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童第10部,只有看到的苦,感受不到世代深层的苦。
2.只有迷途之后,才会知反。男主归属感很强但得到的却只有劳苦和汗水。或许我们在海外得知国内时代动荡,也会满怀心情的回去吧。但过于期待变容易原来巨大失望。
|
|
"你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吗?"1980年长影彭宁导演拍过一版,随后遭禁,两年后台湾导演王童则推出这一版,禁片看不到,只能借王童这版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这部电影在台湾的适时而出应该也是有所居心的吧,从本片上看,也只是简单的执行剧本,很少有更深的触动,有些地方则刻意,彭宁版哪里可看呢? |
|
"你爱祖国,苦苦留恋祖国,而祖国爱你吗?""谁会想到爱祖国还会犯错?"王童早期文革反思之作,手法虽然不够成熟,情感表达也过于饱满,但故事本身的力量仍称得上是一部佳作。 |
|
一本两拍,大陆版看不到,只剩下台湾版。和同时期伤痕文学改编的电影内容很相近,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只是这样串联组织出来会引向敏感的结论,自然会被批判。
男主死于1976年,而在时间线稍早一年,女儿出国,华侨归国探亲,那个短暂窗口期也只在80年代初的几部电影涉及到(《庐山恋》《樱》)。电影本身没有年代字幕的提示,也没有利用标志性历史事件,都是关注男主的遭遇。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观众还好理解,如果局外人会一头雾水。
电影核心的那句话,其实在82年同一年的《茶馆》里也说过:“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啊”,常四爷说的是大清国和民国,所以可以说。 |
|
翻拍的,原版找不到。你总说要爱国,可是国家爱你吗?被辜负的国民。 |
|
当你试图思考你的祖国,你就离犯罪不远了。你爱你的祖国也许没错,可惜你的祖国呢?★★★ |
|
作为罗守耀粉发现导演在微博上说想看《太阳和人》,于是找到了这部《苦恋》。反右文革段落催人泪下。82年和大陆还没有三通,这貌似是政治批判的电影背后却有深刻的人文关怀。美术也很棒。当时还改编过沙叶新的《假如我是真的》,让谭校长拿了影帝。时不我待。 |
|
youtube上标题写着又名《太阳和人》误导想看彭宁版本的人来看这个垃圾玩意,挺无聊的,艺术价值也不高。 |
|
为国捐躯者千千万万,抛头颅洒热血者不计其数,被国家宠爱者却寥寥,爱国有时是场单相思的苦恋,你的热爱无法得到同等的回复,祖国啊,你可知道我们真挚的爱意 |
|
这是台湾的《苦恋》,并非内地没有公映的且被批判的禁片《太阳和人》。如果简单地将此片定义为反映文革的作品,则不免显得过于狭隘,主角的人生实际上经历了中国不同时代的繁杂过程,只不过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他都作为一个对“祖国”的单相思者而存在。少年时代被日本人夺去了生活;青年时代被国民政府逼得走投无路而远渡重洋;在终于迎来新国家的时候,他的爱促使着他毅然回国,而接下来的反右与十年事件,则彻底将他击败,可即便如此,他至死也仍旧苦恋着“祖国”,在爱与困惑的挣扎中,结束了人生。电影具备一定的艺术价值,特别是摄影很有水准,吴念真的编剧也将故事讲述得十分完整清晰,节奏恰到好处,影片的整体气质有着典型的台湾风格,几位女演员也相当养眼,即便一些场面和台词略显过犹不及,甚至生硬,但总体上的表达已经到位,最后一幕很经典 |
|
