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开始我看到这个小男孩坐在父亲腿上两人很亲密,我以为会是父子恋。后来看到他妈妈温柔的摸他的头发,我觉得会是母子恋。再后来看到他和他妹妹一起洗澡,我心想,原来是兄妹恋啊。后来看到他盯着那个踢足球的男孩,我想,终于切正题了,同性来了。直到后来我才发现这丫是个女孩子啊…… |
|
和大家一起去湖邊游泳的時候 為妹妹出頭和男生打架的時候 有好幾次我以為她就要被發現女兒身的事實了。忍不住從全屏切換成了窗口 躲在一旁暗暗的看著。不是不敢 而是不想。不想看見十歲小女孩的像羅馬一樣建成的夢想被一一打碎。她的夢想就是像男孩一樣做所有的事 包括贏得女孩的心。 |
|
与LES无关,至少我是这么觉得的,一部小孩对自己认知的电影。 |
|
看到某个评论说“也许性别困惑只是她生活中一段小小插曲,五年十年后回想起假小子的夏天也许只是一笑而过”,觉得这个解读很有趣 |
|
“我有一个哥哥,我感觉比有个姐姐好。哥哥可以保护我。所有的男孩都怕他,所有的女孩都喜欢他,但是他谁都不爱,只爱我。”小小萌妹纸太可爱了~小姐俩之间满满的都是爱!姐姐演得也很棒,总觉得片中的主人公长大定是帅T一枚。ps.贴同性标签大概多侧重迷惘期的性别认同而非同性恋,是你想多了谢谢。 |
|
萝莉情怀也是诗,这部法国萝莉版【男孩不哭】完全没有那么残酷,在法国父母看来,女儿可以继续做自己,只要别再以说谎欺骗为代价,即使继续做LES也没关系。早熟萝莉的苦恼,对同性的倾心,片子处理的很阳光,即使最后谎言拆穿被逼迫验身,结尾还是那么乐观。加上一群萌娃,片子整体相当欢乐。★★★★ |
|
立刻联想到男孩不哭 |
|
果然是瘦子才能做T啊,小妹太可爱了 |
|
手臂上的红药水可以画个心,橡皮泥做的小鸡鸡要和乳牙放在一起。妈妈皱着眉说,我不是教训你或者伤害你,而是迫不得已,你说还有什么办法?可是她能有什么办法,只能跑到树丛里蹲着尿尿,在众人面前被迫接受性别检验,听到女孩说亲吻女孩很恶心。可是恶心的应该是逼人迫不得已的社会,不是剪短发的你。 |
|
像男孩一样 踢足球、吐口水、脱上衣、小便..............喜欢女孩 |
|
小姑娘从小就这么拿捏有范儿,大了还了得 |
|
里面的小演员都超可爱,除了主演之外,长睫毛的妹妹更像一个洋娃娃。刨除性别等解读,首先这是一个很可爱的电影。小孩如果在国内可以考虑叫招娣 |
|
看着她爸爸教她开车的镜头,我也想起爸爸,那会儿12岁,也是这么短的头发,我的衣服没干,穿的是爸爸的T恤,我们坐在去云南的长途汽车上,非常颠簸,我吐了一次,然后因为当众呕吐觉得羞耻就一直低着头,T恤上面有一排小字,welcome to NY |
|
四星;每一个萝莉心中都有一个成为正太的梦。电影不长却处理得极细致生动,很赞的作品。 |
|
电影 |
|
悉尼电影节Love Me单元竞赛影片: 探讨了一个孩子因为独特的性别认同所经历的别样的欢乐与疼痛!请爱我们本来的样子,并尊重我们的选择!小妹妹的表演加半星,太口爱好像抱回家。 |
|
小妹妹们!你们肿麽能这么可爱! 看的姐姐都肝儿颤~~ L'été est la meilleure saison!
