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錄片工作者的失能範例,甚至只是人與人之間最脆弱最沈重的一幕(還要端出來給大家看)。吳耀東決定去面對自己招來的詛咒,遇到了超乎想像的結局,我若是他真的無法承受了。吳完全把自己獻給紀錄片了,用影像解決事情(自己或許才是被影像解決的人,影像根本沒有承接到任何人、任何事)。映後座談這個行為給我的感覺更是微妙,他又彷彿是個局外人,不是電影裡曾經暴力後懺悔的人,是只能硬著頭皮生活下去的紀錄片工作者。 |
|
这个时间长度我真的很满意,干净地停在辜国塘的离开,我真的很好奇十六年前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隐隐觉得是爱情,至少是一个人爱上了一个人,等我去看公路游泳。太奇妙了,和我一起看这个纪录片的人,我们也正在策划拍一个纪录片,我仿佛是辜国塘,而我也一直在寻找创作的起点。 |
|
你结婚了 有自己的家庭 你的朋友还在身边 扛着摄像机 你用着最新款的手机 依然满身傲气 你时隔多年又突然闯入 像离开时一样没有多说一句 我不再少年 终日活在酒里 我在你的眼睛里 只看见我的一片狼藉 所以晚安 再见 |
|
导演才是被困在过去和伦理道德里的人,Tom拍摄的那段《二十岁的男人》让人破防。除此之外他人叙述都不足以概括一个像烟火灿烂过的人。 |
|
18年TIDF最後一部片,看畢眾人無語。那遇到這種事到底該不該繼續完成這部片?不幹的話所有的倫理問題、導演焦慮都煙消雲散囉,說到底都不過就是問心無愧的問題而已吧。聖文說,不妨把這片當成一種導演的失能狀態,就連旁白,都僅是一種不可靠的敘事者。大概也只有吳耀東能夠做出這種奇片... |
|
第一次让我对纪录片伦理产生思考的片子,对导演创作的初衷感到反感 |
|
钝器互伤,台湾纪录片的无意识延展已远超剧情片领域,大陆也是同样。 |
|
自我拉扯寻找创作的真相 |
|
经过16年,所有都在往后退,所有的刀尖都变成了拂尘。人成为人的几十年光景,神一直在头顶横桓。 |
|
可遇不可求的可悲巧合 |
|
3.5 |
|
[4.0/5.0] 辜國唐在《在高速公路上游泳》引述《羅密歐與茱麗葉》對吳耀東說 “Goodbye, Goodbye, Goodbye”(羅密歐對茱麗葉最後說的話)。王派彰和導演同意不拍成墓誌銘。導演表示拍攝《在高速公路上游泳》時,正值愛滋病藥剛開始在中華民國試驗,辜國塘知道自己快死了,可能是真的想藉由紀錄片留下墓誌銘,沒想到遇到一個想藉由拍紀錄片追尋自己的傢伙,兩人只能處在那裡,享受隨時可以打一架的緊張氣氛。「還不都是為自己的片。」虛榮的愧疚,沒有自己,對方也不會比較不慘。 |
|
找自己比拍对方更重要 |
|
#共享空氣,共度時光-台日紀錄片線上展映# 攝影機最殘酷的詛咒在十年後以一出極其戲化形式的悲劇上演。吳耀東執著於虛空的自我追尋,想要為十年前的原點畫上終點,卻不了被辜國塘以如此慘烈的方式被迫面對最卑劣的自我。這是“被嫌棄的辜國塘的一生”, 落魄的台大才子,疾病纏身,離奇古怪,家庭分崩離析,獨守亂物舊屋。當攝影機再次闖入他的生活,他以死亡的方式為這部片畫上句點,狠狠地戲弄、報復、震撼了吳耀東。幾聲“對不起”說於空氣,那是辜國塘在世間聽到最後的言語。當吳耀東的鏡頭還在雜亂的客廳裏纏綿於功利的拍攝目的,卻不知鐵門里需要他的懺悔才正式開始。在他人、物件處拼貼起的辜國塘,復甦在夢中。很難說是吳耀東的攝影機殺死了辜國塘,還是辜國塘故意化作吳耀東影片里永遠揮之不去的幽靈。12.23 |
|
太悲伤了。想起去年这个时候生猛海鲜+导演QA场放映《在高速公路上游泳》的时候,吴耀东聊起他,自己依然难掩内心复杂的情愫。《在高速公路上游泳》粗粝而锋利,因为它给出了拍者与被拍者双向的情感纠葛,展现这个充满戏剧性的年轻人,也直面纪录片的原罪。到了这个片子,算是《在高速公路上游泳》下集,他的生活变得更糟糕了,“他把生活过得很戏剧化,他需要爱情的滋润,又需要朋友的关心”他的朋友这样理解他的人生。而导演吴耀东在承认自己的愧悔,和对辜愈发复杂难言的情感,最终他的死亡也未能让自我反复的追问消匿。而这个烟火下的年轻人,会被逐渐淡忘。花越多气力避免成为一个流浪者,就会越容易发现只有漂泊才能带来安全感,生命的深处依然留有大片的虚无,没有谁真正能与之诉说。 |