虽然土洋结合电影拍的脱节,但是故事大框非常令人感伤。觉得主角那么面熟,原来是小时候《雪山飞狐》里的苗人凤,慕容鲜卑一族也是武侠小说里常常出现的叠姓,鞑里鞑气的又死脑袋不开窍,出演时代的大悲剧再合适不过了。电影据说是改编自黄永玉的亲身经历,但我怎么看到了赵无极的影子,抛开黄永玉个人不说世界的皇冠应该是艺术,只有革命为了艺术而非艺术为了革命,能本末倒置的人并非是悲剧而是喜剧和闹剧。 |
|
我爱他,他也爱我,而你呢?你爱祖国,苦苦留恋祖国,而祖国爱你吗? |
|
天网恢恢,躲犹不及。自投罗网,活该被操。 |
|
本片不断地闪回,将艺术家的一腔爱国热情和国家的无情剥夺并行呈现。想要讽刺的东西已经非常明显,可贵的是导演和编剧在这种沉重和讽刺题材之下,仍旧选择了最纯真的人物和方式来和不可抗力做对比。这份悲天悯人的情怀值得称赞。最后凌晨光倒在雪地里,成为一个”问号“,这个质问是对SHZY和GCD的发问,一位艺术家的毁灭究竟是何缘由? |
|
Panda:要理性爱国,要理性爱国啊!…——凌晨光:生活在社会主义的祖国还要逃亡吗?——星星:我爱他,他也爱我,而你呢?你爱祖国,苦苦留恋祖国,而祖国爱你吗? ——少年时期的晨光一直觉得眼熟,对了,像钮承泽,果不其然;不过归亚蕾的眼熟还是没让我认出她来!——《城南旧事》后又闻《送别》! |
|
1.那个年代的祖国,你是如何对待爱你的人?2.通过对祖国痴狂的爱,与祖国对他的回报行程了强烈的对比,这片土地上,是无尽的忧伤,是哭泣的女儿。3.记忆里的那些人,至死也无法再见一面,蓝色的颜料没有送达,天空、河流、山峦,都不再是蓝色。 |
|
诗一样的叙事,描写的却是最残酷、最讽刺的现实。老和尚笑眯眯看着从墙上跳下来的小孩子,问他要了一张画,孩子不高兴,也问老和尚要了一张。老和尚问及有没有印,孩子当然没有。于是欣然为孩子刻了一方。直到圆寂的一刻,老和尚留下四个字“悲欣交集”,观众才知他叫李叔同。全篇悠扬着《送别》的旋律 |
|
王童的镜头,是对着“天、地、人”拍的,所以众多作品整体的人文悲悯不是偶然,可以说他身上有着非常珍贵的导演精神和艺术轴心。本片把《送别》作为唯一主配乐曲,并发展出多个配器奏乐的版本,其中当晨光陪着秋山回家,秋山看到地上妻子的死亡通知书那一刻出来的和声版《送别》让人起鸡皮疙瘩。最后雪地片段看得人心疼。“师父,这个佛像怎么那么黑呢?“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了。奇怪吗,尘世间有许多事情的结果和原本善良的意愿是相反的”“既然是同志、战友、同胞,何必要给我设下圈套?既然打算让我戴上镣铐,又何必面带微笑?既然准备从我背后插刀,又何必把我拥抱?你们在我们嘴上贴满了封条,我们在自己脑袋上挂满了问号?真正的同志、战友、同胞,为什么不像星星那样,互相照耀?” |
|
带着很浓烈的那个时代台湾电影的气息。缺乏大陆电影始终有的而岛屿文化表达不出来的大气。没有这股大气难以表现对这片土地的爱的深沉。可也只好借此片想象白桦和彭宁版的《苦恋》。但还是要感谢台湾电影人。 |
|
我的一生是与TA的一场漫长的、没有尽头的,荒芜的,单恋。高糊,连时间轨都不对,看得真难受,不知该说什么,太苦了。“师父,那个佛像怎么那么黑呢?”“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了。奇怪吗?尘世间有许多事情的结果和原本善良的意愿是相反的。”“绿娘,取个名字。”“就叫星星吧。”“人总是要生存的,我们该在这个狭小的屋子里面,创造一个广阔的世界。”理想主义者悲歌唱在供我隐居的芦苇荡,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段最真实的历史,颜料盒里可以没有红色,但必须有天空的蓝,是小时候放的风筝的背景色,是渡船上绿娘的衣裳。是什么让我感到害怕,精神上流离失所的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的脑袋里挂满了问号”。在雪地里,用最后一口气爬出个问号,以生命叩问,两手空空,朝天躺着,雪白雪白的荒野上,还有什么值得期待? |