|
|
父母真心好!“我不介意你继续做男孩子,但是你不可以撒谎假扮” 妹妹太萌了!大眼睛长睫毛卷头发就像一个洋娃娃!“我哥哥最好了,女孩子都爱她,可他只爱我” |
|
只能说这妈太后知后觉了,平淡真实,女孩演的不错,妹妹特好看,长得像爹,姐姐像妈。给同志标签的你们是有多恶心,这么小的孩子哪里来的蕾丝想法 |
|
很多次心疼妹妹 玩到一半被丢下独自留在家里的时候 知道秘密却只是默默靠墙坐着的时候 像个大人一样胡编乱造帮忙圆谎的时候 等等 会看到孩子们的游戏举止谈话中对周遭及成人世界的本能模仿 也看到他们身上尚未被时间夺去的东西 细腻柔软极了 |
|
演员在席安玛的特写镜头下,都是无死角的美。内心的温柔与渴望,在残酷现实前未免不是另一种成长。妹妹简直就是天使…什么都懂。 |
|
清澈清澈!看着心情太好了,里面所有的孩子都可爱 |
|
嗯,被预告吸引,AF某个周三放映了 |
|
小盒子里的绿色橡皮泥 |
|
自我性别认同的女孩在轻盈的季节挥之不去的烦恼,风一样的电影,细腻温和,她换掉钥匙上花色的绳子,剪去泳衣的上部,甚至还为自己做了一个小小的阴茎,她想成为一个男生,你能感受到这种悲伤。 |
|
每一个小t的梦想就是像男孩一样做所有事 包括赢得女孩的心 |
|
说是同志电影,有些牵强呢。这孩子,怎么从小就敢露。。 |
|
行为举止(容易变化的)、身体器官(难以变化的)、衣着姓名(无力变化的),共同组成了他/她的社会身份。观众的全知视角让所有费尽心思的隐藏都成为必然被戳穿的谎话,但镜头是温柔的,偶尔会在凝视后兀自摇移飘远。远处是一片绿色,没有被捕捉到的才是他/她真正得以独处的时刻。 |
|
拍得细致!ps,对于此电影,标签里已经有人给了“les”或者“同志”,哼哼,有意思。 |
|
波伏娃式的实验。女孩在初潮与胸脯发育之前,在必须与男性性别分化之前,“成为男孩”是一件多么顺理成章的事,即使作为一个新人也可以立刻和女孩变得亲密,同时被所有的男孩接纳,可以肆无忌惮地吐痰撒尿开恶劣玩笑,被允许参与对抗并获得胜利……“男孩”这个身份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入场券,而后来Laure 暴露真实性别,便是被驱逐出男孩的“乐园”,只有从始至终身处于“乐园”外的Lisa还愿意接纳她,以女孩与女孩的方式。 |
|
仿佛看到了小时候的我自己:一直到初中时代都留着男孩式的短发、不喜欢穿三角裤喜欢平角内裤(因为这样总有种自由的错觉以为自己可以像男人一样打赤膊);以男生身份在杂志上发表文章,结果收到很多女生读者来信示爱,然后一一回信告知她们我不是男生. |
|
好萌 么么哒 ❤ |
|
妹妹们太可爱了= =掐脸! |
|
男孩不哭少年版。我更喜欢妹妹,超级可爱啊!!!!!! |
|
平淡,平淡,平淡,但里面又有所蕴藉。法国电影大多这样,拔高无力却也烂不到哪去,不成体系却又拥有气质。文化因素太浓了。7+ |
|
妹妹好可爱‼ |
|
简单流畅,小女孩实在是太萌了,又是一枚萝莉 |
|
少年春哥之烦恼 |
|
看到被他妈妈打了一巴掌的时候哭了,感同身受。虽然儿童时期的跨性别倾向并不一定会延续到成年,但至少在那一刻,儿童的想法也是真实的,值得被尊重的。 |
|
把一个性别认同障碍的女孩的内心描绘得很细致,让观众能够更加了解这些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煎熬和无奈,不免让人心酸,不过结尾的微笑,似乎看出了女孩子还是接受了这个假小子,甚是欣慰。 |
|
我小时候也经常被叫成假小子 里面的那首歌真好听 |
|
名为TomBoy实际上只截取了她人生中最无忧无虑的那个小片段,自我认识与成长就在这个夏天里慢慢到来。其实如果不叫TomBoy大概看的人会更多,在这里性少数群体的身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个过程。小演员们选得真是棒呆了。 |
|
只是小朋友的性别认同有问题罢了。 |
|
妹妹可爱死了 |
|
7.4 与瑟琳席安玛之后拍的Girlhood相比风格上还是有些许差异的,这部有些镜头是具有宿命暗示与审视性的,这种审视带有一种主角在片中无法抗拒的社会价值观,虽然它与Girlhood有着相同的“面对自我”的成长主题,但显然Girlhood有着层次更加丰富的情感以及与各种社会元素的联系。 |
|
so sweet.. |
|
几乎想不起来了。。。不好意思,改天重温吧。 |
|
烂番茄上怎么那么高的分。。。 |
|
女萝莉女正太。看的过程中不断的想到The L Word里面的Moria,也就是Max,也开始理解关于transition的内在需要。 |
|
性别认同障碍。萝莉版《男孩不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