|
自負自私自溺與自由 |
|
一场没有结果,充满碎片的追寻。用影像成全自己。再次证明了,或许主观性才是纪录片的生命所在。沉浸在悲伤里走不出来。 |
|
@独放 还没看游泳,但是依然羡慕看不懂goodnight&goodbye的人。他一直在嘶喊我爱你,而他早已看清根本没有答案。本来应该各走一边,但爱情让他们狭路相逢,直到把生命戳穿了。才算有个交代。好残忍啊,但是好勇敢。好勇敢。 |
|
很真摯。“如果不是因為在意你,才不理你” 我倒不會覺得他這一生是逐漸落魄。他也不知道人生的走向,衹是走腳下的路然後形成了不同路徑。這樣的生活和那些世俗上體面的生活,哪个更好呢,我不知道。導演還在意,但他在意的并不是对面的这个人。其實他也在意吧,但再也不想承受心碎或不纯粹的注视。是一種映照吧,可能映照的是不同的部分,但這種對自我的映照,成為了兩人的牽絆,也許。還是覺得他更懂得,和導演相比。但懂得這個東西,遇到不懂得的,也沒用。人都衹能接收到自己能接收到的部分。多不出來,也少不了,就是那樣。對不起是家人,回顧的話,是有過的快樂回憶。大概人到頭來想的就是這兩個吧,有沒有滿足家人的期待以及這一路走來擁有了哪些珍貴記憶。 |
|
导演的自白说白了就很无聊 很ego- centric;翻译中山大树 |
|
12.03 没有办法用星星的数量来评判这个作品。16年前因为不舍得放弃之前的拍摄成果在逃离TOM之后又回去继续拍摄,这16年间没有任何交集,突然有一天为了片子,为了所谓的找寻自我又带着人抬着机器以一种几经硬闯的方式进了TOM家,不由分说就把机器架在他脸上。访谈了那么多人,就为了让观众知道TOM当年多么才华横溢现在又是如何的落魄,要记录下他们言语中的惋惜,记录下他们对TOM的一些评判和猜测,导演真的很会玩这一套。还他妈要对着他说:我还来,我还来,我还来。这比20年前的那一部还要自私残忍。TOM对导演而言到底是什么,是活生生的人抑或仅仅是达成纪录片拍摄目的的一个媒介,一种手段?不配谈尾崎丰,不配唱20岁的眼泪,最不配的,就是拍TOM这个人。 |
|
遗憾的是吴导在20年前没有意识到Tom对他的感情,在20年后也没有重视那份感情。 |
|
双向的记录。 二十年后摄影机仍是有魔咒的 |
|
后半段从唱升哥《二十岁的眼泪》开始有救回来点,但大部分都太即兴且随意,唯一的优点是创作者的诚实。 |
|
何必 |
|
导演说他喜欢漂泊流浪的生命
我也喜欢
但我除了喜欢之外
我也害怕
我害怕是因为我容易悲悯
而他们(被摄者)最怕也最厌恶他人的悲悯
纪录的诞生之初就是仅仅是复制
但既然衍生出复制以外的东西,
人类皮囊之下的复杂与鲜活,社会的灰色空间与悲凉底色,渐渐凸显。而这一切,在社会时空的尺度上,仅仅是冰山一角。
这样独特而孤独的灵魂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能拍不完,但拍一个,是一个吧。
|
|
就算有戏剧化令人惋惜的结尾,也无法让我喜欢上这个角色和这个导演。 |
|
粗粝,坚硬。 |
|
只想告訴自己「好好活下去」。 |
|
第三人稱視角撕碎本已塵封了事的單方面粉飾曖昧偽裝,暴露藏在機器後面惡劣利用職權碾壓式傷害受訪一方的醜陋事實。諷刺的是,如果不是這位沽名釣譽者執迷不悟於自我失格又失能悉數以毒攻毒企圖一展雄風,這個世界根本無從得知他把人吃乾抹淨還要擔心挫骨揚灰對方會影響自己名節的齷齪。 |
|
吳耀東,算你狠! |
|