|
“——师父,那个佛像怎么那么黑呢?——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了。奇怪吗?尘世间有许多事情的结果和原本善良的意愿是相反的。” 有一定史诗气,但纵情自溺略有刻意,偶有金句难成佳章,王童可惜了。倒是片尾的雪地问号,在向残情时代无止境地追杀。 |
|
真尼玛矫情 |
|
怀着赤忱的热爱写下当时对中国现状困惑的白桦,三十年之后,可能都没想到,爱祖国也会有罪。 小说人物原型是画家黄永玉,却在文艺高层指示下扩展成整个文艺界群体。如今再看,剪辑摄影粗糙,却依然掩盖不了那颗诚挚滚烫的心。 |
|
技巧颇稚嫩,想法很成熟 |
|
你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吗?结尾凌晨光在雪地里的最后挣扎成就了自己此生的最后一幅画,一个大大的问号!谁会想到爱祖国还犯错? |
|
7。演绎的不像那么回事,很怀疑前面一小时是不是王童拍的,好在后半段撑起了原作的思想内核——你苦恋祖国,可祖国是怎么对待你的?谁会想到爱祖国还犯错……一小时零五分左右的镜头、配乐鬼斧神工,结尾雪地大大的问号。15、6岁的豆导饰演年轻时的男主。PS大陆新人导演彭宁根据白桦的电影文学剧本《苦恋》拍摄的《太阳和人》,198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还未上映便遭禁映封存,被胡、邓严厉批判 |
|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forum_topic/41614322/
我们毕竟善于忘记,我们终将重新经历 |
|
断断续续的片段拼凑 台词真不错 |
|
国家和政党不是一回事 |
|
过于文艺腔的配乐,苍白的回忆蒙太奇,现在看来是一部艺术上无力的电影。 但是作为爱国主义争论的一次历史记录,作为反面的《阿甘正传》,还是包含了很多鲜活的1980年代初期的时代信息,保留了20世纪中国的混乱与无序,保留了海内外华人的对motherland的殷切希望与失落,保留了革命及对其真切的质疑。“你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吗?”这个带有启蒙意味的追问至今没有过时。 |
|
知道导演想干什么,但是成品效果太差。
几次时空交替的剪辑,搞得也不是太成熟,很多地方有点糊弄。
人物塑造的挺单调的,完全就是一个典型的纸片人。
开头的景色是真美,也算是王童导演的个人标签。感觉是受到胡金铨导演的影响。 |
|
剧本是那个年代的产物,豆瓣把编剧名字挂着吴念真会令老师脸红的。主题就不说了,那句疑问句可说明一切,愚昧的爱一点都不令人同情。 |
|
1980年《太阳和人》属于林示片中的顶尖,无法看到,于是看1982年《苦恋》。电影以《送别》音乐为主调,呈现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他没有错,只是去过美国,之后一直被整治。爱祖国的心日月可鉴,祖国怎么对你亿万观众可见,他是那个历史阶段受苦的千千万万人的代表。台湾拍摄,整体格局和气韵感觉差一点,但拍得也不错。希望将来能看见《太阳和人》。01:50:58,mkv,475MB |
|
把悲惨两个字去掉不就好了,不就是世界了吗 |
|
晨光的一生也是贵人相助。少年时代在外面打工时,遇见了娟娟一家帮助;被中央革命军抓去当壮丁逃跑时,得到绿娘父女的相救。反抗国共内战,游行抗议国民政府,遇见了即将赴美娟娟一家,他拒绝了娟娟赴美的邀请,坚持守护在祖国土地上;被特务追杀,在受伤坠海,又被船长相救送到了美国,却依然坚持要回国。其在美国地摊卖画,遇到了帮助他举行画展的人,渐渐小有名气;船长又把绿娘接到美国,两个人结为夫妻又怀孕待产。在共产党建立新国家的时候,他对祖国的爱彻底爆发了,坚决抛弃一切回国。在接下来的反右与十年事件,即使痛苦受到了不公,他仍然不同意女儿出国。1976年因为画了反动的板报,而被迫逃亡到芦苇荡中,遇见了72岁的历史研究员,即使如此不堪,却仍然热爱祖国的壮美,用历史研究员偷来的颜料做出祖国的美景。 |
