个男主都太让人心疼了…最后军官发现假波斯语真相时候的慌张无助,完全崩塌的样子,还有犹太男主低吟出那两千多个名字时候,都是让人泪崩的心碎时刻。那两千多个名字,单词,那门“语言”,是战争下最无助的生命发出的微弱的声音,营外的人渴望更好的生活,营内的人渴望好好活着。 |
|
评论里嗑cp的真的给我恶心到了。他们的心理地位从来没有平等过,根本连朋友都不是。请问你会爱上一个觉得你的种族都是猪,杀了你无数同胞的帮凶吗?一个给你饭吃 会对你笑的魔鬼就是天使了?无语 |
|
即便标注“真实事件改编”,仍感到匪夷所思、一派胡言、猫哭耗子。现在看此类型影片,多了个疑问:不知战争何时结束,死亡阴影随时笼罩,在此情况下仍如此费尽心机地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
|
军官说着没人能懂的假波斯语那里我真的
唉
|
|
《朗读者的名单》,发明一种语言,call you by your names.(后半段不时能听到鼾声,一度以为是银幕里采石场一天苦工累倒的人们发出的,临了才反应过来是现场观众……) |
|
偶然性大于必然性,采用单元剧般扫清路障式的叙事手法,难度系数不断升级,却如意在渲染的配乐一样,无法使内核更加饱满。同样,电影也无法证明:所有被历史定夺后存留下来的事迹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它本应和所有被埋没的与被遗忘的共同组成这个世界。因此,即便在片尾那些浩劫中枉死之人的名字被男主一一唤起,也只是完成了一场体面但仪式感过剩的安抚。 |
|
侩子手的浪漫诗篇是用亡灵的名字书写的,幸存者的的语言是靠生命记忆的。 |
|
救他几次不是爱情,是为了遥远的德黑兰,永远到不了的自由。 |
|
2840个单词,2840个犹太人,我不分昼夜讲着的谎话全是一条一条鲜活的生命,而你却用这些名字来吟一首看似美丽的诗,那就是最残忍的讽刺。 |
|
又好笑又沉重😂自创一门只属于两个人的语言,这个设定应该加点儿爱情戏啊编剧!每一个单词背后,都是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 |
|
2020.2.22柏林电影节。一开头就被震住了。张力不断,笑料不断,残酷不断。丰富的宗教蕴含,命运的偶然性,犹太男主和德国军官之间微妙的基情,两人的权力反转,语言与乌托邦,符号的任意性和语义的神圣性,都足以引申出去写几篇大文章的。结尾也十分震撼,很多观众落泪。严肃宏大的大屠杀受害者纪念主题和黑色幽默结合得天衣无缝。在带着镣铐跳舞的前提下把极权体制下的人性拍得如此复杂,着实不易。是一部技巧和情怀兼备的电影。拿奖吧! |
|
点子和完成度都很好,标准的剧本电影。以及虽然真的知道很罪恶但呈现出来这个给里给气也太过分了吧,我看到士兵喊男主小波斯猫真的觉得导演和一脸烂笑的我都要被抓去坐牢 |
|
军官无名指有带戒指,多次提起的兄弟可能是恋人,同性恋人。 |
|
我一直在期待军官和男主某一刻会突然吻在一起 |
|
克劳斯太努力了,我要是有他一半努力,我的俄语都不会学成这样。 |
|
学好构词法的polyglot就可以pua我们lars啊 放着我来 |
|
创造一门世上只有他俩才懂的语言,这是最浪漫却心酸的事。 |
|
军官应该是个gay,他的“哥哥”可能是他的情人,因为上级说从未听说过你有个哥哥。如果真是兄弟,也不用费心去学波斯语,更不必在结尾选择出逃。只有“情人”才解释得通。天才之处在于结局:身着便服的军官和吉勒在盟军逼近时分开,结局各不相同,这样才突出了军官的悲剧。而词汇的发明真正派上用场——无名的被害者再次得到纪念和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