2019.3.31艺穗影展@燕晗高地。在《高速公路上游泳》里隐藏的东西,吴耀东在二十年后为了面对辜国塘的死,他们之间无解的关系,还有当年拍第一部片的自己,在这部里倾倒出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实残忍,又无力挽回。被辜的诗画惊艳了,受困于病痛的灵魂,可惜了。这是不是你想留下来的影像记录呢? |
|
我不懂吴对于自己内心的寻找,却看的很伤心。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爱,因为我在这部里只看到了他的悔恨,到底20年前他对辜做了多么过分的事?到底他发生了什么事变成现在这样?我只能猜,因此无法满足自己。 |
|
20年前的絕美浪漫已經消失殆盡了....重逢後只記錄到了某種斷裂的延續....和再也無法承受的肉體。 |
|
(可能是今年最爱了吧 |
|
【FFF打卡】 |
|
这算彻底地活在过去吗? |
|
和上一部在高速路上游泳连起来看,就是导演在世物理现实发展过程。人到中年的片子,相比于二十多岁拍的片子,充满了老化而产生的褶皱,不洁和污垢。充满了虚伪,掩饰,装腔作势,急功近利。连自我批评都显得圆滑,自我欺骗。像导演自己赘肉肮脏的中男肉体,充满了中年男人久经世俗沐浴后腐败的体味。几乎毫无看点,在家里录了一段,在路上录了一段,采访了几个人,加上二十年前拍的拼了一部和被记录者完全无关的电影。全是表演,发癫,掠夺,自私和利用。
二十年前的浪漫和特异是被记录者给的,二十年后荡然无存,在片子末尾硬凹出了几段煽情的话,显得更加恶心了。 |
|
辜国塘的生活就是在创作
一个内心自由的人,怎么会落魄至死,最后死掉。 |
|
他们俩之间一定有更多的感情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但因为导演是这个感情的参与者,他还在寻找,我想他到现在一定都还要再去寻找这个想拍的、想找辜国塘的原因,但我不知道他有没有找到,有没有愿意说出来。但我知道这个东西是很深很深的,去承认很难的,说出来是很难的。帮他拿垫子那一场能看到导演的无措,我们是拍摄者,也是人,这是一段要经营的拍摄关系,私影像有说出来的话,有很多是说了一半的话,可以多听几次。 |
|
我在人世间住二十年,知道这世间值得一住。住二十五年后,领悟到明暗有如表里,有日光就必定会有影子。到了三十年后的今天,我这样想着:喜悦更高,悲伤就更深;愉悦越大,痛苦也越巨。想把它切断,却无法忍受。想把它收拾,却无法过日子。 |
|
再看 Goodnight & Goodbye 。十六年后的辜国瑭似乎把年少荒唐都放下,吴耀东却是出于创作的虚荣,模糊目的得又一次扛起摄影机开始追寻。曾经充满噪点的画面和如今高清但模糊掉一切人物的数码画面太吸引人。纪录的关系是什么呢?还只是一个没有解开的结,恐怕二十年一切都没变。我相信摄影机是有魔咒的。 |
|
一切都是命,看完這部比較釋放,畢竟有了時間的存在,人類的一切看著看著都像是必然的結果。 |
|
將其視為一部私影像,二十年後的相聚,卻成了永隔。道歉不是重點,而是藉由好友映射自己愚昧所為,當年的任性厭惡,都是可笑。攝影機失焦加強兩人說不清狀態,字卡變言語,訴說二十年來的經歷。恥笑著自己,訪談口中的他,離他最近卻是最不了解他的他。相約日本車站,醒來卻驚覺他已逝去。 |
|
文艺爆炸。 |
|
二十岁的眼泪 |
|
粗制滥造,从人物,故事,摄像都糙到不行。他俩爱过,却没睡过? |
|
有一种人,漂泊的生活,寂寞地过,如烟花绚烂易逝,那是我。
吴耀东自称恐爱:辜国瑭身边的人,都有一种愧疚感,到底是要继续,还是放手? |
|
这个片子让我深深感到累,感到虚无。
关于导演,真的……怎么能这样呢。 |
|
看完半个月了,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震动... 一个从没接受过规训的人如此这般度过一生,他那样完整地保留了最原始的、生命与外界热烈碰撞的时期所带给他的东西,某种程度上他就是烟花,彻彻底底地挥霍、发泄、消耗。他身上有震慑人心的美,但他只愿让其彻底绽放一瞬间。 |