|
3.2 這么深愁辛酸的故事...兀長的讓人心累。82年拍這樣的電影出於某種政需和觀望的現象倒是那個時代的特點。王童太喜歡把活兒做太滿了..老一輩作家思想... |
|
爱?凌晨光连自己的妻子和女儿都不曾关心爱护过一丝一毫,他真的懂得什么是爱吗?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一厢情愿自以为是的偏执罢了!发热的头脑从来没有冷静下来过!谢秋山塑造得很棒,理想主义,不切实际,清高又无力,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
|
音乐滥,甚至用了「古镜幽魂」配乐,对岸情报局厉害 |
|
老实讲我也真的是爱这片土地上的国家,但是我也想问问国家上的政权她爱我吗? |
|
魔幻现实主义了。呵。钮承泽那个时候就那么老相了。。。 |
|
「師父,那個佛像怎麼那麽黑呢?」「善男信女的香火把它熏黑了。奇怪嗎?塵世間有許多事情的結果和原本善良的意願是相反的。」
「你們在我們嘴上貼滿了封條,我們在自己腦袋上掛滿了問號。」
「誰會想到愛祖國還犯錯。」
「我們高升了,從牛鬼蛇神到五七戰士。」
「烏龜才好呢,懂得什麼時候伸頭縮尾。」
「上帝並沒有創造過人類,他卻得到人類將近兩千年來的讚美和頂禮,還有無數座華麗的教堂,兩千年鐘聲不息。而人類的創造者正是人類本身。人類創造了自己,包括上帝。為了創造,忍受無邊海洋般的痛苦,哪怕得到的幸福,小如一顆透明的水滴。」
無言的苦戀。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
|
虽然还是看不惯台湾式表演,但这部就算不错了,毕竟是大陆作家的剧本改编。可惜看不到原本的大陆版。PS,钮承泽原来是童星。 |
|
你爱祖国,可是祖国爱你吗? |
|
好吧虽然之前一直在吐槽小演员干嚎的表演,最后还是被震到了…小细节一堆 |
|
形式上略说教,苦情戏过猛。 |
|
虽然故事脉络略显俗套,但电影好的细节依然俯拾皆是:童年时寺院结识老方丈,以画易字;渔船初遇绿娘,绿娘夹菜;历史教授的那段不是偷是借;旧友惜别,关于乌龟仓鼠与八哥的比喻;最后的鹅毛大雪 |
|
苦雨恋春风,春风如刀剪;
世事多无奈,无奈是多情;
苍山与洋海,故土伤离别;
一别一回叹,尤念草青青。
最后一个巨大的问号,问天问地问苍生,大雪皑皑,终是覆盖!
|
|
大约没有其他国家像中华儿女这般对祖国爱的越是热烈越是被它压榨进而竟更加热爱的了。这种单相思的苦恋有意义吗,片尾那大大的问号,追寻这个问题答案的人的尸体,垒成了它的注脚。 |
|
王童说当年为了拍这部戏,除了白桦的原著剧本,连《太阳和人》都看过,所以这部戏估计连内地版都“翻”了过来。单论影片本身,其实都不如《假如我是真的》,虽然《假》也不怎么样,但起码故事性更强,这部就是各种流水账,从头到尾没有主线,人物动机太模糊,主角逃亡和倒叙情节也结合的不好,最出彩的始终还是王童擅长的美术和场景,当然看这部戏,到头来也是冲着那句“你爱祖国,祖国爱你吗?”和主角临死前在雪地上爬出来的那个巨大的“?”配上《送别》的bgm,总算有那股悲怆的氛围 |
|
即便抛开政治正确来看还是显得太过情绪化而缺乏必要的尖锐,这点比《假如我是真的》还要没意思。但时间线拉长,一些生活场景的拍摄,故事推进的方法和技术会给我一种不疾不徐的稳重和温暖的感觉,这和后面的《红柿子》的感觉比较像。动作戏看来是需要专业的编排和训练的。相比于《假如我是真的》的小品而言这更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包容了更多的东西在里面,层面会丰富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